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能否带动恩平迈向农业强市_创意农业日报的空间_百度空间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能否带动恩平迈向农业强市

http://www.jmnews.com.cn 2010-4-7 16:30 江门日报 第7494期 C7版

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能否带动恩平迈向农业强市

恩平市科技局日前到该市种植户黄海燕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调研。 李明湛 摄

  □文/ 本报记者 胡伟杰

  在恩平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期间,恩平市政协委员张均华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强村富民 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并被该市政协确定为重点提案。张均华委员认为,恩平现有农业人口3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要建设宽裕和谐新恩平,农民富裕是关键。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他建议加快推进恩平市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委员献策

  九大计策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计策一: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要跟踪世界农业科技新动向,瞄准国内外先进又适宜恩平市资源条件的农业新品种。可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利用台湾农委会提供的技术支援和资金优势,引入其最有竞争力的品种和核心技术,改良农产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加快实现恩平市农产品的优质化。

  ■计策二:借助台湾农委会的技术力量,搭建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要重点建设市、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以此为框架,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机制。加快建立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引入技术力量,加强农业新品种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培训工作。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建立起有效的推广机制,鼓励和吸引农科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知识)型的企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

  ■计策三:加强农民的科普教育。要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各种农民乐意参加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快农业科技、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和政策法规知识的普及,增强农民吸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劳动者。

  ■计策四: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建立一个动态的、计算机管理的、能够提供农业生产情况、农产品市场情况、农村经济情况的综合农情数据库,尽快完善网络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应用农业监督、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及参与宏观调控服务等应用系统,建成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传输系统,逐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提高恩平市的农业信息化水平。

  ■计策五: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根据恩平市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均衡上市”的原则,选准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建成区域性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

  ■计策六: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xxxx。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经济实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xxxx,通过xxxx带动农户,联结千家万户进行产业化经营。可以参考省、江门市的有关规定,制定重点农业xxxx标准及扶持措施,由恩平市财政拨出专款给予引导扶持。

  ■计策七:参考台湾农委会和农民合作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农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xxxx中的龙头,也是恩平市农业发展的较薄弱一环。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xxxx的重点给予扶持,通过发展农产品保鲜、包装、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产品增值;要努力创立优质品牌、绿色品牌,建立加工、销售与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联结机制,形成产业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计策八: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加强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市场的信息和服务配套功能,继续发展和完善城乡集贸市场、超市、连锁店等农产品零售市场,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重点建设一至两个上规模的批发市场,形成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现代化产品物流中心。

  ■计策九:认真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要像搞工业开发区一样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建成的示范园区起码要具有五大功能:一是体制创新及科技的试验、示范功能。二是辐射、扩散、转化科技成果功能。三是培训、教育功能。四是生产功能。五是观光旅游功能。

  部门解答

  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是发展方向

  为了解恩平农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议的看法,记者日前采访了恩平市农业局郑海和冯浪其两位副局长。

  “张均华委员的提案对恩平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恩平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提案中许多想法与我们农业局不谋而合,部分内容农业局已经在做。”郑海说。

  郑海认为,要搞好农业,各级要从认识上要加强重视,从资金上增加投入,从技术人员的配备上提供足够支持。他表示,恩平市农业局目前准备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作为契机,理顺基层农业机构,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对农技人员进行离岗培训和知识更新,提供总体技术水平和素质。利用农业xxxx和种植大户,搞示范基地。如黄海燕的大棚蔬菜种植。

  在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和普及科普知识方面,恩平市农业局也做了大量工作。据冯浪其介绍,恩平市农业局争取江门市扶贫办资金,适当扶持该市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然后通过这些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让农户在互动交流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同时免费提供种子,间接减少了农户的支出。其次,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目前已经基本覆盖整个恩平所有镇、乡单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期都会请省内一些专家教授过来讲课,同时发放农业技术知识资料。另外,恩平农业局还大力推广信息下乡,开通了“信息直通车”,农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了解各类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消息。近期,恩平农业局就曾举办过一次马铃薯推介会。

  对于建设农业示范园区,郑海认为,这个园区假如可以建设起来,作用会很明显,能起到一个示范、带动的作用,但目前资金困难,要找强有力的承建主体来实施,要高标准尽快实施有相当大的困难。

  六大瓶颈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

  郑海表示,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首先种植规模要大,其次体系结构要全面,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据他介绍,2009年,恩平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85.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3%;农民人均纯收入4261元,增长10.95%。综合来看,恩平市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他也坦言,恩平市农业发展面临六大瓶颈:一是新品种不够多,特别是高效益的品种不多,耕地产出率低,效益相对较低。二是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程度偏低,农业全程机械化程度不够。三是农业技术力量不足。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离现代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四是恩平作为一个侨乡,有许多外汇。不少农民依靠外汇生活,自满自足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总体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五是目前种植分散,农户还坚持自给自足,传统耕种比例高,这几年这种情况在逐渐好转,但要达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六是农业生产资金扶持不足,近年国家财政对农业范性项目有了相当大的支持,但是农民经营的资金不足,又缺少信贷,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面积和提高生产质量。

  农产品加工是“短板”

  “酒香,但是巷子深。”冯浪其这样形容恩平的农产品。据他介绍,目前恩平已经形成了许多特色农产品,如牛江马铃薯,良西四薯,圣堂香蕉,大槐龙眼,横陂红江橙等,沙湖的挂绿荔枝,但目前对于这些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品牌推广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产品加工是是恩平农业目前发展的短板,体现在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品种不多。”郑海说。据介绍,目前恩平的加工企业少,规模小。比较成熟的是大米和腊味加工,但只能勉强算中型规模,而且xx品牌不够。冯浪其告诉记者,恩平的腊味非常有特色,已经引起几家加工企业的注意,目前正在洽谈具体合作细节。另外,种植淮山这种高经济效益的作物也在考察阶段。

  农户直言

  农业发展前景好 投身农业有信心

  黄海燕是恩平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也是目前恩平较为成功的种植户。2006年回乡创业至今,她的公司发展一直在稳步发展。

  2009年,她投入30万元资金在圣堂镇江州建立了一个大棚蔬菜种植场,种植了15亩大棚蔬菜,其中以以色列番茄和云南小瓜为主,加上户外种植,总种植面积达到115亩,被恩平市政府定位农业示范基地。目前,种植的{dy}批蔬菜刚刚进入收获阶段。“现在天天都有人打电话订货,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的效益应该不错。”黄海燕表示自己对前景非常看好。

  对于张均华委员的提案,黄海燕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提案内容对恩平的农业发展有指导性作用,是恩平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如第八条建议‘加快发展农业产品物流业’,就非常好。如果恩平没有完善的物流业,农民的农产品销路和价格都没有保障,一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产品滞销,农民利益受损。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恩平的物流业,建立起现代物流通道,就能把恩平的各种农产品顺利输入到各个市场、超市、连锁店,对农民来说是大好事。”另外,对于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建议,黄海燕也非常赞同,她认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农户的收入。

  背景

  “大”而不“强”

  的尴尬

  恩平是一个农业大市,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总人口49.96万人,其中耕地面积59.4万亩(水田42.04万亩,旱地17.34万亩),农业人口32.5万人;总劳动力39.6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27.4万人,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0.96亩。粮食种植面积52.8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4万亩。

  恩平市还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市,是广东省{dy}批商品粮基地县,广东省优质旱粮生产基地。粮食作物包括水稻、马铃薯、番薯、玉米、大豆等,主要的是水稻和马铃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98%。

  恩平市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却还未成为一个农业强市。2009年恩平农民纯收入4261元,离广东省的6907元和全国5000多元还有一定差距。资金投入不足、传统耕种比例高、技术人员不足、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多种因素都在制约着恩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恩平农业产出效益,实现农民增收,推动恩平农业走向现代产业化,摘掉“大”而不“强”的帽子,成为了摆在恩平市政府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



郑重声明:资讯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能否带动恩平迈向农业强市_创意农业日报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