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难题:如何释放粮食价格信号- 第三方支付- diversitys - 和讯博客
中国式难题:如何释放粮食价格信号 [转贴 2010-04-09 03:46:55]   
中国式难题:如何释放粮食价格信号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堵"还是"疏",这是目前考验中国政府粮食政策{zd0}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粮食价格增长18%,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强。但是与猛涨50%的世界粮价相比,中国粮价仍在控制范围内。2008年1月,美国市场小麦离岸价格已经近人民币3000元/吨,而中国大部分地方小麦收购价格还不足1600元/吨。

      如果国际粮价继续高位运行,国内外如此大的价差,对政府一系列调控政策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价格传递通道

      2007年年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表示,中国此轮粮价上涨,主要来源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年底,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切断国际粮价向国内传导的价格通道,国内粮价应声而落。

      但是,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表示,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价格通过期货方式向各国传递,已经超过了现货方式的效应。对于进出口量不大的中国来说,"芝加哥大豆期货——大连大豆期货——国内大豆现货——食品"的价格传导机制,似乎已经形成。

      中国目前主要农产品中,只有大豆主要依赖进口,大豆期货也向来是和芝加哥市场最"同步"的品种。2007年,和芝加哥一样,大连交易所的大豆、豆粕、豆油全线走出了最波澜壮阔的行情,众多基金的加入,更令交易量和成交额水涨船高。

      2008年1月21日,大连大豆主力9月合约4736元/吨,而在2006年8月,大连大豆期货{zd1}曾达到2452元/吨,16个月上涨了近一倍。从走势图上看,大连大豆和美国大豆的走势基本相同,都是从2007年7、8月起连续攀升,其间甚至没有进行什么调整。

      与此同时,中国大豆现货同步上涨,批发价格超过4300元/吨。甚至在政府一系列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发布后,小麦期货、玉米期货都下滑,只有大豆产品期货和现货依然坚挺。

      大豆涨价,直接意味着食用油和饲料涨价,也意味着猪肉、鸡蛋、牛奶等畜牧产品涨价。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尚未对期货价格的传递采取干预办法。

      调控政策抉择

      在切断出口渠道的同时,中国政府还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压低粮价的做法。

      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此前在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中储粮拍卖了3716万吨{zd1}收购价小麦、30万吨进口小麦、1825万吨{zd1}收购价稻谷、60万吨中央储备玉米和20万吨中央储备油,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

      2007年12月开始,政府进一步增加向市场投放储备粮。每周皆向市场公开拍卖450万吨左右的{zd1}收购价小麦和100万吨左右的进口小麦,并且逐渐下调起拍价格。仅2007年12月12日{yt},国家在安徽和郑州,就各投放了90万吨{zd1}收购价小麦,以安抚进入生产旺季的面粉加工企业。2007年12月底,在{zd1}收购价小麦托市的强大压力下,郑州小麦期货一度跌停。

      进入2008年后,为了保证春节期间供应,国家每周向市场公开拍卖的{zd1}收购价稻谷达到50万吨,由于起拍价下调,成交量相当可观。

      根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2008年1月上旬,国内玉米销售价格下跌0.69%;小麦、稻谷在多个主要地区也开始下跌,只有依赖进口的大豆依然小幅上涨。

      "但是这样的状况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江苏粮油贸易公司常务副总姚学武向本报记者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市场供应仍然不足,大量贸易商在前期以较高的价格购入了小麦,必然期待后市小麦价格继续上涨才能出货。因此,如果政府继续强力压制粮价上涨,就只能通过不断投放粮食储备的方式,否则春节后粮价上涨压力较大。

      中国网上粮食市场总经理王彪也表示,目前虽然国内主要粮食价格平稳,但是供应仍然偏紧。

      "长期看,中国这么'捂'着价格是不可行的。"卢锋说,政府应该更多让价格充分释放信号,发挥调节作用。如果政府刻意压低价格,可能会给供给方——农业释放错误的信号,不利于今后的供需调节。

      不过,2008年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已经定调:防止结构性通胀转为全面通胀。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批发和零售企业如要提价,必须向政府申报。这一政策进一步打击了粮价。

      利是米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陈茂军证实,目前东北地区的稻谷收购价正在下滑,从前一段时间的0.9元/斤,下跌到目前的0.84元/斤左右。而业界分析也认为,目前玉米价格下跌,与农民在春节前销售积极有关,随着春节临近,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滑。

      陈茂军说,如果价格继续下跌,来年种植稻谷的农民,可能会减少。

      粮食加工业界正在流传的说法是,为了在压低粮价的同时,鼓励农民来年生产更多的粮食满足国内需求,国家将修改粮食{zd1}收购价办法以及粮食直补办法,给农民更多的补贴。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式难题:如何释放粮食价格信号- 第三方支付- diversity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