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
 
庆华公司:与共和国同辉
2009-08-26

    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庆华公司,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建成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dy}发纸火雷管在此研发成功,并率先开展了火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伴随着国家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行,该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zd0}的火工品科研生产企业,并逐步打开了火工产品和技术走向民生、造福社会的大门。在新世纪的征程中,庆华人每{yt},都在创造和刷新历史,用火热的报国热情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赤子的一片忠诚。

农田村舍间的艰苦创业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激情的年代,也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创业年代。

    1953年,国家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启动了{dy}个五年计划。庆华厂作为苏联援助我国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3年5月,建厂筹备组成立,来自东北、山西、湖南等地工厂和地方政府、xx专业干部和各类学校毕业学生从祖国四面八方和各行各业的追梦者,在国家的号召下,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开始了庆华的轰轰烈烈创业之路。

    由于当时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对于建设大规模现代化的工厂,各方面都缺乏经验;办公环境、生活住所十分简陋,交通工具也只是少数人有自行车。虽然困难重重,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昂,他们在农田村舍间,住工棚、肩挑人扛、手工作业,特别是在缺乏大型起重机械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展现了公司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从1955年6月破土动工,到1958年底,工厂已初具规模,部分厂房已投入生产。在当时的条件下,工厂建设速度让人惊叹,庆华厂从选址、建厂到投产,只用了三年时间。

创业之初,白手起家。资金紧张、进度很急。为节省厂外加工资金,保证进度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利用已有条件,赶制部分非标准设备,组织成立了“红专大队”,首任厂长高朗山亲自兼任队长,抽调两名工程师和组织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干部、工人20余名,在一幢仓库里,安装了简单的几台设备,专门进行设备制造和修复工作,这支队伍,后来逐渐扩大到百余人,他们日夜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就自力更生造出了5台四联冲床,4台卷纸管机、15台欧姆计等设备,为工厂培养了人才,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在治理洪庆河过程中,有2万立方米的砌石工程量,施工方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工人,厂王宏达副主任亲自去陕北,请来200名石工,解决了这一困难。厂还经常组织干部、职工以及家属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既缓解了部分劳力不足,同时也形成了精神鼓舞。

    1955年下半年,为争取早日投产,发挥投资效果,制定了“基建和生产准备并行”的方针,组织班子,一面抓基建,一面抓生产准备。先后分3批派遣99人赴苏进行学习,在图纸和工艺资料十分欠缺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日夜奋战,抓紧实践翻译、消化资料。许多干部和工人吃在工房、睡在工房、夜以继日,大家一心一意搞生产,千方百计创纪录。

这期间,全厂广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怀着改变手工作业多、工艺技术落后的雄心壮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许多技术革新,五、六十年代,全厂共提出合理化建议数万条,实现小改小革42000多项,仅这一时期实现的工业火雷管“以纸代铜”重大革新,每万发纸雷管可节约铜材37公斤,这项革新当时在国内为xx,很快被推广到兄弟厂家。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排排整齐的厂房拔地而起,轰隆隆的机器声打破荒野的沉寂,形成一曲美丽的旋律,开启了一段让世人铭记的历史和辉煌。

自强不息的兵工精神

    一个企业总是伴随一种精神在成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庆华也多次面临重重困难,但凭借着丹心报国、自强不息的兵工精神,一次次从困难中走出来,也锤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凝结而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庆华“丹心”精神。

   早在1958年,原冲压件厂酸洗工段还没有建立正式生产线,工房内堆满了七零八落的大小铁槽,酸洗工地临时搭起了一座工棚,没有通风设备、加温设备只是简单地用木柴烧火加温;在混酸中酸洗产品时浓烟直往上涌,并向四处弥漫,强烈地刺激人的鼻喉;油槽中的碱液冒着的热汽不断侵蚀着人的皮肤;去油槽下烘干板下烈火的冒浓烟熏烤着人的面目。青年任大盛被分配至工段的涂柒氧化组,由于人手少,劳动强度大,{yt}下来,人仿佛散了架一样,但就是在这样苦的环境中,青年员工和老师傅们苦中作乐、毫无怨言。大干期间,各种挑战书、应战书、保证书,你来我往,车间赛、班组赛、对手赛、此起彼伏,生产定额不断突破,班产记录不断刷新,车间的拱梁上挂满了用大红纸写着的“全厂上下齐动员,全年计划提前完”、“苦干实干加巧干,保质保量保安全”、“排万难,破关键,任务不完不下火线”……的横幅标语口号,办公室走廊的墙壁上贴满了用大红纸写的战报捷报的喜报,到处洋溢着热烈而又紧张的气氛。

    在“瓜菜代”和“深挖洞”的年代里,庆华人发扬了“泰山压顶不低头”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由于国际形势紧张,生产任务越来越大。在严寒的冬天,工人们吃住在车间、苦战在工房,没有加班费、夜餐费,没有星期天,大家{yt}三班连轴转,一心只想把任务朝前赶。人们的精神力量起了很大作用。长时间的苦战劳累,再加上副食营养有限,酸洗工段一小组人在干完产品后,实在太困,便在工房横七竖八倒地就睡着了。像这样无私奉献、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今天的的庆华也绝不是少数。

    朱家国,是公司火工品研究所的专家,2006年在解剖产品时,不慎发生爆炸,失去了右手食指的一个关节,并留下了耳聋的后疾。退休后,他断然拒绝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回到研究所,带领青年从事火工品研发。每当有危险系数高的试验时,他总是冲在前头,并仍然坚持自己解剖产品,当有人问他,为何还要亲自动手?他说自己老了,即使有个闪失也无大碍,但徒弟们都还年轻,庆华需要他们,若有个闪失,损失就大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飞桥,凭借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复活”了闲置多年的进口机器,并将原引进六种产品的生产扩展到三十余种。王海军一个普通的煤吊司机,二十八年如一日八千多次提前到岗,印证了庆华人的敬业精神。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该公司在生产任务大幅度削减的形势下,投入到大上民品的“二此创业”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大大小小的投资所上的十多个民品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即陷入徘徊停滞状态,加之国家信贷紧缩、通货膨胀和能源、材料价格上涨,火工品受国家定价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九十年代末,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设施陈旧落后,骨干流失严重,职工群众形象地把涨工资叫“空调”、把年底绩效xx叫“双欧(0)”,企业实力羸弱、发展艰难。

    在国家大力推行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下,庆华人凭借着丹心报国、自强不息的兵工精神,在新的世纪获得涅槃重生的力量。2001年,工厂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过度,并确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提出以人为本,挖掘潜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职工力量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并遵循“有限相关、多元发展”的原则,发挥企业核心优势,发展支柱民品,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2001年,公司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任务;2002年,公司创造了建厂以来的{zg}产值和销售收入;200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4年,在公司历史上生产品种最多、任务量{zd0}的情况下,提前40天完成生产任务;2005年,公司整体经营规模比“九五”末翻了两番,年平均增长速度近30%,实现了企业由解困型向发展型的转变。

    五十多年来,积极向上的文化品质,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员工的激情。围绕着打造火工品行业领军企业的目标,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飞桥为代表的技能员工队伍,连年刷新企业生产能力的新纪录,以科技带头人为牵引的科技研发队伍,不断改写火工品技术与结构升级的新篇章,以诚信和智慧经营为认知的经营管理队伍,为推动企业核心产业链的有效扩展,殚精竭虑、上下求索。这一切的努力在换来高速增长的经营业绩的同时,也使企业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众多赞誉和口碑,一块块奖牌累加的光彩,一次次赞誉聚合的荣耀,都显现着企业价值的内涵,传颂着兵工庆华“丹心”文化的张力。

而今迈步从头越

   “弄个壳壳,捻个线线,装个面面,钻个帽帽”这是几十年前人们描述庆华的早期生产状况,而今,庆华在助力社会进步的形程上,在探索依靠火工、经营火工、发展火工的征程中,火工品的概念、内涵得到不断深化和扩展,生产条件、方式得到大力改善,已从早期的简单生产产品逐步走向依靠火工产品促推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方式转变。

庆华人以不满足于火工品品种数量的国内{dy},本着“夯实国防建设之基”为己任的历史荣誉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致力于单一火工品向组合化、部件化、集成化方向的转变,积极推进火工品的结构升级。

    在扩张火工品概念,提升火工品价值的同时,该公司又大力开辟民用火工技术的应用空间,不断创造新的思维。在经营层面,按照“有限相关、多元发展”的思路,经营领域从民用爆破器材向下游的火xx、索类企业,以及汽车安全系统、医药化工等关联行业梯次拓展;在技术层面,起爆点火技术在网络系统化作业,改变了我国爆破技术的落后局面;民用气体发生器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成就了火工品领域“民为xx”“军民互动”的重大突破,催生着新一轮的技术升级。火工产品在开矿采石、移山填海、修路筑坝、航空救生装置、人体碎石医疗等领域独显姿容。

    今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庆华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核心优势,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经营质量,破除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困局。

    为此,该公司提出实施企业价值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创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调整,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思路,实现火工产业的科学发展。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下达指标的50.86%,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硕果鼓人心;展未来,蓝图无限美。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生机盎然的今天,庆华公司正凭借着一腔报国的丹心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倾情演绎庆华人经营火工、发展火工的精彩乐章,为祖国繁荣和国防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游国松)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一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