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新在表演
对父亲所著《述我》一书,采取朗诵表演形式,在征得父亲同意之后,我们便开始策划方案了。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有三个方案:
一是10月1日前后。作为国庆60年活动,很有政治资本。因为父亲的作品中,不乏爱国爱党的诗歌。只是时间仓促,拨得太高,难以把握。
二是重阳节过后(公历10月26日)。时间还有一个月,准备会充裕些;同时,作为重阳敬老爱老主题,倒也是我这做儿子的基本想法与心意。只是,有“做秀”之嫌。
三是父亲生日。公历为11月13日。作为父亲生日宴后的庆祝活动。优点,时间更加充促;更加名正言顺,规避了“做秀”之嫌。
{zh1}选定第三方案。
时间确定之后,组织落实是关键。谁来组织?是我?还是同学?
如果是我。优点,情况最熟悉,因为我对父亲的每一篇文章都心中有数;沟通更充分,我能在父亲与同学朋友之间搭起桥梁,很好地衔接。缺点:不象在企业里领导安排下属那样顺理成章。这是一个松散型的群体,而且又是我个人的私事,岂能硬性指令!而不指令,则变成了求人帮忙的意味,似乎也不是所设想的风味。
如果是同学。优点,调动其他同学来为一个老人帮忙,名正言顺,因为这是同学之间的义务,而非个人私利。同时,可以在同学QQ群里进行发动发布,号召与组织更便捷,并可以信息互动。不是之处,则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有的同学有热心,可是居住地远离同学群,遥控指挥可能鞭长莫及;有的同学人缘关系极好,组织能力强,可是工作繁忙,应酬不少,心思不够集中;有的同学则可能缺乏组织号召力。而且,他们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这一事项,对父亲文章内容不熟悉,难以安排妥当。
没有一个xx的组织体系,只有争取一个xx的结合。那就是,不能过于强调是我还是同学,而要我们要相互配合。
于是,我把整个活动的框架思路梳理并形成文字方案。因为我手里除了同学,还有许许多多的资源,如:有成功举办“摄影作品个展”的可操作方案,有电视台的朋友可作摄像,有节目主持人朋友,有做广告业务的朋友可布置晚会现场等等。我的方案分为五个部分,即节目安排表,节目分工安排,晚会主持词,与会嘉宾名字朗诵人员及篇目。
那天,我把这些安排交给同学,请他们召集其他同学并作分工安排。同学们集中了,只是,那天我酒喝多了些,抢先把自己的构思与设想一古脑地发表了一番。结果,有的畅所欲言,有的默默接受,有些则表现出漠然不语。我敏感地觉得自己的话语多了些,出现了我曾经预感的尴尬场面,于是,把话题转向了朗诵之外的聊天。
这次醉酒,象一个化学试剂,让我感觉:朗诵活动的组织主体,不应该是我。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也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无非是把那几十篇诗文诵读一下而已。这些,对我同学而言,是不需要太花精力的,大家的状态仍是松松散散的,并不太在意,更说不上紧张。原来认为的40多天的筹备期很充裕,后来感觉,那是“太”充裕了,充裕得有些浪费了。
进入11月,离11月13日只有两周的时间了。同学们决定再次聚集在一起,对活动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
那一次,我又喝醉了。应该是大醉了,因为我不记得怎么赶到同学讨论的场所的,甚至不记得哪些人参加了讨论。只是事后听他们说起,我只是胡闹了一阵子,还在茶楼里的电脑上玩了网络游戏,QQ聊天、QQ农场什么的;之后,就趴在桌上睡了,又被扶到沙发上呼呼大睡。
同学们似乎非常理解我的状态,因为我这人是典型的“性情中人”,应酬又多,喝酒又不装奸耍滑,醉的时候比较多。这个时候,群龙无首时,自然就会产生新的“龙首”,而这个“龙首”却是闻欣。他不是我的同学,而是我的“徒弟”,是企业报记者、编辑。
闻欣被推出来应该也不奇怪。一次,他偶尔有事找我时,赶巧遇到我们同学的活动讨论,并主动担纲完成晚会方案的主策划,对晚会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他把这个晚会定位为刘老先生的文学作品“个展”,纯属个人的事情,跟书法家的“书法展”,画家的画展,摄影师的作品展是一个意思。
整个晚会,就围绕刘老的文集——《述我》而展开,就象把该书从头至尾翻一遍,只是以朗读表演的形式翻一遍,是选其五个篇目的代表作翻一遍,而不是随意挑选,那会主题不突出,显得散乱无序。
闻欣,果然象他的名字一样,闻听之后欣然而为,毫不推辞。除了把晚会的定位明确了,还把分工具体落实,把彩排的时间进行了确定。按照规范的形式,把晚会的音乐交给了电视台的朋友,现场引导就交给企业宾馆的领班,保安消防责叫来了保卫处的一个科长,确定了制作节目及现场布置……
次日,酒醒之后,我再次对自己懊恼不已,酒多误事呀!
好在上班之后,徒弟闻欣主动跟我说了昨夜讨论的情况。我听了之后,一颗悬浮的心落了地,同时对闻欣的组织才能刮目相看了。原来只知他的文章写得好,却不知还有这一手。
冥冥之中,觉得醉酒或许是好事,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