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_孤独的钓鱼人_新浪博客

常回家看看

春节刚过,在老家抚顺度过了为数不多的几天。

记得人在旅途的时候,偶尔听到歌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我现在总是在实践着“常回家看看”,但是我已经没有爸爸可以让我“捶捶后背揉揉肩”,只剩下“准备了一些牢骚”的妈妈,我却常常不替她“刷刷筷子洗洗碗”,但是我依然要“常回家看看”。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那已经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再也不能拉着他老人家温热的手,或者搂着他老人家宽厚的肩膀,穿行于家乡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再也不能看着他老人家手里提着装有啤酒和其他菜肴的编制筐,穿过楼前的甬道,从菜市场悠悠归来;再也不能和他老人家对坐桌前,举杯相邀,共同探讨人生和未来……

母亲的衰老,似乎很慢,可又似乎很快。满口的牙齿,已经被全套的假牙所替代,所以当老人家摘掉假牙的时候,干瘪的嘴巴立即就显现出一种非常奇特的形状,颇有些让人忍俊不住。四十二岁的我依然年轻,有时候会滑稽地模仿没有带假牙的妈妈说上几句俏皮话,自然也是引得大家笑痛了肚子。

妈妈老了,体现在她的行动已经远不如过去那样麻利。曾经生养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孩子的妈妈,在我遥远的记忆中似乎总是风风火火,没有一刻的间歇。虽然她从事医务工作多年,但是我很少能想起她下夜班后有几次能好好地睡上一觉,几乎都是在为我们几个孩子乃至全家操劳。东北地区的四季是非常分明的,每当换季的时候,四个孩子的衣服就{jd1}是妈妈身上永远不能解脱的劳作。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孩子,每年都需要添置一些必要的新外套,也需要把陈旧的毛衣拆洗一次,然后添上一点新毛线再重新织好。每当这个时候,我和二哥就自然地成了妈妈的帮手——把旧毛衣拆掉,需要在椅子靠背的两边各放上一些筷子,然后把旧毛衣拆出一个线头,再一圈一圈地绕到椅子的靠背上,绕好以后要先拆下事先放上去的筷子,这样毛线就能很容易地从椅背上取下。毛线洗好晾干以后,我们小哥俩就配合妈妈,把毛线套在两只胳膊上,由妈妈把毛线缠绕成一个个线团,然后在每一个空闲的时间里,妈妈就会一针针地把这一团团的毛线织成毛衣。四十几岁的妈妈似乎患有颈椎方面的疾病,坐在窗口织毛衣的时候,总会隔一段时间就在木制的窗台上用力地敲打几下麻木的手指,现在想起来真是有些心酸啊。

每年的另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就是拆洗棉衣。那时候还没有羽绒服这样的现成的棉衣——且不说没有,就是有我们家也买不起呀,大人孩子加在一起是六口人,棉袄棉裤轮流拆洗一遍,那差不多就是两年的工作量。穿了两年的棉衣,总会因为棉花被压实了而失去了保暖的功能,需要把这样的棉衣拆开,送到弹棉花的那里重新把棉花弹一遍,让陈旧的棉花重新蓬松起来,添上一些新棉花——因为在弹棉花的时候总是要损失一些的,再重新缝起来成为一件新棉衣。那时候的妈妈真是一个“{wn}工”,不但要找一些旧外衣来拆洗干净,作为新棉衣的里子和面料,还要一针一线地把夹着棉花的里子和面料缝在一起,东北土话叫“行棉花”,然后再把缝好的棉衣的各部分组合在一起,缝制成我们能穿在身上的棉衣棉裤。年复一年,就像每年的花开花落,妈妈重复着东北这片土地上的妇女们都要经历的劳作,直到我们长大成人,离开曾经是我们避风港湾的温暖的家……

每当寒假来临,记忆中的重要的事情还有我所企盼的新鞋子。说不上为什么那时候我们的家境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艰难,反正是直到我上了初中三年级,在记忆中才穿上了{dy}双买来的新鞋子,在那之前都是妈妈给我们做鞋子。最早的时候,妈妈先把旧衣服拆成布片,然后再用面粉熬成的浆糊把布片一层一层地粘起来,晾干以后制成两三毫米厚的“圪布”,再剪成鞋底的形状,几层“圪布”叠在一起,用麻绳一针一针地缝成鞋底——东北土话谓之曰“纳鞋底”。鞋面几乎使用同样的工艺制成,不过是在“圪布”上用新布贴上做面料而已。后来妈妈认识了一些煤矿上的工人,就用煤矿上的废旧传输带代替了“圪布”做鞋底。每当雪花飘起的时候,我和二哥就会围坐在妈妈身边,看着妈妈用锥子在鞋底上扎一个针眼,穿过麻绳,用锥子把缠住麻绳,用力拉紧,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纳鞋底”,然后再把鞋帮用同样的方式缝到鞋底上。一双新鞋子,大概是是我们过春节的时候{zh0}的礼物啊。

那时候的妈妈是很乐观的,至少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无论家务活多么地繁忙,妈妈也总是唱着歌儿去做,看不出生活的艰辛给她带来的痛苦。记忆中妈妈总是唱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那xx的唱段:“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那悠远的歌声似乎现在还会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眼前也总会浮现出那头上粘着棉絮的妈妈,或者是在窗台上敲打着手指的妈妈,或者是搓着麻绳、纳着鞋底的妈妈……

妈妈不再年轻,已经{jd1}地是一个标准的老人——头发白了、稀疏了,不再黑亮而浓密;记忆力差、难以学会新东西,不再思维敏捷而勇于实践——但是她依然是我记忆中永远不能磨灭的那个勤劳勇敢、善良率真的妈妈。我拉着她的手,和她一起使用新玩意——我从沈阳背回抚顺的卡拉OK,一遍遍地唱那些只属于她的歌,帮助她掌握住那些不断跳跃的音符,让她把一首歌曲从50分唱到80分,让她那因为年老而略显冰冷的手在我的手中重新变得温热……

龚沿东

2007325于重庆江北机场

郑重声明:资讯 【常回家看看_孤独的钓鱼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