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提交日期:2010-4-5 11:22:00
猪注:政府既然是人民的政府,其工作报告就应该让所有的人民知道,但事实上,有不少人可能并没有接触这个,所以今天放一个最近的上来,让所有关心绵竹的朋友看看。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0年1月22日在绵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 市长 任 钊
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绵竹灾后重建攻坚决战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江苏人民的倾情援建下,我们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牢牢把握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对口援建的机遇,实施“促重建、求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发扬“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在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的同时,实现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较好的完成了市十六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城乡住房重建基本完成。13.96万户农房重建全面开工,完工13.2万户,入住12.44万户。城镇住房除险加固已基本完成,15195套安居房、3490套廉租房建设全部开工,竣工14291套。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交通、通信邮政、能源、水利等4大类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占总投资的68%。绵茂公路、成绵高速复线、成兰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规划投资11亿元、面积3.75平方公里的汉旺新镇和投资5亿元、面积2.2平方公里的孝德新镇建设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城东新区建设初具规模。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效有序。开工公共设施重建项目384个,竣工198个,累计完成投资21.1亿元。其中,教育重建投资17.9亿,建设水平和速度全省{lx1},77个学校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91.5%的学生已告别板房教室,春节前所有学生将进入{yj}性校舍学习;33个市、镇乡医疗卫生项目全部开工,竣工25个,村卫生站建设开工103个,竣工100个;五保户集中居住点建设基本完成,完工敬老院、福利院建设8个。
——经济恢复和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实现13.31亿元,增长19.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8亿元,增长23.65%。工业呈平稳回升趋势,农业实现恢复性增长,金融业、商贸网点全部恢复,餐饮业快速复苏,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促进、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完成“八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增长20.2%和17.31%,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标志着我市灾后恢复重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增强了全市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加奋勇前行。
攻坚决战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 强化管理,保障重建顺利进行
加快重建项目建设。全市规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214个,已开工1109个,竣工806个,完成投资297亿元,建设进度全省{lx1},圆满完成本年度恢复重建阶段性目标任务。其中,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城市供水管网、道路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和景观大道延伸段等城市道路建设已竣工,城乡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和新建工程已大部分完工。“三馆三中心”、广电中心大楼、体育中心以及镇乡政权政法设施和村居委会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严格落实重建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重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结合绵竹实际,出台相应实施办法。依法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加快建设步伐。编制农房建设和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图集,加强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严格落实国家重建补助政策,及时发放各类重建补助资金。其中,发放农房重建补助资金25.7亿元,发放城镇住房维修加固重建补助资金5.46亿元。
多方筹措重建资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共落实中央灾后重建基金、扩大内需资金、城乡住房建设国家补助资金和江苏援建、社会捐赠等资金181.5亿元。创新融资方式,成立新绵担保有限公司和绵新投资有限公司,为市政基础设施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提供融资、担保和金融授信,协调市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3家金融机构向6.6万农户发放农房重建xx13.8亿元,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预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48亿元,是近10年的总和。
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严格招投标管理,严把项目入口关,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备案制和工程监理制。建立项目建设进度台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动态和走向,实行全程动态管理。严格资金管理,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做到资金使用规范、拨付及时。全程跟踪监督和审计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率。利用招投标网和政务公开平台等定期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多措并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坚定工业主导地位。帮助企业解决重建和生产恢复困难,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恢复生产,产能恢复90%,开工工业恢复重建项目158个,完工100个,累计完成投资29.5亿元,总投资过72亿的21个工业类重点建设和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用好工业恢复重建资金,把中小企业发展纳入产业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促进银企合作,帮助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7.95亿元,增长29.8%。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次性投入9.2亿元的首期5平方公里江苏工业园“九路七桥、七通一平”建设和投入1.7亿元的2平方公里汉旺无锡工业园建设,规划起点高,建设速度快,已基本具备吸纳企业入驻条件。以“一区带五园”模式,建立充分授权、封闭运行的园区管理机制,下放行政审批权,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园区管理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和升级。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明显,无锡永大科技集团、无锡桥联集团、光芒集团、鑫坤机械等16家企业已经入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出台优惠政策,落实目标任务,强化考评机制,全社会关心、xx、支持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全年签约招商引资协议投资200亿元,到位资金34.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28.66亿元,引进项目109个。成功举办“苏•绵产业合作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与111家企业签订投资意向118.66亿元,签约项目111个,总投资17.8亿元的4个项目已落户开工建设,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农业基础作用。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完成21座震损水库、4大灌区渠系、提灌设备设施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农业生产需要。完成16个集中供水点工程重建,解决了14.5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扶持农业产业化xxxx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链,加快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进程。成功引进投资2.5亿元的“江苏雨润”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助推畜牧业加快发展。江苏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初步建成,开始发挥技术推广、成果示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名优特新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恢复灾毁林地,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结合灾后农房集居点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投入8900万元完成农房“一池三改”1.9万户,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村组自治机制体制建设。立足镇乡不同优势和特色,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区域重点镇和中心镇建设。
重视服务业发展。依托绵茂公路、成兰铁路、成绵高速复线等交通大动脉建设,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社区便民店和综合超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孝德“中国年画村”等一批新的文化旅游景点,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恢复提升。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落实“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发挥税收优惠激励作用,促进市场消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9.12%。
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坚持恢复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并重,加强生态恢复与建设,严密监控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加大灾害治理力度,完成30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组织开展15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成功处置有安全隐患的堰塞湖10处。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整理、废弃宅基地复垦等工作,加强投资项目用地监管,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保障灾后重建用地需要。加强砂石、煤炭、磷矿等矿产资源管理。重视工业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基本实现节能减排各项目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升至全省县级市第3位。
(三)民生优先,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能力增强。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就业促进政策,组织大型招聘会等活动,开展农民工技能技术和进城务工培训1.48万人次,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15.3万人,向省外输出劳动力3.2万人次,开展创业小额担保xx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完成就业促进目标任务。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使更多的城乡劳动力加入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监察,及时处理灾后重建中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对城乡低保和震后“三孤”人员等救助对象的帮扶力度,保障基本生活,确保安全温暖过冬。双拥优抚工作深入开展。出台廉租房和安居房管理暂行办法,保证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教育公平和科技示范取得新进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调整学校布局,城乡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学校硬件设施普遍达到全国县级{lx1}水平。加强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高考连创佳绩。切实开展教育助学行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培训,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岗位绩效工资,教师补充、培训、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加强队伍建设,缔结与江苏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促进了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提升。“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开展“全国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市”建设,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验收。
医药卫生改革发展迅猛。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一批大型医疗和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已主体完工,部分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镇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一批村卫生站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大幅提升。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行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22%,通过调低住院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和搞好二次补偿,让参合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落实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加大。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定期为农村妇女开展妇科疾病和孕前检查,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和特扶等政策,切实开展震后再生育全程服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稳定了低生育水平。重视残疾人帮扶、就业和权益保护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成功实施国际红十字会资助农房重建项目。老龄工作得到进一步xx和加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广场文化与民间艺术、节庆文化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进村社、入板房、下基层和举办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艺术节、年画节、红歌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工文化类重建项目271个,完成市图书馆、年画传习所和一批镇乡文化中心、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充分挖掘“中国年画之乡”、“剑南春酒坊遗址”等文化资源,年画、酒文化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市场的管理。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法制、诚信、国防等教育。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有序推进,通过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净化、美化、亮化、畅通工程,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房,配置环保垃圾桶。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规划和开工了马尾河景观改造、月亮泉水源涵养工程、人民公园、茶盘街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城乡容貌大为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逐步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居民素质明显提高。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民主监督与管理不断完善
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制度,创新举措,以创建法治政府活动推动灾后重建。完善和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考评制,政府公信力、决策执行力、拒腐防变“xxx”不断提高。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与减少审批项目,被列为四川省县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示范县,我市现保留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成为全省范本。广泛推行电子政务、并联审批、代办制等便民措施,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政府服务理念不断牢固,行为不断规范,效率不断提高。建立政务会学法制度,干部学法用法能力增强。扎实推进监察、审计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确保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等行为公开、公平、公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与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和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2件,政协委员提案63件。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虚心接受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开展法治市创建活动,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避险疏散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市、镇、村三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以生产、消防、交通和板房安置点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应对了“6•30”余震等自然灾害。深入开展平安绵竹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持稳定。
全市征兵工作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中心工作顺利完成,统计、人防、地方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保险、税务、工商、电力、气象、邮政、通信等部门为绵竹恢复重建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
抗震救灾特别是灾后重建以来,xxx、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xxx、周永康、王刚、王兆国、回良玉、李源潮、张德江、xxx、郭伯雄等党和{gjldr}亲临绵竹视察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成绩。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绵竹重建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高度评价了我市取得的成绩。绵竹人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倍增了夺取重建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灾后重建一年来,江苏人民始终与绵竹人民心手相连、呼吸与共,江苏广大援建工作者始终与我们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已成为苏绵人民的共同追求与实践。江苏援建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携手共建新绵竹”的指导思想,全力推进“群众安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振兴、智力支持、就业援助”等六大工程。迄今,江苏与我市签订对口援建项目共五批294个,注入援建资金过百亿,提前落实了中央确定的三年援建资金投入任务,成为18个对口援建省市中援建项目最多、援建资金{zd0}的省。目前,开工援建项目232个,竣工126个,累计完成资金65.5亿元。一座座设计先进、美观实用的学校、医院相继交工,一批批融川西民居风格与江南水乡元素为一体的农房集居点竞相落成,城东新区、汉旺新镇、孝德新镇正拔地而起……取得了灾后重建阶段性成果,打下了提前完成援建任务的坚实基础。江苏援建在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人才培养、劳务输出、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给予我们xxx的帮助,援建内涵不断丰富,援建效果不断扩大。江苏援建注重绵竹未来发展,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方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在园区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援建力度,通过园区共建、产业合作、“双百”活动等工作,为我市经济振兴注入强劲活力,受到xxx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gjldr}的充分肯定,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各援建省市特别是绵竹人民的强烈反响与如潮好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和51万绵竹人民,向江苏省委、省政府和7600万江苏人民致以最真
挚的谢意!
灾后重建一年来,全市各级干部激情满怀、奋发有为,人民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项目建设速度和管理水平均居全省特别是地震极重灾区前列,恢复重建效果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功能显著提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硬件配置大幅提高,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区位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住房、购物、文体娱乐等人居环境极大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一个更加坚强、更加开放、更加生机勃勃的新绵竹正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充分支持、严格监督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江苏人民无私援助、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致、顽强奋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鼎力支持绵竹灾后恢复重建的驻绵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无私援助我们的江苏各援建市县,全国人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国际友好组织和为绵竹重建付出辛劳与贡献的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绵竹灾后恢复重建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一是如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项目资金紧缺、建设施工力量不足、后期监管难度增大等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再次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行列将面临诸多困难,经济结构急需优化调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发展速度不够,投资环境仍需改善。三是财政赤字仍然巨大,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四是随着城乡住房建设的完成,就业保障压力增加,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难度加大。同时,地震和灾后重建前后积累与新增的社会矛盾将逐渐显现,保持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的考验。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严峻形势,既要增强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
二、2010年主要任务

2010年,是绵竹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zh1}一年和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已作出深刻分析与科学判断,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坚持五个“更加注重”的周密部署。面对确保灾后重建按进度高质量完成、努力实现两年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行列目标的艰巨任务,我们将弘扬和升华新时期绵竹精神,加倍努力、把握机遇、奋力拼搏,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市各级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加快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持经济工作“六个结合”,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围绕“两年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强县,三年再造一个绵竹”的奋斗目标,努力将绵竹建成为成德绵高科技产业带上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新绵竹而努力奋斗。
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各项任务,奠定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行列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2010年,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实现19亿元,增长42.4%,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12.13亿元,增长5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7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230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
(一)加快建设进程,夺取恢复重建全面胜利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恢复重建的抓手,以项目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加快{yj}住房、基础设施、城镇等建设进程,确保年底前完成恢复重建项目347个,实现总投资100亿元,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基本建设任务。
全面完成城乡住房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快特殊群体的建房进度,完善水电、道路、沼气等配套设施,确保2010年春节前基本完成农村{yj}性住房建设。加快廉租房、安居房建设,抓好集中安置区居民入住工作,确保“5•12”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实现城镇居民基本搬离活动板房。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的目标。
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配套设施重建,确保道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的功能恢复和提升,加强新建设施设备管理,不断增强公共产品供给力和公共设施服务力。实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绵茂路建设,主动做好成绵高速复线绵竹段、成兰铁路绵竹段工程建设配合工作;加快城乡道路畅通工程,统筹城乡公交运输,完成城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二环路全线贯通等工程,逐步形成内畅外通的现代交通新格局。继续推进灾后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官宋硼堰取水枢纽等重建工程,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恢复和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功能,9月底前完成12个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点工程,保障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需要。加快教育、卫生、文体、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项目后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尽快发挥服务功能。
加快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建设“森林绵竹、绿色绵竹、宜居绵竹”为目标,加快绵竹中心城区向非农业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规模发展,力争到2011年末使城镇化水平提升至50%,最终实现城乡协调、一体、均衡发展。发挥“三大城投公司”的作用,以市场运作等城市经营手段,加快城东新区建设,使之尽快成为绵竹未来政治、经济、文化和商务中心。完成“三馆三中心”、广电中心大楼等重点项目,推进城东公园、城东水街、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努力解决城中村、停车难等问题,实施城区畅通、美观、便民工程,完成南京大道、玉妃路和人民公园改造、马尾河景观改造、月亮泉水源涵养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区域重点镇及中心镇建设,实施“一心三轴五重镇”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将汉旺、新市、孝德、富新、土门五镇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确保“5•12”前汉旺新镇和孝德新镇建设完成基本框架,形成基本功能。完成镇乡政权政法设施和便民设施建设。以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乡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探索和推行将一些城乡管理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交由社区、专业公司等社会组织完成的办法,在打造和谐优美、人民满意的城乡新环境的同时,为群众增加新的就业途径。
加强重建项目管理。统筹规划项目建设进程,千方百计筹措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审批,加强对口援建项目的衔接服务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实行重点项目分管领导联系制,建立健全进度台帐、建设督察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使用程序,落实项目建设法人责任终身制,健全项目建设档案,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建设过程和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加强竣工项目使用管理,在确保重建成果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既要{zd0}限度地发挥基本功能,更要采取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发挥其更大作用。
(二)加快产业发展,全力争创经济强县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速工业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为再次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而奋斗。
加速工业发展。加快以万吨优质曲酒、硫磷钛基地等为重点的工业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确保中央投资项目尽快建成见效。坚持扶优助强,实施“三大百亿工程”,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困难,支持剑南春、龙蟒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促进矿山企业加快生产恢复,加强与东汽、二重、东电等重装企业的联系,努力使我市食品、化工、机械三大支柱产业产能尽快达到和超过震前水平,力争2至3年内实现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均过百亿。完善和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吸引和xx民间资本能量,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并购、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
加快园区建设。以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为契机,优化工业布局,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完成江苏工业园、汉旺无锡工业园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建设,完善新市、拱星、康宁三个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开发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优化园区管理机制,以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强签约项目跟踪联系,促进项目落地。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入园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强同江苏等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企业来绵投资兴业,重点引进科技含量和资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严格实行企业入园环评达标准入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实行投资强度与建设用地规模挂钩。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把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产值过200亿元的新型工业产业基地。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优势新兴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实施产业促进扶持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发展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增长、高效益方向转变,推动产业布局的完善和产业链的延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抓好产业服务体系、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企业+银行+科研机构”等产业模式,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从政府公务活动和办公节能做起,提高全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意识;坚持以工业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
加强三农工作。着力推进“362”工程,实现“1237”目标。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助农作用。依托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继续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xxxx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带动订单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支持养殖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重点加快优质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力争全年生猪出栏达到100万头。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服务水平。继续实施xx林保护工程,加快森林植被恢复,重点打造绵茂路、成青路和沿山公路等旅游线路森林景观。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引导和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容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创新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维权救助体系,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兴办企业、发展产业。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镇乡财政管理体制,探索建设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力促第三产业大发展。把握交通大动脉建设将使绵竹区位条件巨大改善的契机,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引导城区和有条件的镇乡发展现代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加快城东新区三产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引进和扶持大型商贸流通、xxxx、物流配套等三产xxxx。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完成双忠祠、剑南古街、茶盘街等具有绵竹独特文化传承的重点建设工程,打造以年画文化、酿酒文化、忠孝文化和三国文化为品牌的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加快推进以“东方阿尔卑斯龙形旅游带”建设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市。继续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加快市场恢复。继续大力支持年画等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提高附加值,增强知名度,打造具有绵竹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利民惠民政策,搞活商品流通,xx市场消费,促进物流、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发展。
(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更加和谐美丽的新绵竹
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灾后重建和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拥有和增强幸福感。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快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就业吸纳作用。全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广开就业门路,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受灾群众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扩大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面,完成市、镇乡和村社区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加大城乡低保和临时救济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双拥优抚工作,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学校后续建设,确保全市所有学生春季开学入住{yj}性校舍。深入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落实好免费义务教育和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倡导科研兴教,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利用学校硬件配置普遍大幅提高的有利条件,建设西部教育强县。
推进卫生与人口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市、镇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重建进度,确保“5•12”前完成重建任务,加强人员和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受益水平。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公立医院公益性,落实国家基本xx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加大传染病疫情监控和食品药品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继续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震后再生育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探索镇乡、村组计卫合作模式,提高计生服务能力,促进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认真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新时期绵竹精神,重视精神家园重建,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宗教场所恢复重建。采取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汉旺工业地震遗址纪念地的保护与开发,完成剑南春酒酿造技艺专题博物馆、年画博物馆等建设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体系的作用,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自治范围,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市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健全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气象、水文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四)不断深化合作,巩固扩大援建成果
江苏对口援建,既推进了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又密切了苏绵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贸交流。我们要把江苏援建的成果管理好、使用好,把江苏援建的工作作风、先进理念学习好、继承好,在灾后重建和绵竹经济社会发展上进一步发扬光大。随着重建的不断推进,江苏对口援建的重点已从项目建设转移到支持绵竹产业恢复和经济发展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援建环境,强化主体意识、服务意识,继续积极主动地解决江苏援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努力提供xxx、优质的工作和生活保障,确保援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力争“5•12”前在建项目基本竣工,9月底前全面交付使用;要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全民增强感恩意识,支持、配合各援建市县和援建单位的工作,赢得江苏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环境,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加快承接江苏产业转移步伐,为绵竹大发展、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密切党政交流,更好地通过产业合作洽谈、企业交流、产品推介等活动和绵竹驻江苏代表处的工作,与江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绵竹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合作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积极推进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以转变职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确保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健全完善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强化效能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以依法高效、环境优化为目标,全力推进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深入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加强和改进政务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服务,主动为项目建设服务,主动为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服务。
恪守公开公平。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让各类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都享有平等发展机会,依法平等参与竞争,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政务公开,深入推行“阳光政务”,广开言路,畅通渠道,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加强执行力建设。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推进政府工作的抓手,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使发展目标、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强化统筹协调,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发展的{dy}要务,突出重点、细化目标、强化措施,{zd0}限度地发挥绵竹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基础优势和人文优势。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注重工作实效,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狠抓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切实抓好政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监察审计,加强对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建设人民放心工程、满意工程。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以廉洁奉公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09年,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灾后重建成绩斐然。
2010年,我们完成重建力争重返,责任重大前景光明。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新时期绵竹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保持昂扬斗志、坚定必胜信心,齐心协力、知难而进、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全力争创县域经济强县,为早日建成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新绵竹而努力奋斗!



郑重声明:资讯 【政府工作报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