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
具有功能结构:乙烯键(ethylene)、噁唑(exazole)、噻吩(thiophene)等物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能态。
转光效应
具有功能结构:乙烯键(ethylene)、噁唑(exazole)、噻吩(thiophene)等物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能态。在正常的条件下,这些分子均处于基态的{zd1}能级,当光线照射到这些物质上,该物质的分子就会吸收与其特征率相一致光能,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较高振动能级,在短暂的时间内(10-8)秒,经内转换驰豫到激发态的{zd1}振动级上(平衡激发态),再由该处回落到基态的较高能级上,同时释放出光形式的能量,这光就是荧光。一般情况下,发出荧光的能量总是小于它吸收的能量(因为终基态高于原基态)。
根据:E=h v =hc/入(h:普朗克(planck)常数,c:光速,入:波长)光能量越大,波长越短;能量越小,波长越长。一般,吸收波长335-365nm的紫外光,经转换后发出450nm的荧光,如果波长小于335nm,则发出荧光偏红;如果吸收波长大于365nm,则发出荧光偏绿,荧增白剂是这样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为可见光。
增白原理
自然光,实际上可以分解为380-760nm范围内红、橙、黄、绿、兰、青、紫等色对应的单色光波。但是为了合成白光,并非要那么多种波长的光。电视机上,只三色光就能合成五彩缤纷的图像。实际应用上,两种合适的互为补色的光波也能合成白光。如兰和黄互为补色;红和兰绿互为补色。
物体(如织物、塑料)经白光照射吸收兰光,反射黄光,人们就看到黄色,不白。荧光增白剂将不可见的紫外光吸收,放出白光及兰光,兰光就与原黄光互为补色;{zh1}人的视觉看到的是白光,这就是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