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7 08:32:52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背景资料】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2010年我国经济以及民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要着力抓好的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部分的具体内容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xx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6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xx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xx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xx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知识精析】
(一)经济学角度: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目前,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获得清洁的水、清闲的空气、绿色的空气、惬意的环境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越来越多的区域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由于一些地区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锐减,环境污染加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增加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
(3)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发展的质量。
(4)这是尊重价值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dy}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观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二)哲学角度:
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价值观等角度分析。
(三)政治生活角度:
可以从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国家职能、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国际竞争的实质等角度分析问题。
三、【创新练习】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xx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回答1~3题。
1、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的根本出路是:
A.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提高原油和煤炭的产量 B.改善投资环境,保障安全生产
C.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缓解能源压力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
A.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B.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C.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坚持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3、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是:
A.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这些指标的提出,有利于:
①加快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
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④增加我国资源的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回答5~7题。
5、上述举措的经济意义是: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②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有利于保护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回答3~4题。
6、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是技术创新、营销策划、优质服务等各种实力的综合较量。通过技术创新、营销策划、优质服务进行竞争:
①正确运用了价值规律 ②有利于形成企业良好的形象
③必然损害其他经营者的权益 ④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企业兼并,企业兼并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热点之一。以下对企业兼并重组的认识正确的是:
A.企业兼并重组是劣势企业扭亏为盈的必由之路
B.企业兼并重组必然会实现劣势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共赢
C.企业兼并重组是优化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有力杠杆
D.企业兼并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8、《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
9、《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发展 ②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③事物的内部的具体联系可以任意改变 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中心工作 ②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完善环保、节能降耗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④将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材料一: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xx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材料二: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论当前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一文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dy}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dy}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1)运用政治、经济知识分析,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并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出谋划策。
(2)运用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二和三,说明你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启示。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A 6、D 7、C 8、B 9、C 10、B
11、(1)①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②在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改造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xx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发展的结果;发展是我们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才能赢得主动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