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板国家新标准GB/T17748-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48—2008
代替GB/T 17748-1999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Aluminium-plastic composite panel for curtain wall
2008-05-12发布
2008-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GB/T 17748—2008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 17748-1999《铝塑复合板》。
本标准与GB/T 17748-1999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 本标准的名称更改为《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 取
消了原标准中的内墙板部分的内容(原标准的4.1、4.3、5.1、5.2和5.6),内墙板部分以《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为名称另行制订标准;
—— 取
消了原标准中的分级要求(原标准的4.3、5.5)、面密度和耐洗刷性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原标准中的5.6、6.11.3、6.14、);
—— 增
加了阻燃型产品的分类、代号、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的4.1、4.2、6.1.4、7.7.21);
—— 增
加了铝材厚度、耐硝酸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的6.1.3、6.1.4、7.5、7.7.9);
——
修改了涂层厚度、耐沾污性、光泽度偏差、耐碱性、耐人工气候老化、耐盐雾性、剥离强度、贯穿阻力、剪切强度、耐温差性、热变形温度的技术指标(原标准的5.6、本标准的6.1.4);
—— 修
改了耐碱性、耐溶剂性、剥离强度、耐温差性试验方法(原标准的6.11.1、6.11.2、6.17、6.18,本标准的7.7.8、7.7.10、7.7.16、7.7.17);
—— 修
改了耐冲击性、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的描述(原标准的6.9、6.15、6.20,本标准的7.7.5、7.7.14、7.7.19)。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西泓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源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加铝复合板有限公司、浙江墙煌建材有限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化勤丰塑料有限公司、东阿蓝天七色建材有限公司、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华天铝业有限公司、江阴利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方大意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云南金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张家港泰普奇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华阳化工(深圳)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高丽塑铝板有限公司、富而盛化工(东莞)有限公司、广东利凯尔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未来之窗建筑材料限公司、泓泰机械制造(江阴)有限公司、江阴华泓建材工业有限公司、隆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雅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天虹板业有限公司、宁波市红杉高新板业有限公司、北京盛安建材工业有限公司、海宁市中大塑业有限公司、苏州多彩铝业责任有限公司、佛山市雅达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吉祥集团、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铝塑复合材料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云林、武庆涛、蒋荃、高锐、刘婷婷、徐晓鹏、刘玉军、乔亚铃、穆秀君、刘武强。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
GB/T 17748—2008
1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以下简称幕墙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格尺寸及标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
标准主要适用于建筑幕墙用的铝塑复合板,其它用途的铝塑复合板也可参照本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zx1}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zx1}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0,EQV ISO 780:1997)
GB/T 1634.2 塑料 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 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GB/T 1634.2-2004,IDT ISO 75-2:2003)
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66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NEQ ISO 4628-1:1980)
GB/T 1771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1771-2007, IDT ISO 7253:1996)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2918-1998,IDT ISO 291:1997)
GB/T 3880.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2部分:力学性能
GB/T 4957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 涡流方法(GB/T 4957-2003,IDT ISO 2360:1982)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6739 色漆和清漆 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 6739-2006,IDT ISO 15184:1998)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EQV ISO 2409:1992)
GB/T 9754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0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9754-2007,IDT ISO 2813:1994)
GB/T 9780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
GB 11115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GB 11116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GB/T 11942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GB/T 15182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GB/T 16259 彩色建筑材料人工气候加速颜色老化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铝塑复合板 aluminium-plastic composite panel
GB/T 17748—2008
2
简称铝塑板,是指以塑料为芯层,两面为铝材的三层复合板材,并在产品表面覆以装饰性和保护性的涂层或薄膜(若无特别注明则通称为涂层)作为产品的装饰面。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aluminium-plastic composite panel for curtain wall
用作建筑幕墙材料的铝塑复合板。
波纹 wave
产品装饰面上非装饰性的波浪形纹路或凹凸。
疵点 spot
产品装饰面层的局部缺陷。
鼓泡 bubble
产品铝材或装饰面层的局部凸起。
分类、规格尺寸及标记
分类
按幕墙板的燃烧性能分为普通型和阻燃型。
规格尺寸
幕墙板的常见规格尺寸如下:
长度:2000、2440、3000、3200等,单位为mm。
宽度:1220、1250、1500等,单位为mm。
最小厚度:4,单位为mm。
幕墙板的长度和宽度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标记
代号
普通型,代号为G;
阻燃型,代号为FR;
氟碳树脂涂层装饰面,代号为FC。
标记方法
按幕墙板的产品名称、分类、装饰面、规格尺寸、铝材厚度以及标准编号顺序进行标记。
标记示例
规格为2440mm×1220mm×4mm、铝材厚度为0.50mm、表面为氟碳树脂涂层的阻燃型幕墙板,其标记为:
示例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FR FC 2440×1220×4 0.50 GB/T 17748-200×
材料
铝材
幕墙板应采用材质性能应符合GB/T 3880.2的要求的3×××系列、5×××系列或耐腐蚀性及力学性能更好的其它系列铝合金。
铝材应经过清洗和化学预处理,以xx铝材表面的油污、脏物和因与空气接触而自然形成的松散的氧化层,并形成一层化学转化膜,以利于铝材与涂层和芯层的牢固粘接。
涂层
幕墙板涂层材质宜采用耐候性能优异的氟碳树脂,也可采用其它性能相当或更优异的材质。
GB/T 17748—2008
3

1: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耐候性优异的聚偏二氟乙烯氟碳树脂(PVDF),但纯PVDF树脂不宜在铝材上直接涂装,而要适当加入一些其它材料,以改变其涂装性能,即构成通常所称的70%氟碳树脂。

2:70%氟碳树脂,是指生产铝塑板涂层所用油漆的各种原材料中,PVDF占树脂原料的70%。由于油漆中还有颜料等成分以及氟碳树脂涂层下通常有一层非氟碳树脂材质的底涂,因此铝塑板总涂层中PVDF的最终含量大约为25%~45%。
芯材
普通型幕墙板芯材所用原料的材质性能应符合GB 11115、GB 11116、GB/T 15182或其它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芯材与铝材之间的复合用粘结膜可参考附录A。

1:芯材原料的品质与铝塑板的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劣质废旧塑料中往往含有大量有害杂质及严重老化的塑料,对铝塑板的质量是极为不利的。

2:聚氯乙烯通常被认为不宜用作芯材,因为其在高温下易分解产生强烈的有毒和腐蚀性的物质。
要求
外观质量
幕墙板外观应整洁,非装饰面无影响产品使用的损伤,装饰面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外
观质量
缺陷名称a
技术要求
压痕
不允许
印痕
不允许
凹凸
不允许
正反面塑料外露
不允许
漏涂
不允许
波纹
不允许
鼓泡
不允许
疵点
{zd0}尺寸≤3mm
不超过3个/m2
划伤
不允许
擦伤
不允许
色差b
目测不明显,仲裁时色差ΔE≤2
a 对于表中未涉及到的表面缺陷,本着不影响需方使用要求为原则由供需双方商定。
b 装饰性的花纹和色彩除外。
尺寸允许偏差
幕墙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特殊规格的尺寸允许偏差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2 尺
寸允许偏差
项目
技术要求
长度/mm
±3
宽度/mm
±2
厚度/mm
±0.2
对角线差/mm
≤5
边直度/mm/m
≤1
翘曲度/mm/m
≤5
铝材厚度及涂层厚度
GB/T 17748—2008
4
幕墙板的铝材厚度及涂层厚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铝
材厚度及涂层厚
项目
技术要求
平均值
≥0.50
铝材厚度/mm
最小值
≥0.48
平均值
≥25
二涂
最小值
≥23
平均值
≥32
涂层厚度a/μm
三涂
最小值
≥30
a 幕墙板涂层多数为底涂加面涂的二涂工艺,底涂厚度一般为5μm,面涂厚度一般不小于18μm,一些特殊涂层品种还要增加罩面保护层,以提高涂层的耐化学腐蚀能力和阻隔紫外线的能力,即采用底涂加面涂加罩面的三涂工艺。
性能
幕墙板的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性

项目
技术要求
表面铅笔硬度
≥HB
涂层光泽度偏差
≤10
涂层柔韧性/T
≤2
划格法
0
涂层附着力a/级
划圈法
1
耐冲击性/kg•cm
≥50
涂层耐磨耗性/L/μm
≥5
涂层耐盐酸性
无变化
涂层耐油性
无变化
涂层耐碱性
无鼓泡、凸起、粉化等异常,
色差ΔE≤2
涂层耐硝酸性
无鼓泡、凸起、粉化等异常,
色差ΔE≤5
涂层耐溶剂性
不露底
涂层耐沾污性/%
≤5
色差ΔE
≤4.0
失光等级/级
不次于2
耐人工气候老化
其它老化性能/级
0
耐盐雾性/级
不次于1
弯曲强度/MPa
≥100
弯曲弹性模量/MPa
≥2.0×104
贯穿阻力/kN
≥7.0
剪切强度/MPa
≥22.0
平均值
≥130
剥离强度/N•mm/mm
最小值
≥120
剥离强度下降率/%
≤10
耐温差性
涂层附着力a/级
划格法
0
GB/T 17748—2008
5
划圈法
1
外观
无变化
热膨胀系数/℃-1
≤4.00×10-5
热变形温度/℃
≥95
耐热水性
无异常
燃烧性能b/级
不低于C
a 划圈法为仲裁方法。
b 燃烧性能仅针对阻燃型铝塑板。
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
试验前,试样应在GB/T 2918规定的标准环境下放置24h。除特殊规定外,试验也应在该条件下进行。
试件的制备
制备试件时应考虑到产品装饰面性能在纵、横方向上要求具有一致性,除装饰面性能外产品在纵、横方向和正背面上的其它要求也具有一致性。试件的制取位置应在距产品边部50mm以里的区域内,试件的尺寸及数量见表5。
表5 试
件尺寸及数量
试件尺寸
mm
试验项目
纵向
横向
试件数量

外观质量
整张板
3
尺寸允许偏差
整张板
3
铝材厚度
100×100
3
涂层厚度
500×500
3
表面铅笔硬度
50×75
3
涂层光泽度偏差
500×500
3
25
200
3
涂层柔韧性
200
25
3
划格法
50×75
3
涂层附着力
划圈法
50×75
3
耐冲击性
50×75
3
涂层耐磨耗性
100×200
3
涂层耐盐酸
100×100
3
涂层耐油性
100×100
3
涂层耐碱性
100×100
3
涂层耐硝酸
100×100
3
涂层耐溶剂性
100×430
2
涂层耐沾污性
100×200
3
耐人工气候老化
100×100
3
耐盐雾性
100×100
3
50
200
12
弯曲强度
200
50
12
弯曲弹性模量
50
200
12
GB/T 17748—2008
6
200
50
12
贯穿阻力
50×50
6
剪切强度
50×50
6
25
350
12
剥离强度
350
25
12
耐温差性
350×350
4
热膨胀系数
200×200
3
25
120
12
热变形温度
120
25
12
耐热水性
200×200
3
1500×1000
5
燃烧性能
1500×500
5
外观质量
目测试验应在非阳光直射的自然光条件下进行。
将板按同一生产方向并排侧立拼成一面,板与水平面夹角为70°±10°,距拼成的板面中心3m处目测。
对目测到的各种缺陷,使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直尺测量其{zd0}尺寸,该{zd0}尺寸不得超过表1中缺陷规定的上限。抽取和摆放试样者不参与目测试验。
当对色差的目测结果有争议时,色差仲裁试验按GB/T 11942的方法进行,试验中应保持试件生产方向的一致性。
尺寸允许偏差
厚度
用最小分度值为0.01mm的厚度测量器具,测量从板边向内至少20mm处的厚度,这些测量点至少应包括四角部位和四边中点部位在内的多处的厚度。以全部测量值与标称值之间的极限值误差作为试验结果。
长度(宽度)
长度在板宽的两边,宽度在板长的两边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测量。以长度(宽度)的全部测量值与标称值之间的极限值误差作为试验结果。
对角线差
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测量并计算同一张板上两对角线长度之差值。以测得的全部差值中的{zd0}值作为试验结果。
边直度
将板平放于水平台上,用1000mm长的钢直尺的侧边与板边相靠,再用塞尺测量板的边沿与钢直尺的侧边之间的{zd0}间隙。以各边全部测量值中的{zd0}值作为试验结果。
翘曲度
将板凹面向上平放于水平台上,用1000mm长的钢直尺侧立于板上面,再用一最小分度值为0.5mm的直尺测量钢直尺与板之间的{zd0}缝隙高度。以全部测量值中的{zd0}值作为试验结果。
铝材厚度
将从试样上取下的铝材作为试件。用最小分度值为0.001mm的厚度测量器具测量铝材的厚度(不应包含涂层等的厚度)。测量应在足够多的地方进行,但在每块试件上至少要测量四角和中心五个部位。以全部测量值的最小值和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厚度
涂层厚度是指涂层的总厚度,按照GB/T 4957的规定在试件上足够多的地方进行试验,但在每块试件上至少要测量四角和中心五个部位。以全部测量值的最小值和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GB/T 17748—2008
7
性能
1.1.1 表面铅笔
硬度
按照GB/T 6739的规定进行,试验后试件表面应无犁沟和划伤。取全部测量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光泽度偏差
按照GB/T 9754的规定在试件上足够多的地方测量光泽度值,但在每块试件上至少要测量四角和中心五个部位。试验中应保持试件生产方向的一致性。以全部测量值中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值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柔韧性
1.1.1.1 方法概述
涂层柔韧性是指把涂层铝材的涂层面朝外绕自身紧贴裹卷进行180°弯曲,测定涂层无开裂或脱落等破坏现象时的最小裹卷次数。
1.1.1.2 试验过程
将从试样上取下的涂层铝材作为试件,一端留出13mm~20mm的距离便于夹持,使试件涂层面朝外绕自身紧贴裹卷进行180°弯曲。首先弯曲超过90°,再用带有光滑钳口套的台钳夹紧成180°,中间不留空隙,称为0T。检查涂层(可用5~10倍的低倍放大镜)有无开裂或脱落,如有,再继续紧贴试件前次所裹卷部分再裹卷弯曲180°,中间不留空隙,称为1T,重复0T的步骤检查涂层。如此进行2T、3T……,直到涂层首次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等破坏现象为止。T弯过程如图1所示。以全部试验值中T值{zd0}者为试验结果。
图1 T弯
过程示意图
涂层附着力
GB/T 17748—2008
8
划格法试验按GB/T 9286的规定进行;划圈法试验按GB/T 1720的规定进行。仲裁时,按GB/T 1720的规定进行试验。以全部试验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试验结果。
耐冲击性
按GB/T 1732的规定进行试验,冲击锤的重量为1kg,冲头直径为12.7mm,试件装饰面朝上,通过调节不同的冲击高度,测量冲击后试件涂层既无开裂或脱落、正反面铝材也无明显裂纹的{zd0}冲击高度,以该高度值乘以冲锤重量作为试验值。以全部试验值中的{zd1}值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耐磨耗性
1.1.1.3 方法概述
耐磨耗性能是指用落砂冲刷磨损涂层的方法试验涂层的耐磨耗性能。通过导管将符合规定要求的试验用砂从规定的高度落到试件涂层上冲刷涂层,直至磨穿涂层并露出规定大小尺寸的铝材为止。以磨掉单位涂层厚度所用砂量作为该涂层的耐磨耗性。
1.1.1.4 试验用砂
应采用符合表6级配要求的石英砂。
表6 石
英砂级配
方孔筛孔径
mm
累计筛余量

0.65
<3
0.40
40±5
0.25
>94
1.1.1.5 仪器要求
仪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导管内径19mm,长914mm,竖直放稳。试件与导管成45°角,管口到试件表面的最近点距离为25mm。落砂流量为7L/min±0.5L/min。
图2 耐磨
耗性仪器示意图
1.1.1.6 试验过程
GB/T 17748—2008
9
在每个试件表面划出三个直径25mm的圆形区域作为待试验部位,按照GB/T 4957在每个区域内多次(至少三次)测量涂层厚度并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涂层厚度。
将试件安放到耐磨耗试验机上,使其中一个圆形区域的中心正好位于导管的正下方。在漏斗中不断加入试验用砂,通过导管中的落砂连续冲刷试件表面涂层,直至磨到露出直径为4mm圆点的铝材为止,并计算总的用砂量。依次冲刷其余圆形区域。注意试件上的各圆形区域之间应有足够距离,以保证各区域之间的试验值不会产生相互影响。
1.1.1.7 计算
耐磨耗性按(1)式计算: TVA=………………………………………………(1)
式中:
A──耐磨耗性,单位为升每微米(L/μm);
V──总的用砂量,单位为升(L);
T──圆形区域内的涂层厚度,单位为微米(μm)。
取全部耐磨耗性试验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耐盐酸性、耐油性
将内径不小于50mm的玻璃管的一端置于试件涂层表面,用不被所用化学试剂侵蚀且不腐蚀试件的密封材料将该端与涂层表面之间密封固定好,将化学试剂倒入管内,使试剂液面高度为20mm±5mm。盖住管上端,使化学试剂不受挥发和空气的影响。静置到规定的时间后取下试件并用水冲去表面的化学试剂,目测试验处涂层有无变色、凸起、起泡、粉化等异常的外观变化。
化学试剂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20#机油,静置时间24h。以全部试件中外观异常变化最严重者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耐碱性
按7.7.7的试验方法,化学试剂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静置24h后,目测涂层有无凸起、起泡、粉化等异常的外观变化;对于色差的试验,在试验部位随机选取两点按GB/T 11942的规定测量在同一位置和角度条件下试件经耐碱试验前后的色差值。以全部试件中外观异常变化最严重者作为试验结果,其中色差试验结果取全部试件所测得的色差值中的{zd0}值。
涂层耐硝酸性
在200mL的广口瓶中装入100mL的分析纯硝酸,将试件的涂层面向下扣在广口甁的瓶口上30min,取下试件在流水中冲洗1min,用纱布吸干表面的水份放置24h,目测涂层有无凸起、起泡、粉化等异常的外观变化。对轻微变色的检验,在试验部位随机选取两点按GB/T 11942的规定测量在同一位置和角度条件下试件经耐硝酸试验前后的色差值。取全部试件所测得的色差值中的{zd0}值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耐溶剂性
用一柔性擦头裹四层医用纱布,吸饱丁酮溶剂后在试件涂层表面同一地方以1000g±10g的压力来回擦拭二〇〇次,目测擦拭处有无露底(即显露内层涂层或铝材)现象。擦拭行程100mm,频率为100次/min,擦头与试件的接触面积为2cm2,擦拭过程中应使纱布保持丁酮浸润。以全部试件中耐溶剂性最差者作为试验结果。
涂层耐沾污性
按照GB/T 9780的规定进行。取全部试件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耐人工气候老化
老化时间为4000h,累积总辐射能不小于8000MJ/m2。黑板温度为55℃±3℃,相对湿度为65%±5%。其余按GB/T 16259的规定进行。
GB/T 17748—2008
10
试验后试件不得有开胶现象。按GB/T 11942、 GB/T 9754和GB/T 1766测量试件相同位置相同方向涂层老化前后的色差、失光等级以及其它老化性能。色差和失光等级以全部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其它老化性能以全部试件中的最差者为试验结果。
耐盐雾性
耐盐雾时间为4000h,按GB/T 1771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后试件不得有开胶现象。按GB/T 1740的评级方法进行评级,以全部试件中性能最差者作为试验结果。
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
1.1.1.8 材料试验机
能以恒定速率加载,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试验的{zd0}荷载应在试验机示值的15%~90%之间。
1.1.1.9 试验过程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中部的宽度和厚度,将试件居中放在弯曲装置上,按图3所示的三点弯曲方法进行加载直至达到{zd0}载荷值,同时记录载荷-挠度曲线。跨距为170mm,加载速度为7mm/min,压辊及支辊的直径为10mm。
图3 弯曲
装置示意图
1.1.1.10 计算
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按(2)、(3)式计算:
=σ2max5.1bhLP×……………………………………………(2)
=ELbhPLΔΔ×3325.0……………………………………………(3)
式中:
σ——弯曲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E——弯曲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maxP——{zd0}弯曲载荷,单位为牛顿(N);
L——跨距,单位为毫米(mm);
b——试件中部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试件中部厚度,单位为毫米(mm);
GB/T 17748—2008
11
PΔ——载荷─挠度曲线上弹性段选定两点的载荷差值,单位为牛顿(N);
LΔ——载荷─挠度曲线上与ΔP对应的挠度差值,单位为毫米(mm)。
以六个试件为一组,测量正面向上纵向、正面向上横向、背面向上纵向、背面向上横向各组试件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以各组试件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试验结果。
贯穿阻力、剪切强度
1.1.1.11 材料试验机
能以恒定速率加载,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试验的{zd0}荷载应在试验机示值的15%~90%之间。
1.1.1.12 剪切夹具
为冲孔剪切夹具,其构造能使试件卡紧在不动模块和可动模块之间,使得测试时试件不发生偏斜,如图4所示。
图4 剪切
夹具示意图
1.1.1.13 试验过程
用千分尺在离试件中心13mm对称的四个点处测量试件的厚度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厚度。在试件中心钻一直径为11mm的装配孔,把试件装在冲头上,用垫圈和螺母将其固定紧,装好夹具,拧紧螺栓,在冲头上以1.25mm/min的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试件所承受的{zd0}载荷。
1.1.1.14 计算
{zd0}载荷即为该试件的贯穿阻力。剪切强度按(4)式计算。
=RhdPπ……………………………………………(4)
式中:
R──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zd0}载荷,单位为牛顿(N);
h──试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GB/T 17748—2008
12
d──冲孔直径,单位为毫米(mm)。
以全部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剥离强度
1.1.1.15 材料试验机
能以恒定速率加载,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试验的{zd0}荷载应在试验机示值的15%~90%之间。
1.1.1.16 滚筒装置
如图5所示,滚筒装置主要由滚筒、试件夹、试件夹的平衡配重、柔性加载带以及上下夹板所组成。滚筒中间段外径为100mm,滚筒两头缠绕加载带的凸缘的外径加上加载带的厚度应比滚筒中间段外径大25mm。
(a) (b)
图5 剥离
强度示意图
1.1.1.17 试验过程
在试件两端将待剥离面的铝材剥开一小段,其中一端剥开铝材后将后面的芯材和铝材截去,把留下的铝材夹在上夹板上并与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把另一端剥开的铝材用试件夹夹在滚筒上。使试件的长度轴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垂直,试验机载荷清零,然后把下夹板与试验机的下夹头相连。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宽度,试验机以25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滚筒向上旋转爬升,铝材被剥离开并缠绕在滚筒上,直至试件剥开至少150mm,同时记录载荷-剥离距离曲线。使试验机返回直到滚筒回到剥离前的初始位置,重复试验机拉伸动作并运动同样的距离,同时记录拉伸载荷-拉伸距离曲线。根据所记录的曲线计算试件剥开25mm~150mm范围内对应的平均剥离载荷、最小剥离载荷和平均拉伸载荷。
1.1.1.18 计算
剥离强度的计算按(5)、(6)式进行: ()()bFFrrTpi00−−=…………………………………………(5)
()()bFFrrTi0min0min−−=………………………………………(6)
式中:
GB/T 17748—2008
13
T——平均剥离强度,单位为牛顿·毫米每毫米(N·mm/mm);
Tmin——最小剥离强度,单位为牛顿·毫米每毫米(N·mm/mm);
r0——滚筒凸缘半径加上加载带厚度的一半,单位为毫米(mm);
ri——滚筒中间段半径加上被剥离层厚度的一半,单位为毫米(mm);
F0——按等距离方法计算的平均拉伸载荷,单位为牛顿(N);
Fp——按等距离方法计算的平均剥离载荷,单位为牛顿(N);
Fmin——最小剥离载荷,单位为牛顿(N);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以六个试件为一组,分别测量正面纵向、正面横向、背面纵向、背面横向各组试件中每个试件的平均剥离强度和最小剥离强度。分别以各组试件的平均剥离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小剥离强度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组的试验结果。
耐温差性
将试件在-40℃±2℃下恒温至少2h,取出放入80℃±2℃下恒温至少2h,此为一个循环,共进行五十次循环。目测试件有无鼓泡、剥落、开胶、涂层开裂等外观上的异常变化,按照7.7.4进行附着力的试验;按照7.7.16分别测量并计算耐温差试验前后剥离强度平均值的下降率。
热膨胀系数
按图6所示位置,用最小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室温(23℃)、低温(-30℃)和高温(70℃)下试件各测量位置的长度(测量位置分别为AB、CD、EF、A′B′、C′D′、E′F′)。在测量长度前,试件应在相应的温度下恒温至少1h。
图6 热膨
胀系数测量位置示意图
按(7)式分别计算各测量位置的热膨胀系数:
α=)(12012TTLLL−⋅−…………………………………………(7)
式中:
α——热膨胀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1);
L0——室温下试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1——低温下试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2——高温下试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
T1——低温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GB/T 17748—2008
14
T2——高温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测量纵向和横向全部位置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以纵向和横向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热变形温度
以加热前后试件中点挠度的相对变化量达到0.25mm时的温度作为试件的热变形温度。试件平放,所加试验载荷应使试件的{zd0}弯曲正应力达到1.82MPa,其计算方法按(8)式进行:
P=Lbh2213.1×…………………………………………(8)
式中:
P––––试验载荷,单位为牛顿(N);
L——跨距,单位为毫米(mm);
b——试件中部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试件中部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其余按GB/T 1634.2的规定进行试验。以六个试件为一组。分别测量正面向上纵向、正面向上横向、背面向上纵向、背面向上横向各组试件的热变形温度,分别以各组试件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试验结果。
耐热水性
将试件浸没在98℃±2℃蒸馏水中恒温2h,试验中应避免试验过程中试件相互接触和窜动。然后让试件在该蒸馏水中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试件擦干,目测试件有无鼓泡、开胶、剥落、开裂及涂层变色等外观上的异常变化;按照7.7.4进行附着力的试验。以全部试件中性能最差的试验值作为试验结果。距离试件边缘不超过10mm内的铝材与芯材的开胶可忽略不计。
燃烧性能
按GB 8624的规定进行。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涂层厚度、光泽度偏差、表面铅笔硬度、涂层柔韧性、附着力、耐冲击性、耐溶剂性、剥离强度、耐热水性、耐酸性、耐碱性。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6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其中耐人工气候老化和耐盐雾性能的检验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
c)
产品的原料改变、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
产品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组批与抽样规则
组批
1.1.1.19 出厂检验
以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颜色的产品3000m2为一批,不足3000m2的按一批计算。
1.1.1.20 型式检验
GB/T 17748—2008
15
以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颜色的产品3000m2为一批,不足3000m2的按一批计算。
抽样
1.1.1.21 出厂检验
外观质量的检验可在生产线上连续进行,规格尺寸允许偏差的检验从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3张板进行,其余出厂检验项目按所检验项目的尺寸和数量要求随机抽取。
1.1.1.22 型式检验
从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三张板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验,其余按各项目要求的尺寸和数量随机裁取。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的指标要求时,判该批产品合格。若有不合格项,可再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一次复查,复查结果全部达到标准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
标志
每张产品均应标明产品标记、颜色、生产或安装方向、厂名厂址、商标、批号、生产日期及质量检验合格标志。
产品若采用包装箱包装,其包装标志应符合GB/T 191及GB/T 6388的规定。在包装箱的明显部位应有如下标志:
a) 企业名称;
b) 产品名称;
c) 生产批号;
d) 内装数量;
e) 产品规格;
f) 执行标准。
包装
产品装饰面应覆有保护膜,保护膜的要求可参考附录B。
包装箱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运输、搬运及堆垛过程中不会损坏,应避免产品在箱中窜动。
包装箱内应有产品合格证及装箱单。
合格证上应有如下内容:
a) 企业名称;
b) 检验结果;
c) 检验部门或人员标记。
d) 产品颜色
装箱单应有如下内容:
a) 企业名称;
b) 产品名称、颜色;
c) 产品标记;
d) 生产批号;
e) 产品数量;
f) 包装日期。
运输
运输和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摔扔,防止产品损伤。
贮存
GB/T 17748—2008
16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处,避免高温及日晒雨淋,应按品种、规格、颜色分别堆放,并防止表面损伤。
随行文件
供方应向需方提供指导正确使用产品的应用指南,应用指南可参考附录C。
随行文件宜包括: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及产品应用指南。
GB/T 17748—2008
郑重声明:资讯 【铝塑板国家新标准GB/T17748-2008】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