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预测:宋词精选精练21题_此情可待成追忆_百度空间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忆秦娥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1)上阙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赏析“洗”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阙触景生情,请具体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题目一】:

(1)上阙中“寒”字兼写物境与心境,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阙中玉楼观月部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二】:

(3)下阙写因相思而愁,其愁意、愁态、愁容形态毕肖,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借酒浇愁时,在其《苏幕遮》中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句子,而这首词中的有关句子不仅翻出新意,而且更进一层,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注】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运用是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心理和感情的微妙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①苦,梦断偏宜瑞脑②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③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①团茶:“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②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③仲宣: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xx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

(1)“喜”和“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更”、“宜”这两个字,进一步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抒发感情含蓄蕴藉。巧妙运用艺术手法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橐鞬:指装甲胄、xx的袋子。②锦领:指战袍。③山西: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

(1)上阙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景物画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全词,赏析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参考答案:词的上片着意描写春景,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全篇紧紧围绕春游这一主题,既描绘了桃红柳绿、花鸟明丽的春日景色,又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郊游宴乐的豪情逸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日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和对郊游宴乐生活的向往赞赏之意,这是词人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2)参考答案:下阙在简短的写景之后描写自己醉而更寻醉,以“尚”字的递进渲染出恣纵之态。以“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等描绘了狂放的自我形象,从形象到感情都直接可感,从而也使此词当时词风中自具一格。

二、【题目一】(1)参考答案: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2)参考答案:作者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此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题目二】(1)参考答案:“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

(2)参考答案:这二句运用了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三(1)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衬托采莲女的心灵美。后两句写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这样就把采莲女欢快、清纯、高洁的心灵美烘托出来了。

(2)参考答案:“花不语,水空流”,表现了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的内心感伤。她们爱惜、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而最急迫的愁是由{zh1}两句表现出来的。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指人。愁意就更深一层。

四(1)参考答案: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2)参考答案:①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②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

③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梦中被惊险的弄潮场面吓得胆战心惊,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这是烘托的手法,烘托了弄潮儿精彩的表演,实际是对弄潮儿的热情歌颂。

五(1)参考答案:“重阳过后”三句为景语,写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紧接“朱阑”三句,作者凄清的背景下,反出一艳笔:这秋日的清晨,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枝梢簇集一处,淡雅美丽。这里用对比、反衬手法,益见出清秋开放的芙蓉之可贵。

(2)参考答案: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六(1)参考答案:“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老”字表示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此处运用了对照的表现手法。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

(2)参考答案:上阙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下阙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下阙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七、(1)参考答案: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

(2)参考答案: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表达技巧。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衬托出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八、(1)参考答案:传神之笔有两处。①上阙首句一个“碎”字写出静中之动,使人仿佛看到了梅花破蕾而放的美妙一瞬。②在探梅的举动中,对花形、花貌采取了虚写,于虚笔中使人看到一树芳香四溢、婀娜多姿的奇葩。而对花“香”、花“意”则采取了实写的手法。这样,虚实结合,由外及内、从形到神、层层深入地刻画了梅花的形象。

(2)参考答案:词人以精巧之笔写出由梅而我、由我而梅的感情流动的过程。上阙末尾在赞梅花时就饱含着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但想到风起伤花的凋零景象,便顿生忧愁哀伤之情,此情此景使词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可是窗外梅花正在怒放,趁着花还没有凋零,应该及时赏梅谴意,于是又转愁闷为自我宽慰,这就是下阙末两句表现的情绪。

九、(1)参考答案:上阙采用衬托、比拟的手法,分别描绘了梅花的远姿、近态、概貌、细容,形象地勾勒出娇洁的鲜明特点。

(2)参考答案:上阙刻画了梅花的娇姿美质,下阙铺叙在美好的月夜清景中赏梅饮酒。词人的心境是明净、开朗而兴致大发的。通过{zh1}一句对梅花的赞叹,则倾泻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十、(1)参考答案:上阙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下阙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

(2)参考答案: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人物的同情和xx,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

十一、(1)参考答案:词中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凄迷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低沉凄伤的心境。

(2)参考答案: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后凄迷怅惘、孤独忧伤之情。“陇月低”三字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霏霏之烟、凄凄之风”表现了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的情景,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结句“寒鸥相对飞”表现了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人鸥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

十二、(1)参考答案:①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忧愁苦伤及别后郁郁离思的内心情感。②作者采用了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起首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这二句写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表现手法说成是衬托、对比、虚实相生等也是正确的。

(2)参考答案:“重望”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此时是送者抬头望新月,表现了送行者依依惜别心系行人的内心情感;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这里“亭亭”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极尽委婉含蓄、生动形象、亲切感人之艺术效果。

十三、(1)参考答案: 这句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

(2)参考答案: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 “都来几许”,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但作者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可是一想到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

十四、(1)参考答案:“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可以使人联想及此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总之,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名利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

(2)参考答案:上阕前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历史性的慨叹,接着写今日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自外界之景象着笔,感慨极深。“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一种象喻。实指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的悲叹。

十五、(1)参考答案: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费尽莺儿语”是听觉,词人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满地残红”是视觉,状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之景。“小怜初上琵琶”是听觉,写惜春惜花之情。末句是视觉,写飞花飘扬,却不肯飞入权贵家。

(2)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十六、(1)参考答案:“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少”字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词人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的艺术手法。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

(2)参考答案: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

十七、(1)参考答案:上片写景如画,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以动衬静,更觉其静。云归云别的描写是烘托的手法,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运用了化动为静的手法,也使山月更加皎洁。

(2)参考答案:“凌歊望断音尘绝”,表现词人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天际双阙”看,词人仍未忘朝廷。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十八、【题目一】(1)参考答案:“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2)参考答案:①玉楼观月部分描写了夜月寂清寥缈景象,表达了因月怀人的感情。②作者运用了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天淡银河垂地”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月华如练”描绘出皓洁清明的夜月之景。而千里共月,便引起深深的相思之情。因而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

【题目二】(1)参考答案: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写出挑灯倚枕的愁态。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眉间心上”表现“攒眉揪心的愁容”,此情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

(2)参考答案:词人在《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表示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而《御街行》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句别出心裁,自出新意。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十九、(1)参考答案:这首词通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衬托、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早春春光明媚的初春图:风是轻柔的,阳光是和煦明丽的。下片写思乡之苦,实已饱含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而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2)参考答案:全词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由喜转悲,由悲转愤,由愤转沉郁,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作者怀恋故国故乡的深情。“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表现了心情由喜转悲,“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表现了”由悲转愤,“香消酒未消”表现了由愤转沉郁。

二十、(1)参考答案:词人想抒发了孤独和寂寥之情之后,用喜”字“宜”字,表面上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且凄婉哀伤。“宜”表面似乎是说应该香气沁人心脾,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2)参考答案:词中表露了流离失所的悲苦,深沉悲哀的乡愁,也暗寓了故国沦丧深切悲痛。原因是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用典是艺术手法。“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zh1}两句用了陶渊明的典故,使她自我宽解起来。这是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

二十一、(1)参考答案:①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晓的画面,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前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曳的枯草衰蓬。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眼前。

(2)参考答案: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上阙中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下阙的“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忽作悲愁之语。由于作者后半生多穷荒边塞,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预测:宋词精选精练21题_此情可待成追忆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