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昨日透露,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zd0}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据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
建筑平均寿命仅为30年 每年中国消耗全球近一半的钢材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他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zd0}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却只能持续25—30年。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现实生活中,我国相当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而发达国家的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 陈宜明,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他说,政府的盲目拆迁和国内房屋自身的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难题。 规划混乱 盲目拆迁 南昌市1999年建成的、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四星级五湖大酒店,今年2月6日被爆破拆除,要在原址重建一座五星级酒店;安徽省六安市2004年建成的皖西路华安新宇小区,去年12月29日被挂牌出让,将面临整体拆迁;福州市台江区内一所投资1500多万元刚刚建成的现代化小学,因重新规划建中央商务区,即将被拆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吴伟教授说,城市规划短视、混乱是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规划滞后、混乱,与未来城市发展步伐不协调,建筑质量再过硬也难逃“夭折”厄运。而造成规划不合理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政府主管部门本应立足现实,统筹兼顾历史和未来之需,科学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并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规划,但事实上,很多地方规划的随意性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拯指出,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调一回,一些“年富力强”的建筑因此被拆除时有发生。 建筑质量问题敲响警钟 另外,设计缺陷使得一些建筑“未老先衰”,不堪续用。一些开发商为{zd0}化降低成本,往往以牺牲建筑的某些功能,尤其是“超前”的功能为代价。 而2009年不断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给政府敲响了警钟。 2009年10月,武汉新洲区邾城街南街社区振兴里,一栋新建6层正在粉刷装修的楼房突然倒塌,幸未发现人员伤亡情况。居民们分析,可能是地基不牢固引发倒塌。规划部门表示,在建的6层楼房是户主擅自将原来的平房推倒重建的,事先并没有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2009年6月,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因施工程序错误形成地基压力差,楼体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引起业界巨大震荡。 一个月后,南京再现“楼脆脆”。2009年7月,南京城南花神大道入口旁正在施工的“中兴大楼”靠近公路一侧发生塌方,与工地只有一墙之隔的望江矶2号的居民经历了这样惊险的一幕,随即就被民警紧急疏散。先是前三栋的房子出现裂缝,后来4至5栋房屋也相继开裂。 住建部在一系列房屋质量悲剧之后于2009年7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对在建住宅工程质量的检查。全国30多个省90多个城市中的180多个建筑工程接受了检查,结果显示,96.1%的建筑工程合格。 “短命建筑”浪费惊人 专家指出,建筑“短命症”流行,不仅造成经济负担、资源浪费、环境压力,还会导致一些权属纠纷。 短寿的建筑每年将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说。 另外,“除旧布新”工程耗资巨大。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白玉琴说,以某三星级大酒店为例,拆除前它的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19层高,在原址上兴建8万多平方米的写字楼,算算它的修建、管护、拆除和重建费用,总造价至少需要1.2亿元。 还有一点,现在商品房住宅的产权是70年,比其平均使用寿命要长40年,建筑“短命”所造成的“权证在、物业亡”的脱节现象,将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