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隐千载 盛世重光----《高古陶瓷佛造像》悄然面世_菩提本无树_新浪博客

                                   
    本书展示介绍了数十尊近年来出土并为个人所藏的佛教艺术造像。她们的铸造年代可追溯到自我国南北朝时期至元代,是迄今为止从未见诸历代典籍著述的佛教陶瓷造像和稀世珍品,其中一些也是将让世界为之惊讶的首度披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目录——

前言

一、佛造像朔源

二、佛教传播历程与佛造像兴衰

三、古陶瓷与佛教艺术题材

四、南北朝青釉双面浮雕释迦牟尼佛坐像

五、唐白釉佛祖乘白象

六、唐白釉三世佛立像

七、唐绞胎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像

八、唐绞胎卢舍那佛首

九、唐白釉菩萨像

十、唐绞胎菩萨头像

十一、唐绞胎菩萨坐像

十二、唐代印度风格菩萨坐像

十三、唐绞胎天王俑

十四、唐绞胎四大天王俑

十五、唐绞胎十八罗汉像综述

十六、唐绞胎十八罗汉像赏析

十七、唐绞胎功德罗汉组像

十八、五代瓯窑青瓷自在观音像

十九、宋金定窑佛教艺术造像

二十、辽金时期月白釉释迦牟尼佛坐像

二十一、元青花釉里红送子观音像

后记

 

   年轻时,曾经不只一个人说过我有佛相。他们在悄悄地、或直勾勾地端详我一阵之后,一般都会这样说:看你天庭饱满,方脸大耳,慈眉善目,相貌端庄,真有佛相……。我知道这是在夸我,但也只是一笑置之。因为那时我深信xxx的共产主义学说,深信唯物论,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因而对任何宗教及相关事由均以笑谈论之。

如今沧桑尽度,炎凉饱尝,身虽尚健,发已苍苍,可惜,再也没有人说我有佛相了……而更可叹的是,当《国际歌》的旋律渐行渐远时,我也不知自己是否还该崇拜信奉点什么?

对现实不敢奢望之后,开始迷上了古人的遗痕,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终至把温暖温馨的家,变成了拥塞冷寂的库。终日默默面对着积压在陋室里的一堆堆远古泥土,既为自己的藏品甚丰而暗暗自傲,又为这珍稀的宝物久遭冷落而怅怅落魄,冥冥中,总觉得应该找个缘由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于是将众多的古瓷分门别类,筹谋设计了几个系列主题的作文计划,并一拖再拖地着手为各个选题做资料与实物准备。

{dy}个创作纲要是做唐绞胎的研究。在为{dy}篇作文寻觅更多的实物佐证过程中,也许是精诚所至,也许是前世有缘,我有幸见到并请回了一尊精美珍贵的、高达82公分的唐代白釉观音菩萨立像。

怀着如佛教僧侣浴佛时的虔诚心态,我小心奕奕地在水池边躬腰清洗了将近三个小时,才为她一点一点地刮剔洗刷掉千年的泥垢。清洗完后,想把她捧起来放到窗台上擦拭时,才发现自己的老腰已酸麻得几乎直不起来了。

当时,我只是出于收藏习惯,对购回的每件古瓷都要仔细清洗干净。后来读了大量的佛经后才了解到:洗浴佛像原来还可“得福无量”呢,但愿如此吧。

“佛言:人身难得,佛世难值……诸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当至心念佛无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诸天龙神,常随拥护。” (《灌佛经》)

这尊远古观音菩萨的降临让我暗自惊叹了很多时日。

一是因为她确实太美、太美了,美得难以描述,任何华丽的辞藻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再一个原因就是:她竟然真的是一尊唐代的陶塑佛像!无论是从此尊釉陶造像的胎体材质、釉料发色、成型工艺、烧制特点以及艺术风格、时代特征等诸多角度去审视分析,都可印证论定她是当之无愧的唐代陶工的经典杰作。

而在发现此尊塑像之前,不仅是我,当下很多的古陶瓷爱好者们,可能谁都没有亲眼见过、没有听说过唐代的陶塑佛像,甚至都很少能在历代的典籍文字中见到过有关的记述。试想一下:流传至今的唐代石质或金属材质的佛像已数凤毛麟角,偶尔见到,即觉有缘有幸,被奉为宝中之宝。而用泥土烧制的陶塑佛像由于其自身材质的脆弱易碎,早已在历代毁佛灭佛的浩劫中、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重归泥土了。几年来,经过大量查阅检索,我从未在任何文字或音像记载著录中看到唐代的陶塑佛像公诸于众,世界上任何博物馆及各地各代私人收藏家也没有披露过一件此类藏品。

民间有句俗语的大意是:当缘分来临时,你挡都挡不住。而我的高古陶瓷佛造像收藏也正是如此;前世虔诚,今世圆缘;精诚所至,诸佛亲临现身。

佛像相继降临陋室,眼前的迷题也逐渐增多,为了释解自己在探寻考证时遇到的一些迷惑,我开始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这一未知的领域。同时,由于拥有了较多的高古陶瓷佛造像珍品,也由于众多的古陶瓷佛造像拥挤在陋室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就暂时放下{dy}项唐绞胎专题的研究与准备,转首捧起了佛经,转身做起了高古陶瓷佛造像的文章。

早年学马列时,经常被告诫要认真研读“原著”,以免因他人的解说歪曲失真而被引入歧途。既然选择了佛造像题材作论述,必然就要在佛教典籍经卷中做一番考证,去寻找一些原始论据来充当自己的判断依据,这时我才惊呃地发现,佛教经卷竟是如此地浩瀚广博,任何个人即使穷尽一生时间,也难以悉数翻阅浏览。由此,竟情不自禁地对佛教理论体系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对历史上那些不辞辛苦传播教义、不畏险阻去求取经卷、不计得失地翻译佛经、不遗余力续写经传的大德高僧们充满敬意和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心底的无功利景仰,如同早年崇拜“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前辈先烈一样,真诚而又纯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个xx的论段,“在进入个别的事实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一般的概观,不然,我们就会只见部分而不见全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这种观察研究事物的方法,对解读古陶瓷佛造像来说,也应是非常适用的。

我虽然知道自己此生已注定不会再为任何教义而费神移目了,但是,面对这些一千多年前遗存下来的远古佛造像,面对着历朝历代制陶工匠们呕心沥血的绝世之作,我还是一头扎进了佛教经卷的浩瀚海洋中;我还是宁愿捏着放大镜去探寻古物、古籍的蛛丝马迹,再戴着老花镜把一个个字词敲打成文;我还是宁愿把她们当成精美绝伦的古陶瓷艺术品介绍给世人。毕竟她们曾经历的落魄磨难让我这个饱览辛酸坎坷的凡夫俗子亦长怀慨叹,毕竟我与她们有缘在公元二十一世纪的初年邂逅暂聚。

     

 














 

迎请:

  地    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19

   联系电话:010-86951426  13520222617

   联 系 人:李女士

   E-MAILjizhengchunmei@163.com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沉隐千载 盛世重光----《高古陶瓷佛造像》悄然面世_菩提本无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