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灰,兼职专栏作家与影评人。作品有随笔集《如画人生》、《风妖婆与大恶梦》;影评集《与他共度六十一世》、《香港电影金像奖帝后列传》;娱评《从〈明周〉封面看娱乐江湖》、《我的青春,你的盛放》等。
新浪娱乐:你什么时候知道张国荣?当时什么感觉?
的灰:什么时候知道张国荣的,这可记不清了。起码在读初中的时候已经知道这个名字,84年吧,满大街都唱《Monica》,我们那个北方小镇也不例外。当时对他没有太好的印象,因为《Monica》这首歌有点“坏坏地”。上高中的时候,知道了他是香港最红的歌星,不少同学收集他的画片,我觉得画片上的他,长得过分漂亮,也不太喜欢。后来陆续看到他的电影,对他逐渐改观,尤其是《纵横四海》,潇洒而深情的阿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到那时候,应该已经是很有好感了,因为在杂志上看到《霸王别姬》开拍的消息,演员表里有他的名字,我立即就觉得这片子无论拍得多烂都值得一看,当然了,事实证明,这片子岂止是“值得一看”而已……
新浪娱乐:开始关注他、搜集他的大碟、电影,又是什么时候?他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个性?演艺?抑或……
的灰:关注他,也没有太突然的标志,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吧。大学时代,已经是逢他的电影必看。毕业后,和我妹妹一起租录像带看港片,店主向我们推荐的热片中,很多都是他的作品,基本上快看全了。记得有{yt}看到,非常震撼,他演活了那个xx音乐人顾家明,十分打动我心,其中顾家明为林子颖弹唱新谱的曲子那段,演得真是形神兼备,挥洒自如,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是1995年,正赶上他复出乐坛,满大街都卖他的新碟《宠爱》,里面就有这曲《追》,还有我也很喜欢的《白发魔女传》主题曲《红颜白发》(那时候还不知道是他自己写的歌),就买了下来,当时还不是CD,是磁带,12元钱。这盘磁带啊,买得真是太值了,因为听了太多遍,磁带的封面都快磨光了,我妹妹特地找了一张塑料薄膜包起来……我妹妹当时对他没什么了解,说:“没想到张国荣唱歌也这么好。”我说:“他本来是xx出身的!最擅长的是快歌,不像这盘带里全是慢歌。”
然后就那么巧,很快我就在街上一个小摊里看见了“张国荣告别演唱会”的磁带。当时马上就很想买,主要是想给妹妹听听他当年唱歌是什么样子,但是老是这样买原版磁带,自己的财力挺受不了的,所以转了好久,下了好大决心才买。那盘磁带把我和妹妹都惊住了,因为太好听了。没听过那么好的歌声,连《宠爱》也不能比。只是其中有一个地方,《风继续吹》的下半段,老是有一个停顿,起先我以为是卡带了,连听了几遍才听出来:是张国荣哭了。……那种投入,那种伤痛和不舍,令我每次听到都忍不住动容。
我们从那时候起开始买他的磁带,见到就买。最变态的是花了四百大元买了“告别演唱会”的正版LD,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机器来放。后来磁带渐渐退出市场,开始流行CD,就又买CD版。我妹妹比我投入,还收集了许多关于他的剪报之类。那时候我们都挺穷的,买这些东西要节衣缩食,不容易。电影我们起先没有买过,因为录像带相对较贵,很久之后才开始陆续收集VCD、DVD。不少早期作品,正版非常难找,直到2003年,他去世之后,突然所有的作品都冒了出来,连《红楼春上春》都有。我们托香港朋友买了所有的正版寄过来,出海关的时候被扣住,人家一看这么一大箱子音像制品就说不行,我和妹妹打开箱子一张张地给他看,证明不是批发的,全部都是不同的作品,还是正版的,他说:“啊,都是张国荣的。他真可惜啊。”就放行了。
喜欢他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要详细说的话真是多久都说不完。关于他最吸引我的地方,{zx0}吸引我的应该是气质,他有一种非凡的优雅气质,草根风盛行的港片里唯有他始终是超凡脱俗的感觉,十分吸引。后来令我们彻底倾倒的应该是他的演艺才华,他{jd1}是不世出的一个天才艺人,无论是在影坛还是歌坛,他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十分惊人,形象千变万化,风格敢为人先,十年二十几年前的作品放到现在仍然不会觉得过时。再后来,随着时光流逝,关于他为人品性的点点滴滴逐渐曝光出来,原来他在舞台和银幕之下更为xx,真的是用一颗心在认真生活,几乎可以说是做到了一个人对周围所能做到的{jz},这种高贵的品格,让我觉得值得终生追随。
新浪娱乐:喜欢一个人都有阶段,从开始到现在对他的看法和理解都是不同的,谈一下这个变化过程(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
的灰:这个刚才也说了,八十年代我对他基本无感,那时候的他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是形象比较青春稚嫩,基本上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偶像,艺术风格不是很突出。我认为九十年代的他才逐渐绽放出{zh0}的风华,显露卓而不群的风范,才华和个性也得到更广泛的施展。进入新世纪后,他的成就更大,地位更高,发挥空间更广阔,无论是做为一个艺人,还是做为一个普通人,都在迈入一个炉火纯青的新层次,代表着一个更加{zy1}的水准,是一位真正的成熟的艺术家,如果不是抑郁症侵袭,相信他一定还能够走到更高更远。
新浪娱乐:谈一下,你起“的灰”这个名字的缘由
的灰:主演的电影》英文名字叫做“Ashes of Time”,译回来就是“时间的灰”,我和妹妹都很喜欢这部电影。2000年左右,在一个文学网站注册的时候,妹妹先注册了“时间的灰”,我就只好捡了下半截,注册了“的灰”。网名也取过不少,只有这个半开玩笑的名字一直跟我到如今,也是一种缘分吧。
新浪娱乐:你在网上发表文章是否想过会有受到那么大的关注?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表关于张国荣的点点滴滴的?谈一下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文章和当时网友的反应。
的灰:在荣迷中受关注倒是不太意外,因为大家都很喜欢分享,我也很喜欢看其他荣迷的文章。不过后来似乎关注范围比较广,不太熟悉张国荣的人也有兴趣,我觉得这是张国荣本人的魅力太强劲的缘故吧。{dy}次发表关于张国荣的文字,应该是在他去世之后的几天,写了一篇《与xx的{zh1}遭遇》。在那之前,我不是一个爱表达的人,尤其觉得追星这种事情没什么好写的,自己欣赏就是了;他走了之后,我忽然感受到:其实我从他那里得到太多东西,太多的收获和享受,但是我什么表示都没有,甚至去看他演唱会的时候,都不怎么欢呼鼓掌,我很辜负一个用心的艺人做出的这么多贡献。所以后来,尽我所能写出我的感受,我所收集的点点滴滴,希望和更多的人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更多的感悟和喜悦,非常感激张国荣给我这样一个表达的空间。
很多文章印象都很深刻,几乎每篇背后都有故事。比如说《从〈明周〉封面看娱乐江湖》,这个帖子如今在网上流传非常广,其实我起先只是为了整理张国荣在《明周》上的足迹。记得当时是在“红?张国荣”娱乐论坛里连载,很多网友都一起看,都连载到上百期了,仍然没出现张国荣的名字,到1977年他出道的时候,仍然没有,后来很久都没有,直到1985年的第850期,他才终于在封面上出现。这个过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年的他经过什么样的努力才在演艺圈争取到后来的地位,在黑暗中默默向上游有多么艰难。当然在那之后他就一直很红了,隔几期就上封面,就像《电影双周刊》一样,有时候居然能连续好几期都是他做封面……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帖子是《跟张国荣欣赏美术作品》。本来我先整理了一个《跟张国荣学习领带搭配》,关于时尚的,反应不错,后来就又弄了这个《跟张国荣欣赏美术作品》。这个过程很辛苦也很享受,因为张国荣曾经提到过的一些美术作品和艺术风格,我是不懂的,有些根本是闻所未闻的,需要查找很多资料,我自己真是跟着他学习了一遍。帖子发表后很多网友都非常惊讶,说没想到一个港星对美术也这么有见解。有位网站编辑要转载帖子,我建议她选另一个关于张国荣艺术成就的,因为这个帖子太长,图片太多,而且“张国荣有品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吧”;那位编辑回答:“但是有品位到这个程度,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的!……”
他就是一个宝藏,挖掘越多,惊喜越多。
新浪娱乐:从你的角度,你认为,之所以那么受欢迎主要原因?
的灰:我自己觉得,首先他非常有才华,具备一个艺术家的全面质素,我觉得这一点作为一个艺人来说是最关键的,艺术很大程度要靠天才和悟性,否则再怎么包装,也至多是一个商业偶像,很难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张国荣从艺二十六年,一直用心努力地创作,无论是在歌坛还是影坛,都留下无数经典,像歌曲《风继续吹》、《Monica》、《沉默是金》、《无心睡眠》、、《路过蜻蜓》、《我》……电影、、《胭脂扣》、》、、》、、《枪王》……还有他的演唱会,九零年的,九七年的,零零年的……至今仍然值得反复回味,相信在未来也是一样。作品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证明了他作为一个xx和演员的实力。
同时,他不仅仅是一个xx和演员,他更是一个xx,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称为xx,后来更成为地位超然的文化符号。这个人身上有一种非凡的气质,外在表现是优雅,高贵,从容;内在有一种韧性,一种忠于自我、“虽万千人吾往矣”的精神。其实他xx可以继续做一个成功的商业偶像,人生道路会平稳坦荡得多,但是他是一个敢于听从自己内心的人,敢于实践自己的天才想法,敢于挑战世俗桎梏,而且始终有这个能力让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实现。说实话,我自己觉得,大众对明星通常是俯视的,更多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但是张国荣的这种个性和精神,使他在众多艺人中卓而不群,你可以不欣赏他,但是不能不敬佩他。所以连演艺圈里的明星都称他为“人上人”,奉他为偶像,他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纵使在天王xx中也是不一般的。
至于他为人之好,我觉得倒是末节,大众应该不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率真而关注他,只不过这么优秀,这么有风格,这么才华横溢又这么我行我素的一个xx,居然日常为人处世可以做到这么好,实在是意外之喜,很难像像一个人可以xx成这样。
新浪娱乐:“荣迷”被公认为素质非常之高的团体,你怎么看待荣迷。特别是这几年。
的灰:谢谢大家的评价。其实每一个fans群体都是天南地北百花齐放,个人风格各各不同,喜欢张国荣的人更是跨度非常大,从十几岁的到八十几岁的,从国内的到国外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好像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喜欢了张国荣这样一个人,要对得起他,衬得起他,要尽自己的{zd0}可能,做到像他一样好,就算做不到,至少也不能为他抹黑。例如,张国荣一生致力慈善,不仅出面募捐,自己也经常大掏腰包捐款,仅给儿童癌症基金会,就捐了至少三百万元,如今虽然他已经过世,但是荣迷们仍然秉承他的遗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每次纪念活动,都有公益筹款环节。还有,张国荣对祖国内地的感情很深,多次与内地影人合作拍片之余,还频繁出入内地访友,观光,甚至一度考虑在上海安居;在他的影响下,荣迷爱国之心更炽,四川地震期间,荣迷的捐款在一星期内就达到了十八万元。所谓“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fans”,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吧。
这几年他去世后,我觉得荣迷们的凝聚力更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做得更好些。凡事都是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因为他的离开,大家更懂得关爱别人,欣赏自己,更懂得如何在有限的人生里努力追寻自己的目标。我相信很多人都因为遇上他而让自己变得更好。
新浪娱乐:对于每年荣迷自发的纪念,这个现象你怎么看待?
的灰:好像很少有明星的去世会引发如此深切而持久的怀念,但是张国荣确实值得大家这么做。其实怀念他的也不仅是荣迷,像香港举行的纪念活动,每次都有很多公众参加,他们也愿意借此机会向这个陪伴他们多年的优秀艺人致敬。虽然他离开七年了,但是怀念始终未减,我相信以后也不都会改变,就算不再是这样集中和公开的形式,但是他始终都在大家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
新浪娱乐:以你的接触和认知,你认为如今媒体、荣迷纪念回忆张国荣,最欠缺或者做得最不到位的是什么?
的灰:我觉得近些年媒体制作的纪念回顾张国荣的专题,水准越来越高,大部分都十分有诚意,能做到这样已经十分不容易了。当然这也印证了张国荣其人,经得起时光和岁月的洗礼,时间愈久,一些喧嚣就散得愈清,愈来愈让人们发现他真正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我们很希望日后媒体能够保持这份关注和诚意,发掘更多的资料来让公众共享。也希望媒体在制作专题的时候,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操守,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不要拿早几年的一些以讹传讹的东西充数,或是带着个人偏见来做评价。相信以后一定还会越做越好。
关于荣迷的怀念,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有心者都值得尊重。我自己更欣赏一些积极的怀念方式,所谓“记住他的生,而不是记住他的死”,{zh0}是能通过回顾这个人的光彩,给予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光明和启迪,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感伤之中。我相信这也是张国荣希望他的fans做到的事情。
新浪娱乐:{zh1}一个问题:“张国荣”这三个字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的灰:意义太丰富了,很难讲。我生命中的很多事情都与这个名字息息相关,他是照进我生命的一束阳光,带我走进一个异常丰盈的世界。很希望与更多人一起分享他赐予的美好。谢谢大家花费时间看完我这么长的话。谢谢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