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历史上{dy}位女医学博士,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xx的幼儿教育家。她毕生从事儿童教研事业,创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理论著作和开办国际训练班等方式,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 蒙氏的教育观点: 1.从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是人的智能开发和训练的{zj0}期,幼儿年龄越小,智能发展的可能性越大。 2.对幼儿各种感觉训练和智能潜能的开发,有着(0-6)年龄段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不同年龄段,就有着不同的幼儿内质的挖掘潜能的任务和不同手段训练的方法。 3.对婴幼儿的早期培养要坚持持续性,要把婴幼儿看作是连续发展着的个体,要看到这个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生理以及心理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从而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积累经验,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 4.把幼儿的学习活动赋以“工作”的含义。“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 5.通过感觉教育(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把感官写做心灵的窗户。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婴幼儿对事物的印象清晰、纯正。通过训练婴幼儿注意、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他们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炼。还可以通过训练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能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得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一)蒙台梭利教育原则: 尊重儿童;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帮助儿童自发学习;注重品格和智慧的形成。 (二)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教育:使用直观教具,从少和多的比较开始,在游戏中进入四则运算和几何初步,奠定数学基础; 语言教学:蒙氏发现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以前,因此不仅强调母语学习,同时强调多语教学。另外,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幼儿通过语言教具能自然获得书写与阅读能力; 文化教育: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学习照顾动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对宇宙万物感兴趣,认识矿物等。(三)初级教学法 蒙台梭利初级教育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四个方面: 1.体育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儿童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儿童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2.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中心环节,她认为感觉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能的基础。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是重要的;她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智能活动。通过感觉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算术、语言、书写、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的秩序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还有,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便及时xx和纠正。 感觉训练的基本要求: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训练主要是一个儿童依靠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具的合理设计成为至观重要的东西。教具的设计应有系统性,有合理的刺激等级,即从少数对比强烈的设计开始,逐渐发展到更多的差别细微的刺激,以帮助儿童自己选择教具,通过反复练习,以解“心理饥渴”。 “感觉隔离”是蒙台梭利感觉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特点,也是引起人们争论的问题。她的目的是要借此方法有效的保持儿童的注意,以增强儿童对物体特殊性的感受力。在蒙台梭利看来,注意力的不稳定是三四岁儿童的特征。因此,有必要通过隔离的方法把注意力固定在某一刺激上。蒙台梭利采取两种方法实行“隔离”:一是蒙眼,二是暗室。据她的经验,这些做法能大大提高正常儿童的兴趣,但不宜用在缺陷儿童身上。 3.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教育,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完成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4.实际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 我们上面已经讲到,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自发冲动。因此, 她试图让儿童通过工作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所谓“工作”,就是根据儿童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字卡,或者练习穿衣、脱衣动作等。 既然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她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本来的面目。其次,在真正了解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提供给儿童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得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xx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有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如果教师理解不当,极易把课程变为教具操作课。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无论是蒙台梭利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