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三)_纳忠子嘉的后人_新浪博客

 为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
                                                                昆机回族穆斯林

                                                               朱  祥(汉族)

 记中国首次参展国际机床博览会的纳廷正师傅

       刚刚迎来解放的新中国是一穷二白的,经过短暂的建设恢复,这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居然派人到德国的工业重镇莱比锡市出席xx的“世界机床博览会”,并在各机械强国的高手面前,用中国制造高精度座标镗床进行了精彩表演,并博得了满堂彩。这件事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上是“破天荒”的壮举,也是中国步入世界机械强国之林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参展的精密座标镗床是由昆明机床厂成功研制的,也是我国{dy}台高精度机床,参展表演的青年技工年仅21岁,就是昆明机床厂的回族青年工人纳廷正。
      说起纳廷正,也许有人不知。提到昆明机床厂的技工“莱比锡”,那就无人不晓了。这个来自穆斯林世家的回族小伙子,也许是基因的原故,一头浓密的黑发下面长着波斯人般的面孔;高鼻凹眼,眼眸灰褐,这高额头高下巴一看就是个俨然的“小老外”,使人联想到回族纳姓先祖赛典赤•瞻思丁。特别是在德国莱比锡市参展为我国赢得殊荣后,单位上的青年工人干脆叫他“莱比锡”,其真名实姓倒无人问及,乃至当年机械工业部的李安局长当众称他“小莱师傅”。其实,还有一个俗称更让工友们感到亲切,就是“老四耶”(即四叔),提起“老四耶”的精湛技术,行业内的人士都会纷纷举起大拇指。


                                                         一从民间手艺人到国家技师

       纳廷正师傅自八岁起就与二哥纳德正(前期已作专题报道)跟随父辈一边读书一边干活,其父辈是传统的手工业艺人,是当地的工匠能手,对于学艺的工人要求很是严格,纳师傅兄弟二人天资聪明,加之管教有方,手工业技术掌握的很快,小小年纪就能够胜任一些复杂的活路,邻里们都把他们作为教育孩子的板样。解放初期,昆明机床厂到纳家营招考技术工人,哥俩都以成绩优秀而被双双录取,成为新中国{dy}代技术工人。
      从乡村的手工作坊到了大型现代工厂,真让纳廷正大开了眼界;看到了机械加工的各道工序,看到了各种复杂先进的设备,也感知到了身为新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员的自豪感及使命感,他默默下定决心,要把自己一生的聪明才智贡献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纳廷正当时是分配到后工序搞装配,但他一有空就跑到别的工序了解技术情况,虚心地询问学习,按他的理解;学问就是一半来自于学,一半来自于问,并把复杂难懂的问题带回家慢慢消化,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就查阅书本资料找寻答案,或者带着问题去请教师傅。
       当时昆明机床厂有部分外省籍及上海籍的技术师傅,这些师傅是抗战时千辛万苦逃往大后方昆明来的,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时值中央机器厂(昆明机床厂的前身)正需技术人才,他们也就落籍于该厂了。后来抗战胜利的1946年大回迁,部分人家中亲人渺无音讯,也就未能回去,这些人就成了建国前后该厂的技术主力。纳廷正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他常常在这些师傅身边转悠,十分尊重这些师傅,有问题就及时请教他们,这些师傅们也感到这个小伙子聪明,好学,懂礼貌,都把一些关键技术口授身传地教给他,加之自己的努力,几年下来,他就技术方面的佼佼者了,每次考工进级都能以不争的成绩顺利过关,在同龄人中,由于工作突出,工资也就比别人高。
       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纳廷正师傅的精湛技术一再被肯定,上世纪80年代,国家恢复了技术等级的评定,纳廷正首批被硬邦邦地评为国家技师,这是他人生旅途中辛勤严谨对待技术的成果,也是国家对于他的{zy1}贡献的一个肯定。一条从民间小工匠到共和国国家技师的道路,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与汗水,这种默默无争的榜样精神,足与让现代闯道路创事业的青年人享用终身。


                                                       二精于求精的工作态度

     精密机床的装配工序,是来不得丝毫马虎的关键工序,本身严谨的工艺要求及近乎于苛刻精度标准,就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纳廷正就是任职于这个岗位。1956年后昆明机床厂研制生产的高精度座标镗床,要求是一批比一批高。就当时{dy}台座标镗床的精度要求很高,几何精度必须在0•006mm之内,即常人头发丝的十二分之一。日常生活中人们形容做事认真通常称为“一丝不苟”,数据上的“一丝”即0•01mm,在纳师傅的工序中,一丝不苟仍属于超差范围,甚至微小的常温变化都会影响精度的变化,通常装配工序是在20度的恒温条件下进行的,可见精密机床其精度要求之一斑了。
      当时,中国机械工业的基础很差,要应付如此高要求的工作,{qwgr},只有自己充当“吃蟹{dy}人”了,要保证机床装配的各项精度,必须先保证机床各座标轨道面的精度,要保证这个精度,必须过“研铲关”,即人工用铲刀把各轨道面按要求进行研铲加工,这一道研铲技术是保证机床整体精度的关键,要打好这一基础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大家戏称这一工序为“人头铇”,全凭人工一铲一铲地加工,几分钟时间就大汗淋漓,初上阵者干{yt}下来,接连几天都会腰酸背痛。要命还是精度问题,任何一个轨道面,经过辛勤的研铲后,务必在每平方厘米内保证有25个点,差一个点则为不合格。若大的一台机床,横直竖三个方面的双导轨上,把一平方厘米的检测圈扔到导轨上的任何一处,必须在所圈之处都有25个点方为合格,这也太苛刻了吧,倘若不如此“苛刻”,精度是无法保证的。
     纳廷正师傅凭着自己深厚的功底,敏捷的动作,严谨的工作态度竞竞业业地对待任务,冲着这苛刻的25个点子冲锋陷阵,楞是等到检查员严格细心地数点无误,满意地签下合格记录后,他那严肃的脸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这会心一笑的后面,要付出多么的艰辛和汗水啊!仅从每件衣腰部的补丁来看,就知道被戏称为“人头铇床”的研铲工序要付出多大的劳力;全凭腰部的力量推动铲刀柄铲除工件上的金属,每天几万次地发力,一件新新的衣服没穿几天,腰部就顶出破洞,只有这个工序的师傅们才深有体会!
      机床的总装是直接决定这台机床能否出产的关键工序,在装配中无数颗连接螺钉的受力大小是很有讲究的,要保持整台设备的理想精度,要求每一螺钉的受力松紧各有不同,纳师傅每一次都是很理性地把螺钉拧牢,再来校对其精度,并用坐标纸记录下每一个测量点的参数,然后在记录下各种参数点的坐标纸上分析原因找准问题进行调整,这样的工作要反复若干次才能达到要求,纳师傅宁可多流汗水多吃苦,也不让经自己装配产品留下一丝遗憾。就这样,纳师傅与工友们一道踏踏实实地,年复一年地为我国装配出一台台质量过硬的高精度座标镗床。
      1983年,东北某厂一位来昆明机床厂求修测量显微镜的师傅在交谈中介绍;他们厂1960年进了一台昆明机床厂的座标镗厂,使用至今已23年了,近期作了检测,几何精度几乎没有一点改变,这结果十分令人惊讶。他激动地说;“一般机械设备,使用了20年就基本折旧完毕,就等待报废。你们的产品使用了23年仍就连精度都未变,太不可思议了!与这台机床同期购买的另外厂家的设备,早就撂到哪个旮旯去了,你们的产品依然如同当初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太谢谢你们了。”当然,这台受到高度赞誉的机床是否是纳师傅所装配的,也就无须再去动查档案了,“质量{dy}”是昆机人的一贯作风和习惯,纳师傅仅仅是昆机庞大群体中的一员,如同纳师傅一样的敬业者多的是,大家都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共同目标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几十年来,纳师傅与广大工友们一道,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日以继夜地忘我奋斗,其付出的辛劳和做出的贡献是难以言表的,特别是经历过1958年的“大跃进”及1970年的“大干快上”的岁月,当今的人们是无法理解的;几乎没有公休日,发工资的那{yt}放半天假称为“送工资假”,春节不放假,叫做“移风易俗过社会主义春节”,常规的三班制改为两大班,大家戏称;唱着“西边的太阳”上班,哼着“东方红”下班。常年的超强度劳作,至使年事不高的纳师傅黑发过早地变为银丝,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及严谨的作风对待工作,从未听过他有什么埋怨的想法。
     
            
                                                        三肩负重任出师莱比锡

     1956年,新中国刚刚迎来了建国的第六个年头,一切都在百废俱兴的恢复过程中,具有xx性的“国际机床博览会”在德国的莱比锡市召开,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举荐下,大会组委会向中国政府发出参展邀请,当时的组委会这一邀请仅仅是一种礼仪形式。试想;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常年战乱不息,加上近代的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刚刚建国六年,一切尚待复苏,能拿出什么东西可以到具有xx性机床博览会去参展呢?组委会大多数成员压根儿没有计划甚至从未考虑到中国能够出席参展。
     一机部接到任务后,立即在全国挑选展品,在机械工业系统的海选中,只有昆明机床厂研制的座标镗床属于国内{lx1}甚至达到国际水平,此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昆明机床厂肩上。消息一传来,全厂职工欢欣鼓舞,能为新中国争光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大事,于是乎;从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到工人师傅,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工序,各部门都为出展机床的生产大开绿灯,说到装配参展机床的人选,领导安排的精兵强将中自然少不了纳廷正,当时为了这个光荣的使命,真可谓“高手云集,妙招层出”了,经过一翻拼打,参展机床按时按量按质制造完毕,接下来让领导犯了难的事是;安排谁去操作机床呢?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参展操作师傅是由各部门选派来的高手中进行选拔,这些高手都身怀绝技,绝非等闲之辈,哪一个也不逊色。其中前边提到的那位上海师傅也在当选之列,他是纳廷正的师傅,也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操作工。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并公开公正,技术部门费尽心机搞了一个“暗中测评”,安排每一位候选人模拟参展现场进行操作表演,并做故障排除,回答问题等等测试,测评结果是纳廷正胜出一筹,经党委决定由纳廷正担任参展机床的操作手,此时的纳廷正年仅21岁。
      当新中国的参展机床按时运抵莱比锡时,组委会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真的来了,还带来了自己研制的座标镗床,万万没想到啊!还有一个轰动是;这么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操作者竟是一个21岁的穆斯林小伙子,矮矮的个头,简直就是一个孩子。许多人抱着神秘的态度围着纳廷正问这问那,一切都感到极为新鲜极为好奇。
      在中国机床进行操作表演之际,各国相关人员极为关注,把机床围得水泄不通,此时的纳廷正师傅胸有成竹,运控自如。当加工件按时按质按量,亮光闪闪地卸下来交到有关人员手中时,展馆里响起阵阵掌声。一位德国妇女从未见过中国人,好奇地问;中国人的头发怎么会这么漂亮,就像漆过一般,是染的吗?纳师傅通过翻译告诉她;没有染过,黑头发就是中国人的特点。接着这位妇女要求摸一摸纳师傅的头发,纳师傅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位金发碧眼的德国妇女荣幸地抚摸着纳师傅浓密漆亮的黑发时,连连赞美中国小伙子英俊漂亮,对纳师傅的魅力赞口不绝。
       这一次的到位表演,组委会及与会的工业强国苏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对中国的参展及技术水平给予了客观的评价,从此对新中国的工业水平开始刮目相看了。
       昆明机床厂的座标镗床在莱比锡国际机床博览会参展取得的巨大成功,为中国争了光,纳廷正师傅也载誉而归,厂里的工友们也深感自豪,都围着他问这问那,大家对每一件都感到新鲜好奇,由于地理知识的贫乏,光“莱比锡”一地名就经过若干次的解释,结果越讲越糊涂,有个工友提议;干脆叫你“莱比锡”行了。一阵欢快的笑声之后,纳廷正的大名就被“莱比锡”的绰号取代了。


                                                            四展遍全球为国争光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昆明机床厂的高精尖产品也变得多元化了,仅粗步估计,短短十几年内,该厂就创造了中国机械工业历史上140多项{dy}的成绩,许多军工,国防,航天,包括我国{dy}颗人造卫星上天都有昆明机床厂的参与,昆机人对于国家的重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自“莱比锡”国际机床博览会参展后,昆明机床厂的出展任务就频繁起来了,纳廷正师傅也就是频繁出展的大忙人之一,他先后到过德国,苏联,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丹麦,日本,美国等十多个国家,自豪地代表中国出展一台台新产品,。为国家获得了许多项荣誉,多国出展无须一一概述,在此摘记三国之行,以示中国机械工业及昆明机床厂快速发展之一斑。
       上世纪80年代,昆明机床厂的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世界先进水平,当时曾有一台机床到日本展出,从机械技术的角度,日本人是看不起中国水平的,当昆明机床厂标有“中国制造”的高精度机床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是一惊奇二怀疑,接下来看到纳师傅运用自如地按程序严格的进行操作,并把一个个亮光闪闪合格工件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不可思议地左量右测,后来只有通过他们举大拇指的手势才得知他们很是佩服,并通过翻译告知;没想到中国的水平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个水平已经与日本不相上下了。
      日本出展归来的第二年,纳师傅又接到去美国出展的任务,这个与中国隔着太平洋的国度,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都与中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节,“援华”是他们的一个习惯口语,无论是“打日本”还是“打老蒋”,他们都从不同角度作出了牺牲,付出了代价。如今中国产品居然被邀请来展览,真是“此中国非彼中国”也!展出是很戏剧性的,撇开技术水平及科技含量不说,美国商人很敏感地看到了中国产品的物美价廉,当场就有一厂商提出要购买出展产品,中国首次出展美国的产品就在纳师傅眼皮下给买走了,这次的展出给中美机械贸易开了先河,xxxx。乃至有了今天大规模的中美机械贸易。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都清楚;解放后中国的许多管理模式都是照搬苏联的,就连八级工资制也是苏联老大哥的东西。当时出自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需要,苏联向各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声称“无私的援助”。1957年,苏联专家进入昆明机床厂进行全盘的生产技术指导,盲目地,不顾财力地扩大生产,大兴土木建盖大型联合车间,并计划修铁路把火车开进车间,积极推行“托拉斯”(大而全)模式管理,这轰轰烈烈大干了三年,由于政治原因,于1960年全部撤走所有专家,留下了一大堆半拉子建筑留在工地,就如同刚刚把我扶上老虎背你就开溜了,当时的这个老大哥确实令这位小兄弟为难透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经历了太多磨难的小兄弟居然生产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床,进入了世界机械强国之林,他们很感兴趣了。据此原因,昆明机床厂又得到了苏联的盛请,纳廷正师傅又荣幸地带着中国人的自豪,前往苏联进行机床展示。当时的展厅里挤满了人,友好的苏联人冲着纳师傅举着大拇指直喊;“哈拉硕,哈拉硕!给大于哈拉硕!”(好,好,中国好!)。当年的苏联专家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打有“昆明机床厂”字样的机床,久久不愿离开。机床进行的展示表演,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苏联有关部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场就拍板定案,购买了参展机床,并又订购了若干台别的机床,并宴请了参展人员。
      机械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昆明机床厂的发展就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代表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这与广大技术人员,工人师傅的忘我奋斗是分不开的,纳廷正师傅是就这伟大群体中的一员,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也是中国穆斯林的骄傲,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与各民族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可敬的“老四耶”,工友们心中的“莱比锡”—纳廷正师傅已过世多年,每当看到一台台崭新的机床运出厂门,每当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每当闻到车间门口那金桂花的飘香,我们仿佛感到纳廷正师傅仍然在和我们广大工友一同奋斗在车间。
      纳廷正师傅永远与我们同在,永远与共和国同在!


朱祥;汉族,早年当兵,进昆明机床厂后任四号车间装配工段段长,后来在机床技工学校任教,现已退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为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三)_纳忠子嘉的后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