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 夹江县黄土一中的日志- 网易博客

物理教案

2009-06-02 16:42:29 阅读157 评论1 字号:

 

八年级物理{dy}单元教案

{dy}节:电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二、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各小组按照图片所示进行实验,看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

  1.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教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展示:

  ①我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

  ②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

  ③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单位以及单位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电压呢?

  学生:A、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压的相关知识

  B、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C、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D、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它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教师:A、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B、板书电压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2.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A、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B、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的错误和不足。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谁知道如何进行读数呢?

  学生:学生自愿回答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选小组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

  板书读数的方法:

  教师:现在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伏?看那一组做的{zh0}?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

    

    三、课堂检测

  1.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题纸中的内容。

  四、学生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呢?

  【课后活动】

  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第二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l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l         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探究  串联电路中各点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在图6.2-1中,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做出猜测.

分三次把电压表接入,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你的猜测正确吗?

通过这个实验,你能不能回答: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了,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有些步骤要你自己写出来.

●提出问题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猜测上面科学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写在下面.)

●    设计实验

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6.2-1电路中AB两点、BC两点、AC两点,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分别画在下面.

●进行实验(除了数据外,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分析和论证结论:

●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和所得的结论是不是可*?)

●交流

(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的情况简要地记下来.)

动手动脑学物理

1.一种彩色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6V,要接在220V的电路中,至少串连多少个这种灯泡?

2.制作水果电池.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放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能成为一个电池,所用的金属片就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1)请你试验一下,把铜丝、铁丝插到菠萝中,能不能成为一个“水果电池”?铜丝和铁丝哪个是正极?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

(2)换用其他不同的金属或水果再做一个水果电池.在你做过的“水果电池”中,用哪两种金属、什么水果得到的电压{zg}?怎样利用“水果电池”获得更高的电压?关于“水果电池”,你还有什么发现?

 

 

 

第三节: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创造出滑动变阻器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

  【教学器材】

  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自制电阻比较装置、铅笔芯、“探究卷”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请同学们观察所带来的各式电线,谈谈你们的“发现”并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

  1.一般电线内部是金属丝,外部包有一层塑料。

  2.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见金属材料来代替铜。

  结合1再联系旧知及实物重新加深学生对导体、绝缘体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结合2引思;能用铁或普通不锈钢材料来代替铜吗?

  (二)、探究与发现

   1.实验与发现。

   目的: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不锈钢丝的导电情况。

   过程:

   ①     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参考装置见图1);

   ②教师补充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

 通过观察灯泡的明暗去推断电流强弱,并发表见解。

   发现小结:粗细、长短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丝导电能力不一定相同,换言之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组织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意义概述:①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金属丝导电能力跟导体的种类有关;②不同导体的电阻可能不同。

    2.研讨与发现。

  目的:了解电阻。

  过程:组织学生研读“电阻”框,并积极鼓励合作探究和对有效信息进行收集。

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

  ①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 ”,单位:欧姆(Ω);

  ②对第13页框表中所列的几种导体在一定条件下的阻值数据提出猜想: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是否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3.实验与发现。

  目的: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限它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过程;

  ①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参考装置见图2);

  ②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发现:导体长度越长则电阻越大。

  组织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①某段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做法之一就是改变导体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②可根据导体的这一特性制作“可变电阻器件”。

【小结与延展】

  师生共同构建多维度课堂小结,并对下一步探究方向做出设想。

 补充介绍“半导体”的有关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超导现象”由学生课后了解。

   【板书设计】

         探究----电阻-----电阻的大小

 

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过程和方法】

    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调光台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二、新课学习

  想想做做

  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铁丝(铜丝)。

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铅笔芯是导体。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

  如果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怎样呢?(重复上述实验)铁丝越长,电阻越大;铁丝越短,电阻越小。铁丝和铅笔芯都是导体,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观察“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zd0}呢?镍铬合金。长1m,横截面积是1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Ω。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0~10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zd0}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需100m。也就是说,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

  将100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滑动变阻器”。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板书: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先板书问题,然后由同学补充结论)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电阻丝外面为什么要涂绝缘层?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50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0~50Ω,它的{zd0}电阻值就是50Ω。“1.5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A的电流。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zd0}阻值”和允许通过的“{zd0}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使用规则:

  (1)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zd0}值。

  (2)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zd0}。

  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电位器。

  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大家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呢?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

  (1)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2)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

  (3)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4)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5)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zd0}的位置上。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zd0}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zd0}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CB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zd0}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小结】

  滑动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的符号:

  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zd0}值和允许通过的{zd0}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zd0}的位置上。

  四、板书设计

  变阻器

  原理:

  构造: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符号:

  使用规则: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物理教案- 夹江县黄土一中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