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教程,主要讲如何给3D模型的设定光影效果,觉得他的一些内容对绘画也是很有帮助,挑出有体会的部分小结一下。
我们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光影构成,光影提供了事物的大量信息,包括外形,软硬,冷暖,远近等信息。所以了解光影和我们视觉对光的感受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表现事物使它达到真实可信生动丰富的效果。
光线在物体上能被吸收,反射和折射。吸收和反射可以表现物体的色彩。光源有平行和点光就是发散光源,平型光沿光路基本没有强度变化,散射光源沿光路有光强变化,越远越衰减。
反射角与入射角一致,这条以前是无意识处理的,根据反射面与光线和视线的角度,我们能判断出高光位置,最亮到最暗在物体表面的大概位置。角度越小越亮,越大越暗,这是从物体表面反射到我们眼中光线的衰减,我叫他入射出射角原理。 左下图
如果光可以从很多方向入射,在某一个角度的光因为与视线反射面呈全反射,所以会比较亮。见右下图窗户亮度
更加实用的部分是物体和光作用的基本光路包括镜面反射,漫反射,折射,次表面反射和前面几个不同光路的混合。都有自己的表现效应。
镜面反射可以看到较硬较鲜明的光斑,光斑出现的位置也是比较特定的,遵循入射出射角原理;漫反射是柔和的,因为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各个方向都有,我们从很大范围的角度都能看到光,但是强度还是与镜面反射的入射反射角一致,只不过它是光晕,阴影边缘也会比较柔和。
值得一提的是次表面反射,就是半透明物体,除了表面,物体内部也会漫反射光线并能透过表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表面加上内部漫反射的光线,很有趣的变化,例如人的皮肤,在光影交界处一般有一个过渡,有时还可以看到一些内部细节。还有水面,远处是镜面反射,离我们近的地方还可以看到水中的事物和水底反光的漫反射。
而任何物体可以反射光线到其他物体上,表现物体不能孤立,要看到其他物体,哪怕它不是光源对别的物体的影响。使用中可以把他们当成光源根据他们的光路特点比如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或折射去分析他们对其他物体的影响。
光有强弱,色温的变化,我们一般看到的太阳光是白光,但是还有其他的光源比如火光和灯光,有冷光和热光之分。而色温就是指灯光的从中心到边缘衰减造成的色彩差异,有色谱可以参照。热光偏红,冷光偏蓝,比如白炽灯点光从中心到边缘是呈白黄橙红的过渡。冷光源呈白浅绿,浅蓝绿,蓝的过渡,有这样的光源时要注意这种颜色的偏性。太阳光和其他光源照物体表面造成的反射也会有色温的变化。
光的角度和强度也影响饱和度,取色板的设置是饱和度合明暗的叠加。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平行光源:一般物体表面离光源角度(入射角)越小的地方饱和度越低越亮、越大的地方饱和度越高而且越暗,就是说取色在PS取色板里是基本走对角线。散射光源:越近的地方越亮饱和度越低越远越高,同时还要考虑光源衰减的色温的变化。
很强的光源还会造成物体表面的光晕,可能是空气参与了散射的缘故。在描绘大景深的场景时,空气的散射会影响远景的色彩和对比度。空气的散射阻碍,远处景物的反射光会有可感的衰减,一般离视线越远对比度越低,饱和度越低。(下图1、2、3)或是一些强光源景物,空气散射光变得可见,会造成生动的颜色变化。有角度的空气散射(下图4)可以看成是一种空气的折射。水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照不到的地方就形成阴影,阴影因为光的强弱和方向的关系有模糊和清晰,一般我们指明暗交界的地方,就是光影交界处的清晰度,对于同个物体,强光清晰,弱光模糊;角度越大越清晰,越小越模糊;影子边缘离物体越近越清晰,越远越模糊;物体表面越光滑越清晰,越柔和越模糊;物体离散射光源越近越清晰越远越模糊,这是散射光光强衰减造成的;还有动态吸收,就是受多个光源影响而发生模糊减淡和变形的状况,阴影的叠加会造成离物体很近的转折处有很暗的部分(下左图)。阴影处因为有其他方向的光源,可以给出很多细节。下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