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工鉴玉妙语集萃

这里将岳老师评语中的“妙语”做一集合,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玉和识玉的知识

  青花是“黑花”的意思,不是一个和田玉的品种。


  烟青是青海料的“胎痣”。

  烟青玉是和田玉,古代曾经称作“乌玉”,只是传世很少。新疆也有这个品种。近年来以青海产出为主,但仍然是和田玉,和田玉并不是按照行政区划来确定的。

  和田玉是君子玉,不是追求任何一个极端,一般分类不分级。要看质地和颜色搭配的美感,不是越白越好。


  和田玉的所谓“絮状结构”是肉眼鉴定和田玉的依据之一,不过“絮状结构”如果过于明显,影响了玉石的均匀性和质感,就成为瑕疵。这与我们的皮肤一样,没有纹理不是皮肤,纹理太深太明星,就是皮肤粗糙。


  “纤维交织组织”是内部结构特征,不是肉眼可见的现象。“质地细润”是肉眼观察的特征,是可见的。


  和田玉(软玉)的“毛毡状,纤维状结构”是玉石制作成切片后在岩石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

 

  和田玉有特殊的纤维交织结构,在一定的照明光线下可以看到结构特征,有些人称为纹路。

  在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和田玉多数可以看到有絮状结构,不是石花和饭糁。

  和田玉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会因为佩带而发生改变。表面光泽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摩挲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玉石表面沾染有油脂。至于吸收“人气”等等说法是不科学的。

  和田玉不可能白如牛奶,颜色过白滋润的程度就会下降。透明清亮的鸡蛋清经过打胆器搅拌会成为人造奶油就是这样的道理。
  牛奶不能形容为“晶莹纯厚”。羊脂白玉多少都会带有淡青色,微黄色,灰色的色调,所谓{jp}羊脂白玉就是白色和滋润程度的{zj0}结合。

  无棉无花的可能不是墨玉,因为墨玉的颜色就是因为含有石墨包体,墨玉多少会有一些不均匀的。


  有时候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少一只眼睛可以叫“独具慧眼”吗?


  玉质和工艺是玉器收藏的关键所在,这两者是实实在在可以看见的特质,不能作假。


  先学习一些和田玉的知识吧,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收藏,不但砍不到柴禾,自己也喂了豺狼了。

  和田玉的玉佩不宜与钥匙等金属物栓在一起,不然表面就会被划出金属的条痕。有了条痕也没有关系,一般用粗糙的纸多擦几次就掉了。

  购买玉石原料是一件难度大,风险高的事情,缺乏常识就不要涉足了。我见过很多人为此倾家荡产。

  一般买料的风险比较大,即便买到了好料,委托加工的过程中还会有不少麻烦和变数。

  新疆、青海、俄罗斯产地的玉料虽然有一定差别,但是也出产xx一样的材料。

  从目前情况看,青海软玉中的白玉多数透明度比较高。但是这并不是判断产地的足够证据。
  新疆于田和皮山的一些产地玉石的透明度也比较高。

  一般的玉石爱好者,区分玉石产地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建议先不要盲目迷信产地,更多的学一学什么是好的玉石和好的工艺,这样会少走弯路。

  已经做成的馒头,如何确定面粉的产地?产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玉石本身的质量。


  和田玉的特点之一就是:佩带之后,光泽越来越好,透明度不会改变。但是如果做工不佳,抛光粗糙,佩带后玉器会脏污并暗淡无光。


  玉石不佩带,不把玩,不慢慢的包浆变旧,就不是玉石了。

  玉石浸油是允许的工艺,不是xx。不过一般不使用机油,机油有很大的味道。一般是使用石蜡或液体石蜡。

  实验和田玉的硬度不要用钢锯条,钢锯条硬度太高。可以使用一般的单面刀片或美工刀。

  黄口料不是品种,是一类带有黄绿颜色特征玉石的通称。

  玉器上的绿色也叫“玉筋”,对玉质会有一些印象,但是xx的大件东西毕竟很少。

  并不是看着是黑色的就是墨玉。


  “松花江”料---质地松,石花多,有礓石的玉料,是玉雕废材,多用于滚磨、染色处理后仿造低档子料。

  鸡骨白一般是指玉石石性大,油润度不好但颜色比较白的情况。

  蜜蜡是不透明到半透明的琥珀,并不罕见。


  山料的雕刻考虑保留{zd0}的利用价值,也经常会做一点皮色或皮壳,假装也是子料的样子。那一点仿制技术是很简单的事情,都不用顾忌专利侵权。

  戈壁玉应该是指和田玉的戈壁料,是和田玉山流水料的一种。价值与同质量的山流水料相当或略高。
  目前有些网站上将戈壁风化的石英岩、硅质岩等当做“戈壁玉”销售,欺骗消费者,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所谓“阿富汉玉”是一种大理岩,经常用来冒充和田玉,不能冠以“白玉”的名称。

  48斤(的观音)? 如果是和田玉就是珍宝了,不要指望能碰到这样的好事。

  这样的东西实在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即没有玉质,也没有代表时代特征的工艺和形制。

  有“玉性”的雕件一般上蜡以后不容易看出来,佩带之后有些会更加明显。有“玉性”的玉料不宜制作玲珑剔透或边缘锐利的雕件,佩带时注意减少磕碰。
  新疆于田白玉就是玉性比较大的料,但是仍然是很好的玉料。

  这件玉件使用的玉料可能有片理,所谓“玉性”大,在一些边缘会出现白茬和白花,需要重新“合蜡”,就是说必需在蜡里煮一煮。

  和田玉的缺口不应该有光洁的反光面。

  软玉的硬度大部分在6~6.5之间。有低到5的,很少有超过6.5的。
  籽料、山料、山流水都有硬度高或着低的料子,但是子料的平均硬度要高,因为子料留下的多数是玉石耐磨的部分,是大浪淘沙的结果。
  玻璃的硬度一般是5~5.5,单面刀片或美工刀片的硬度是5.5.

  白玉-青白玉-青玉是一个颜色系列,基本以颜色白为好。
  黄玉、糖玉、碧玉、墨玉则是彩色系列,互相没有可比性,以各自颜色的纯正和浓、艳为好。

  和田玉中的各品种质地上的差别并不大,每种结构和构造特征在各个品种之中都有。

  和田玉追求的是润,符合儒家“中庸”的观点,如果是翡翠却是透明度高一些的更好,不同的宝石、玉石的审美要求不同。

  和田玉主要是由透闪石组成,含少量的阳起石(依颜色变化含量有所不同),但由透闪石组成的并不都是和田玉,如果透闪石结晶很粗,东西看上去根本没有玉质感,那这样的东西我们只能叫它透闪石岩了。打个比方吧,漂亮的姑娘她那漂亮的脸蛋都由五官组成,可脸蛋都由五官组成姑娘可不都是漂亮姑娘,如果她那五官放在一起没有美感的话,那她也只能说是女人了

 

二、关于子料


  这样的一件玉件,玉质好颜色对比分明,又凝结了玉雕师傅的辛勤劳动,比一些“无德无才”的“垃圾子料”好的多。
  子料在销售时是不应该抛光的,抛光之后无法与普通磨光料区别。

  这种留一处平面证明子料的方法,除非有特别的子料的皮色特征,一点“毛孔”是很容易伪造的。

  子料“很讲究皮色”恐怕是有一种误导,随着染色技术的传播,恐怕今后看不到没有“皮色“的子料或雕件了,皮色已经不再稀罕。

  本来大多数子料就是没有色皮的。近些年xx皮色的多了,没有皮色的反而不正常了。

  子料的xx也太容易了,而买子料的一些消费者也太天真了。

  子料的品质也是多种多样的,没留下皮色等特征的子料.是很难判断的。有人说能够准确判断出是否是籽料恐怕就是那种江湖上的“神仙”。

  如果当做子料销售,就不能破坏子料的皮壳和外形。

  没有看出有什么子料的特征,这样的东西有什么必要追究是不是子料呢?

  如果您对和田玉的知识了解很少,建议不要买什么“子料”。

  并不是说子料就一定是好玉,大部分子料摆在街头,无人问津。

  通常,“子玉”确实无法判别是何时被从河床拣出来的,有时候甚至无法判别是不是从搅拌机里分选出来的。

  搅拌机滚磨的技术掌握的好了,做出来的东西与自然的一样。

  子料如果失去子料的基本特征,与山料是无法区别的。所以加工、销售子料雕件都要想方设法保留一些特征和证据。

  子料去掉皮和形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籽料的特征”了,子料和山料的来源是一样的。

  和田玉的子料xx和皮色xx已经是普遍现象了,这种颜色有些已经很牢固,与xx形成的无异。

  目前假子料、假皮色确实很多,一部分玉石爱好者已经偏离收藏的主题了。玉石的质地,本色,精美的工艺是无法伪造的。

  鉴定皮色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必须由有经验的人来判断。就像是看过几本医学书是当不了医生的道理一样。

  作为普通爱好者判断皮色是否经过染色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大量的正确经验的积累,不是在这里可以说明白的。

  比较简易鉴别皮色真假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积累经验,广泛学习矿物学和物理化学的知识。科学是没有捷径的。

  目前市面上子玉的皮色大多数是假的,对于判断产状没有多大的帮助。判断原料产状需要多年经验的学习和积累。

  鉴定和田玉子料是很多玉石贩子都很xx的事情。三言两语学来的鉴别捷径,可能是通往吃亏上当陷阱。

  子玉上人工染色的红皮子95%都不能溶解于酒精。如果溶解了,肯定是假色。

  所谓的红皮白玉子料多数都有染色,很多羊脂白玉也会染色,就像满大街的美女都染头发一样,不染不够时髦。

  子料来自于山料,山料有的结构,子料里都有。

  子料的玉料一般利用率比较高,很多会随形雕刻,保留一点有用的皮色。大块的子料一样会切割开使用。

  子料是经过自然精选的原料,销售过程中又经过人工的精选,平均质量自然要高。但是收藏如果从“xxx”上来看,价格最贵的和炒作最厉害的肯定不是投资的{zj0}选择。

  喜欢子料是一个“高贵”的选择,起点很高,价钱很贵。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不是{yt}两天的事情。

  子料是山料经过河流的冲刷、搬运、风化形成的卵石,密度不会有什么变化。
  有些人炒作子料,编排了很多违反自然规律和常识的知识、故事,大家学习玉石知识的时候要注意辨别。

  子料有一些好东西,但是不好的子料也很多。这么多的人迷信子料,商家肯定会借机炒作。
  不管子料、山料,来源是一样的,料子好就是好。至于有人喜欢子料,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个人的爱好没有必要统一认识。

  子料是玉石的卵石,是地形、地貌、地质作用的产物,所有有卵石的地方,如果上游有玉石矿,都可以出现子料。这一点在昆仑山沿线已经得到了验证。

来源:连城记专卖 为您提供各种

郑重声明:资讯 【岳工鉴玉妙语集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