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下半城”_羚-莫失莫忘_百度空间

即将消失的“下半城”

-----老城的记忆,重庆的性格

重庆,“中国的小香港”,呵,很多人都会认为她是一个建设在繁荣和热情上的城市,不像北京、西安、乃至成都那样具有文化底蕴。城市,并不存在那些为它所称道的名词所表现出来,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如果你穿过那些耳熟能详的街道,又迷失在自己的思维的城墙里。城市,才完整剥离出来,你才能感受到在重庆的繁荣和热情下的所具有的那些底蕴。

说到重庆的老码头,就非下半城莫属了。这里孕育了老重庆的“六味”,譬如说“石阶”、“烫火锅”、“ 棒棒军”、“竹篾泥巴墙”、“吹牛”等等。。。。。。

我是典型的重庆“土著”,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别样的土地上,但从来没有好好的欣赏过她,也没有好好的体会这老城的底蕴;反而现在听说下半城年后就要开始整体拆迁了,我是学规划专业的,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心里也莫名的变得沉重了几分。这片即将拆迁的土地孕育了太多的重庆性格,我很怕拆迁重建之后失去这些东西,但我能做的,也就是用我的镜头保存下些许即将消失老城的记忆片段吧。

1. 老城的生活

重庆的生活就源于“爬坡上坎”, 十八梯也就是现存的最典型的代表了。

人们都说:“重庆有两条步行街。”解放碑的步行街不用说了,另一条在哪?也不远,在渝中区校场口,解放碑的闹市区旁,有一条从上半城(山顶)通到下半城(山脚)的老路,名叫十八梯。 这条路全部用石阶铺成,陡陡的,弯弯的,共有十八段,活像一架搭在悬崖边上的巨型梯子,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名字叫得非常传神。在解放碑闹市区的边缘,站在校场口路边向外望去,眼前一片空阔,只见到天空和长江。要努力地低下头去,才会发现原来在“下面”,xx出乎意料地还生长着城市的另外一半,而且是古老的,味道和“上面”迥然不同的城市。

有的时候我们一直往上看,一直朝上走,那不是不好,但我们还是应该回头想想我们的下面有什么,应该回头看看我们抛弃了什么;正如我们的城市一样,我们努力的建设那一片金碧辉煌的摩登大厦和做着时髦人群中的一员,但我们不能抛掉我们的根,我们城市的底蕴。没有根基的建筑终究会倒塌,而没有底蕴的城市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图)即将新建的“中国西部华尔街”。

图片

(图)灯红酒绿天地就在那“上面”

图片

图片

(图)繁荣下的另一片天地

图片

十八梯的路口很隐蔽,而且常年被一群做烧饼、卖针线的人们挡住。站在路口低头看,只见无数石阶一路向下;年深日久,石阶表面都被鞋子磨得凹陷下去。

十八梯只是我们记忆的起点,一直下去沿着长江的方向才是我们的记忆。

石阶两旁是一间又一间的火锅店、发廊、杂货铺、裁缝店、录像厅、串串香,密密排开;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做木工活的,还有山城{jd1}少不了的棒棒军,散布在各处。老屋的二层都是木头的,很多用吊脚撑起;树阴下,自家的石阶上,老人晒着太阳,静静的睡着;路边棚子下,人总是一群群的,不烫火锅时就喝茶打牌,不喝茶打牌时就烫火锅吹牛,还有很多人什么也不做就围在旁边看着;街边的摊主用力的吆喝着;脚边,是趴在地上打盹的猫和狗,头顶,是挂在铁丝上的录像厅木牌,写满香港功夫电影的名字,在微风中和刚灌好的腊肠一起转来转去。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时间没有关系,不紧不慢,悠哉游哉的,哪怕是听到拆迁的消息,还是不紧不慢的过着老重庆的生活。

(图)儿时的铁桶烧饼(口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磨得凹陷的石阶(历史)

图片 图片

(图)无所不有的杂货铺(生活)

图片 图片

(图)趴在地上打盹的狗狗(悠哉)

图片

(图)纯手工的竹器作坊(技艺)

图片 图片

(图)街边的肉摊(新鲜)

图片

图片

(图)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人生)

图片

(图)土灶—(一灶一壶一生活)

图片



郑重声明:资讯 【即将消失的“下半城”_羚-莫失莫忘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