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航天之路之六十三_麦子_新浪博客

              航 天 之 路

                 之六十三

 

    1946年6月,正在美国考察的中央大学物理系主任赵忠尧,突然接到了驻美使馆的通知,说国内汇来了十二万美元的一笔款子,让他购买有关原子研究的一些关键设备。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也不知道俞大维他们是怎么搞到这区区十二万元美金的。所幸的是,赵忠尧四下活动,通过一些秘密关系,终于订购到了电子静电加速器。出于安全,赵忠尧又把这台加速器分拆为—大堆零件,封装起来。

    四年后,也就是1950年,赵忠尧把这些重要设备平安运回了中国。但蒋介石万万没有料想到,得到这些对原子能初期研究具有重大作用设备的,不是他蒋介石,却偏偏是将他赶出大陆的{zd0}敌手xxx。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迫于国际舆论和国内人民要求和平的压力,蒋介石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xxx到重庆淡判。

    8月28日,在赫尔利大使陪同下,xxx乘—飞机抵达重庆。原来预定呆十来天,实际上住了44天。在这期间,蒋介石与xxx共进行了十次会谈。有一次,蒋介石在与xxx会谈之后,见到陈布雷,大发了—阵感慨:

   “xxx这个人呐,万万不可轻视呀!”

    陈布雷一生谨慎,对蒋介石忠心不贰,但他本人对xxx也十分尊敬。他看到蒋介石一回来就坐在那里,目光怔怔地盯在一处,显得有些心事忡忡的。

   “xxx文才也挺好,委员长看到他那首词了吧?”

    陈布雷转过头,小心翼翼地看着蒋介石的脸色。他指的是xxx刚写下不久的那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嗯,野心不小呀!”

    蒋介石腾地—下站起来,踱到窗前,望着外面雾蒙蒙的一片混沌:  “xxx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听人说他每天要抽五十支。可是当他知道我不抽烟后,在同我谈话时,竞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呀!”

    蒋介石不愧为—代枭雄,他的眼光是非常犀利的。

   

    1945年7月24日,杜鲁门总统飞往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和斯大林、丘吉尔举行了三国首脑会晤,收到了国内{dy}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密电。杜鲁门一反常态,象打了一针强心剂似的,神气十足地故意透露给斯大林,他想吓唬吓唬强硬的苏联人,用以换取自已在谈判桌上想得到的东西。斯大林当时的反应是不动声色,象没听见一样。

    而xxx却不同。当时还在延安的土窑洞中的xxx,听到这一消息后的反应是,当即直言不讳地表示了他独特的气概:

    原子弹并不可怕,是纸老虎!

    美国在日本使用原子弹后,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全世界开始熟悉了原子弹的来龙去脉。延安的《解放日报》和其它报刊一样,也做了有关原子弹的大量报道,人们对原子弹毁灭一切的巨大威力无不咋舌。不几天,xxx在一次会议上谈了谈他本人对原子弹的看法。xxx用他那—口湘音很重的话语说:

   “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虽然很厉害,但并不能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

    一年后,美国xx的记者和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第五次来到中国,并8月份抵达延安,采访这块已在世界上闻名遐迩的边区根据地。

    在窑洞前的一张石桌旁,时年六十一岁的斯特朗女士和五十一岁的xxx进行了一场饶有兴趣的谈话。

    在谈到战后世界将形成新的战略格局,以及美国和苏联很可能由盟友转为敌人这一问题时,斯特朗对xxx认为国际力量会阻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话并不以为然,她向xxx反问道:

   “原子弹的威力世人皆知,假如美国再使用原子弹呢?美国可以从冰岛、冲绳和中国的基地.去轰炸苏联,这种危脸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唬人的—只纸老虎”,xxx听完陆定一的翻译后,对斯特朗笑着摇了摇头,“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两种新式武器!”

    这就是xxx“—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xx论断问世的经过。斯特朗后来称颂这一论断“照亮了世界大事的进程”,“是现时代的伟大真理”。

    斗转星移,三年后,xxx离开西柏坡,入主中南海,有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则逃到了台湾岛。然而,还没等xxx睡上几天安稳觉,朝鲜战争便爆发了,紧接着又是台湾海峡危机。

    新中国几次受到美国的原子弹恐吓,蒋介石也趁乱派出自己的夫人宋美龄,向美国政府游说,想让美国援助原子弹,以便一举完成“反共复国”大业。

    实在可恶!原子弹这只老虎—再下山骚扰,xxx坐不住了。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xxx—以贯之的战略思想,原子弹虽被xxx蔑称为纸老虎,但如果只是手无寸铁地面对它时,它就会成为—只真老虎。很显然,没有一根打虎棒,那就只能是束手待毙。

    1952年8月,在朝鲜战争激烈进行中,斯大林虽然同意对装备落后的中国更广泛地增加军事援助项目,以便中国能继续同美国打下去,但有一点却非常明确,苏联并没有作出利用自己的核能力来反击美国威慑的保证。这样,中国面对美国的原子弹,便不能不有所顾忌。

    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是活不下去的,xxx不得不考虑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

    1952年5月,根据xxx的意见,xxx主持了有朱德、彭德怀、聂朵臻、粟裕等军委领导人参加的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国防建设五年计划。讨论到后来,几位久经战火的{ldz}们就发展中国自己的特种武器,进行了初步酝酿。事后,又分头向有关科学家作了征询,开始创造各种条件。 

    1953年2月24日,钱三强等人前往莫斯科时曾有说服斯大林帮助中国搞原子能的想法。可是,他们刚抵达莫斯科不久,斯大林就患中风而逝世了,苏联其他领导人要事缠身,无暇顾及别的事务,钱三强只好空手而归,在此期间,钱三强也向中央提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初步建议,一个关系到中国未来命运的决策,逐浙在xxx心中有了些雏形。

    几十年后,钱三强对这一重大事件作了回顾:

    1955年1月14日,钱三强和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同时被召到xxx办公室,在座的还有薄一波和地质部长刘杰。xxx先请李四光讲我国铀矿资源勘探情况,接着由钱三强介绍原子反应堆科学技术研究状况。xxx全神贯注听了每一句话,详细询问了原子反应堆、原子弹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这项事业的必要条件等,然后,他说:“明天xxx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要听取这方面的情况,你们做点准备,简明扼要,可以带点铀矿石和简单仪器作点现场演示。”

    第二天,钱三强和李四光等按时到达中南海的一间会议室,里边已经围坐着许多熟悉的领导人,有xxx、刘少奇、xxx、朱德、陈云、xxx、彭德怀、彭真、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薄一波等。

    这是一次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xxx主席主持会议,开宗明义说:

   “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李四光拿出一小块黄黑色的铀矿标本,说明铀矿资源与原子能的密切关系。我国于1954年上半年{dy}次在广西发观了铀矿资源。

    领导人一个一个传看着铀矿标本,对它那神话般的巨大能量感到新奇。

    钱三强汇报了几个主要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况和我国近几年所做的工作。为了加深直观印象,钱三强把带去的自己制造的盖革计数器放在会议桌上,把铀矿石装进口袋里,然后从桌旁走过,盖革计数器便立刻发出嘎嘎的响声。这时,全场都高兴地笑了起来。有的领导人兴趣正浓,还亲自做了试验。有人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询问国内国外的情况,气氛十分活跃。

    xxx点燃一支烟,开始作总结性讲话:“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到更多的铀矿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条件。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你们看怎么样?xxx看了看大家。接着强调说,“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会议作出一致结论,对大力发展原子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决心。

    发展中国自己的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就在这次会议上拍了板。

    决心定下来之后,为了加强领导,同年7月4日,中共中央.又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

    第二年3月6日,彭德怀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时明确提出:在军事技术研究方面。要争取尽快赶上先进国家xx的装备水平。目前,我们必须积极着手研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新式武器,如核子武器,导弹和其它新式武器的设计制造问题。隔了没几天,xxx便两次在另外的场合,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zg}国务会议上,作了《论xx关系》的讲话。他在讲话中充满感染力地预言道: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但会有很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弹!”

    1956年10月,聂荣臻提出“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以发展中国导弹事业的方针,xxx和xxx给予了批准和支持。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dy}颗人造卫星,中国一些xx的科学家们也很受鼓舞,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次年5月17日,xxx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宣誓一般大声说: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至此,在外部压力的强大逼迫下,xxx的飞天计划紧锣密鼓,开始登台演出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航天之路之六十三_麦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