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州现象启示录_医生经纪人_新浪博客

【小启示】最近几篇博文反应强烈,欢迎大家继续理性讨论。今天(周一)晚上11点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播出我与郎咸平泛聊中美医改。也有聊到高州现象。

 

高州现象启示录

 

过去:市场为二级医院发展配置资源
将来:是政府配置?


    2010年是医改的关键年。在新的医改方案中,二级医院生存与发展问题被摆上了桌面。政府对二级医院投入相对不足,而基层人民群众对基础医疗服务的需求却与日俱增,这样的矛盾要怎样解决?作为一家二级医院如何步入改革的行列?以高州为首是盼?高州市人民医院近日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我们究竟能够从高州学习什么,应该从高州学习什么?

 

过去:二级医院与其他医院一样在市场中拼搏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自从我国进入全面改革以来,医院不管大小都自觉不自觉地步入了市场的大涡流之中。也就是说我国的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在市场的大环境中苦苦拼搏,二级医院尤其如此。在这个市场中,各级政府基本没有顾忌医院的生存,医院的建设资金来源最主要的是通过他们“自筹资金”,如果关系好一点的话,也能够说服领导给与“大笔”投入。但是,二级医院和大多数医院没有这么好彩,他们没有得到领导们的青睐,政府对二级医院的投入不足,少数地区甚至没有投入,有把其投入市场的海洋里让它“自生自灭”的感觉。从这个角度看,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一样都是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公立医院只是多了一顶“闪烁”的公立招牌,也正是这块招牌,是公立医院在这个市场决胜的筹码。
    大家一定很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
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二级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应当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
    一个很基本的市场法则:没有资金就必须有政策。从30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医院发展迅猛,而且取得辉煌“成绩”,就是医院在一个没有政策规死的政策下“举债”发展,“铤而走险”——通过银行xx甚至集体集资,这就是目前发展的好的医院的主要策略之一。高州市人民医院就一个通过市场运作,通过多种筹资、集资的渠道发展起来的二级医院,是众多医院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就是通过自己xx集资,购置医疗设备,通过市场营销等企业的管理思维才取得了今天的发展。
    二级医院在市场上的发展主要是有医疗设备的支持。医疗设备就是医院发展的“银行”,也成为医生收入的来源。过去,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大多依赖于医生本人的经验,医生的收入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来保障。自从政府抽走“投入”之后,医生的价值只能通过更多地的设备进行检查、检验和xx来“体现”。有了设备,对病人的诊断和xx才有了客观的证据,也给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有了先进的设备,医院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和更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
    这种xx、集资的方式必定带来一些问题,也引发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不管xx还是职工集资,医院总是希望尽早从市场中挣回买机器花去的成本,而且要尽快挣回成本,否则成为为银行打工的奴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医疗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病人。有了病人,医院的人才和设备才有用武之地,才能通过对病人的xx和检查收回成本。
    其次,医院要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在保证其工资正常发放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奖金,让医护人员生活得更体面。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不一样,它没有“名气”,没有“名医”,因此机器买回来了,只能“薄利多销”才能在市场中拼出一条血路。这个结果一定为基本群众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他们提供的不是一定是基本服务,但是一定是相对便宜的医疗服务。
    老百姓对一家医院的信赖,最终还是取决于医院的医疗质量,而医疗质量的保障除了靠设备,更多的还是靠人。二级医院在这方面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呢?
    是的,是否可以提供服务,关键还是人。在中国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讲的是如何“打造”一批名医,其实名医不是“打造”,而是培养。没有一定年份的“沉积”,是培育不出来的。因此,我们新医改方案提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建设不是三年计划,而是长期的目标。新医改需要解决是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人才的培养需要人的基本知识的具备,行医环境的必备,有足够的病源。可以这么说,有病人才能有名医,名医是病人造就的。有了病人却没有足够的技术,病人会跑掉;有技术没有病人,技术就成了“屠龙之技”,有了技术有了人而没有设备,同样给基层医疗机构构成压力,是基层医院难以为继的原因。因为是市场呀!
    从医生个人而言,需要有良好的求学精神,这样才能本专业更前沿的知识,还要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医生的医德也非常重要。

 

盲目复制高州模式可能引发“军备竞赛”

   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特别表扬了高州市人民医院。其实我xx的是汪洋书记问的{zh1}一句话:为什么三年了还学不到?到底高州市人民医院是怎样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xxx时代有一句话:穷则思变。对于二级医院如何变呢?思考一下我上面所讲的。高州市人民医院就是在这种市场的大环境下,在政府基本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政府没有投入,他们通过xx购置医疗设备,首先形成一个可供医生行医的环境,聘请援外专家,寻求“差异性”竞争的关节点,发展xx技术,从而在在高州一方站住的脚跟。其次,他们瞄准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的市场需求,更是看到低端群众看病就医的困境,因此把医疗发展的增长点放在低费用上,实行市场中小企业惯用的“薄利多销”。由于他们服务的人群,医疗需求是处于基本医疗消费的层次,只要能把病看好了,不管你是什么医院。尤其“富贵病”已经在贫困化了,在没有享受脱贫的喜悦却陷入“富贵病”的苦恼。


那么,为什么高州市人民医院的发展模式是难以复制的呢?

    汪洋书记提出学习高州医院的同时给我们提出另外一个潜伏的问题:二级医院如何发展?政府举办的二级医院如何体现政府的责任。医院要发展,投入是主要的。高州经验也说明,没有投入、没有设备就不可能有高州的发展,不管投入是xx还是集资,投进去的钱并不是小数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医疗设备尤其是xx设备是目前医院生存和发展根基,不管是贫穷地区还是在富裕的地区。也就是说,在政府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发展就的千方百计“筹钱”。高州医院不可能在各地移植,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们没有高州的“胆略”:投入,重金投入!如果盲目复制的话,将会引发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表面上,竞赛的结果好像导致单价下降了,其实整体费用是上升的!并不是危言耸听,也并非遥远的事情,这种“军备竞赛”已经形成!在《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针对目前这个无序竞争的局面提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xx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所以,现在不是说能不能复制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复制的问题。

   现在,医院的检查都是按项目付费,导致有些医院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项目。比如没有PCR的要设法上PCR,没有CT的要买CT,这样才能开展更多的项目,三甲医院要买,二甲医院也要买,形成一场医疗设备竞赛。这也导致医院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越往下的医院,越惨淡经营,因为没有购买能赚钱的机器。需要考虑的是,取消以药养医以后,政府如果不及时补偿,不投入,难以避免医院不从患者口袋里掏钱,难以避免医院通过大检查、过度xx来维持生存与发展。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学习高州市人民医院的什么呢?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高州市人民医院“勤俭持家”和“心系生灵”和干部职工任劳任怨的精神,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作为医院,永远要将病人的利益放在{dy}位,医院管理不仅仅是费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安全、质量和患者应该得到的权益问题。在另一方面,政府在号召学习高州精神的同时,加强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避免公立医院走向一条市场化的不归路!

 

公立医院应该回归公益性

 

   以上的问题已经基本给大家二级医院在过去发展的一条明晰的路径。那医改当前,如何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呢?政府应该如何在不可抗拒的市场环境下引导二级医院的发展?
   医改新方案虽然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执行起来不那么顺畅,但是提出的“政府主导”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我认为,政府还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与功能,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办医院。目前的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是政府xx将自己办的医院放到市场中,缺乏资源配置的能力。
   就广东的情况而言,目前广东的三级医疗体系发展得十分不均衡,各个地区的差异非常明显。汪洋书记已经告诫大家: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到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最穷的地方还在广东,这是广东之耻,是先富地区之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二级医院发展相对较好,比如佛山南海人民医院,包括高州市人民医院虽然都是二级医院,但是都已经超过了二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可是其他部分地区的二级医院,有的甚至还满足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因此,政府对二级医院的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发展决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对公立医院进行重新定位,将政策落实到位,让公立医院回归其公益性,就必须对公立医院重新定位。
   现在的局面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其实只有一个“帽子”上的差别而已,公立医院已经变成盈利性机构了。在新医改方案中,还是没有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问题,这样一来,医院还是只能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发展,人民群众得到的,还是市场规律为其确定的医疗服务价格。在这方面,老百姓没有享受到政府为他们提供的实惠。
   其实,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政府为什么要办医院?政府创办公立医院的初衷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保障,这是一项带有福利性的事业。福利性的工作是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反而是要花钱、要投入的。如果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行使到位,高州样的医疗费用还可以降低。这种降低不是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医护人员的权益为代价的,尤其不是牺牲医护人员的尊严,而是政府的一种参与。
   公立医院更重要的是创造社会效益。如果能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做带动,将创造更加客观的经济效益。我们不可短视,政府用心投入医疗卫生是可以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势能,一定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我们思维的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地区和一届政府。
   篇幅有限,未能一一表述,观点慎用。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高州现象启示录_医生经纪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