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人难得也做点有聊的事,昨天下午送海贝去学校,她邀我去大学城冰球馆滑冰,“滑真的冰哟”,她这样诱惑我,我挡不住,就“立场不稳”地随xxx。真的冰场其实和电视上看到的没什么两样,外面围得半人多高的大圆圈,当中一个雪白平整的冰场。进到冰球馆象进澡堂子,先要在高高的“典当台”前借双合脚的冰鞋,拎在手里,然后到处找穿的地方。穿冰鞋也蛮复杂的,没有穿家乡布鞋那么方便,一双高及小腿肚的冰靴,脚伸进去后居然有三道“锁扣”,{dy}道相当于鞋带,两根鞋带集中穿过同一个锁扣,收紧了有一个按钮要按下去,此时脚被紧紧地固定在冰鞋里了;第二道是位于脚踝上部的,是一根宽约学生尺带锯齿的塑料片,咔啦啦地收紧用开关锁定,第三道是这条塑料片的另一头,它往另个方向将已经锁紧的颜料片锁得更紧。到这个时候,脚就象上了石膏一样,硬绑绑的木。接着艰难地站起来,就知道什么叫立场不稳了,平时穿的鞋是平底的,此时脚仅站在一刃冰刀上,十分不习惯,一只脚迈出去,另一只脚就好象在走钢丝,东摇而西晃。我的天呐,现在还在塑胶地板上走呢?进了滑溜的冰场该会怎么样呀!
蹑手蹑脚地推开冰场边的那扇“矮墙”,然后扶着墙试探着一步步在冰上挪步,双手抠紧平滑矮墙上任何可以抓着的地方,真的不要说滑了,能站稳就不错了,冰面不象地面,脚下的冰刀自说自话的在冰上不是向前就是向后,或者一前一后。我倒不仅仅是怕摔个大马哈丢人,有自知之明呀,一堆垃圾丢哪也是丢,就怕给我来个“劈叉”,弄个“八字开”或“一字开”,我这把老骨头岂不零件四散,一条腿留在这里,另一条腿滑到那头呀!
但慢慢腾挪几步后发现,其实稍微滑滑还是比站着不动稳当些,似乎找回一些当年在学校对面溜冰场溜双排旱冰时的感觉,啊哟,一晃已经整整30年过去喽!就以当年溜旱冰的感觉和心态,居然也能顺着弯道滑过去半圈,那里有个可以扶手休息的地方,我狠狠地休息了一会儿,看看冰场当中的许多小孩和青年、包括海贝,他们在冰上滑犹如闲庭信步如履平地,我羡慕煞了。再想想在电视上看冬奥会,看花样滑冰,以前也只欣赏那些没有失误的xx者,现在自己立在冰场感情就不同了,别说在冰上玩出高超的技艺,其实能立于冰刀,站稳立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滑的时候我就发现,由于冰靴单刃,所以双脚一会儿被扭成“内八字”,一会儿又成了“外八字”,而且这内外脚不由自主一扭的瞬间,人最容易失去平衡,半圈里我虽然没有摔倒,但却几次踉跄,这半圈里惊出的冷汗大概比我平时半年出的汗都多!所以,我要及时地叫出“技术暂停”,定定心,收收汗,总结总结经验。后来海贝告诉我,两腿尽量采取“外八字”状态,上身也需要往前倾——不知是“要摔也要往前摔”呢,还是“免得仰天摔成植物人”……我又继续滑进冰场,保持“外八字”,人也尽量往前倾,嗯,效果确实良好,虽然我的蹬腿脚掌还有点横而不直,刮得冰刀上一层层的冰霜,但滑起来是比较稳当了,有时还从人和人之间狭窄的缝里穿过,有时还能绕过前面人的阻挡,更得意的是在海贝表扬我滑得不错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谦虚了一回:“现在不能表扬,一得意肯定摔跤!”不知道一共滑了几圈,反正{zh1}我说再滑两圈,顺顺当当的两圈就滑下来了,直到走出冰场,保持了不摔一跤的光荣纪录。脱下冰靴穿回自己的鞋子,我觉得好轻松哟,不但脚舒展了,鞋变得轻了,我的心里也轻松而不紧张得痉挛起伏了。
在冰场也有一些年轻人摔倒,有的人一直扶着墙,只要前面有一个人挡着就无法前行……而我至所以还能够勉强应付,可能就是几十年前溜旱冰留下的“武功”还没有全部废掉。海贝也说,她当年溜单排旱冰鞋是基于双排的基础,而滑冰刀是存有前几年溜单排的基础……我相信一个人的“经历”很重要,这可能是这次滑冰给我{zd0}的感受。现在我们很在意读书,读万卷书,“学好语数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观念在20、30年前可能是成立的,但放在今天就不是“保大祥”了,因为现在谁还不把智力开发到{jz},岸边横着一条小船,等着你来渡到彼岸?“学海无涯苦作舟”,如今个个都苦大仇深了,百舸争流,光靠傻傻地吃苦耐劳,也只能折戟沉沙望洋兴叹了。哪我们还有没有未来谋生的捷径可走呢?我觉得是有的,那就是换一种思路,“走万里路”!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