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儿童之电视频道收看回忆录(1980-1993) 六、1991年香港卫视五台华丽 ...

阿福 发布于:2009-03-09 10:59

大龄儿童之电视频道收看回忆录 (1980-1993)

出处:凤凰网文化频道专稿     撰写:阿 福     制作:仲清宇



六、1991年 香港卫视五台华丽登场(上)


时代快速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大批新词汇的涌现。如今的“雷”早已与暴风骤雨没了关系,“囧”这个在康熙字典上才能查到的生僻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成了高频词,网络上更是滥用成灾,但倘要探寻这些新语汇新用法的源头并不容易。不过,有一个词,我们却知道它的确切出处,因为它曾伴随着我们度过快乐的初中时光,那就是“卫视”。它的起源可以清晰无误的追溯至1991年开播的香港卫星电视(STAR TV)。香港卫星电视简称“卫视”,因其从开播之初便在华语地区受到广泛欢迎,而使“卫视”这一说法迅速流传开来,三年之后,各省电视台频道扎堆上星,继续沿用这一称谓,“省台卫视”从此成为常用语汇,直至今日。

1990年4月7日,如果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日子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这是我国{dy}次进行国际商用卫星的发射,卫星xx入轨,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其意义自然不同凡响。当时,正值我们小学毕业前夕,一个即将上初中的孩子自然不可能料到亚洲一号会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什么。直到一年以后香港卫星电视闯入我们的视野。

前面提到,曾以热播译制动画片而著称的云贵卫星频道在1990年下半年因为东方红二号卫星上的电视转发器发生故障,而被迫停止进行卫星电视节目的传送,这使得我们有近半年的时间无法收看云贵卫星频道。不过,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1991年初,云贵台转而租用亚洲一号卫星的电视信号转发器传送节目,云贵卫星频道终于得以恢复播出了。这对于喜欢她的的内地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许多厂矿企业闻讯纷纷购买了第二套碟形卫星电视天线,对准亚洲一号开始接受云贵卫星频道的信号。孰料这样一个“无心种柳”之举却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电视收看冲击波,它对我们关于电视节目播出的认知更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1991年的暑假,我父母单位的第二套碟形卫星天线安装完毕,家属区通知各家各户可以恢复收看云贵卫星频道了。这实在一个好消息。结果我们在调电视按钮时除了调出云贵卫星台外,还意外收到一个黑白色彩的电视频道,在电视屏幕的右上角有一个白色的五角星台标,这颗五角星缺了一个角,用英文的“TV”代替。当时,正值华东水灾期间,香港演艺界举办赈灾义演,我们{dy}次近距离的通过这一电视频道看到了众多香港影视歌明星聚集一堂,此前我们只在非直播节目中见过他们,那一幕真是太震撼了。而这一切都要拜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所赐。


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台标“五角星+TV”曾经让人魂牵梦萦

那个时候,深处内地的我们其实并不知道香港的两家电视台“无线”与“亚视”都是采用粤语和英语播出节目的,并没有全汉语的电视频道,我们也搞不清“卫视”是一个什么概念。于是“香港台”的称谓不胫而走。而因为只能收看到黑白电视信号,我们更天真的以为,大概是因为香港离我们过于遥远了,所以收看的信号不佳之故吧,现在想想,真是挺可笑的。

与香港卫星电视的亲密接触只维持了短短的几天,这个频道便迅速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从波峰跌至谷底,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产生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很多职工纷纷去企业的党委宣传部(父母单位的广播电视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询问为何收看不到“香港台”了?答复是香港卫星电视属于境外电视台,除了涉外机构、三星级以上宾馆等单位外,其他任何组织未经所在省广播电视厅许可,是不能转播收看的。这实在是一个很难让人接受的结果。大概是连企业的广播电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心有不甘,于是在每周六晚上厂里闭路电视自办台播出录像之前,总要先放十几分钟的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MTV节目,这是电视中心内部私录的。虽然只是黑白图像,但仍然是让我们趋之若鹜,因此时至今日,我对当时所播出的MTV仍然记忆犹新,有成龙陈椒华的【明明白白我的心】,有陈明真的【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等。这一频道在全厂近三千名职工和我们职工子弟心中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最初的时候,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不敢正大光明的转播卫视中文台,只能是每xx晚自办录像台放映港产片之前放一段MV录像,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明白白我的心》,尽管图像还是黑白的

1991年的秋天,我上初二了,开学之初,分别了一个暑假的同学们又聚在了一起,大家谈天说地,其中“香港台”成了一个重要的谈资。得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最渴望得到的。很快到了国庆节,父亲和几个同事相约,几家人一起去附近的xx的朋友家作客。原本我的积极性并不高,结果一去,兴致一下来了。女主人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小孩子看电视,电视一开,差点激动的昏厥过去,这里不仅有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而且居然还是彩色的,这也是我{dy}次看到这个台有了颜色。1991年的 10月2日,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这{yt},从这{yt}的上午11点到晚上8点,我目不转睛的看了九个小时的电视,我相信大家能体会到我的这种心情。其实电视演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在收看的是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而且是彩色的。

原本傍晚时分就要回家的,但是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强烈要求下,直到晚上八点才离开。这是因为我在下午收看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预告片,说当晚七点半要播出一个节目【卫视五星站】,介绍卫视五个频道的节目!!当时差点背过气去,难道除了卫视中文台外,还有四个频道吗?为了揭开这个谜,我一直熬到了晚上七点半。总算盼到这个节目开始。于是,{dy}次,我看到了黎明柔,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台湾姐姐,也终于我找到了想得到的答案:香港卫星电视总共有五个频道,分别是中文台、新闻台、音乐台、体育台、合家欢台。其实知道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什么好事,心情变得更为郁闷了。


黎明柔主持的《卫视五星站》是我们看到的{dy}个卫视中文台的原创节目

接下来的事变得更加有趣了。1991年的10月下旬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家里看动画片,一个{zh0}的朋友突然在楼下大声的叫我,我赶紧跑到阳台上,问他有什么事。他激动的对我说:“快调你家的电视机,厂里又在放香港台了,快点,我走了”。说罢他匆匆骑自行车走了(那时候还没有住宅电话)。我赶紧回到卧室调电视,果不其然,很快,再度调出了那个黑白频道,在屏幕的右上角,我又再度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五角星。当时正在播一个叫【音乐节拍】的节目。这是我看到的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第二个节目。至今,我对当时播出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一一一杜德伟的音乐录影带。观看的时间只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很快电视上变成一片雪花点,很显然,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不再转播了。


卫视中文台的华丽台标,个人以为是当年看到过的最漂亮的台标

不过,这个秘密终被我们掌握了。我们揣测是电视中心的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用一个不公开的频道,不定时的播出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节目,给不经意间发现这个秘密的单位职工解解馋,过过瘾。所以,我们都有意识的保留好这个频道,每天开电视的时候,都是先转到这个频道上,看看有没有在转播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节目,果不出所料,偶尔在晚上,就能看到有节目播出,不过大多数时候只不过是一片雪花点,什么也看不到,让人好生失望。

转眼就到了期中考试。真是无巧不成书。从期中考试的前{yt}起,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好像是故意要捉弄我们,开始不间断的连续转播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贯穿整个期中考试的三天时间。那个时候的考试想来大家都知道,除了物理、代数、几何外,政治、历史、地理、动物,这几门“副课”全得靠临阵磨枪,突击背诵,即使是语文和英语,也有许多要记忆的内容,按照以往的方法,考试期间没日没夜的K书是相当管用的。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因为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出现而改变了。卫视中文台就像一个漂亮美眉,在远处若隐若现的召唤着你,让你很难xx住她的诱惑。反正我是xx成了俘虏,期中考试那几天,我们班的不少同学都是变着法子,在考试之余收看电视,别的节目印象不深,唯有两个节目至今还记得了,一个是港剧【浴火凤凰】,一个是【吴耀汉搞搞震】的街头恶搞节目。那一年的期中考试成绩可想而知,班主任大光其火,在家长会上,这件事居然是作为总结教训的重要一条原因向家长们进行了通报。

此后,我们偶尔还能收看到厂里偷偷播放的卫视中文台,但次数屈指可数。但对于收看这个频道的愿望却{yt}比{yt}强烈。研究这个台的背景居然成了课余的一项作业。以下的内容未必正确,但却是当年我对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资料的一个整合,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电话也远未普及的年代,了解电视方面的信息除了市面上有限的电视杂志与电视报外,就是来自坊间的道听途说了。1990’S年代初,香港政府开始发放有线电视的牌照,实力雄厚的李嘉诚财团在招标中居然败北,一气之下,开始转而发展卫星电视。而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恰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它上面有24个电视信号转发器(每个转发器可以转播一套电视节目)。于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斥巨资的投资组建了香港卫星电视公司(简称STAR TV)。其子李泽锴亲自掌舵。

香港卫星电视起步之初,困难重重。首先是受香港本地电视台的压力,香港政府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要求,香港卫星电视播出的节目不能涉及粤语节目,此举显然是为了避免香港卫视与香港本地的电视台争夺观众。其次,香港卫视成立之初规模较小,虽然有五个频道,但除了中文台和体育台是自办台外,其他三个台中,新闻台基本是转自BBC,音乐台是转自美国MTV音乐电视频道,合家欢台节目多转自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风格差异很大,而且,除了中文台外,其他四个台仅个别节目为中文内容,其余都为英文,且多无中文字幕。这为其在华语地区推广造成很大困难。更要命的一个问题在于,BBC新闻台、MTV音乐台播出的一些节目显然“不和谐”,因此卫视五台也受到大陆方面的压力。不过,即便如此,一个xx不同于内地电视台的中文电视频道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


卫视中文台播放的卫视合家欢台xx晚间黄金时段的节目预告

1992年的春节是令人难忘的,父母单位的党委书记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一一—为了丰富群众的春节生活,春节期间卫视中文台全面解禁,不间断的进行转播。我当时的猜想,一方面大概是党委书记的家人也希望收看这个频道吧,另一方面,单位大概也认定春节期间,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从中央到基层都忙着过年,“上面”也不会来检查一个企业的电视转播情况。于是,整整一个春节,我们都是看着卫视中文台度过的。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接触到的{dy}个24小时连续播放节目的电视频道。最初的几天,我们几乎是目不转睛的在看,直到眼皮子打架才关机睡觉。周边几个兄弟单位家属区的孩子也跑到我们厂里来看,真是好不热闹。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话是一点也不假的。在度过了最初的几天兴奋之后,人们有了更多的疑问,为什么收看到的图像是黑白的呢?为什么不转播MTV音乐台、BBC新闻台、STARSPORTS卫视体育台、STARPLUS卫视合家欢台呢?带着这些疑问,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我和好友专门到厂里的电视中心去向“叔叔”们求教。总算把一切困惑都搞清了。

全球的电视信号共分十三种制式,中国大陆和前苏联、东欧的一些国家采用的是PAL-D制式,而香港地区采取的是PAL-I制式。如播放设备与传送信号的制式不同,会导致图像扭曲、色彩失真或者禁声。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当时我们家的电视机就算是时髦货了,是老爸出国回来时在免税商店买的松下21寸直角平面遥控电视机,上面还清楚的标着“中港线路”,当年买的时间还真没有注意到这个卖点,现在搞清楚了,所谓“中港线路”就是这台电视机既可以正常转播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信号也可以转播香港地区的。按照逻辑,卫视中文台是香港地区的一家电视公司,它应该是采用PAL-I制式,而我家的电视机恰好是具有收看香港地区电视节目的制式,可我家播出的卫视中文台也仍然是黑白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才得知,香港卫视五台与香港本地的“无线”和“亚视”两家电视台不同,并不在香港地区直接播出,而属于专门的卫星频道,它没有采用香港地区传统的播出制式PAL-I,而是采用欧美通用的NTSC制式,很快,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证明了这种解释的正确性。同班有一个同学,寒假的时候给我们吹嘘他们家的电视放出的卫视中文台是彩色的,这让我们将信将疑,家属区上千户家庭都看的是清一色的黑白图像,你们家就是彩色的?于是我们一帮男生放学后一窝蜂的涌到他家里去瞧个究竟。只见他用遥控器把电视频道转到卫视中文台时,电视的左上角立即会显示出NTSC的字样,果然图像是全彩色的,他再将频道转到中央台、云贵台等内地频道时,电视荧屏左上角会出现PAL-D的英文标识。这个同学得意洋洋的给我们炫耀着“这台电视机是日本原装货,我亲戚从日本带回来的”。这又给我们上了一课。于是,不久后我们在中央台看到的松下、日立做电视机、录像机广告时抛出一个很牛X的词语“国际线路”。意思是说,它们出品的电视机、录像机等产品,可以无障碍的正常播出全球的任何电视台的节目。

春节期间连续收看卫视中文台,使我们透过其对卫视其他频道也有了一个框架性的了解。也许,现在音乐台、体育台、综艺台、新闻台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可在1992年之初,即使是中央电视台,也还没有开播这些专业频道,这使得我们对其他的卫视四个频道也十分想往。尤其是MTV音乐台,其电视节目预告之花哨艳丽,让人眼花缭乱,而1992年正是以香港“四大天王”台湾“四小天王”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乐的{df}时期,可以说那时候每一个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是追星族,只是中毒深浅不一罢了。MTV音乐台播出大量的关于港台歌星的相关互动节目、电视采访以及{zx1}的音乐录影带,这恰是我们这些港台乐迷最渴求的。而只是在卫视中文台播出的MTV音乐台电视节目宣传片、预告片中得见一二,那种画饼充饥、隔靴搔痒的感受实在是太痛苦了。于是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卫视中文台呢,其他的几个频道难道我们收不到吗?


MTV音乐台是除卫视中文台之外我们最熟悉的卫视频道,“MTV”的台标当年也被认为是最炫的,上图为1992年笔者手绘图配文

仍然是从电视中心的“叔叔们”得到了答案。我曾经专门到他们的机房参观过,相关工作人员指着桌子上一台台相当于我们今天收看数字电视的机顶盒模样的设备,给我介绍--“要接受一套电视节目,就得需要一台电视信号接受机,一个频道就需要一台机器,每一台要一万多元,我们现在还在给上级打报告,希望能再买几台”。哦,原来如此,我凑近一看,的确,每台接受机上都放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这台接收机接受的电视频道的名称,以及接受卫星的参数。“中央一台”“中央二台”“云贵台”“川藏台”的台名赫然在列。“如果你们要看MTV音乐台,那么我们只能把卫视中文台掐掉了,现在每台接收器都占着,没有一台闲置,我们通过卫星接受下来的信号,都要通过这些接收器才能还原成一个个的频道信号,再通过总接口接到你们每家每户”。终于,又搞清了一个问题。

一切的疑惑都搞清了,春节也过去了,寒假也要过去了,卫视中文台的春节贺岁活动也告一段落,正月十五过后,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正式关闭这一频道,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不过,香港卫视特别是卫视中文台在内地的影响力已开始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而无巧不成书,1992的春节,发生了一件对整个中国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小平同志以88岁的高龄南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xx论断,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香港卫视对此进行了持续报道,并借助卫星电视的跨地域优势,将这些内容传播到台湾地区,在岛内引起强烈震动。于是,国内的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高调报道,这是内地官方新闻机构{dy}次广泛公开提及卫视(STAR TV),这无疑给香港卫视做了一次很好的广告宣传。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大门既然已经开启,自然不可能再合上。虽然1992年的春节之后,父母单位又重新关闭了卫视中文台。但面对全厂职工一浪高过一浪的收看呼声,厂里的党委宣传部也在谋划应对之策。坦率的说,整个春节下来,大家都已经看到,虽然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丰富多彩,广告五彩斑斓,但这个台几乎是纯娱乐的,基本不涉及内地的政治新闻事件,春节期间除了在年三十晚播出【1991年xx国际新闻】专题外,再无其他新闻内容播出,即使是春节过后,破天荒的播出有关小平南巡的专题节目,也属于特事特办,而且视角显然是正面和公正的。实际上,该台在春节期间还播出了不少内地的优秀影视作品,所以禁止收看这样一个频道,显然有违民意。在全国的其他地区,一股收看香港卫视的风潮也已在悄悄酝酿之中。


面对卫视中文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狂轰乱炸式的宣传,我们当时的这些小孩子确实很难抵挡得住她的诱惑,92年的整个春节的快乐都是卫视中文台带来的

凡事总有变通,变则通,通则久。不得不佩服我父母单位的头头脑脑们。高层公关的本事实在是大啊。那时候稍微成点气候的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宾馆或者招待所,我父母单位也不例外,而且确实有一些出口的业务。于是,这些都成了可以用来包装的“题材”,不久,父母单位电视中心便从省上请回来了尚方宝剑---【境外电视节目接收许可证】。理由很冠冕堂皇:我单位经常有外事活动,要接待外宾,恳请省广播电视厅同意我单位电视中心向单位招待所转播境外电视节目。后来我见到父母单位电视中心的叔叔们的时候,他们唾沫星子乱溅的对我说:“你以为这个理由能唬得了人吗?不请人吃饭,不拉关系,这证根本办不下来的。”

在春节过后,仅仅一两个月过后,我们家属区开始正大光明的收看卫视中文台了。既然最难弄的证都办下来了,那索性是一不做二不休了,厂里又花了一万多元购买了一台叫做“制式转换器”的好东东,从此整个家属区都能收看到彩色图像的卫视中文台了。在1992年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都沉浸在有卫视中文台看的快乐日子里。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可笑了。但当时确实是感觉很幸福的一件事。

前面已经说了,卫视中文台在成立之初,就困难重重,不仅有来自香港本地电视台的打压,而且因为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在内地实现落地,其目标受众的定位也十分模糊。它的大部分节目都是购自其他电视台,自办节目非常少。说是24小时全天候播出,其实每天的有效节目只有八小时,其他十六小时只是对这八小时节目的两轮重播,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专门的卫星电视频道,要照顾到不同时区的观众。总的说来,这个充斥了大量的日港台三地电视剧集、音乐MV、卡通、明星秀的综合娱乐频道,在其华丽的外衣下面,显得苍白单薄,并未形成一批自己特有的{wp}节目,时间一久,难免给人鸡肋之感,不过,事情绝非如此简单,试想,如果卫视中文台仅仅只能带给我们一堆堆零乱的节目的话,那么绝不会有今天,如此多的网友仍然对它念念不忘的情形了。卫视中文台究竟带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呢?

写到此处,下笔变得异常艰难,因为时过境迁,十六七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孩子是很难体会我们当时的感受的。这就好比如今当发短信已经成为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时,他们不可能想像十年前,当我们腰间的BP机突然“滴滴”一响时,那种低头看中文信息时的激动与幸福。卫视中文台之于我们的意义也是一样的,当年它的运作模式、播出风格如果放到现在来看,实在是一点也不新鲜了,但是当时光重回到1992前后时,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确实是颠覆性的,后来无论在中央台还是其他省市电视台所看到的新鲜内容,似乎都能看到卫视中文台的影子,这种先声夺人的震撼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卫视中文台这种高调的自我频道的包装与炒作此前我们从未见到过,对我们关于电视频道的认知是极具颠覆性的

在本章节最开始的时候已经提过,卫视中文台首先是创造一个新的词汇“卫视”,这是其与其他电视台频道{zd0}的不同,也成为它进行自我包装与宣传的基础。此前,无论是中央电视台抑或其他内地的地方电视台在自我宣传方面都非常含蓄,除了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播放一次本台宣传片花之外,几乎再无其他的宣传了。而卫视中文台则截然不同,从它成立的那{yt}起,它的自我炒作便可以用“狂轰乱炸”来形容。

作为{dy}步,卫视中文台首先是强化它的台标视觉印象。此前,从中央到地方台,虽然大都有台标,但平时很少在屏幕上显露,即使是中央台的那个红绿蓝三色相套“CCTV”标志也不常用,每逢半点整点时,中央台也只是在右上角显示一下时间,左下角标注一下白色的“中央电视台-1”字样而已。而卫视中文台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它那个漂亮的台标,一颗缺角的白色五角星,缺角处用“TV”填充,非常醒目。除了在做广告时,这个LOGO不出现外,其他任何时候这个五角星台标都悬于电视屏幕右上角,以示与其他电视台的区别。我们对卫视中文台的最初认知和最深印记就是这个台标。现在打开电视,能看到上百个频道的台标,但在我心中,最漂亮的台标,除了中央台的老台标外,就属香视卫视的这个五角星台标最漂亮了。不仅仅如此,围绕着这个台标,卫视中文台还每日反复播出关于该台标的宣传片,以加深观众的印象,从宣传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解读这个台标的设计内涵,它的左下角其实就是一个碟形接受天线,真是太有创意了。


卫视中文台的五星标志,仔细一看,其实它的左下角就是一个卫星天线的造型,真是极富创意的设计

即使是这样,卫视中文台大概认为还是不够,为了配合台标的使用,它还推出了多个副品牌标识,在两年时间内,这些LOGO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频繁的出现在其宣传片、预告片中,大大强化了其公司形象的认知度。在主台标和副品牌标识的包装下,接下来就轮到各式各样的自我宣传片粉墨登场了。“卫星电视,横跨亚洲38个国家(后改为53个国家),走在世界娱乐的{jd0}”“卫星离地XXXX公里”“您现在收看的是卫星电视中文台”,这些宣传片的广告词华丽大气,此前从未听过,因此格外受用,直到耳朵起茧。


卫视中文台除了那个标志性的五角星台标外,当年不断变幻着自己的品牌标志

卫视中文台对内地电视台的第二个具有开创性的影响便是它对自身频道节目的宣传与预告。此前,即使是中央电视台,除了对春节联欢晚会等超重量级节目会进行重点宣传与预告外,其他时候很少对其所要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预告。除了每xx的【下周荧屏】或者【电视你我他】之外,我们对于未来一周的节目的了解全部得依靠电视报,这恐怕也是当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视报人手一份的原因吧。这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内地电视台在这方面的欠缺。卫视中文台在这一方面可谓倾尽全力。每周一报的【卫视五星站】由活泼而不失淑女气质的黎明柔主持,预报未来一周卫视五台的重点节目。一个节目介绍五个频道的信息,本身就是一个卖点,加上卫视中文台善打组合牌,对其他四个台的一些节目的宣传也不遗余力,这种迭加效应非常奏效,有时候仅仅是看看这些在卫视中文台播出的关于其他四个频道的预告片,也很享受。“周瑛琦就会为你带来三个小时的柔情浪漫,台湾香港时间XXX,印度时间今天下午六点半”“BBC新闻台,黄金时段,国语直播”,这些很花哨的宣传语确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当年令人悠然神往的卫视五台啊,上图为笔者收藏的1993年10月17日的《时报周刊》,该刊有香港卫视的宣传单,还有未来一周卫视五台的节目预告

特别值得一提的,香港卫视也自知其在内地落地的艰难,为了更好的把自己及自己的节目推介给内地观众,它经常播出一款叫“卫视传真”的广告,“请拨香港852-172 77700卫视传真专线,您可以获得卫视五台每周{zx1}的节目介绍”。那时候十分渴望获得这样一张节目表,直到在厂里上班的父母告诉我,那个算国际长途,是不能打的(可惜那时候没有电子邮件和网络啊)。但“852-172 77700”这个电话号码甚至连英文“STAR FAX”都永远存在脑子里了,永远抹不去了。


直到今天,我仍然能流利的背出“卫视传真”的电话号码“852-172 77700”

卫视中文台每隔十五分钟就会穿插播出多个电视栏目或剧集的预告宣传片,每天的播出频繁高达上百次。这种反反复复的强化式洗脑,让你不“滚瓜烂熟”都不行,即使是你不感兴趣的节目,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相信记忆也难以磨灭了。直到此刻,时隔十六年后,我还能一字不差的背出以下内容“娱乐圈有俊男天王,棒球界也有帅哥压阵,偶像逐个捉,台湾直棒帅哥写真,台湾香港时间今天下午四点半”。至于那些{wp}节目则更不必说了。每个节目播完,都会显示接下来一个时段三至四个小时将要播出的节目时间。甚至连相邻两个电视栏目的转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当节目单上甲节目的标题文字色彩过渡到乙节目标题上时,这意味着甲节目已经播完,即将播出乙节目。还是那句话,这些招数现在已为各电视台所惯用,但当年的确让人感到新奇的。

正如前述,卫视中文台实在是太过华丽了,太过炫目了,1991年由于它的炫目登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仅是依靠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宣传片及预告片,已经足以掩盖其在内容上的苍白之处。

不过,如果说卫视中文台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jd1}不是事实。即使它仅仅是播放港台日本的一些过气内容,由于当年内地信息闭塞,仍然会让内地观众眼前一亮。于1992年春节期间播出的【龙珠】【龙珠显神通】【龙珠再显神通】便是典型一例。虽然只播出了三集,但却是【七龙珠】漫画早已风行内地多年之后,我们这些动漫迷{dy}次在电视上看到“龙珠”动画片!借助卫视中文台这一管道,我们终于得以越过内地电视台,接触到许多新鲜玩意,也大大拉近了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如此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回忆,想要忘却,也难。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后文还会提到。 (待续)



郑重声明:资讯 【大龄儿童之电视频道收看回忆录(1980-1993) 六、1991年香港卫视五台华丽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