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能利用技术_中国燃气信息的空间_百度空间

现代风能利用技术

风力发电

自从1890年丹麦政府制订风力发电计划以来,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风力发电技术才逐步成熟起来。这是一条不平坦的技术发展道路。100年来,世界各国研制的风力发电机类型很多,数不胜数,从大类分,主要有水平轴型、竖轴型(又称垂直轴型)和特殊型(如扩压式和旋风式,现在尚处于探索性研究)。

水平轴型风力发电机 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生产量最多的风力发电机。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比较简单,如10千瓦以下的风力发电机,特别是几百瓦的充电式微型风力发电机,主要部件有叶片、传动轴、齿轮变速箱(微型机可以不要变速箱)、发电机、尾翼和塔架(微型机只用支撑杆和拉线)。图4—4为水平轴小型风力发电机。图4—5为200千瓦水平轴风力发电机(见插页3)。

<149076T1>

这种小型风力发电机,一般有2~3个叶片,多数用玻璃钢材料粘贴,微型机也有木制的叶片或金属叶片。多数都是升力型叶片,如同飞机的翼型,风能利用率高。发电机多选用低速永磁发电机,这样可以省去增速器和励磁机构。尾翼(或称尾舵)是调整风向用的,可使风机保持对准风向,同时也可用来停机,使风机偏离风向而停止旋转,特别是当风速过高时,尾翼可以起保护风机的作用。塔架或支撑杆是用以承载风力机的重要部件,它要承受风力机的静载和动载,应牢固不产生振动,才能保证整机的安全运行。我国研制生产的水平轴小型风力发电机较多,产量居世界xx,每年生产万台以上。目前我国安装的小型风力发电机有15万多台,主要在内蒙古牧区和其他偏远无电地区。容量多数为100~200瓦,近年来也发展一批500~1000瓦的独立户用的风力发电机。这些都是要用蓄电池充电,从铅酸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也可经逆变为交流电,以方便用户。1~1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可解决较大用户的需要,如xx边防哨所、小型工厂、作坊或海水淡化等用电。许多发展中国家,电网覆盖率低,尤其是农村地区多数缺电,架设输电线路投资大,由于用电量不大,长距离送电线损耗多,经济上不合理。因此发展小型风力发电机独立供电较好。

大中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有两种:一种为上风向风力发电机,即由叶片组成的风轮在塔架前迎风,靠自动对风装置调整风力机对准风向;另一种为下风向风力发电机,它的风轮在塔架后面,风先经过塔架,再到风轮,这样就有塔影效应,影响风力机的出力,但可省掉对风装置,各有利弊。不过目前大量生产的是上风向风力机。另外,大型风力发电机的风轮与叶片非常讲究,它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部件,它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固定桨距,即叶片安装在风轮上之后,角度不能改变,若风力大小需要调整风轮转速时,可用辅助侧翼或铰接的尾翼或其他气动机构,使风轮绕垂直轴回转,以偏离风向,减少迎风面,达到调整的目的;另一种为可变桨距,就是叶片在风轮轮毂上的桨距是可以随时改变的,当风速变化时,利用气动压力或风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叶片改变角度,即桨距可变,以实现调速。大型风力发电机常备有伺服电机来变桨距调速。国际上丹麦生产的风力发电机多为固定桨距,其他国家多生产可变桨距的风力发电机。一般说,固定桨距比较简单安全,但可变桨距风能利用率高。近年来风力发电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叶片制造技术也有提高,尤其是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达500~600千瓦,可变桨距的优越性就比较突出和必要。目前世界上生产的大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多数为200~300千瓦,早期有55~150千瓦,新近发展的为500~600千瓦。兆瓦级的特大型风力发电机尚处于研制阶段,美国安装在夏威夷的3200千瓦水平轴的风力发电机{zd0},是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它的叶片就像大飞机的翅膀。最近丹麦将投产1000~1500千瓦的特大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我国试制的大型风力机为55~200千瓦,容量尚小,与国际差距较大。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凡风轮转轴与地面呈垂直状态的风力发电机就叫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虽然这类风力发电机尚未大量生产,但试制品种繁多,如φ型、△型、S型、H型等。它们的外型与水平轴风力发电机xx不同,但有许多特点,主要是不用对风向,任何方向的风对垂直轴风机来说都一样;不需要大型塔架;发电机装在风轮下的底座中,维修方便;叶片一致性好,制造简便。主要问题是起动和停车较难。图4—6为几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图4—7为6米垂直轴2千瓦风力发电机(见插页3)。

{zj1}代表性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是φ型风力机,也称达里厄风力机,它是1925年法国人达里厄(G.J.M.Darrieus)发明的。它的结构是由2~4片跳绳曲线型的叶片组成,呈对称翼型剖面,只承受纯张力,不承受离心力载荷。叶片的型式仍是升力型,气动性能好,只是由于叶片呈弧状,上下两端受风情况不佳,所以低风速起动困难,有时要加设起动装置。国际上研究Φ型风力发电机的较多,但投入生产并应用的只有美国。我国除自行研制了几台4~5千瓦的Φ型机外,80年代初曾与德国合作试制过20千瓦的Φ型风力发电机组,后因运行情况不佳而停止。

<149079T1>

S轮型风力发电机是1924年芬兰人萨沃纽斯(Savonius)发明的,它是一种阻力型风轮,尽管气动性能不如Φ型风力发电机,但制造容易,起动快,低速风也能运行。最简单的是利用旧汽油桶对剖,安装在一根垂直轴上,外形呈S状,发电机装在垂直轴的底部,甚至可以在同一轴上叠层安装几个S轮,以提高效率。尽管结构非常简单,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推广,关键是风能利用效率问题,且一般只适用于小型发电,我国曾试制过几台此种风力发电机用于航标灯电源,后来也被太阳电池电源所取代。

H型风力发电机,也叫直叶片风力机,它也是φ型风力机的一种,只是将两端线速度很低,产生升力不大的部分去掉,因而改为直形叶片,这样叶片的制作更为容易,并可多层安装,还可加装能调节角度的副叶片,使起动性能和刹车效果得到改善。目前这种风力机在日本有应用,我国也试制过2~3千瓦的样机,还在内蒙古制成风力提水机。

风/柴互补系统 在电力不足的地方,为了节省柴油机发电的燃料,可以采用风力发电与柴油机发电互补系统。通常这种能源互补系统以中型风力发电机为好,单机容量55~100千瓦较为适宜。相应的柴油发电机组也是60千瓦左右的,较好操作管理。国际上较成熟的风/柴系统有三种型式:基本型、离合器加蓄电池型、交替运行型。其方框图如图4—8所示。

基本型是最简单的一种风/柴互补系统,它由风力机驱动异步发电机和柴油机驱动同步发电机,在电路上并联后,共同向负荷供电。柴油机发电应根据风力的强弱及负荷的大小来调整自身的输出功率,发电量可大可小,但不能停机,否则无法提供异步发电机所需的无功功率,这样只能在有用户负荷时,充分使用风力机所发的电,节约少部分由柴油机组多发的电。因为柴油机不能停开,燃料消耗节省不多。

<149080T1>

具有离合器加蓄电池型的风/柴互补系统是在柴油机与同步发电机之间装一个电磁离合器,同时在网路上接有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整流逆变装置及蓄电池组。当风力较强时,来自风力发电机的电能除供给负荷外,多余的电能经整流器可向蓄电池充电。当风力很强时,风力发电机可以充分发电,同时柴油机在离合器的作用下可与同步发电机断开,并停止运转,以节约燃油。这时同步发电机由蓄电池组经逆变器供电,并作为同步补偿机运转,以保证异步发电机所需的无功功率。此外,当负荷超过风力机和柴油机发电的能力时,蓄电池组还能进行适当补充,主要是利用风大时发电所贮存的电能,这样节油效益明显。

交替运行型的风/柴互补系统是风力机和柴油机都驱动同步发电机,只是把用电负荷按轻重缓急分类,{dy}类为优先负荷,首先保证供应,第二类为一般负荷,在系统力所能及时给予供应,第三类为其次负荷,当风力太弱,风力机停止发电,柴油机投入发电,尽可能满足负荷需要,其间切换会有短时断电。在风力较强时,通过频率传感元件给出的信号,依次接通二类和三类负荷,尽可能多用风力机所发的电,柴油机则能停就停,要开就开,处于备用状态。这样供电质量不太好,但能节约燃料。

风/柴发电互补系统在没有电网的独立地区,如海岛或边远村镇有实际意义,它比分散的小型风机供电量大,可以除生活外还兼顾适当的生产用电。目前我国在浙江省的大陈岛和内蒙古有些地方已建立这种风/柴互补系统,为解决电力不足积累了经验。

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场(简称风电场)是将多台大型并网式的风力发电机安装在风能资源好的场地,按照地形和主风向排成阵列,组成机群向电网供电。在国外也叫“风力田”,意思是风力发电机群像种庄稼一样安装在地面。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起这种风力田(Windfarm),目前洛杉矶附近的特哈查比风电场是世界上{zd0}的风电场,1994年装机容量5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4亿千瓦·时,约占世界总风力发电量的23%。美国首批建设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组为30~60千瓦,后来以100~200千瓦的机组为骨干,现在已发展到300~600千瓦的机组,并准备向兆瓦级机组发展。美国风电场的成功经验,很快影响到欧洲国家,目前已在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兴起风电热潮,我国电力部已规划到2000年发展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印度拟建200万千瓦,欧洲联盟国家将在现有基础上到2000年再增加300万千瓦。今后风力发电的重点是建设大规模的风电场。表4-1为世界风电场装机容量统计。

表4-1 世界风电场装机容量统计(1996年)

国 家

累计装机(万千瓦)

国家

累计装机(万千瓦)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丹麦

荷兰

英国

西班牙

瑞典

希腊

意大利

葡萄牙

奥地利

瑞士

卢森堡

拉托维亚

波兰

乌克兰

印度

159.0

2.1

154.5

85.7

29.9

27.0

24.9

10.5

2.9

7.1

2.0

0.3

0.2

0.2

0.1

0.1

0.1

81.6

哥斯达黎加

阿根廷

巴西

比利时

捷克

芬兰

法国

爱尔兰

俄罗斯

挪威

墨西哥

澳大利亚

日本

新西兰

以色列

埃及

伊朗

2.0

0.3

0.3

0.7

0.7

0.8

1.0

1.1

0.5

0.4

0.2

1.0

1.4

0.4

0.6

0.5

0.9

中国

5.6

全世界总计

607.4

风电场的机型选择非常重要,可根据当地的风况选择适当容量的风力发电机型。从经济效益出发,单机容量大,单位装机千瓦值就低,但更要考虑其年发电量的多少,不能盲目求大,若单机容量过大,额定风速太高,而年平均风速不能满足其工作时间的要求,则发电量低,反而白白浪费了投资。同一风电场的风力机组应尽可能品种少,以利运行和维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选择质量可靠的国产风力机组,xx依赖进口风力机,不仅造价高,且售后服务麻烦,备品备件供货不便,都将影响风电场的运行。

风电场的自动控制是技术高低的标志,除风力机自身单片机(或单板机)的控制外,要考虑整个风电场单元系统、通信系统、自动监控接口、监视记录等一系列问题。自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机组自动起动/停机控制;机组事故紧急停机控制;自动偏航控制与桨距角控制;自动并网、解列控制;电压控制(全场无功控制);前置测控单元接收并执行中央控制室主机发出的控制指令等。

风电场的选址原则,一般要在年平均风速大于6米/秒的地方,而且风向稳定,灾害性天气少,离现有公路、电网较近。建场前必须对潜在风场的地形、地貌、气象情况、交通条件、电网容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电力需求)和自然景观等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不少于1年的风况观测,以便正确选择风力机型,合理布局,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和土地。一般建设风电场比建设其他发电站基建周期短,投产快,装机容量可随投资逐步加大,也没有移民等社会问题。

我国建设风电场的经验不足,目前尚无大型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现有几个风电场的容量都不大,且绝大多数是国外的风力发电机,有的还是国际合作的试验项目。其中规模{zd0}的是新疆乌鲁木齐附近的达坂城风电场,截止到1996年底,达坂城一、二两场共装风力发电机55台,总装机容量16800千瓦,主要是丹麦和德国的机组,单机容量100~600千瓦,其中300千瓦的机组占一半以上。图4-9为新疆达坂城风电场(见封二)。表4-2为中国风电场概况。

表4-2 中国风电场概况(1996年)

序号

风电场名称

单机容量(千瓦)

台数

总容量(千瓦)

1

新疆达坂城一场

100~600

22

6100

2

新疆达坂城二场

300~500

33

10700

3

内蒙古商都风电场

55~300

17

3875

4

内蒙古朱日和风电场

100~300

28

4200

5

内蒙古锡林浩特风电场

250

4

1000

6

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

600

9

5400

7

广东南澳风电场

90~250

43

8680

8

辽宁东岗风电场

55~550

15

6505

9

辽宁横山风电场

250

20

5000

10

福建平潭风电场

55~200

6

1055

11

浙江鹤顶山风电场

55~500

4

1255

12

浙江细礁风电场

30

10

300

13

海南东方风电场

55~250

7

1555

14

山东荣城风电场

55

3

165

15

山东长岛风电场

55

2

110

16

河北张北风电场

300

2

600

合      计

225

56500

风力提水

人类利用风力提水的历史很长,并且延续不断,现在还在发展。中国旧式的风力提水机有很多种,如立帆式,直接由船的风帆演变而来,像走马灯似的几个竖立的风帆,风吹即转动,所以也叫“走马灯式风力提水机”;斜杆式,形若斜躺着的风轮,并配有木制的龙骨水车,这种风力提水机使用的时间最长,差不多从明代直至20世纪50年代,电影《柳堡的故事》里就有这种风车。在国外,主要是欧洲的荷兰式风车,高大的叶轮,古典的塔楼,安装有大口径的木制螺旋泵,蔚为壮观。

现代的风力提水机具,与上述风力提水机大不相同,它是在美国农场式风力提水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而来,主要是利用低速风较好。现在最常见的多叶片低速风力提水机,转速不快,可配钢制螺杆泵或双程活塞泵,一般分低扬程大流量和高扬程小流量两类。当然,人们更希望有高扬程大流量的风力提水机具,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另外,也有利用风力发电,再带动电泵抽水,这已属于电力提水,不是风力直接提水。图4-10为多叶片风力提水机(见插页4)。

风力机的叶片越多,越能捕捉低速风。虽然叶片多,转速慢,但对于提水而言,起动风速低,有风就转,能转动便可提水,做到细水长流,不像发电那样,转速低了就发不出电。当然,现代风力提水机也有适合高风速的,可以利用少叶片(3~4叶片)风力机,甚至也有用垂直轴风力机提水的。其中关键是看风况和选用的提水泵具如何。一般排灌用要求扬程不高,但流量是主要的,并且希望做到有风就提水。通常低速风较多,像我国多数地区夏天风小,冬天风大,而提水需要恰恰是夏天多冬天少,因此充分利用小风力提水更有必要。由于风力提水一般扬程不高,对于某些需要高扬程提水的地方,可以采用多台风力提水机联合作业,像接力赛那样一级接一级地把水提到高处,国外有提水总扬程达20~30米的。

风力提水不仅用于农田排灌和人畜饮水需要,还可用于大面积土壤改良,如我国黄淮海一带多盐碱地,近年来天津市郊采用风力提水排碱,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把大片原来不可耕种的土地变成了果园和菜地,经济效益明显。有的地方还在水产养殖业中利用风力提水机,不仅用于换水,更可作为鱼池的增氧设备,节约用电。现代化的农牧渔业都可利用风力提水设备,海滩晒盐更少不了风力提水,尽可能多用风力提水,减少柴油机泵和电泵,不仅是节能措施,更是环境保护需要。田野、草原和海滨等减少了机器噪音和烟尘,多一些风车点缀,更显得环境幽美。

发展大型风力提水机,可以利用有利地形与农村小水电结合,建立风水互补的蓄能电站。我国许多小水电站都是冬季枯水期停运或发电不足,若利用冬季风大,将发电后的水抽回水库,使水能循环利用,增加水电站的发电量,风力提水就间接地变成了风力发电。

总之,风力提水的潜力很大,目前我们多注意风力发电,比较忽视风力提水。其实从风能资源来说,低速风的数量往往要超过高速风,除少数适合风力发电的地方有足够的高速风外,多数地方常年有风而不大,若适当开发风力提水,则能更合理地利用风能资源。国家在制定新能源政策上,应全面考虑自然资源的特点,充分运用现有可开发的技术,我国是风力提水的古国,这方面的技术潜力较大。

风力致热采暖

人们往往会奇怪,风怎么会致热?风还能采暖?风给人的感觉是冷的。其实风作为一种能源,能源是可以转换的。风可以驱动机械去作功,利用机械当然可以致热,有了热无疑可以采暖,道理非常简单。

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风力发电和利用电致热采暖,因为那是电热的范畴。现在只简单地讲讲风力的机械致热及其用途。风力驱动机械运动,最明显的是摩擦致热。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就能知道,当物体摩擦时会发热,摩擦速度越快,发出的热量就越大,甚至会冒出火花来。根据这种基本道理,风通过风轮,提供一种原动力,然后做成各种各样的致热器。例如:固体摩擦发热器,搅拌液体发热器,挤压液体发热器等。

固体摩擦发热在风力机的转轴上安装一组制动元件,像汽车刹车一样。当制动元件摩擦时不断发出热量,然后用油或水将这种热量传出。只要不停地摩擦,热就源源不断获得,人们就可用这种热去安排用处。

搅拌液体发热在风力机的转轴上装一搅拌转子,转子上有一些叶片,让转子不停地在液体(水或油)中搅拌,使液体的分子发生剧烈的碰撞,时间一长,慢慢就发热了,把这种热取出来也可利用。

挤压液体发热当风力机带动一种油泵工作时,使油从很狭小的阻尼孔高速喷出,然后在尾管中使油分子冲击摩擦,于是就产生热,而且这种摩擦没有部件磨损,比较理想。

涡流发热除了上述几种摩擦发热外,还有一种新式的发热方法,就是切割磁力线时的涡流发热。大家知道,电动机或发电机工作时,电机都会发热,越是做得不好的电机,发热越厉害,本来这是一件坏事,在电机制造中是要避免的。然而,风力发热就要利用这种矛盾,让风力机驱动一个转子,不停地在磁化线圈中转动,故意使它发热,但是外面又加一环形水套,不断把热带走,使线圈不会烧坏。当然,这样磁性线圈要消耗一点电,不过耗电量很小,可用蓄电池解决,蓄电池用风力发电充电(风轮带一小发电机即可)。如此产生的热能也较平稳,可以利用。

风力致热在日本、英国、美国、丹麦和荷兰等一些国家有研究,有的可提供80~90℃的热水,例如日本北海道的“天鹅一号”风力取暖炉,采用直径10米的风轮为动力,以挤压液体发热的方式,可产生80℃的热水,供一家饭店作洗浴和采暖用;同样,英国有一座温室2000平方米的采暖也用风力致热,以16.5米直径的风轮,搅拌液体发热。目前我国尚未进行风力致热的研究,其实我国东北、华北冬季天冷风大,采用风力致热应具备条件。图4-11为日本“天鹅一号”热风炉。

<149089T1>

新式风帆助航

古老的风帆航船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在走进历史博物馆。但是现代化的新式风帆助航又出现了,它是在当代电子技术高自动化和新型材料的发展基础上产生的。首先在70年代由日本开始制造风力与柴油机联合动力船,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切换,用新型结构的帆具材料,制成起落方便的风帆,操作简便,美观实用,节能效率15%以上。接着美国和北欧也着手研究风帆助航技术。我国80年代研制了几条小型的风帆助航船在长江上试运行。90年代,宁波海运公司试制了一艘2500吨级的“明州22号”风帆助航货轮,船身总长85.8米,型宽15米,型深7.3米,设计航速11.5节(海里/时)。风帆为不锈钢弧型帆,面积120平方米(高12米,宽10米),可以在3~20米/秒风速下使帆,采用计算机控制油压操帆,风帆全折全张时间1~2分钟。装主机一台,功率1080千瓦。该轮于1996年1月投入运营,行驶在日本、宁波、厦门、香港之间,可载运146只集装箱。目前世界{zd0}的风帆助航货轮为日本的“臼杵先锋号”,总吨位2.6万吨,船长152米,宽



郑重声明:资讯 【现代风能利用技术_中国燃气信息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