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死亡线上的抗争(一)

  张德馨所在的八班,二十几个人,除他和刘景春、宋长明等少数几个外,其余都从天津抓来,因此八班也被称为“天津班”。

  这是由一群经历复杂、见多识广、心灵手巧、活泼好动、几乎每人都有自己一手“看家本事”的人组成的群体。

  副班长尉秉臣,能言善辩,长于书画,还会拉京胡,唱一口好京戏……

  刘建功、陈广军,都是多年的京剧爱好者,唱起来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陈大泉等几个买卖人爱讲生意经,什么珠宝皮货、布疋药材……听话头,好象除了人口和军火,什么都倒腾过,什么都懂……

  只有十五、六岁的乔世昌和李文海,都是孤儿,要过饭、学过小手艺,什么哀怜乞讨、吆喝叫卖、魔术杂耍、黑道行话等,江湖上的一套无所不会,学起来维妙维肖……

  杨正纲会讲评书,《小八义》、《济公传》、《武松传》等,都能整本大套讲下来,而且讲得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只可惜干了{yt}苦工下来,很少有心思和多余的精力展示这套本领供人们欣赏。

  此外还有潘国兴学过钳工、周崇文会讲朝鲜话……

  {dy}个将“看家本领”直接为难友服务者,是潘国兴。

  自来日本前,战俘劳工们在石家庄南兵营理过一次发,至今又两个月过去,人们的头发快能梳成辫子了,胡子老长,加上无热水洗头、洗澡,许多人染上了疥疮。大家数次要求理一次发,日本人始终不答复,而且不许任何人持有小刀、剪子之类的东西,否则将以“私藏武器”罪论处。其实这些东西,一没钱买,二是日本工人也不敢给,即使想搞,上哪里搞去?战俘劳工们只好望着{yt}天疯长的头发胡子兴叹。

  大家正为此发愁,{yt}下工后,却见潘国兴正手持一把剃刀给刘建功理发,见张德馨进来,他得意地说:“等一会儿,在你头上试试如何?”看样子,刀子很锋利,所到之处,刘建功的头发一绺绺往下掉。问刀是哪来的,潘国兴说:“自己打的!我就不信没了张屠户,咱们就非吃带毛猪不可!”这才知道,{yt}经过铁路,潘国兴拣到了一根道钉,拿回来经过几个晚上的打磨,终于磨出了这把剃刀,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借用工具的条件下偷偷干成的。

  张德馨望着这把由生的欲望和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锻磨而成的剃刀,不由对潘国兴肃然起敬,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

  此后几天,战俘劳工们光头越来越多,马上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追问刀是哪儿来的。大家事先有所考虑,知道理过的脑袋无法藏起来,因此日本人一旦问起,对刀子的来处与其隐瞒,不如直说,正好借此揭露日本管理人员虐待中国战俘劳工的罪行。{wy}担心的是不知日本人会怎样处理潘国兴。

  潘国兴对此毫无畏惧:“我既然敢磨刀子,敢剃头,就考虑了后果。不用怕,大不了是死,我看也不一定就死!”

  话虽这么说,但他毕竟为了大家,若日本人真要把他怎么着,大家绝不能看着不管。“干部”们研究商定,届时如果日本人决定惩罚潘国兴,大家就集体请愿,难道日本人会因一把剃刀将我们都杀死不成?

  果然,日本人在问清剃刀来源后,大声责骂姜国良管理不严,为什么事先不请示就磨制刀具,并威胁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必将严惩“肇事者”,又将刀子要去检查了一番后宣布没收。对潘国兴,只说让姜国良严加管教,而没有直接出面处理,实际上就此不了了之。

  这结果,潘国兴也感到意外。大家分析,可能日本人感到几个月不给战俘劳工理发,实在太缺德,才对他手下留情。

  许多日本工人知道情况后,则纷纷对潘国兴的“绝活”翘起了大拇指。

  “天津班”还有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叫丁巨源,原为张作霖的警卫副官。

  丁巨源50岁左右,肤色灰白,面皮松弛,这张脸向人们表明,他曾有过比较滋润的生活,也曾经发过福。只是眼下今非昔比,两颊塌瘪,眼窝深陷,浑身只剩下一副干骨架子了。由于他个子不高,难友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锯碗钉(丁),取其身材干瘦之意。丁在军旅多年,家中颇有积蓄,中途丧偶之后,又花重金娶了个年轻貌美的小老婆。岂料这个女人原为一职业扒手,嫁给丁后仍积习难改,在一次行窃时被抓获,威逼之下竟将丁的家底连同其历史和盘向日本人端了出来。日本人早知丁家底丰厚,窥伺良久还没动手,今他老婆把机会送上门来,岂能轻易放过?于是被抓、审讯、坐牢、来日本做苦工,料到的苦要吃,没料到的苦也要吃,只剩下一条老命还没断送……谈到这些,丁巨源恨得咬牙切齿,骂声连天:“我见过的女人海了,没想到会栽在那个婊子手里。日后能活着回去,非亲手剜了她不可!”但他最乐于讲的,还是早年在张大帅麾下任职时的情况,对日本人在柳条沟炸死张作霖之事更是久谈不厌……

  张德馨作为“天津班”的班长,这些城里人特有的聪明,常使他既叹服又担心,下意识觉得,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干出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让你措手不及。这种感觉在四班时从没有过。

  这种直觉很快得到了验证。

  这天半夜,他起来方便,无意中发觉几个铺位是空的,一数少了刘建功、周崇文、宋长明三个人。

  半个钟头过去,还不见三个人回来,觉得有文章——一定是跑了!

  早晨起来,张德馨悄悄找到小队长黄强,把此事告诉了他。

  “这三个小子真行!跑得好!”

  “等会儿日本人一点名,咱们怎么办?”

  “这个……”黄强沉思片刻说:“你不要再和任何人谈这件事,也不要告诉姜国良。等会儿日本人点名,你就装什么也不知道,如果他们要追查,咱们就向他们要人!在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

  可不是,理在我们这边!张德馨原没想到这一层,还一直为日本人一旦发现后不知该如何应答担心呢。

  吃过饭,照样点名、遥拜……点到刘建功三人时,无人应声,连点几遍,还是没人答应,日向冲张德馨嚷道:“八班长,他们三个哪里去了?”

  “没在吗?不知道啊……”

  “真不知吗?你这个班长是怎么当的?!”

  日向的目光和口气都很严厉。

  有黄强说的话垫底,张德馨并不慌乱,冷静地答道:“确实不知道。会不会是管理处把他们叫走了?”当着众人,他有意把责任往日本人身上引。

  日向避开张德馨的问题,问其他中国人:“你们有知道的没有?”

  “没注意啊。”

  “昨晚还在呢。”

  ……

  问不出所以然,日向叫上黄强和张德馨:“马上回工房找!”

  工房里当然没有。

  “没有,莫非是跑了?哼哼,有可能是跑了……”

  稍顿一下后,日向竟然大笑起来:“好,你们去干你们的,让他们跑去!哈哈哈哈……”

   张德馨和黄强都愣了:发现人逃跑了,日向应该“哭”才对,为什么这样大笑呢?莫非……也许……

  一连几天,张德馨都在琢磨日向笑声里的含义,那笑声,实在太奇怪、太不可思议……

  
郑重声明:资讯 【第八章:死亡线上的抗争(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