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后,然后再施釉,在高温下还原焰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这种技法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但那时的胎、釉的结合无法与元代景德镇烧制的产品相比。由于釉里红的铜红料在高温下易挥发,烧制时对窑内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的成功烧制,是釉下彩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装饰方法是在刻有纹饰的白胎上留出图案部位,用铜红料涂填图案以外的空余部分,烧造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这种装饰工艺被称“釉里红拨白”。
国宝级文物——罕见的元代釉里红白云龙纹盖罐,现藏于吴中区文管委。这件曾轰动一时的盖罐,原系出土物,是吴县通安华山村农民王阿炳在华山南麓山坡挖沟种茶树发现的,当时他把它带回家用于贮存稻种谷。1976年4月,苏州文物商店黄尚志同志在通安设点收购时觅得,并把它交给吴县文管委。该罐通高28。5厘米,口径12,7厘米。罐体以盘曲升腾的白龙为主体纹饰,龙体上下之间的空白处以艳红的红色衬托,如流动的彩云。随着罐腹的圆弧度转动,两条白龙蜿蜓升腾在飘荡的云彩中,红云白龙,相得益彰;可见元代景德镇制瓷大师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前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闻讯后,专程赴吴县观赏,看了之后赞不绝口,堪称国宝。
元代釉里红白云龙纹罐之所以在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主要是该罐器型硕大,品相完整;尽管釉里红发色还不够鲜艳,但也足以代表元代上乘的制瓷工艺;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能够完整保存至今实属罕见。我在吴中区文管委库房参观它时,看到它底部的旋胎痕迹十分流畅,胎质灰白古朴,与我在安徽省繁昌县文保所看到的元青花双耳大罐的底足十分相似;打开盖子,盖子里面不施釉,装饰为母子口,工艺略微粗糙;再看罐体内腹,里面的接胎痕明显,工艺也不如外表光滑,手工痕迹一目了然。
能与国宝级文物xxx接触,我心怀敬意。是为记。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