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孟子》心得之三——王无罪岁_何朝闻道_新浪博客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wz},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是一段孟子与魏惠王的对话,因魏国都大梁,所以魏惠王又被称作梁惠王,实际上我个人倾向于称其魏侯罃,他的称王委实是个笑话。对话大意是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yt}下的,是绝不会有的。(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在神州大地上,若发生天灾,政府有无可推卸的救灾职责,即便如梁惠王这位在孟子看来不够称职的君主,亦徙民以就食,移粮以赈济,并自认为做得不错,而奇怪百姓为何并不领情。对此孟子指出,他做得其实还很不够,认为自己比其他诸侯做得好,无非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然后孟子告诉梁惠王,怎样才叫真正的用心尽职,并且有具体的指标: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如此才能无愧于手中掌握的国家权力。孟子接着说,若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自然灾害”,这样的话跟用兵器把人刺死了,却说“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身为执政者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天灾,要先反省自己是否尽到了职责。

不需要我国政府所热衷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一向以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有什么理由不自豪呢?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着如孟子这般以民为贵,君为轻的智者;就有着虽然被认为不称职,却也知道天灾发生时,赈济灾民是自己份内职责的君主;就有着认为既然常年交纳赋税,那么受灾时被政府救济是理所当然,而不用感恩戴德的百姓。两千多年前即有这样的认知,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先人所缔造的伟大文明,华夏民族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之一。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在“王无罪岁”两千多年之后,出现了一个名为天灾,实为xx的“三年困难时期”,发生了孟子所无法想象的悲剧。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先人就知道要把粮食从其他地方调往灾区,而在拥有铁路公路的现代社会,却因“自然灾害”而使大量的国民饥饿至死,这是如何发生的呢?在“亩产万斤”的大好形势下,一切关于饥饿的信息都是不可思议的,都被视为对社会主义崇高事业的“抹黑”,自然也就没有及时的赈济可言,有的只是关于“粮食多了怎么办”的忧虑。早在两千多年前,那不够称职的统治者就知道,要把人民迁徙到未受灾的地区就食;可在两千多年后,人民政府却严禁受灾人民逃荒求生,甚至出动了xx予以封锁。梁惠王这位被孟子面斥“率兽食人”,被史家评价为败家子的统治者,不会知道我们这个社会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进步,他的行为居然远胜过被诩为大救星的执政者,不由令人恍惚,仿佛身处荒诞剧中。

有一种政府是厌恶被问责的,一切失误都以总结经验教训为结语,而教训便不断重复地被吸取着。到了今天,面对西南大旱,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出了《关于组织动员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的通知》,在把主意打到小孩子身上的同时,作为救灾责任者的政府本身做得如何?行动确实有——“财政部认真做好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及时拨付救灾资金,全力支持受旱地区开展xxx畜饮水困难、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恢复农业生产等抗旱救灾工作。今年以来,财政部、民政部安排中央旱灾救灾资金1.6亿元,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口粮、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很不幸的是,这个不能算“尽心焉耳矣”,或者如他们自己所说的“全力支持”,1.6亿元的救灾资金,连百步都谈不上。先不说每年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的所谓“三公消费”挥霍的上万亿,也不谈前一阵大肆宣扬的4万亿投资,且看以下报导:“据上海市公安局交通xx总队副队长左天福透露,为配合编号调整,上海将有约5000块指路牌需要调整、更换。包括高速公路的标志更换在内,本市高速公路命名编号调整工作花费将达2亿元。” 西南五省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救灾拨款尚不够一个城市更换路牌的花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罪岁可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孟子》心得之三——王无罪岁_何朝闻道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