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管?细管?
咋一看题目,读者一定会一头雾水,什么粗管细管?诸君不用躁急,听我慢慢道来。
近日,老妈肠梗阻手术一年后住进一家公立医院例行复查,要做几项必须的体检,其中一项是胃、食管及十二指肠电子镜检查。病人进入电子镜检查室,主检大夫即手操带着电子镜头指头般粗大的胃管就往嘴里填。家人不无惊叹地说,原来是这么粗的管子啊!主检大夫有点淡然地说,还有一种细管子,不过如果换用细管,需要另加一百一十五块钱。笔者不是大惊小怪,觉着仅就电子胃镜粗细管子的置换另外加钱,似乎有三点可以提出来商榷。
其一,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治病救人减少病人的痛苦应该是救死扶伤最基本的原则。市场经济医疗制度改革,医院固然有医院的自身利益,但医疗卫生是国家的一项事基本业,尤其是公立医院,开张的毕竟不是一宗xx单纯的生意。如果是经营性生意,那么卖方和买受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相互是可以侃价的。患者都知道一般常识,市场上所有的普通商品都是可以侃价的,而不是商家自己说了算。社会实践证明,医院的医疗活动不是普通的生意,因为从来都是院方一口价,根本没有患者讨价还价的机会和可能,患者进了医院就是撅屁股让院方随便使脚踹。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医院就应该尽可能为患者着想,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实现{zd0}的xx目的,而不是想方设法把患者兜里的钱忽悠出来。先用一根粗胃管忽悠人,再提出可以使用必须加钱的细管子,似乎是照猫画虎就跟熟透了经营之道的生意经一样,让人觉得挨了一回宰。
其二,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应该是{zxj}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高科技应用于医疗手段也是常见的现象。试想,电子胃镜生产厂家一定会体谅到患者的亲身感受,{zd0}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所以,电子胃镜的生产技术更新也是很快的,设备成品出厂时,匹配的管子应该是最细最软{zgj}的,而原来指头般粗细的管子不外是可以与{zxj}的设备通用插口匹配而已,生产厂家决然不会告知购买设备的医院随机带粗管子,而{zxj}的细管子是备用的,置换是需要另外加钱的。我不知道电子胃镜的粗管子是不是可以反复使用,也不知道使用细管子是不是一次性的,总之,临床告知患者置换细管子需要另外加钱毕竟让人觉得有点另类,让人有一种欲说不能欲罢不忍的感觉。
其三,患者事先应该享有知情权。无论是住院患者或者是门诊患者,主治大夫根据病情和体检需要开具电子胃镜检查单时,就应该告知患者电子胃镜设备有粗细两种管子,使用粗管子就是普通的定价,使用细管子需要另外加钱,任凭患者自己去选择,也便于交款结算。遗憾的是没有这样,只是患者到了电子胃镜室临床检查时才被告知。即便是患者同意置换细管子另外加钱,这一百一十五块钱出得不明不白,也让人出得不痛快。医疗改革的总体方向应该是方便患者,而不是布袋买猫让人不得要领。要是改来改去越来越复杂或者是千方百计套患者的钱,与其不改也罢。
早几天看见一则幽默段子,说是炊事员感冒去打针,护士特意挑了一支{zd0}号的注射针头。炊事员问,为什么不给我使用最小的针头?护士说,刚才我去打菜你给我使用的最小勺子,为了不让你觉得我以此报复你,所以才用{zd0}的针头。老妈不是炊事员,也没有使用最小的勺子给电子胃镜的主检大夫打菜,何必非得让老妈使用最粗的胃管呢?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