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5 | 双模手机对于3G发展的意义
2G+3G的双模手机,对于移动是GSM+TD;对于联通是GSM+W;对于电信是GSM+CD。这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特色,哪个国家都不曾同时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这种局面下的双模手机的竞争策略,只有靠我们的三家运营商来各自揣摩了。
双模策略大有名堂,它可能是从2G过渡到3G{zj1}技巧性的快速捷径,做得好可能事半功倍,做得不好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可能会上演乾坤大逆转,胜败就取决于这里,搞不好就成为某家运营商的滑铁卢的前哨战。
这并非没有可能,否则,为何三家运营商都要推出双模手机,而且大家的双模策略彼此都心照不宣,顶多就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谁都不想把它挑明。大概这也算是一种默契,或者也是一种潜规则?
不过还是要把话说明白些好,大家都在心里明白,嘴上却不表达出来,似乎是有点不够坦诚相见。既然是竞争,不论是彼此暗藏妙计也好,互怀小人之心也好,总还要尽量把话讲明白些,然后再由市场说话,最终由消费者选择,千万别把消费者当傻瓜。
移动的GSM+TD显然取的是守势,以守为攻的可能性基本上都没有,更不可能拿这种双模手机去进攻或者蚕食别人的市场了。也许有极少数的联通GSM用户会在头脑不太清醒的时候保留原GSM再加入TD从而成为3G的尝鲜者,甚至连GSM也转入移动而彻底抛弃联通,但这种可能性几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移动的双模看来主要还是要面对自网的GSM用户群,尤其是其xx的用户更需要其在现阶段被想方设法粘留在自网并进入TD,满足他们提高了的3G尝鲜的心理需求,尤其需要{jd1}防范或打消他们品尝其它制式的双模的尝试,否则,xx危也。
其实,移动的双模也可以面向其中低端的自网用户,但要在手机的价格和使用的资费及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相关配套,降低门槛,降低资费,语音和数据业务分类计费,取消不尽合理容易套住消费者的“套”餐系列,降低包月成本,加大优惠力度。当然这些举措也同样适合于电信和联通两家。如果移动搞得好,起码自网用户黏住了,或许没准还真可以吸引到若干量的他网双模爱好者们。
电信的GSM+CD潜力比较大些,既可以觊觎移动的巨量的GSM潜在双模群体,又可以瞄准联通的同类客户群。反正两家的GSM都与自己的双模可以有些粘连或者可以有些瓜葛。如果销售工作做的到位,即便不是xx把他们策反过来,至少这些潜在的双模们就可以由着借助CD成为3G用户的一部分而计入电信的客户统计数据中,只要服务、资费、手机等等因素到位,这种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虽然他们可能还是以原网GSM通话为主用,至多是选择一个CD的比较适当的和划得来的3G套餐,或者如果电信的CD双模进一步再把语音与数据业务资费相互分离开,而且xx采用不论计时间还是计流量,用户用多少实收多少的数据业务计费方式,而语音包月降至甚至近乎免费的本地通话及国内长途大幅优惠,那么,冲着CD的比较环保和电信的xxx,再加上其较具粘性的固话、宽带及CD的捆绑,用不着玩什么所谓四通道手机的概念,自然就会有可观的被策反者趋之若鹜地投奔其名下,何愁自己的移动客户群不能后来居上呢?尽管这里面可能含有不少的这种“两栖动物”,但也毕竟有“一栖”是自己的,计入年终用户总量统计表的也是完整的一个个3G的用户数的累积啊!
联通的GSM+W的双模战略应该是{zj1}杀伤力的,而且主要是针对移动的高、中端客户群,与电信没有多少瓜葛。而其与电信的双模战略的相同点是,两家的双模战略均为进攻性的而非为防守,而且进攻主要锁定的目标都是移动的潜在双模爱好者。尤其作为WCDMA的拥有者,联通的3G无论是其网络的品性还是其诸如苹果iPhone、iPad等等这类的3G终端系列的品质优势,都远在移动的TD之上,令移动望尘莫及。电信的CD也同样不及联通的3G,但是毕竟还是好于移动的。
如果联通采取正确的双模战略定位,并在具体策略的运用中应用得法并且切中要害,那么,肯定会吸引相当一批移动的中xxGSM用户群,虽然他们会仍将以移动G网的语音应用为主用,并将联通3G的数据业务作为晋身3G的{zj0}组合选择。如果联通同样能把其WCDMA网上的语音与数据资费分别计列,而且可以分别选用,只选数据或只选语音业务的一种,而且可以选择套餐或包月,也可以选择实用实收,或者针对此类用户的特殊需求心理制定相应的特殊专属资费策略,办法可以多种多样,还怕难以摘掉以往低端的帽子,还愁没有他网的高中端客户群前来分享{zy}的网服吗?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各家都把双模策略发挥得当,一个比较均衡的3G发展格局很有可能就会较快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这种局面或许正是当初管理层进行第三次电信行业调整所要达致的目的。难以想象的是双模智能手机的发展前景竟然有可能够胜此大任,这也只是猜测,如此命题也仅仅是为业内提供一种探讨和探索的新思路,现实的发展情况如何终将由事实来检验和说明这一切,对此我们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