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威出席第四届国际石棉会议

 

 

                   1980年6月黄振威于罗马

    中国硅酸盐学会代表团赴意大利参加第四届国际石棉会议

                    黄西孟编辑整理      

 

      1980年5月26日至30日,第四届国际石棉会议在意大利都灵举行。

     中国硅酸盐学会组成由苏良赫为团长、黄振威为副团长的六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2个国家和地区共219人。提出的论文包括地质学、采矿与选矿、化学、物理学及矿物学、工业应用、质量控制以及环境技术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共50篇。大会宣读了其中的34篇,中国代表团的4篇论文全部在大会宣读。

   大会宣读论文,从地质学开始。首先由我代表团苏良赫同志论述了“中国古籍中有关石棉记载的研究”。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中国人已知道石棉,在公元十一世纪时中国人就发现滑石是石棉的找矿标志。D.H.Laubscher提出的论文分两部分,{dy}部分为地质,谈南非石棉地质勘探经验,用钻探、不用坑道即可对石棉矿床进行评价。R.Compagnoni等人研究巴蓝杰柔(Balangero)矿区地质,认为它的一些地质特征对研究石棉矿床类型是有帮助的。苏联学者用书面提出大气降水是温石棉的成矿因素,成矿温度比以往的提法降低了,不同于酸性岩侵人对成矿有利的假说。

     宣读的采矿及选矿论文中,我代表团张崇文同志的“中国石棉开采工业”一文,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石棉采选技术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今后的发展趋向。D.H.L提出论文的第二部分为温石棉矿床的评价、规划和地下开采问题。他论述了地下采矿方法的选用以及相应的放矿控制和品位控制等问题。A.M等人提出往破碎石棉矿石中加入磁性矿物粉末,从而造成含棉矿石、纤维与脉石的磁性差异进行磁选的新方法,这对于原矿初选和尾矿扫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代表团闻格同志代读刘标同志的“深孔连续爆破成井”论文,论述了一次装药、一次连续爆破掘凿天井的原理和实践。

     在石棉的化学、物理学及矿物学方面,xx的K.Yada等人作了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在原子分辨下直接观察的报告。他们采用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用光学过滤法和象处理技术在纤蛇纹石中发现了正纤蛇纹石与斜纤蛇纹石间的构造差异的直接证据,也分析了副纤蛇纹石的晶格象,对叶蛇纹石的构造也有所发现。我代表团江绍英等同志的“中国北方白云岩型纤蛇纹石的矿物学研究”一文,提出发现了正纤蛇纹石的集合体和首次提出正纤蛇纹石的红外光谱、光谱及热谱,首次观察到正纤蛇纹石的螺旋结构,对矿物结构与物性关系作了合理的分析。M.Cossette等人研究用热重测量定量地测定温石棉的共生矿物,突出点是用计算机处理热重测量分析数据,从而对比和定量地测定矿物。A.Hirner报告了痕量元素在温石棉中的赋存状态。研究中使用了热中子活化分析和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高灵敏手段。J.B.Griffiths论述了部分氧化了的石棉的鉴定,认为用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可以区分部分氧化了的铁石棉、青石棉和温石棉。E.Papirer等人报告了用移植聚合物的方法对温石棉的表面进行改性,方法是用含Mg2十离子络合剂的水将石棉活性较差的外层水镁石处理掉,然后再将聚合物固定到新的硅氧表面层。

      在工业应用和质量控制方面约有十几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有关石棉水泥的性能、制造和应用,温石棉尾矿用作耐火材料,石棉纤维作为过滤材料的特性研究以及它的织品作为耐磨材料的摩擦动力学的研究等。在环境保护方面报告了7篇论文,主要涉及石棉尾矿堆的构造和利用的研究,石棉水泥工业测量粉尘的自动控制,石棉水泥工业的环境保护措施,为遵守居住及环境卫生法令,各种石棉工业材料与制品的粉尘鉴定方法以及石棉粉尘含量的规定、控制和危害性等。在西德对石棉粉尘有重量和纤维浓度两种限制,一是规定1立方米空气中含棉粉尘不超过0.1mg,另一是规定1立方厘米空气中含石棉纤维不超过两根。从1982年7月起上述两项限制将各减一半。关于石棉粉尘的危害问题,比利时的A.Deruyttere等提出在石棉水泥工业中石棉纤维复盖一层含钙颗粒,这种纤维不同于纯石棉纤维,其性能更象水泥。因此不能认为石棉水泥粉尘和纯石棉纤维可一样致病。

 

    大会以外,还组织了一次石棉与人身健康问题的圆桌会议,从医学上讨论石棉对人身健康的影响。

    代表团在都灵参观了都灵工学院的矿物技术研究系。那里有选矿、岩石力学、土壤力学、采矿工程以及物探设备等,还有一个小型试验工厂。该系的科研和生产联系较好。

    会议期间还参观了巴兰杰柔石棉矿,了解了该矿矿山的地质、钻探、实验室设备以及石棉检验、选矿设备等情况。该矿年产石棉16万吨,工作人员约380人。他们的选矿厂粉尘小,但石棉回收率不高。

    在罗马还参观了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CNR)的矿物处理实验所。该所有四大部分,即1,矿物物理加工 2,水法冶金 3,物理化学(包括表面能研究及化学分析) 4,矿物部分包括射线荧光谱等。该所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中有教授或博士衔者8人,每年经费100万美元。他们接受国内外委托的研究任务。

    代表团还参观了罗马大学工学院的应用地质研究系(也是CNR的工程地质中心)。该系负责人为我们布置三个专题报告:1,意大利高岭石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矿分布,意大利高岭石有风化、热液及沉积二种类型的成因 2,褐炭露天开采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即如何处理剥离的粘土复盖层及边坡滑坡问题 3,矿体分布的数学模式。三个报告都有一定的水平。

      代表团还参观了罗马大学城内的矿物岩石系和地球化学系。在罗马郊外还观察了火山岩建筑材料。他们用粗面岩质熔接凝灰岩就地切成砖形使用。

      代表团于6月13日回到北京。

   (原文载于1980年中科院硅酸盐学报)

  (编者按:黄振威  祖籍四川永川太平寨,清末翰林黄秉湘之嫡孙,1917年出生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1937年考入南开大学地质系,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内迁在西南联大就读,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随即加入到抗日{dy}线的中国远征军服役。

     1948年进入四川乐山嘉华水泥厂历任化验室主任等职,1952年调到北京重工业部非金属地质队,先后担任过建材部非金属地质公司总工程师、非金属地质研究院总工等职,2007年病故于加拿大多伦多)                                 1980年6月会议后在都灵参观                                 1980年6月会议期间黄振威在梵蒂冈留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黄振威出席第四届国际石棉会议】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