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闻史,追溯旧史迹_无水难海_新浪博客

    贴上本人一篇《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参考文章,和前一篇博文一样,奉献给新闻班的同学。文章原载校报的“学术园地”里。

           编者按 (责任编辑:郭丁莉  校对:李琴)

   《中国新闻事业史》是我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为使同学们学好这门课,本报将陆续刊登部分教师论文。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与全体同学切磋交流。同时,本报热诚希望同学们踊跃参与讨论。

                     我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其实,新闻是大众媒体出现之后的产物,古代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新闻的。但是学术研究总在追溯任何事物的前身。古代人们类似新闻的东西总在被揭示出来。

我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在《中国新闻事业史》课本上引用《诗经、小雅、出车》中“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的句子。周王写在竹简上的紧急军情和讨伐敌人的命令,是周代新闻性质的文书。

    我国古代具有新闻性质的文书,应当是公布于民众的文告类文书。应当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摆脱结绳记事、口耳相传的原始传播方式,在信史可考的领域里搜寻。

    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商代甲骨。商代有新闻性质的文书,成汤迁都的公告《帝诰》为最早。商汤征伐诸侯的檄文《汤征》和灭夏之前所做的《汤誓》,这些文献部分载于司马迁《史记》,无疑是可信的史料。

    古代新闻文书的原件,战国时期秦国为诅咒楚王合纵攻秦而作的《诅楚文》为较早的一件。《诅楚文》在当时的秦国广布视听,公诸于众,然后祭告神灵,埋于地下。后人发现内容一致的《诅楚文》石刻至少有三件。文字是秦统一六国前的规范的小篆。郭沫若先生论证该文件发布于楚怀王十七年,《战国策》对秦楚这段战事有详载。

    散见于先秦诸子的文献中的有关新闻类文书的记载不胜枚举。再后的文献《文心雕龙、檄移》记载:“齐桓征楚,----晋厉伐楚----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这是从文体角度首次对檄文的诠释。让我们看到古代战争之前将帅奉辞先路,即抬举木制之檄,上书征伐理由,冲锋陷阵的场景。

    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秦始皇数次巡游各地,沿途诏书黔首,刻石纪念。所刻诏书内容,后人详记其文,像xx的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新闻公告了。

    汉承秦制,朝廷以诏书形式向全国发布官方新闻。造纸术发明之前,汉代官吏文书上层用于绢帛,基层多以竹木材料作为书写材料。竹木书写材料,后来被称为简牍,根据所载文书的重要程度,规定了不同的尺寸。例如三尺长简用以记录颁布法律之用,后人至今沿用所谓“三尺法”,二尺四寸的简记录六经经典。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抄写论语为八寸简,可以反映出东汉时期儒学的没落。

    人类的{dy}个大众媒体-----报纸,它的前身是封建时期的邸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是《进奏院状》。它出现在唐代末年。当时还是手写的形式。现存大英博物馆。雕版印刷术当时还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即为例证。

    报纸的出现,使新闻有了{dy}个真正意义上的载体。我国近代报纸的出现,是随着西学东渐而诞生的。1815年出现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被历史学家们认定为{dy}份中文报纸。我国古代新闻被它的出现而终结。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学习新闻史,追溯旧史迹_无水难海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