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四)-杨式太极-搜狐博客

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四)

    我父杨兆清,字澄浦,人称三先生,生于1883年,卒于1936年。我父自幼受我祖父健侯的亲自教诲,表年时代更是勤奋钻研,寒暑苦练,功夫日深。他所处的时代,随着火器的演进,拳击、器械在战场上的应用价值亦很小,太极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功能比在技击方面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父将太极拳术在我祖父健侯修订之中架基础上,再行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成为现在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我父拳架的特点是:架式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不偏不倚,动作和顺,刚柔内含,刚柔相济。架势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学拳者不同的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以及学拳者的不同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逐渐删改了原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将拳路出神入化的进行了改进。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正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式舒展,轻沉自然,中正圆满,深厚压生,平正朴实,因之,能很自然的表现出气魄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
    我父体格魁伟,推手技术精妙,善化善发,独发一时,出手绵软而内似钢条,动之至微,引至而长,发之至骤,凡身之者,未觉其动而已腾空跃出,以故学拳者既爱其术,又复乐于从学
    我父自1928年由北京到南方,授拳于南京、上海、汉口、杭州、广州等地,使太极拳由北向南发展,遂传于全国各地。
    我父生性温良敦厚,对人忠实诚恳,在武林中德高望生。当游武汉时武术界邀其比试剑术,我父推之再三,实在无法再避的情况下,相邀其竹剑比试,严防伤人。在比试过程中,对方持剑直刺,咄咄咄逼人,我父从容应战,且礼让再三,实在无法再避的情况下,只见他竹剑一抖,瞬间击中对方手腕,使其腕部微伤,脱手失剑,观者先赞不绝口,立时轰动武动三镇。
    为使太极拳太发杨发大,1925年由我父弟子陈微明写《太极拳术》一书;1934年,我父又请人代写《太极拳体用全书》,备述太极精华,为后学者留下了宝贵遗产。(待续)

    

郑重声明:资讯 【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四)-杨式太极-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