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3 11:14:17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绩效考核
{dy}节 绩效考核基本分析
一、绩效考核范畴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
绩效考核公式:P=f (s、m、o、e)。各因素的含义。
绩效考核的分类: 按照绩效考核性质划分; 按照绩效考核主体划分; 按照绩效考核的工作组织形式划分;按绩效考核的时间长度划分。
二、绩效考核内容
英美等国家考核制度的“考勤”(工作态度)与“考绩”(工作成果);国外企业考核项目的“个人特征”、“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三大方面。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在绩效考核中,要建立考核项目指标体系,确定各项目的分值分配,并规定各项目的打分标准。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二)客观准确原则
(三)敏感性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五)立体性原则
(六)可行性原则
(七)公开性原则
(八)及时反馈原则
(九)多样化原则
(十)动态性原则
第二节 绩效管理流程
一、制订考核计划
1.明确考核的目的和对象。
2.选择考核内容和方法。
3.确定考核时间
二、进行技术准备
绩效考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技术准备主要包括确定考核标准、选择或设计考核方法以及培训考核人员。
三、选拔考核人员
在选择考核人员时,应考虑的两方面因素。
通过培训,可以使考核人员掌握考核原则,熟悉考核标准,掌握考核方法,克服常见偏差。
在挑选人员时,按照上面所述的两方面因素要求,通常考虑的各种考核人选。
四、收集资料信息
收集资料信息要建立一套与考核指标体系有关的制度,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达到。
生产企业收集信息的方法。
五、做出分析评价
(一)确定单项的等级和分值
(二)对同一项目各考核来源的结果综合
(三)对不同项目考核结果的综合
六、考核结果反馈
(一)考核结果反馈的意义
(二)考核结果反馈面谈
1.建立和谐的面谈关系的几个方面
2.提供信息和接受信息,进行反馈的技巧、
七、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的运用,也可以说就是进入绩效管理的流程。
第三节 常用的考核方法
一、简单排序法
(一)简单排序法的含义
简单排序法也称序列法或序列评定法,即对一批考核对象按照一定标准排出“1 2 3 4 ……”的顺序。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二)简单排序法的操作
首先,拟定考核的项目。
第二步,就每项内容对被考核人进行评定,并排出序列。
第三步,把每个人各自考核项目的序数相加,得出各自的排序总分数与名次。
二、强制分配法
(一)强制分配法的含义
强制分配法,是按预先规定的比例将被评价者分配到各个绩效类别上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进行,其特点是两边的{zg}分、{zd1}分者很少,处于中间者居多。
(二)强制分配法的适用性
三、要素评定法
(一)要素评定法的含义
要素评定法也称功能测评法或测评量表法,是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二)要素评定法的操作
(1)确定考核项目。
(2)将指标按优劣程度划分等级。
(3)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
(4)进行考核打分。
(5)对所取得的资料分析、调整和汇总。
四、工作记录法
工作记录法一般用于对生产工人操作性工作的考核。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五、目标管理法
(一)对于目标管理的认识
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法(MBO)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由美国xx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
目标管理是一种{ldz}与下属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
2.目标管理的优点
目标管理法的优点较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目标的量化标准
目标管理要符合“SMART”的原则,其具体含义。
(三)目标管理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工作职责范围
2.确定具体的目标值
3.审阅确定目标
4.实施目标
5.小结
6.考核及后续措施
六、360度考核法
(一)360度考核法的含义
360度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
(二)360度考核法的实施方法
首先,听取意见,填写调查表。
然后,对被考核者的各方面做出评价。
在分析讨论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双方讨论,定出下年度的绩效目标。
(三)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第四节 绩效管理操作
一、控制考核误差
绩效考核误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考核标准有关,一类与主考人有关。
(一)考核标准方面的问题。包括:考核标准不严谨、考核内容不完整。
(二)主考人方面的问题。包括:晕轮效应、宽严倾向、平均倾向、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个人好恶、成见效应。
二、考核申诉的处理
(一)考核申诉产生的原因
(二)处理考核申诉的要点
包括:尊重员工的申诉;把处理考核申诉作为互动互进过程; 注重处理结果。
三、完善绩效考核的措施
(一)采用客观性考核标准
(二)合理选择考核方法
(三)由了解情况者进行考核
(四)培训考核工作人员
(五)以事实材料为依据
(六)公开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
(七)进行考核面谈
(八)设置考核申诉程序
后勤薪酬评定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机制分析
----咨询行业薪酬分析及探讨
摘要:我国的咨询行业发展迅猛,1999年我国工商注册的有咨询业务的公司大已多达13万家,他们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服务。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咨询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薪酬上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咨询业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而分析我国咨询业存在的薪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咨询业的进一步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咨询现状 薪酬 合理的薪酬
只要人力是资源, 只要资源的价值需要用货币来表示, 企业(及任何组织的)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完善就注定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不断发展,咨询企业的行业地位日渐提高,而薪酬管理和薪酬体系就成为了咨询企业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通过自身了解并结合所学,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当今咨询行业现状
咨询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必然带来咨询行业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认识到了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性,产生了更多的咨询需求,咨询业的社会地位有了相应的提高。管理咨询在中国兴起,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管理咨询市场不断扩大。而近几年来管理咨询业更经历了高速成长和扩张的黄金时期。2002—2003年,管理咨询公司新增客户数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至2003年已有49.9%的上市公司接受过管理咨询服务。随着市场的扩大,我国管理咨询公司的数量也呈急剧增长之势。①
因为咨询行业的高速发展,所以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我国很多咨询公司的当务之急。
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在咨询行业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 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的原则和思路
中国咨询行业发展历史不长,但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如何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课题。有些企业一味地增加工资,或不断增加业务收入提成并希望以此留住人才。但这些方式能否作为公司的长期管理手段呢?实际上,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不能单纯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全面长远的眼光。一般来说,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企业发展战略导向原则。强调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要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制定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要求。要激发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因素的成长和提高,遏制、消退和淘汰企业发展战略的不利因素。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客观分析哪些因素重要,哪些因素次重要,哪些因素无足轻重,并根据科学的参照标准,给予这些因素一定的权重,以此作为薪酬标准的依据。
2、激励作用原则。强调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要充分考虑薪酬所带来的激励作用,包括实质性激励和精神性激励。实质性激励主要是指能产生明显效果的激励方式,比如增加提成比例或者增加奖金等;精神性激励主要是指根据员工工作性质,以一定方式体现的带有象征性的激励,比如对拥有某些资格的人给予一定补贴。设计薪酬还必须分析企业薪酬与激励效果之间投入产出比例关系,使薪酬设计获得{zd0}的激励效果。要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不断满足员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吸引更多高级人才。
3、建立以市场和业绩为导向的薪酬管理机制。企业设计薪酬时,要参照人力资源市场价位,引入人力资源市场价格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倾斜。降低与市场价位接近且操作简单岗位的增加酬薪幅度,适当拉大岗位间工资差别。同时既要体现员工劳动价值又要考虑企业成本支出。企业在设计薪酬时,需要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以及员工创造与员工待遇之间的三个矛盾。
4、平衡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协调性的原则。外部竞争性强调企业在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同行业薪酬市场的薪酬水平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企业薪酬设计与同行业的同类人才相比具有一致性。保证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充分地吸引和留住企业发展所需的战略、关键性人才。内部协调性强调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协调好几个关系:一是横向协调关系,即企业所有员工之间的薪酬标准、尺度应该是一致的;二是纵向协调关系,即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收入标准体系应该基本上是一致并有所增长的,过去现在将来能协调一致。工资有一个刚性问题,员工工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只能涨,不能跌,否则会引起员工很大的不满。
三、薪酬定位的基本过程:
1、内部环境审视:对企业的薪酬理念、薪酬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战略规划、财务支付能力等内部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2、外部环境审视:对目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产品市场的差异化程度、相关的法律环境等外部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3、对薪酬定位进行灵敏性分析:充分考虑薪酬定位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战略实现进程等相关领域的影响程度;
4、确定薪酬定位:通过对以上因素的通盘考虑,{zh1}确定企业的薪酬定位。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薪酬定位作为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决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需要靠丰富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的地方,所以我们说,薪酬定位和企业管理实践过中的其他工作一样,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它要求薪酬体系设计人员不但要了解薪酬体系设计的过程和原理,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细微之处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理解,能够在关键之处对分寸拿捏得当。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薪酬体系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使用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如何设计薪酬制度
设计薪酬分配制度主要抓住三个环节:
1、合理界定企业所需岗位及岗位职责。根据行业特点,咨询行业岗位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管理岗位,主要是董事会和总经理管理班子;二是业务技术部门,包括市场开拓、业务操作、技术审核等环节;三是后勤部门,包括人事、财务、后勤、档案管理等等。根据公司业务需要,对三类岗位及其中相关工种,特别是对于管理层和后勤部门,需要进行严格的职责界定,规定必须承担的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
2、根据岗位差别设计管理层和后勤部门的薪酬制度。根据薪酬设计原则,考虑到不同类型岗位的特点,为不同类型的岗位设计不同的薪酬激励模式,建立企业的分层分类薪酬体系。主要包括年薪制薪酬体系、绩效薪酬体系、等级薪酬体系等。
设计管理层薪酬制度,一般可采用年薪制薪酬体系。主要从全公司总体效益角度来核定业绩,并参照分管部门的业务收入情况,确定年薪和其他收益。总体收益水平可以参考公司全年总收入和总利润,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总的薪酬,再根据贡献大小分配。当然年薪的确定是基于一定任务和工作量为前提的。
对于后勤部门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工作职责的到位情况,以及与业务技术部门的服务和配合情况。按照职能到位情况,可以分为几个档次,确定薪酬标准。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其薪酬基于岗位和技能的薪酬模式,采用等级薪酬体系等。后勤部门各类人员贡献形式不一样,需要设置不同的分配权重。
3、重点设计业务技术部门的薪酬制度。设计业务技术部门的薪酬制度,是薪酬设计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和发展后劲。咨询行业业务技术部门及人员一般基于直接工作业绩的薪酬模式,采用直接业绩薪酬体系。业务技术部门的薪酬设计主要可以采用底薪+提成的模式。底薪的确定按照岗位不同而不同。底薪的确定按照职位或所承担的责任来承担。按照部门经理、副经理、项目经理等一定系列差别来设置底薪,职责多的底薪高,职责少的底薪低。具体可以参照后勤部门及人员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特殊津贴的构成方式确定底薪。
底薪+提成制,按照具体情况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底薪,低提成。以高于同行的平均底薪,以低于同行业之间的提成发放奖励。该制度容易留住具有忠诚度的业务技术人员,也容易稳定一些能力相当的人才。但容易带来员工懈怠情绪;二是低底薪,高提成。以低于同行的平均底薪为标准,以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提成发放奖励。这种薪酬制度对于一些能力很棒、经验很足的人员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往往造成两种极端,能力强的人收入可观,能力弱的人基本生活保障都可能成问题;三是中底薪,中提成。鉴于以上两种薪酬制度的利弊,更多企业采取了“折中办法”。
以同行的平均底薪为标准,以同行的平均提成发放提成。员工会考虑在这样的企业长期发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目前,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这种薪酬发放方式。
除了传统底薪+提成的模式外,薪酬制度还有其他新的模式,主要是分解任务量薪酬制、达标高薪制和阶段考评薪酬制三类。
分解任务量薪酬制,是按照员工完成的工作量,对比平均工作量,确定员工应得薪酬。
达标高薪制是一个达到一定业务标准才能实现的高工资制度。
阶段考评薪酬制借鉴底薪+提成制度,常规按月发薪酬,但采取季度总结考核的方式。每月发放薪酬的时候,提成不xx发放,譬如提成只发放3%,剩下的5%要到三个月后,按照总业绩是否达标进行综合考评,然后再发放三个月的累计提成薪酬。
无论哪种薪水制度,留住人才并且让企业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jd1}没有给业务人员发高了薪水或者发低薪水了一说,只有发对了薪水或没有发对薪水之分。
五、需要特别关注几个问题
薪酬设计是关乎公司前途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均衡问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几个问题:
1、业绩的考核要与回款率挂钩。要求业务技术人员不仅能够做项目,还要能够谈项目,并保证项目的回款。要充分顾及风险控制因素,将部分奖励额延后发放。
2、要提倡全面薪酬的概念。除了现金收入之外,要强调企业的非现金收入,特别要强调,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企业文化、较多的培训机会以及生活成本降低等等都是薪酬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宜仅仅局限于现金薪酬。
3、薪酬制度的设计要客观明了,便于操作。过于复杂和过于简单的薪酬制度都会降低薪酬的激励作用。
4、要充分考虑整个团队的协作,充分发挥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加强激励效果的同时,注意稳定核心员工队伍。
5、要适当给部门负责人一定的权限,可在项目正常提成中预留少部分作为部门奖励,由部门决定分配方案。项目负责人可以在基本符合规定比例的前提下,制定该项目的分配方案。
6、在薪酬设计中应当力求避免有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包括:
(1)薪资拖延发放,计算经常出错误等。这都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信用产生疑问,此外公司利润还要适当与员工分享;
(2)薪酬水准低于市场水准。企业薪酬水准低于市场水准,又没有相配合的较高福利、便利工作条件等,就很难留住高素质的员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
(3)薪酬标准不公平,同工不能同酬,劳逸不均。如果企业中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如有的员工每天勤勤恳恳、辛辛苦苦,而有的员工却无所事事,但工资相同,长此下去必然会造成员工积极性的下降,造成内部不团结,影响士气,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慢慢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4)管理层薪酬远远高于基层员工。企业的业务骨干与管理层的关系必然疏远甚至僵化,员工情绪低落,影响了整个公司生机和活力。
六、结语
当然,在薪酬设计的过程中,我们{zh0}还应该考虑根据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绩效工资部分。针对咨询行业的特殊性,可以考虑采用以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为导向的目标责任制绩效管理,将绩效工资和提成进行分离,在这笔者就不一一唠叨了。
总之,咨询行业现在高速发展阶段,咨询公司关注的是市场的开发、产品的开发以及创新。所以咨询公司对灵活性的需要是很强的,薪酬管理上也注意分权,通常的做法就是让员工参与设计薪酬增加薪酬的透明度。但在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时候,咨询公司往往没有什么竞争的优势,所以咨询公司要采用市场的追随政策,力图与竞争对手的水平保持一致。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不想因为增加薪酬水平而增加产品的成本,也不想在劳动力市场上输给竞争对手而达不到足够数量的员工,这就要求咨询公司做好市场的薪酬调查,确切掌握市场薪酬水平,制定出更合理的薪酬体系。
如何有效的管理薪酬体系
如何打造激励的薪酬文化
薪酬是公司的激励策略,更是一种激励文化。说它是文化,其原因是薪酬策略和薪酬举措是公司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例如高绩效高回报的文化理念与平均主义的文化理念下的薪酬策略和举措就会大不一样,前者的变动收入高,收入差距大,而后者则固定收入高,并且不能拉开收入差距。一个具有高激励的薪酬文化应该体现在与市场接轨、突出个人贡献和提高投入产出三个方面,以最终达成吸引、保留、激励和发展关键人才的目的。与市场接轨体现了薪酬策略的外部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并在外部薪酬市场发生变化时能迅速做出反应。突出个人贡献体现了公司的价值分配取向,按照个人的价值创造结果来获取报酬,以激励员工实现持续的{zj0}业绩表现。而提高投入产出则一方面通过薪酬结构,规划员工的薪酬范围,对人力成本的投入进行总体控制,并在组织内有效地进行人力成本分配;另一方面,通过薪酬机制,促进公司业绩的超越、个人业绩与专业资质的不断改进,真正将人工成本转化为经营成果,使人力成本的产出{zd0}化。打造高激励的薪酬文化,在薪酬体系设计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薪酬体系要基于职位与胜任能力
一个员工的薪资多少,取决于员工所在的职位和员工本人的工作胜任能力。职位的价值跟职位上具体的人没有关系,它只与职位所要求的能力有关系,一个职位的价值是由职位评估来实现的,普遍采用的职位评估是采用要素评分法来完成的,先确定目标职位的能力要素,针对不同职位对能力要素的不同要求,通过计分的方式确定各职位的相对价值,与市场同职位相比对得出各职位的薪级区间。因为在同样的职位上,不同员工的工作态度,个人素质与能力和工作业绩表现存在差异,也就是任职能力不同,为了体现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和高绩效高回报分配理念,同样的职位,胜任能力强的员工的薪资就会高,反之越低。所以,一个员工的薪资多少的决定因素是所在的职位和个人的任职能力,当然还要参照外部市场竞争状况。
二、薪酬体系要具有外部竞争优势
薪酬体系一般是固定收入与市场接轨,同时考虑固定收入与现金总收入的市场竞争力,固定收入{lx1}于市场的平均水平。薪酬的市场定位是建立在大量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的,公司可以借助于外部咨询公司发达的资讯系统,通过对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竞争对手的薪酬调研分析后,将公司的薪酬定位在某个薪酬分位以上,常见的有25分位、50分位、75分位、90分位等,例如某公司将薪酬定在75分位上,就表示该公司比同行业的75%以上的公司的工资收入水平要高,如果一个公司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前瞻性的经营战略、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和具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这样的薪酬定位在市场上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当然如果企业在企业文化、雇主品牌方面具有优势,公司在薪酬的外部定位上低一些,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三、薪酬体系要与国际先进操作实践接轨
薪酬体现设计在国际性的跨国公司有科学而成熟的做法,尤其是全球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由于其强大的外部数据的收集的能力、经过反复实践的设计软体工具和相关xxxx的运作经验,形成了非常标准和有效的设计体系,可以保证薪酬体系的先进性和减少薪酬变革的风险。例如作为职位评估工具的华信惠悦的全球职等系统,其全球职等系统的开发采样涉及到欧美、亚太地区的110多个国家,8000多家知名公司的2000多个职位,因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该系统的操作由电脑软件来实现,克服了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该系统根据业务特点及经营规模等因素决定公司的职等级数,输入电脑的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员工总数、市场范围、产品与服务的种类和复杂程度。输入以上数据以后,电脑经过自动运算,就可以得到一个公司的{zg}职级,也就是公司的{zg}行政长官的职级。例如,某个公司的{zg}职级是A,则公司所有职位的职级范围就是1-A.而每个职位的职级范围则由七个方面的职位要素来确定,包括专业知识、业务专长、团队领导、解决问题、影响性质、影响领域与人际关系技巧等要素。通过比较不同职位的相对价值来确定位置的薪级区间,整过评估过程都由电脑来完成。
四、薪酬体系要将职衔、职位与薪级相分离
据我所知,有很多公司的薪酬体系将行政级别(职级)与薪资级别混为一谈,比如10级既代表你的薪资级别,也代表了你的行政级别,在管理中极不规范,容易引起混乱。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应该将行政级别与薪级相分离,形成职衔体系与薪级体系。例如某个公司职衔体系有助理级、主任级、经理级、总监级、总经理级、助理总裁级、副总裁级、首席运营官级和首席执行官级等9个级,形成了职衔提升的通道,它与公司每一个职位相对应,即公司所有的职位都对应于且只对应于一个职级。薪级体系有19个级,形成了19个薪酬晋升与调整通道,它与固定工资收入相对应,就可以形成职衔与薪级有各自的提升通道,自成体系。当然它们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讲,当职衔发生变化时,薪级也可能相应的调整。但是薪级变化了,而职衔则不一定改变。一些福利由职衔决定,而有的福利则由薪级来决定,比如出差补贴一般由职衔来决定,因为它与所在职位有关,而跟员工工资收入多少无关。而养老保险的购买则由薪级来决定,因为它与收入的多少有关。
五、薪酬体系要实现固定薪酬与变动薪酬的结构合理
薪酬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固定薪酬加变动薪酬,其中固定薪酬是指月度工资和年终双薪等,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固定收入要在外部市场具有竞争力,体现职位的市场价值,由职位的相对价值和个人的能力来确定固定薪酬。变动薪酬包括绩效奖金、超标奖金和年终奖金以及年终红利等,它跟员工的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变动薪酬体现高绩效高回报的原则,激励员工实现{zj0}业绩,促使公司绩效的{zd0}化,对公司业绩影响越大越直接的职位,其变动收入越大,变动收入原则上向销售人员和高管人员倾斜,以激励产生高绩效。薪酬体系要针对职位的性质,对不同层级类型的员工规定固定收入与变动收入的比例,体现薪酬结构的合理性。
六、薪酬体系要将变动薪酬与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
薪酬体系中变动薪酬的大小取决于绩效考核的结果,绩效考核又分组织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引入组织考核系数的目的是员工不但要关注个人绩效,也要关心组织绩效,大我好了小我才能好,强化团队合作精神。不同的考核结果对应不同的考核系数,在薪酬结构中每位员工都有一个变动奖金基数,因此员工的个人绩效奖金取决于所在组织的绩效考核系数、员工个人的考核系数和员工的变动奖金基数,比如办事处人员的年终奖金除了与个人的考核系数有关,还与办事处的考核系数与分公司的考核系数有关。上面提到的超标奖金是指计划目标以上的部分,由公司给予员工提成奖金,是对组织或员工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年终奖金是根据员工全年的表现,结合员工全年的整体收入水平,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三方面进行年终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确定的员工的年度奖金。可见,无论是员工的绩效奖金、超标奖金还是年度奖金都是与员工完成工作的业绩紧密相连的,以考核结果来体现,充分体现高业绩,高回报。
七、薪酬体系在薪酬管理上要实现规范化
很多公司在薪酬管理上缺乏规范,比如什么情况下调薪,调薪多少没有系统的管理,相对比较混乱。个人薪酬本身是保密的事情,但是泄露或打探薪酬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薪酬管理需要很好的规范,才能产生激励作用:1.对新任职员工、新招聘员工和应届大学生的定级原则和薪资标准要有统一的规定。2.对不同区域工作的员工应体现薪酬的地区差,通常的方法是系数调节法,以某个城市为标准薪酬系数,其他地区根据数据比照确定地区的薪酬系数,体现薪酬水平的地区差异,解决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问题。3.对薪酬调整要实行分类管理。比如职衔调整引起的职级改变的晋升调薪,由年终综合考评决定的年度调薪,因员工试用合格的转正调薪,因职位发生变化的职位变动调薪,因工作地点改变的地区调动调薪和特别贡献的特殊调薪。薪酬管理体系对这几种调薪的原则、条件和幅度都要有详细的规定,以实现薪酬管理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4.加强薪酬的保密管理。薪酬管理要对薪资保密作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讲公司薪资管理纵向透明,横向保密,就是上司可以知道其所有直线下属的工资,而同级之间薪酬不透明,不能相互泄露和打探。薪酬管理规定要定义薪酬违规的行为,薪酬违规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营造一个在薪酬认知上互信的文化氛围。
一个高激励的薪酬文化除了能很好地吸引和保留人才以外,它还能实现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实现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因此,公司在设计薪酬体系的时候,必须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并通过系统的薪酬设计来体现公司的文化,将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制度层面得到体现,这样的企业也才是具有公信力的企业。同时,薪酬体系也才可能体现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人力资源价值管理链的内核,才能为实现公司的远景规划植入动力强劲的发动机。
如何有效的管理薪酬体系
薪酬管理一直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一方面,薪酬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管理得好坏直接对员工的满意度乃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间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以及员工的结构的差异,导致企业间实际的薪酬体系千差万别,具有及强的特定性,而企业间的互相借鉴也意义不大。因此,有效的管理薪酬体系,对每个企业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
事实上,薪酬体系的管理最基本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内容,即薪酬差异策略和薪酬结构策略。
所谓薪酬差异策略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目前流行的有岗位绩效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然而这些东西归根结底是有岗位,绩效,能力和市场四要素组成,也就是说,薪酬差异策略的决定因素就是该四要素。在实际操作中,这四要素不可能达到平衡,因为由于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决定了不同岗位需要倾向于其中的某一因素,而其他三个因素起辅助作用。
基于岗位的薪酬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前提是稳定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岗位所要求的职责、技能以及工作负荷都相对稳定,随着内部管理的深化,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职责交叉以及空白都会减少,员工的认同程度高,员工公平感。但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对组织内部分工提出了更为灵活的要求,其弊端就越加明显。
基于能力的薪酬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需要快速变革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需要激励员工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各项技能,让员工能够承担多项任务来应对外部环境。
基于绩效的薪酬策略。适用于绩效可测度性较高的组织如销售人员等工作能够xx量化的岗位。这种策略的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优点体现在激励方面,但是选择的与薪酬挂钩的绩效指标,一定会随着与薪酬挂钩幅度的增加而得到改善,但很难激励员工为与考核指标无关的工作付出努力,即使这些工作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另外一个极端是过分强调提成,这样做还不如将该职能外包,或许还可以更节约成本。
基于市场的薪酬策略。这种策略一般只适用与xx和低端两个极端的人才,xx如公司高层,技术专家等,低端则可以是司机,门卫,打字员等社会通用工种。
那么薪酬差异到底需要多大?这个问题与员工工作的相互依赖程度有关,依赖程度越大则差距就需要越小。工作相互依赖性是指员工绩效受到其他员工绩效的影响程度。在工作相互依赖性较高的组织中,薪酬差距越大,虽然对员工个人努力的激励程度强,但是抑制员工之间的协作与知识共享,降低组织凝聚力等负面作用却更大。如果组织中的工作相对独立,员工个人努力程度成为影响组织绩效最为关键的因素,则建立在个人激励基础之上的薪酬差距将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促进作用。
薪酬结构策略体是指如何确定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薪酬结构的稳定性。薪酬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任务目标结果的不确定程度,任务目标结果不确定性越大,与弹性大的薪酬结构相适应,反之亦然。实际体现在如销售等岗位一般需要较大比例的变动部分,而对于行政人员,大的变动部分比例则是没有意义的。
薪酬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环境特征、组织特征与员工特征,制定不同的薪酬体系,来提升组织效率与员工公平感的关键因素,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企业薪酬管理诊断的几大问题
企业菥酬管理诊断
来源: 作者:
咨询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非常薄弱,被我们私下称为“一无所知型企业”,他们在咨询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岗位职责明晰、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俗称“3P”。其中,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方案是最容易在咨询结束之后落地并对企业产生实际效用的,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模块。通常在诊断阶段,我们会发现这些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亟待解决,归纳后主要是以下几点:
1、薪酬战略缺失
企业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谋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规划,就是以未来为基点,为适应环境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取得经营业绩而做出的事关全局的选择和行动。其所要解决的是回答“我们经营什么与及如何在经营中获胜”的问题。人力资源战略是对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效支撑,其所要回答的是“人力资源对我们取胜有何作用”的问题。而企业的薪酬战略是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分解和细化,薪酬战略的中心是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其所要回答的是“整体薪酬制度如何帮助我们取胜”的问题。在这种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公司很少,拥有符合企业战略和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更是凤毛麟角。{lx1}、跟随、滞后的薪酬战略,分别适应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在这些企业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薪酬战略。
2、薪酬理念缺乏
薪酬理念明确了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是薪酬体系的灵魂。它指明了公司到底为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业绩进行付酬。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不知道应该对何种价值付酬,薪酬理念缺乏。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行政级别、学历和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进行价值分配,而对职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员工的技能水平、员工的能力等产生绩效的真正关键因素,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3、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在很多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通常来讲,企业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这类企业老总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公开和隐蔽的操作并不重要。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框架,这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当企业规模一旦大起来了,就会出现问题。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待遇应如何平衡?”、“同一行政级别,如主任、经理的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在企业中职位的相对价值问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对基于价值创造的薪酬体系,如果价值评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会极大地影响价值创造,进而会影响到可分配的价值,价值链的传导作用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如果职位价值的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需要进入到精益管理的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按定量的科学的思维习惯来对决策内容进行分析。
4、薪酬结构失衡
薪酬结构是由各种薪酬单元组成,这些薪酬单元一般可分为固定薪酬(基本工资等)、浮动薪酬(绩效工资、奖金等)和福利、津贴等三类。薪酬结构失衡主要有两种体现:{dy}种是薪酬结构的失衡。比如在很多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福利这一薪酬要素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薪酬结构失衡会致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满足多数员工在薪酬方面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的组合效果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将福利xx变成了保健因素,激励效果很差,自助福利的设计没有引起重视。第二种是各类人员的薪酬单元组合比例失调,如固定工资比例过高,绩效工资比例过低,容易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5、职业发展通道缺乏,结果导致升薪通道单一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里面,没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缺乏,薪资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的有效激励。另一种后果是由于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人们一般以管理“职业锚”或“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的发展通道,会诱导企业大多数发展潜力良好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缩小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6、薪酬没有“动”起来,薪酬和绩效表现关联性不强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没有很强的关联。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或者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起来。造成薪酬静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让薪酬“动”起来。动态薪酬静态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动态薪酬的发放虽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不是实际绩效的真实反映,使得动态薪酬的发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7、对金钱之外的其他激励手段关注得不够,忽视薪酬体系中的“精神价值”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老板认为薪酬就是钱。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外在薪酬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代价。内在薪酬是指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正是企业的“唯钱论”,使后者受到了极大的忽视。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而且也是很原始的薪酬管理观念,因而员工的人格得不到尊重,优秀的人才得不到重视和发展。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原理,钱只能满足生理、安全和部分社会型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往往不能通过金钱得到满足。在不少企业中,很多高技术人才的离开,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因为“精神价值”没有得到恰当的激励。
8、薪酬激励不及时
由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加之很多企业的直线经理没有掌握好有效激励下属的技能,这都大大的降低了薪酬激励的及时性。当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业绩,这个时候,如果直线经理不运用包括薪酬激励在内的激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这会极大的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样是奖励,如果过上几个月,它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对其他员工的示范作用也将会大为降低。当员工做出一个公司所倡导的、所鼓励的行为时,他会一直关注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地激励的话,将极大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热情。企业的管理者们,请大胆、及时地去肯定那些优秀的员工吧!
公司薪酬体系的改造
公司薪酬体系的改革思路探讨
作者:王芳
入库时间:2004年9月1日
X公司薪酬体系的演变
成立于1985年的X公司是全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园区总面积达1.1平方公里,内有科技企业80余家,共吸引总投资达60亿元。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服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经营管理。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生产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
公司成立初期,采取的是事业化管理制度,本着为园区企业服务的宗旨,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薪酬制度上也明显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一时期xx照搬政府行政部门的薪酬制度,没有形成企业自身的薪酬体系,分配形式单一,薪酬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1987年,薪酬结构中加入了职务薪酬。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下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3年,对薪酬制度进行了又一次的变革。但只是相应提高了薪酬的基数,薪酬的结构并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薪酬与绩效没有任何联系,人浮于事、论资排辈的问题依然存在。
1995年,公司对原有的薪酬制度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实行了浮动薪酬制度,以劳动贡献为依据适当拉开了薪酬分配的差距。
现行薪酬体系介绍
1.薪酬结构:采用结构薪酬的形式,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岗位薪酬、浮动薪酬等部分。薪酬结构分为11级,每一级分为10等,薪酬范围从47%—33%不等。基本薪酬依据政府公布的{zd1}薪酬标准定立,并按市场的物价指数每年进行调整;岗位(职务)薪酬依据岗位(职务)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岗位性质及学历等因素确定;浮动薪酬依据员工每月工作的具体表现,以岗位薪酬为基数,与员工的业绩挂钩,一般员工浮动系数为1(中层管理人员可达到1.1)。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实施效果并不并理想。
2.个体公平性:起点薪酬只对初次参加工作、提升职务、提升职称的员工起作用。对于已工作一段时间的新进入的人员,采取的办法是按同等岗位、同等工龄、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评定时间的人员的岗位薪酬评定岗位薪酬。
3. 激励性:奖金分年中和年终两次发放,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以员工的岗位薪酬系数乘奖金基数(奖金基数根据经济效益完成情况每年有所不同)求得,不同薪级的人员对应不同的奖金基数。
X公司薪酬结构
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过上述改革,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X公司的薪酬机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 设计思想落后。①学历、职称等的起点薪酬较低,没有体现通过提高素质为企业增效、增加收入的观念,没有形成 “高付出、高报酬、高技能、高收入”的氛围,无法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②每一岗位的薪酬级别虽然分为10级,但当员工的薪酬晋升超过每一岗位{zg}等级时,会自动衔接至下一岗位薪酬,并以原岗位薪酬为起点直接晋升至上一等级薪酬。这种制度只会鼓励员工在企业依靠资历和熬年头地长期工作,不鼓励竞争,也不鼓励脱颖而出。③没有与绩效挂钩,既不会因业绩突出收入上升的情况,也不会因业绩低而导致收入下降。
2.结构不合理。 ①由于薪酬结构的设计预留的发展空间不足,使薪酬体系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从1995年开始实施以来,薪酬逐年调整(每年上升一个等级),第11级薪酬现已突破{dj0},而薪酬方案却没有预留空间,使得目前加薪部分只是一种推算。②薪酬区间重叠部分较大。造成低等级薪酬区间的员工收入偏低,员工稳定性差,而高等级薪酬区间的员工因收入较高,许多人员沉积在这一部分。这使企业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薪酬系统实施以来,公司6级薪酬以上人员逐年增加,现已占到员工总数的27%,8级薪酬以上人员占到员工总数的12%。
3. 缺失内部公平性。以行政职务的高低为基础的薪酬方案,没有跳出原有的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等级薪酬制度的框框,更没有以工作分析为基础。而且,过多地强调拉开档次和差距,从第4级薪酬开始,薪酬的中位线的斜率就开始变得陡峭;从第6级薪酬开始,薪酬的中位线的斜率变化不大,但薪酬水平又上了一个档次。整个薪酬体系没有呈现出一种线性的变化趋势。其激励性也没有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奖金分配仍属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形。缺乏明确价值导向的薪酬体系鼓励员工削尖脑袋向高阶层的职位晋升,而没有以工作业绩为重心。
4.缺乏外部竞争力。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尽管参照了同行企业的薪酬标准,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员工(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薪酬收入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随着市场的发展,X公司的薪酬体系1995年实施以来已近十年,一直沿用至今,没用进行任何的调整,滞后的薪酬体系使吸纳和维系新聘员工难度越来越大。
X公司薪酬体系的改革思路
薪酬体系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按绩效支付薪酬”(Pay For Performance)是有效薪酬体系的一条基本原则。合理的薪酬体系一定是公平的,薪酬不与业绩挂钩往往就是薪酬体系失败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X公司来说,必须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变革,重新设计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新的薪酬体系:
1.进行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
工作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工作分析在薪酬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明确不同作内容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二是有助于建立内部平等的工作结构。而以行政职务的高低为基础的薪酬方案难以体现工作内容的差异性,无法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
职位评价(职位评估)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xx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X公司的薪酬结构缺乏内部比较,可考虑采用减级增距(Broad banding)法,逐步减少企业内的职位等级而将薪酬等级差拉大。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可为员工的岗位工资提供依据,并为后面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2.薪酬调查
X公司的薪酬体系之所以缺乏外部竞争力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薪酬调查的缺失,没有及时根据市场变化与变革调整薪酬结构。
公司可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职位评估,采用真实的薪酬数据以保证薪酬调查的准确性。根据调查数据绘制的薪酬曲线,如:
(图略)
在坐标图上,标出所有被调查公司的员工所处的点;然后整理出各公司的工资曲线。即可直观地反映X公司的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相比处于什么位置。而X公司一直没有做这项工作,使本公司的薪酬处于一种封闭发展而非动态发展的状态,薪酬的外部竞争力可想而知。
3.定位公司的薪酬水平
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在薪酬定位上,企业可以选择{lx1}策略或跟随策略。由于X公司已经步入稳定发展阶段,不再需要如创业初期或快速上升期的企业一样以高薪吸纳人才来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因此,X公司可考虑采取跟随策略。
4.确定适合公司的薪酬结构
在经营战略的基础上,X公司确定企业的激励重点,以此为出发点,选择适合公司的薪酬结构。要注意的原则是,必须改变原有的内部一致性问题,薪酬结构能够使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以此激励员工创造更高的绩效,实现公司绩效的整体上升。
5.薪酬与绩效考核紧密联系
薪酬制度的一个关键原则是要把薪酬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X公司的薪酬制度失败在于,尽管其岗位薪酬与员工的业绩挂钩,但却是不痛不痒,奖金的分配也没有与绩效挂钩,仍有大锅饭之嫌,压根就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薪酬随行政职别的上升而上升,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薪酬机制的漏洞表现无遗: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因职别较低,在薪酬上无法给予激励。合理的薪酬机制应该是按实际绩效付酬,报酬和权利不能绑在一起,这样,即使职位没有得到晋升,工资级别却可以根据业绩提升。{zh0}的体现是月度考核结果将影响员工个人的浮动工资、年度考核结果将影响员工工资的升降及奖金的分配。
此外,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依行政职务定薪酬的原则,而为所有岗位的员工设定各自的上升跑道,创建员工不会只有进入行政职务跑道这一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的环境:专业领域的员工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其薪酬就能够得到合理的提升,激励员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共同推动公司绩效的提升。
A企业薪酬体系设计个案分析
2005 - 11 - 2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薪酬体系已难以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普遍出现了激励作用不足、约束作用乏力、平均主义和分配行为不规范等弊端,因此,对传统的薪酬体系进行变革就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薪酬调整方案,笔者也有幸参与了A企业的薪酬改革过程,本文将以A企业为例探讨当前企业薪酬变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一、A企业的岗位分类
A企业是一家由国有企业过渡而来合资企业,员工总数2728人,其岗位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制定A企业薪酬调整策略
将A企业的薪酬水平与A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薪酬水平进行比较来确定企业的薪酬调整策略,这是A企业薪酬变革的{dy}步。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研究者们对A企业所在地区进行了薪酬调查,初步了解了该地区的市场薪酬状况,并结合A企业现有员工的薪酬数据,可以大致绘出A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薪酬结构线与A企业薪酬结构线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A企业薪酬结构线来看,其尾端下翘表明,具有高职位价值的企业关键员工虽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薪酬激励,其薪酬水平的提升速度低于低职位价值的一般员工。
2、将A企业薪酬结构线与市场薪酬结构线加以比较来看,企业关键员工的薪酬水平明显低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而一般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这充分说明:(1)企业“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2)薪酬结构缺乏市场竞争力;(3)薪酬对关键员工激励乏力,不能达到吸引、激励与保留关键员工的目的,等。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A企业的薪酬调整策略,即:在控制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加强对关键员工的薪酬激励,使关键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于市场水平,从而保证企业的薪酬政策进一步向具有高职位价值的关键员工倾斜。
三、确定A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通过和企业高层领导的充分沟通,并结合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研究者们将薪酬调整策略进一步细化为几条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薪酬设计原则:
(1)薪酬是企业人工成本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总量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空间的大小,为了使企业在产品成本上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严格控制薪酬成本,因此,A企业薪酬设计必须强调在控制薪酬成本的基础上重点调整薪酬结构;
(2)企业薪酬政策在整体上要向对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的中高层管理岗位、销售岗位和技术岗位等关键岗位倾斜,这些岗位的薪酬水平应该在本地区、本行业和相同职位中具有竞争优势;
(3)把工作业绩作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分配基础的薪酬体系;
(4)为了保证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新制定的薪酬体系必须能够体现岗位之间内部价值的相对大小,为确定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在新的薪酬体系中引入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
四、构建A企业薪酬体系的整体框架
根据薪酬设计原则,考虑到不同类型岗位的特点,为不同类型的岗位设计不同的薪酬激励模式,建立企业的分层分类薪酬体系。该薪酬体系主要包括:以年度经营为评价周期的年薪制薪酬体系;与销售业绩相关的销售人员薪酬体系;以常规性工作为特征的等级薪酬体系;适用于计件工人的计件制薪酬体系,等。
1、年薪制薪酬体系
参考国内外实践中通行的做法,在A企业的薪酬设计中,针对一些工作职责重大、业绩形成周期长的职位设计年薪制薪酬体系,适用于年薪制薪酬体系的岗位主要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认定可享受年薪制的其他岗位。
薪制体系的主要薪酬结构包括:
(1)基本年薪:根据上年度考核结果,确定本年度年薪总额,年薪总额的60%作为本年度基本年薪,按月支付;基本年薪的初始核定以工作评价、劳动力市场价格、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为基础;
(2)业绩年薪:年薪总额的40%作为本年度业绩年薪,在年度结束后,根据企业业绩和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核定,在次年春节前一次性核发;业绩年薪不仅与个人绩效结果挂钩,还与企业年度整体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3)奖励年薪:奖励年薪总额从企业当年超计划利润中提取,在年度结束后,根据企业业绩、考核评价结果以及个人所承担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核定,年薪制人员的奖励年薪,50%的部分以现金形式延期半年发放,其余50%的部分转化为持股基金;
(4)法定福利保险:国家规定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
(5)特殊福利保险: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额外的特别福利保险,包括:福利分房和购车、国内外进修、一次性任职(期)特殊管理津贴,等;
(6)董事长(总经理)特别奖:从企业奖励基金中支付,由董事长(总经理)确定,于次年春节前一次性发放。
2、销售人员薪酬体系
销售人员薪酬体系适用于企业的销售岗位,具体包括:大区经理、办事处主任和销售员。其薪酬结构并不是简单地采取底薪+佣金的方式,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1)保底工资:主要为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按月发放;
(2)销售提成:销售提成分为计划内销售提成和超计划销售提成,超计划销售提成的基数为计划内销售提成的1.5倍,超计划销售提成部分延期半年发放。销售人员销售提成按全年月平均数滚动累计计算,按月考核,按月发放,年终统算;
(3)管理考核奖:将销售提成总额中的20%作为管理考核奖金总额,员工实际所得与其考核业绩挂钩,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员工盲目追求销售额的提升,而忽视其他本职工作的完成;
(4)补贴:补贴根据地区差异性进行分配,所含项目包括餐补、电话补助、交通补助、交际费、住宿补助等。
3、等级薪酬体系
等级薪酬体系适用对象为企业内从事技术岗位(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支持岗位等人员)、以常规性管理为特征的管理岗位(包括中层以下的主管、行政文秘、财务等人员)、以操作性工作为特征的岗位(包括非计件制技术工人、非计件制普通工人、工勤人员)的员工和市场运营人员。
为保证等级薪酬体系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在确定每个岗位的薪酬等级时,首先根据工作评价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将其归入相应的职位等级中去,然后根据劳动力市场状况对工作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保证与劳动力市场基本符合。
等级薪酬体系的薪酬结构主要包括:
(1)基本工资:根据工作评价的结果得出,反映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
(2)月度奖金:依据员工月度考核结果以及企业当月整体目标完成情况计算,按月度发放;
(3)年度奖金:等级制员工年度奖金依据年度考核结果计算,按年度发放;
(4)单项奖:根据员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计算,包括提案奖、合理化建议、革新与创造奖及研究开发奖励等;
(5)项目奖励:此项目适用于从事项目开发工作的人员。根据项目开发的特殊性,对这部分人员采用项目奖励的方式,以保证项目开发过程的连续性和项目开发人员的主动性;
(6)福利保险:国家法定福利和保险,享受内容和享受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计件制薪酬体系
为有效调动生产车间全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稳定的生产队伍,对生产车间的全部在编人员实施计件制薪酬体系。计件制薪酬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计件工资:个人月计件工资根据月生产量以及岗位评价点值确定,按月全额发放;
(2)计件制员工月度奖金:计件制员工月度奖金,为当月计件工资的25%,经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月核发;
(3)单项奖:企业设立革新与创造奖、提案奖等奖项,对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单项奖励的资金来源由三部分构成:车间的成本节约、个人实发奖金未达到奖金标准的差额部分和企业根据情况拨付的专项奖励部分。
(4)保险福利:依法享受国家法定福利和保险,享受内容和享受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力成本的支付限度,可在机会成熟的时候追加部分企业福利。
五、评述
A企业的薪酬调整,充分体现了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的原则(通过市场薪酬调查体现外部公平,通过工作评价体现内部公平),在控制人工成本的前提下,调整企业原有的薪酬结构,建立了分层分类的薪酬管理体系。
对员工而言,他们将感觉到他们的工作相比于同一组织中的其他不同工作得到了恰如其分的报酬,相比于在其它不同组织中的类似职位也得到了恰如其分的报酬,并且他们个人相比于同一组织中的从事同一职位的其他个人而言也得到了合情合理的报酬。此外,还使得企业各类人员都能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真正联系在一起。
对企业而言,该体系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使薪酬的发放更加市场化,极大提高企业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吸引一大批年轻化、知识化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企业在占有知识、观念、技术和手段的超前性提供人才基础,保证企业在行业中的{lx1}地位。同时将大大提高企业开拓市场和获利能力,并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公平的竞争氛围。
但是,薪酬变革是个难度很大的目标,仅靠方案本身是不能保证变革效果的。一个方案在设计上再合理、再科学,如果不能在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这种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而长期以来,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专家,在进行薪酬变革,为企业引入在设计思想上更为科学的薪酬体系的同时,都做了一项基本的假设:即:通过薪酬变革,可以解决企业薪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目的,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我们必须注意:这仅仅是假设,薪酬变革要达到预定效果,方案本身固然很重要,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方案的实施力度以及员工对方案的认可程度等等也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企业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如何科学的定制薪酬体系
何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
2005年4月19日17时14分 信息来源:21世纪人才报
中国古语云:“不患寡,患不均”。其实在企业里,员工永远都在抱怨薪水低,而真正造成人才流失的,却往往是由于不公平。西方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也认为只有在员工感觉到“公平”的情况下,员工才会受到强有力的激励。
——企业与员工共同的需要
一年一度的美世咨询亚太区新员工训练营中,培训师让每个国家来的新人谈一谈各自国家最普遍的人力资源问题。很多国家的同事都提到了,雇佣安全,削减福利等等。而来自中国的成员却认为“薪资给付不公平”是目前存在于中国企业最普遍的问题引起了众人的好奇。
公平理论认为,人会拿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和别人的相比较。当公式左边小于右边,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公平;当公式左边大于右边时,容易让员工产生投机取巧的想法,时间一长,工作积极性会逐渐减退;只有当公式两边相等时,员工才会体会到组织的公平。
最常见的薪资给付不公平
1.平均主义不公平
由于长期行政管制,使中国目前仍占很大比例的国有企业仍然留有“大锅饭”的影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那么当然干得多与好的人就会感觉不公平。
2.市场比较不公平
有人说“跳槽”就是公司之间薪资水平比较的直接结果,虽然过于{jd1},因为员工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美世的专项调研表明,薪酬仅列导致离职原因的第六位但薪资外部比较结果如果不公平的话,当然相对容易引起员工流失。美世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种行业和地区的薪酬市场调研,就是为帮助企业了解薪酬市场信息,以便作出竞争性调整。
3.差距不合理不公平
差距太小不公平(近似于平均化),差距太大也不公平。有一位采购主任,平时拿着一份不错的薪水,倒也工作蹋实。但是自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知悉了采购经理,也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的 薪资,竟然数倍于他。而到这位经理平日只是一个“二传手”,有什么事都“Pass”给他干,使他再也不能忍受,愤而“立誓”跳槽。可见,薪酬本身是让这位采购主任满意的,但真正促使他离开的原因是薪酬差距不合理。
4.模糊工资不公平
“给红包”的作法曾经甚至现在仍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流行。许多企业乐意将其作为薪酬的一种补充,多为临时性、一次性或年度性的奖金。其初衷有不少正是为了弥补正式薪资的不公平。但事实上,许多员工又会对“红包”的公平性提出质疑。原因是“红包”给付的标准不明确,弹性过大,很容易引起员工相互猜疑。
5.谈判工资不公平
通常现在的招聘程序中都会有双方进行薪资谈判这个程序。但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企业本身有一个已制定薪酬范围,而针对应聘者的资历、经验、能力等在这个范围内定夺。如果企业没有薪酬范围,而纯粹依照“口舌”或“拍脑袋”来定薪,就会扰乱内部薪酬系统,成为不公平的源头。
怎样实现公平的薪酬体系
其实,这些种种的“不公平”现象归结起来,都是薪酬与职位职责、绩效表现、能力资历不相匹配的结果。因此,在美世咨询公司xx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3P模型中,职位、绩效、能力是共同决定薪酬的三个因素。
按岗位付薪,是一个内部公平的薪酬系统最基本的条件。在这个系统当中,包含了职责澄清、职位评估和职位薪资三个部分。
职责澄清也就是对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设立职位的目的、应当承担的职责、内外部沟通网络以及对该职位任职资历、能力的规范描述,通常会使用职位说明书等类似的管理工具。职位说明书是规范描述职位分析结果的工具,具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写法也很有讲究,尤其是在职责描述栏里动词的选用,将决定在整个任务中该职位承担的职责范围。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职位说明书并非是人力资源部门或直线管理者强加给任职者的,而是应由管理者和任职者双方沟通后达成一致的结果。双方一致认定的职责,是公平、满意的薪资给付的前提。
当然,职位说明书除了作为岗位薪酬的最主要依据之外,还可以作为招聘、业绩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辅助工具。
职位说明书上都会对职位名称有一个明确,例如XX部经理,XX部主管等,有很多企业都是利用这些抬头来定薪的,即经理作为一个薪资等级,主管作为一个薪资等级等。但这只是较为粗略的做法。为了更加xx的衡量职位之间的重要度差别,区分此经理与彼经理之间应当存在的薪酬差异,尤其是级别之间的合理薪酬差距,必须对职位进行科学的评估。
职位评估是针对职位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抽象后,再给予量化的分析与评定。在企业进行职位评估时,而应以组织结构图为基础,职位说明书为对象,以保证评估的公平性。评估时,可以借鉴已经成熟的职位评估系统,也可以自己开发系统,或干脆采用“德尔菲法”成立评估专家团进行背对背打分,对职位进行评估。美世咨询公司采用的职位评估系统是自行研发的工具,是根据数千家公司的评估测试结果,由近百位高级咨询师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而总结的方法。经过了三个版本的升级,目前应用的这个系统仅有四个评估因素,十个维度,在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下,从使用者出发,力求简便、易学、易用,并且已经有成熟的软件作为评估操作工具。
在具体实施职位评估时,有几点注意事项:
1)成立评估委员会进行公平评估,并保证评估工作的推行;
2)一定是评估“职位”而非“任职者”;
3)挑选有代表意义的典型职位进行评估,以免特殊职位的一些非普遍因素扰乱整个系统;
4)评估职位应由上而下;
5)任何人不能评估自己的职位;
6)评估结果应通过内部平衡性检验
按照评估结果给职位进行排序和部门之间的职位匹配图的检验达到平衡以后,评估结果应取得{zg}管理人/层的批准方可推行。
在取得职位评估结果以后,划分出职位级别,就可以模拟内部的薪酬曲线了。此时一般参照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企业本身的付薪能力,二是市场的薪酬水平。由于整个人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时必须更多地考虑市场竞争因素。因此建议企业在制定薪酬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市场水平,作出合理的定位。配合薪酬调研回归曲线,如果企业定位在中高线(75分位),理论上讲,该薪酬水平可以吸引市场上75%的人才。在这里有四点需要注意:
1)回归曲线上的点不是真实薪酬数值,它是为了企业能够使薪酬等级平滑而用指数公式模拟回归的结果;
2)企业内部的薪酬曲线应当是等比曲线,而不是等差直线,这样才可以整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导数相等,以保持公平和激励性。举个例子,基本薪资是1000元时,调薪100元是有激励性的;而当基本薪资是10000元时,调薪100元是没有激励意义的。所以薪酬曲线应呈等比数列上升,而非等差数列。按照美世咨询在中国7年的薪酬调研结果,通常这个等比数列的上升率为15%左右。少数激进型的企业可以达到30%。
3)薪酬级别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否则就无法体现不同的任职者在同样岗位上的差异了。通常薪酬范围的差距为50%,也就是说同一级别{zg}薪酬水平是{zd1}水平的1.5倍。
4)薪酬级别之间应当有部分重叠,以为任职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升职或提升能力。而且也利于企业向超过或低于岗位要求的任职者给予适当的薪资(并不是总能找到恰好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员的)。重叠过少容易引起官本位现象;重叠过多则不利于鼓励任职者承担更多的责任。一般重叠不超过3个级别是一个衡量标准。
随着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宽幅薪酬制度。可以把以前窄幅薪酬政策中2个甚至3个级别合并起来,成为新的宽幅级别。在宽幅管理中,将对职位本身的强调逐渐向个人能力转移,而这将是美世的3P薪酬管理模型中的“为能力付薪”的讨论范畴,在此就不赘述
某公司的薪酬谢管理制度
何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
2005年4月19日17时14分 信息来源:21世纪人才报
中国古语云:“不患寡,患不均”。其实在企业里,员工永远都在抱怨薪水低,而真正造成人才流失的,却往往是由于不公平。西方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也认为只有在员工感觉到“公平”的情况下,员工才会受到强有力的激励。
——企业与员工共同的需要
一年一度的美世咨询亚太区新员工训练营中,培训师让每个国家来的新人谈一谈各自国家最普遍的人力资源问题。很多国家的同事都提到了,雇佣安全,削减福利等等。而来自中国的成员却认为“薪资给付不公平”是目前存在于中国企业最普遍的问题引起了众人的好奇。
公平理论认为,人会拿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和别人的相比较。当公式左边小于右边,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公平;当公式左边大于右边时,容易让员工产生投机取巧的想法,时间一长,工作积极性会逐渐减退;只有当公式两边相等时,员工才会体会到组织的公平。
最常见的薪资给付不公平
1.平均主义不公平
由于长期行政管制,使中国目前仍占很大比例的国有企业仍然留有“大锅饭”的影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那么当然干得多与好的人就会感觉不公平。
2.市场比较不公平
有人说“跳槽”就是公司之间薪资水平比较的直接结果,虽然过于{jd1},因为员工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美世的专项调研表明,薪酬仅列导致离职原因的第六位但薪资外部比较结果如果不公平的话,当然相对容易引起员工流失。美世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种行业和地区的薪酬市场调研,就是为帮助企业了解薪酬市场信息,以便作出竞争性调整。
3.差距不合理不公平
差距太小不公平(近似于平均化),差距太大也不公平。有一位采购主任,平时拿着一份不错的薪水,倒也工作蹋实。但是自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知悉了采购经理,也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的 薪资,竟然数倍于他。而到这位经理平日只是一个“二传手”,有什么事都“Pass”给他干,使他再也不能忍受,愤而“立誓”跳槽。可见,薪酬本身是让这位采购主任满意的,但真正促使他离开的原因是薪酬差距不合理。
4.模糊工资不公平
“给红包”的作法曾经甚至现在仍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流行。许多企业乐意将其作为薪酬的一种补充,多为临时性、一次性或年度性的奖金。其初衷有不少正是为了弥补正式薪资的不公平。但事实上,许多员工又会对“红包”的公平性提出质疑。原因是“红包”给付的标准不明确,弹性过大,很容易引起员工相互猜疑。
5.谈判工资不公平
通常现在的招聘程序中都会有双方进行薪资谈判这个程序。但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企业本身有一个已制定薪酬范围,而针对应聘者的资历、经验、能力等在这个范围内定夺。如果企业没有薪酬范围,而纯粹依照“口舌”或“拍脑袋”来定薪,就会扰乱内部薪酬系统,成为不公平的源头。
怎样实现公平的薪酬体系
其实,这些种种的“不公平”现象归结起来,都是薪酬与职位职责、绩效表现、能力资历不相匹配的结果。因此,在美世咨询公司xx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3P模型中,职位、绩效、能力是共同决定薪酬的三个因素。
按岗位付薪,是一个内部公平的薪酬系统最基本的条件。在这个系统当中,包含了职责澄清、职位评估和职位薪资三个部分。
职责澄清也就是对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设立职位的目的、应当承担的职责、内外部沟通网络以及对该职位任职资历、能力的规范描述,通常会使用职位说明书等类似的管理工具。职位说明书是规范描述职位分析结果的工具,具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写法也很有讲究,尤其是在职责描述栏里动词的选用,将决定在整个任务中该职位承担的职责范围。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职位说明书并非是人力资源部门或直线管理者强加给任职者的,而是应由管理者和任职者双方沟通后达成一致的结果。双方一致认定的职责,是公平、满意的薪资给付的前提。
当然,职位说明书除了作为岗位薪酬的最主要依据之外,还可以作为招聘、业绩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辅助工具。
职位说明书上都会对职位名称有一个明确,例如XX部经理,XX部主管等,有很多企业都是利用这些抬头来定薪的,即经理作为一个薪资等级,主管作为一个薪资等级等。但这只是较为粗略的做法。为了更加xx的衡量职位之间的重要度差别,区分此经理与彼经理之间应当存在的薪酬差异,尤其是级别之间的合理薪酬差距,必须对职位进行科学的评估。
职位评估是针对职位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抽象后,再给予量化的分析与评定。在企业进行职位评估时,而应以组织结构图为基础,职位说明书为对象,以保证评估的公平性。评估时,可以借鉴已经成熟的职位评估系统,也可以自己开发系统,或干脆采用“德尔菲法”成立评估专家团进行背对背打分,对职位进行评估。美世咨询公司采用的职位评估系统是自行研发的工具,是根据数千家公司的评估测试结果,由近百位高级咨询师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而总结的方法。经过了三个版本的升级,目前应用的这个系统仅有四个评估因素,十个维度,在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下,从使用者出发,力求简便、易学、易用,并且已经有成熟的软件作为评估操作工具。
在具体实施职位评估时,有几点注意事项:
1)成立评估委员会进行公平评估,并保证评估工作的推行;
2)一定是评估“职位”而非“任职者”;
3)挑选有代表意义的典型职位进行评估,以免特殊职位的一些非普遍因素扰乱整个系统;
4)评估职位应由上而下;
5)任何人不能评估自己的职位;
6)评估结果应通过内部平衡性检验
按照评估结果给职位进行排序和部门之间的职位匹配图的检验达到平衡以后,评估结果应取得{zg}管理人/层的批准方可推行。
在取得职位评估结果以后,划分出职位级别,就可以模拟内部的薪酬曲线了。此时一般参照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企业本身的付薪能力,二是市场的薪酬水平。由于整个人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时必须更多地考虑市场竞争因素。因此建议企业在制定薪酬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市场水平,作出合理的定位。配合薪酬调研回归曲线,如果企业定位在中高线(75分位),理论上讲,该薪酬水平可以吸引市场上75%的人才。在这里有四点需要注意:
1)回归曲线上的点不是真实薪酬数值,它是为了企业能够使薪酬等级平滑而用指数公式模拟回归的结果;
2)企业内部的薪酬曲线应当是等比曲线,而不是等差直线,这样才可以整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导数相等,以保持公平和激励性。举个例子,基本薪资是1000元时,调薪100元是有激励性的;而当基本薪资是10000元时,调薪100元是没有激励意义的。所以薪酬曲线应呈等比数列上升,而非等差数列。按照美世咨询在中国7年的薪酬调研结果,通常这个等比数列的上升率为15%左右。少数激进型的企业可以达到30%。
3)薪酬级别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否则就无法体现不同的任职者在同样岗位上的差异了。通常薪酬范围的差距为50%,也就是说同一级别{zg}薪酬水平是{zd1}水平的1.5倍。
4)薪酬级别之间应当有部分重叠,以为任职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升职或提升能力。而且也利于企业向超过或低于岗位要求的任职者给予适当的薪资(并不是总能找到恰好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员的)。重叠过少容易引起官本位现象;重叠过多则不利于鼓励任职者承担更多的责任。一般重叠不超过3个级别是一个衡量标准。
随着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宽幅薪酬制度。可以把以前窄幅薪酬政策中2个甚至3个级别合并起来,成为新的宽幅级别。在宽幅管理中,将对职位本身的强调逐渐向个人能力转移,而这将是美世的3P薪酬管理模型中的“为能力付薪”的讨论范畴,在此就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