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部近日在其网站上公布一份环境违法企业名单显示,2009年环保部监测的7043家xxxx监控企业中,有2713家企业超标排污,约占监测总数近四成。 昨天(4月3日)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据此报道说,电力、煤炭等大型国企变成环保"钉子户"。近年出现的两个新动向是:中西部正成为污染大户集中的地区;污水处理厂也成了污染大户。 北京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介绍,这是环保部首次披露国控企业环境违法名单。"这次公布的都是老虎,以往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局限,公布的大部分为小企业,都是老鼠。" 这份报告显示:大企业反而可能有大污染,此前,重点污染源被认为主要存在于民营的中小企业。正在大规模兴建的污水处理厂的角色也受到了质疑。 这份黑名单上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央企,如中电投,华能集团及中石化等。 马军介绍,由环保部进行直接监控的所谓"国控企业"意味着是重点污染源——"都是国家盯得很紧的企业,企业规模很大,这次查到的情况相当严重。" 马军说,"现在超标的标准都只是浓度的标准",而对于大企业来说,排污总量本来就大,如果浓度也达不到标准的话,对环境损害更大。 不仅大型国有企业状况不容乐观,中国中西部成为企业排污超标的主力。 此外,污水处理厂此次排污超标也很严重。1587家国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31%部分测次超标,16%全部超标,总共约745家。 马军说,这些年,中国政府在污水处理厂上投资巨大,但效果并不理想。污水处理厂纷纷把企业污水接入管道,这样企业的排放标准大大降低,如果污水处理厂不负责的话,就相当于"污染责任转移"。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厂是建了也不开工。 此外,马军指出,企业治污成本和环境违法所受处罚不成比例。他介绍,跨国啤酒巨头嘉士伯在甘肃的一家啤酒厂,两年时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当地环保部门{wy}的监管就是每年罚2次款,一次5000元人民币,而建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成本是390万元,足够企业罚39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