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注重大力发展农村通信事业,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农村通信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通信信息服务。至2009年11月,我省20户以上自然村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省农村电话普及率达82.98%,建制村宽带普及率达93.4%。实现了所有乡镇通宽带、所有建制村覆盖移动信号、无线上网、普及农村信息机,累计新建农村通信基站5776个、新增传输96140公里,4451个建制村通宽带,新增农村电话用户1932万户。
我省提出的“福建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于2009年2月26日被列入国家发改委{dy}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有整合各涉农厅局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建立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发展农村信息员,采用电话、电视、电脑及短信等多种形式,为“三农”提供农业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农业信息管理、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为了全面实施该项目,目前正在分别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和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协商,签订《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村信息化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运营商遍布城乡的网络覆盖优势和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优势,提供一定经费支持,提供优质、优惠、便捷的基础通信服务,协助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与今日xx网络有限公司等电子商务运营商广泛接触,深入交流,探讨福建省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和建设方案。
一是整合各类电话服务资源,将各地的农业信息服务热线统一为“969155”,简称为农业“155”,建立了155指挥协调中心、全省各设区市农业局建立了155指挥调度中心、所有县(市、区)农业局都建立了155服务中心。通过电话咨询、进行现场指导、实施科技下乡、提供技术资料、开展培训示范和拓展网络服务等形式开展服务。969155信息发布已由原来单纯发布农情、苗情、灾情、实用科技信息,逐步向生产信息、政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相结合、本地信息和外地信息相结合、国内信息和国际信息相结合、当前信息与分析预测信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到农技推广、产品促销、市场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咨询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成为农村信息服务xxx的载体。结合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试点和“三电合一”项目的实施,强化制度建设,加大投入,扩大宣传,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10月底共受理来电咨询112991人次,来访咨询41982人次,农技干部下乡现场指导58438人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专题培训班23616期,受训人数211452人次。科技人员下乡89213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1192万元,新增效益21465万元。
二是初步规划了福建省星火科技“12396”信息网信息分类体系,制定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质量控制规范、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数据采集更新规范与共享标准。已整合与新建的各类信息资源有:农村实用技术视频资源450多部、农业科技文献数据60274条、农业技术培训课件100多个、专家系统16个。目前首先在泉州市、南平市、屏南与永安市等地开通“12396”的服务热线。完成了星火科技12396呼叫中心的软件、12396服务体系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自助开发平台的设计与研发。泉州市建立了集热线电话、互联网络、视频系统、网络电视、短信息和QQ群等功能的多媒体信息远程服务平台体系,为用户提供适时的农村科技信息,全市共设立58个星火科技远程视频系统分会场,推广网络电视“星火科技”视频用户8万多户,全年发布各类短信息3万多条次,同时结合农时农事和群众来电的热点问题,每月举办2期星火科技12396多媒体信息远程科技咨询服务。南平市自12396开通以来,已接受咨询电话3100多个,并建立南平星火科技短信发布系统,结合农时农事,适时为特定的用户群体发布农业生产、农业气象、病虫害预警与防治等综合短信息。
积极推进上杭县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建设,以中组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委托的上杭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红古田”教育网)为依托,以信息化应用为导向,实施以“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服务中心、农村政务辅助服务中心”三个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资农药企业管理系统、动植物疫病远程诊断系统、村务管理系统、县乡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县乡视频会议系统、党员干部培训系统、“中国·上杭”网站群建设等信息化重点项目。
除上杭县作为国家的试点外,结合我省实际,增选16个县作为省级农村信息化试点地区,如武夷山市的“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该工程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以数字武夷为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农村村务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4个应用信息平台,实行高位嫁接,将城市资源导入农村,对接城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xx农村地域限制,让老区农民参与到大市场的竞争环境中,为武夷山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武夷山市的信息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全国新农村信息化样本县(市)”、“全国农业信息化{lx1}地区”等多项荣誉,并被授予全国{sg}信息化综合扶贫示范基地。
针对农村广大群众对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和渴望,省信息化局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数字办、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科协、省农科院等八个相关涉农部门和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同以“信息大篷车”为平台,对全省农村进行科技、文化和信息化的宣传、培训和体验,xx农民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提高农民对信息化的认识,让农民亲身感受、体验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捷与实惠,利用信息大篷车的六大培训模块,每月精心组织一主题的培训活动,共组织农民群众、种养大户信息化技能培训和信息化产品体验活动50多场次,培训人员1800多人。
2006年,我省率先在南平和泉州市的8个县(市)开展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之后,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建瓯市和上杭县列入了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市)。通过三年多的建设,我省共已建成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点1190个,配备乡镇商务信息助理和村级信息员1080名,培训农户信息员5600名。南平、泉州两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市)级农村信息服务站为核心,以涉农网站为依托、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为节点、各村信息服务点为通道、流通大户及广大农民为终端服务对象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2009年,南平市通过网上推销农产品30多亿元。泉州市2009年共编发信息刊物231期,接受各种咨询11178人次,利用信息网络促进商品成交10540万元,开展市场预测指导商品成交8919万元。建设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捷的公益性综合商务信息服务,有效引导了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卖难问题的解决,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铺架了农民致富桥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福建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内先进省市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涉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程度还不高,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还在探索阶段,配套服务设施和制度建设还跟不上。今年我们将继续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统筹乡村信息站,继续完成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建设任务。以加强培训为根本,培育建设农村商务信息员队伍。开发部署12316服务热线、市场信息和文化共享、远程教育、平安农村、电子商务等业务系统。建设省、市、县、乡村三农服务网站群,整合科技、文化、市场、农产品等信息进村入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