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醛、柠檬醛抑制黄曲霉生长机制研究

分类: >

【摘要】   目的 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柠檬醛对黄曲霉细胞膜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以探讨其xx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黄曲霉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xx的蔡氏固体培养基中,同时设不加xx为空白对照,置26 5℃恒温培养3d,刮取平皿上菌苔,称重、皂化,提取xx中的难皂化脂,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的麦角固醇含量。结果 柠檬醛浓度为0 16μg/ml、肉桂醛浓度为0 09μg/ml作用黄曲霉后,麦角固醇含量较未用药组显著降低。结论 肉桂醛、柠檬醛可能通过影响黄曲霉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抑制黄曲霉生长。

【关键词】   肉桂醛

  黄曲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极易引起物品霉变。食品等物品霉变除造成直接重大的损失外,某些产毒株产生的毒素,还可导致肿瘤高发,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1〕。目前主要利用化学防腐剂抑制xx的生长, 化学防腐剂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食品方面的有山梨酸、苯甲酸、丙酸及其盐类以及纳它霉素等,但这些防腐剂防霉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对人和动物多有潜在的毒性。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柠檬醛作为食品防腐剂已应用于食品工业,但对其xx机制较少。本室实验表明,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柠檬醛有良好的抗黄曲霉作用〔2-5〕。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肉桂醛、柠檬醛作用黄曲霉后xx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抗xx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开发新型的食品xx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菌株   黄曲霉菌为标准株(CCCCMID A2)[中国xx中心(南京)]。

  1 2 仪器与试剂   yknm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 Gilching公司);xx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肉桂醛(中国上海双喜香料制剂厂),比重1 047~1 051(批号:20020401,纯度>95%);柠檬醛(德国Berlinrang Vnitden Augen de Haut vermiden公司)批号:002489 S20085632,纯度98%。,比重0 887~0 889(批号:002489 S20085632,纯度>98%);酮康唑(纯度:200mg/片,批号:030418108,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临用前将酮康唑研成细粉并溶于二甲基亚砜,使其浓度为40mg/ml;麦角甾醇(美国Sigma公司),用环己烷配成1 0mg/ml,-20℃保存;乙腈为色谱纯;皂化剂:新鲜配制的含15%NaOH的90%乙醇溶液;蔡氏培养液〔6〕;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 3   方法

  1 3 1   菌液制备   将试验菌株接种于蔡氏斜面,26℃培养至快速生长早期,活化2次,此时菌苔覆盖斜面,加入蔡氏液体,吸管吹打菌苔使孢子游离于培养液中,用500目无菌尼龙网过滤,滤液经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调整孢子浓度为106个/ml。

  1 3 2   不同浓度药液的制备   参照文献〔2,5〕,于无菌、直径为15cm的平皿内分别加入柠檬醛9 16,6 11μl,肉桂醛6 364,4 364μl,酮康唑4μl,将冷却至50℃左右的蔡氏固体培养基50ml迅速倒入上述平皿内,混匀(xx终浓度分别为:柠檬醛,0 16,0 08μg/ml;肉桂醛,0 13,0 09μg/ml;酮康唑,3 2μg/ml),待其凝固。

  1 3 3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肉桂醛、柠檬醛对黄曲霉细胞膜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1)样品制备:将1 3 1制备的菌液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xx的蔡氏固体培养基中(孢子终浓度为104个/ml),同时设不加xx为空白对照,置26 5℃恒温培养3d,刮取平皿上的菌苔,称菌湿重。各精密称取湿菌约0 5g,加磷酸盐缓冲液(PBS)2 5ml和皂化剂6ml,混匀,80℃水浴皂化60min。加石油醚(沸程30~60℃)6ml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加水6ml洗涤2次,醚层于60℃水浴挥干,得未皂化脂〔7〕,加环己烷溶解使溶液体积为1ml/g湿菌,-20℃保存。(2)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C8柱;流动相:已腈-水(95∶5);流速,1 0ml/min;检测波长283nm,采用外标法按峰面积进行定量。(3)标准曲线绘制:精密称取25mg麦角甾醇标准品,用环己烷溶解配成1 0mg/ml作标准贮备液。用标准贮备液分别配制0 5,0 25,0 125,0 0625,0 0325,0 01625mg/ml等6份标准液,在(2)中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进样20μl,每个浓度进样2次,以峰面积的均值为纵坐标,样品浓度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进行回归处理。(4)精密度测定:在本实验条件下,将0 25,0 125,0 0625mg/ml的标准溶液分别于日内及日间进样,测定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差。每个样品重复进样2次。(5)样品测定:将(1)中制备好的样品用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条件分别进样20μl,每个样品进样2次,测定样品中麦角甾醇的含量(n=3)。



  1 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 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 1   标准品麦角甾醇的出峰时间   按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条件进样。结果显示,麦角甾醇的出峰时间在16~17min。

  2 2   标准曲线   麦角甾醇含量在0 5~0 01625mg/ml范围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7 43636x+0 507256(n=6,r=0 999427),麦角甾醇含量在此范围内与峰面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2 3   麦角固醇的精密度测定   测定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差,其RSD(相对标准差)分别在0 12%~1 44%,1 0%~2 02%。说明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见表1。

  2 4   肉桂醛、柠檬醛对黄曲霉细胞膜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以酮康唑为阳性对照,测定了肉桂醛、柠檬醛作用黄曲霉后麦角甾醇含量的变化。柠檬醛较高浓度0 16μg/ml、肉桂醛0 09μg/ml作用黄曲霉后,麦角固醇含量较相应未用药组减低,差异有意义(P<0 01),见表2。

  表1   麦角固醇的精密度测定(略)

  表2   用药前后黄曲霉麦角固醇含量比较(略)

  注:与相应对照组比较,*P<0 05,**P<0 01

  3   讨论

  肉桂醛、柠檬醛是肉桂、山苍子油的主要成分,且两者已分别用于化工、食品、粮食防腐、医疗卫生。实验表明,两者有良好的广谱抗xx作用特别是有高效的抗曲霉作用。张文娟〔8〕、罗曼〔9〕等研究了柠檬醛致黄曲霉的形态结构和某些宏观影响。麦角甾醇是xx细胞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一种准平面体分子,通过与磷脂结合稳定磷脂相,从而增加膜的稳定性。麦角甾醇的缺乏,必将引起xx细胞膜功能异常,甚至发生细胞破裂。目前用于检测细胞膜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0〕。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自动化程度好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本实验以酮康唑为阳性对照,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柠檬醛作用黄曲霉后细胞膜麦角甾醇含量的变化。实验中发现,一定浓度的xx作用后黄曲霉细胞膜麦角甾醇含量较阴性对照组减少,随着xx浓度的增加,麦角甾醇的含量也随之减少。表明xx影响了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黄曲霉的生长繁殖。至于xx抑制了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哪一个环节或多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测定xx中麦角固醇含量,有助于探讨抗xxxx的作用机制,并为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外抗xx作用研究提供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崴,庞广昌,张昀.黄曲霉毒素与食品安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11-13.

  〔2〕 谢小梅,许杨,付颖媛.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外抗曲霉菌活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6):89-93.

  〔3〕 谢小梅,许杨,方建茹.肉桂醛、柠檬醛对烟曲霉、黄曲霉细胞DNA、RNA的影响[J].xxx,2005,36(4):558-560.

  〔4〕 谢小梅,张文平,付颖媛,等.肉桂醛、柠檬醛抗曲霉菌作用机制的研究[J].xxx,2004,35(4):430-432.

  〔5〕 谢小梅,方建茹,许杨.肉桂醛、柠檬醛抗黄曲霉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 9):32-34.

  〔6〕 陈世平.xx感染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38-539.
 
  〔7〕 刘洪涛,高平挥,曹永兵.等.气-质联用研究氟康唑对白xxx甾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2,16(5):368-371.

  〔8〕 张文娟.内桂醛抗黄曲霉作用及超微结构观察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27(5):374.

  〔9〕 罗曼,蒋立科,吴子健.柠檬醛对黄曲霉质膜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1,41(6):723-730.

  〔10〕 罗曼,蒋立科,邹国林.柠檬醛致黄曲霉孢子丧失萌发力的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8(2):227-233.



郑重声明:资讯 【肉桂醛、柠檬醛抑制黄曲霉生长机制研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