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学案_范丰梅的物理博客_新浪博客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知道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

2、知道断路和短路,并知道产生故障的原因。

3、知道如何防雷。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2、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重点与难点: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和电阻对安全用电的影响;

短路和断路产生的原因。

3.教材分析: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本节课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对用电安全的影响入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电学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又提高在帮助他人时讲安全、讲规则、讲科学的意识。另外课本还要求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的问题,学会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短路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教材中介绍了避雷针和STS阅读材料,使学生注意防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4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问题1:什么是触电?

 

问题2:是不是只要电流流过人体都会触电呢?

 

问题3 :通过阅读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4:既然电流是人体触电的主要原因,但平时我们经常说不高于36v的电压是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什么这样说呢?

思考回答: 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发生触电事故。已知健康的人两手间的电阻{zd0}为5kW,此时,刚好不小心两手抓到了36V电源两极上,请你谈谈想法,他会会不会触电?

解释现象:

问题5: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问题6: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知识拓展

问题7:能否在输电线上晒衣服?请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8:站在高压电线上的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

问题9:高压电线为什么要架在高空?

问题10:电吹风为什么不可以在浴室使用?

问题11:如果遇到有人触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课堂练习

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V,经验证明,只有__________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使用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要重视防雷,这是因为,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__________现象,发生雷电时,在云层和大地之间的雷电路径上有强大的__________流过,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3、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__________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通过人体的电流也会随着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4、下列几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触电的是

A、用12 V蓄电池做实验         B、无意中碰到36 V电压的两根导线

C、站在干燥的木凳上触到家庭电路中的一根火线

D、站在地上触到家庭电路中的一根火线

5、一个灯泡灯光暗淡,下列原因不可能的是

A、电源电压过低

B、灯泡陈旧,灯丝升华变细,使灯丝电阻变大,电流变小

C、电源电压过高         D、线路因潮湿或绝缘线损坏有漏电现象

6、有下面几种做法:①同时用手接触三节串联着的铅蓄电池组;②用手去捡落在地上的高压输电线;③用湿布去擦亮着的电灯泡;④站在地上用手碰到了家庭电路中的火线;⑤站在干燥的木板上同时接触家庭中的火线和零线.其中会发生触电事故的做法是

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因素是:

(1)               ;(2)              .

8、关于安全用电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36 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B、家庭电路的电压是低压,对人体没有危险

C、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

D、只要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9、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用湿手拨动开关                    B、把湿衣服晾在室外电线上

C、发生电着火,赶紧用水扑火          D、保持绝缘部分干燥

10、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发生雷电时,在云层和大地之间雷电的路径上有强大的      通过,会给人们带来危险,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物、室外天线等,所以室外天线要装设      装置.特别是在比周围建筑物高的情况下,一定要装设.雷雨天也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学案_范丰梅的物理博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