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每一个中国女子都做过关于旗袍的绮梦:灯火初上,着一袭旗袍香风细细在城市的陌陌红尘里,婉约到极点的式样,却分明倾泻着xx大胆的春光……
旗袍在当代城市已经沦落。但是仍有执着古典美的女性贪恋着它的韵致。
当然,在那些非传统的艺术背后也传承了文化。例如衣裳,原来仅是蔽体御寒之物,后来一代一代的人在禀赋了时代、地域、身份等特征后,又将诸特征会意到衣裳上,因而衣裳也成了视觉文化中的一系。其中,旗袍又是中国衣裳文化中最独特的一派。
旗袍的内涵与外延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与中西服饰文化交融的设计典范,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与民间的普通认同。旗袍,故名思义,是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辞海》释文旗袍是“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下摆不开叉,衣袖八寸至一尺。衣边绣有彩绿。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
清满洲旗人所穿的旗袍一般特征为:圆口领、窄袖、向右侧捻襟、下摆四面开衩、带扣襻、束腰带。面料多为皮革。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后,原先的游猎文化与汉族的农耕文化相融合,旗袍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圆领变为一寸多高的立领,四面开衩变为两侧开衩或不开衩;窄袖变为喇叭袖;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做工日趋精巧;面料开始以棉布为主,丝绸也逐步盛行。但这一时期所谓的旗袍相对较为宽松,应该属于古装的范畴。
改良旗袍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是满清旗装与西洋女装元素有机结合的产物。这种旗袍的特征为:向右侧捻襟,立领、盘扣、下摆两侧开衩,单片衣料、贴身设计、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当时,大量纺织厂、服装店的出现,为旗袍的流行推波助澜。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改良旗袍达到了流行的顶峰,这就是我们现代一般意义上的旗袍。当时的名人如宋美龄、林徽因、胡蝶、阮玲玉、张爱玲等所穿的旗袍,成为那个年代女装的经典。
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时尚之风再次将旗袍的衩口撩起,旗袍又流行了。旗袍的衩口又开始越开越高,高得不能再高。它在女人大腿上的探索比西方的迷你裙走得更远。
张爱玲的旗袍瘾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带着她那敏感于常人的色彩、节奏和情绪登上了文坛。她也同样钟情于旗袍,并且在她的旗袍观中,总是潜伏着满清时的审美意识,因而这个乱世中的女子,周身胶合着满清和现世的情调,像照片中她的神情那般,疏离和落寞。
简约是张爱玲的幌子,她{za}的还是那些惊艳别致的旗袍。长袍短套,罩在旗袍外面。
定居美国后,在很多场合,张爱玲仍是一身旗袍打扮,不过已不及当年那般夺目。据说,她死前{zh1}一件衣裳是一件磨破衣领的赫红色旗袍,像极了她曾经绚烂一时而后却平和闲淡的一生。年轻时,她就曾寓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在独特的个人特征背后,张爱玲的旗袍还蕴涵了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正如张爱玲所言“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因此形式多样的张爱玲旗袍本质上是现代的,要么表达情绪,要么表现曲线美——所有都是个人的充分发泄。40年代的上海,不仅是张爱玲蜗居的地方,也是整个中国时尚旋涡的中心,其他各地的时尚脉搏随之起伏不定。那时在上海已有了旗袍的“别裁派”,就是中西合璧式剪裁。一种是局部西化,或西式翻领或荷叶边或开衩袖,一种是旗袍与西式服饰搭配,一件古朴的旗袍搭上小西装或针织背心,既复古又新颖。当时的电影明星欧阳莎菲效仿西方女性戴着长串珍珠项链,穿着凤翔旗袍,胸口抠了一块三角,露出雪白肌肤,衣袖却把肩膀包裹得严实,面料、图案、袖子是雍容的传统一面,珍珠项链和三角型胸口又是性感的时尚一面。所有这些时代和地域特征都遵循一条规律——“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出”。这条规律使现代旗袍与满清旗袍泾渭分明。
流动着的旗袍
风情万种的旗袍也曾遭遇过一个时代的嘲弄。上世纪50年代末期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和大跃进浪潮,荡涤了旗袍悠闲、舒适的生存空间。此后,这种在诞生之初曾带有革命色彩的新潮服装,又在“xx”中沦为需要破除的“四旧”。
拂去历史的烟尘,细读旗袍的现代之美,须如张爱玲所嘱“远看色,近看款”。南北文化交融及多侧面多方位与国际接轨,使旗袍的色调已不拘一格:樱桃红、蟹青、海蓝、杏黄、烟紫等,也有人敢穿着“闪亮登场”。
百年旗袍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在其基本特征上不断糅合时尚元素和时代观念改良款式的结果。乃至与欧式晚礼服的部分样式嫁接,使这一传统服装不仅能穿出中国的山水韵律,还洋溢着开放开朗的浓郁气息。
xx影星巩俐去年2月应邀担任第五十届柏林影展评审团主席,身着一款以此种方式改良的粉玫色旗袍短礼服,配以黑色裤装,浓纤合宜,风华万千。
即便我们中的更多人没有机会像巩俐那样展示国色,也可以在寻常的日子穿一袭旗袍。
街头巷尾的“制服”?
然而遗憾的是,除了影视里的回顾之外,真实生活中旗袍的归宿令人心寒。
“我正在想把企业搬离重庆,去别的城市发展。”2005年5月19日下午,七星岗旗袍一条街,重庆冯氏旗袍大王第三代xxx冯继清站在自己的店面前对记者说。
事实上,对于自己如果离开重庆的旗袍生意,冯继清并没有把握。只是他很清楚,现在的旗袍生意已经没有以前红火了。“1995年、1997年那几年,来我这里定做旗袍是要排队的,生意太好了。”但是,网络上最近对于旗袍命运的诘问也方兴未艾。愤懑的网友在发问:我们的旗袍还能称为国服吗?
另一种状况是,社会上确实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