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1)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_覆育列国英明汗_百度空间

1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图片地址:

     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帝王的宫殿,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心,与红场毗连,它们一起构成了莫斯科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先说说红场(Red Square)

  红场是莫斯科(Moscow)的中心,是来莫斯科的游客必去之处。红场正中是克里姆林宫东墙,宫墙左右两边对称耸立着斯巴斯基塔楼和尼古拉塔楼,双塔凌空,异常壮观。步入红场等于步入了俄罗斯精神家园的大门,红场的一切同样代表了俄罗斯民族悠久的历史。

     红场面积很大,长695米,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虽历经修建改建,但仍然保持原样,路面还是过去的石块,已被鞋底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  

  红场与克里姆林宫并非同时建造,15世纪90年代的一场大火使这里变成了“火烧场”,空旷寂寥。直到17世纪中叶这个地方才有了“红场”之说,成语中意即“美丽的广场”。红场上除了以克里姆林宫为主要建筑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建筑物,如列宁墓(Lenin's Tomb)。1924年1月27日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安置在这里,后不断修葺陵墓内部。如今的列宁墓,色调肃穆、凝重,外面镶嵌贵重的大理石、黑色、灰色的拉长石、深红色的花岗石和云斑石。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墓顶为平台,供全民节日时俄领导人检阅游行队伍和xx之用。  

  红场南面还有一座由大小9座塔楼组成的教堂--圣瓦西里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Basil),极富特色,被戏称为“洋葱头”式圆顶,在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中独具一格,已成为红场的标志性建筑。另外,红场北面是19世纪时用红砖建成的历史博物馆,为典型的俄罗斯风格。东面是一个超大型商场,由240家商店组成。虽然其地位已经下降,被附近更高级、更新颖的商场取代,但其设计之独特、装修之豪奢,xx可以与欧美最现代化的商场相媲美。  

  如今,在广场上闲庭散步时能体会伟大的俄罗斯的民族历史与往昔的辉煌。红场已成为各国游客最津津乐道的旅游胜地之一。

圣瓦西里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Basil)

位于红场的南端,是广场上最显眼的建筑。它建于1555-1560年,是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 俄国{dy}个沙皇,也叫伊凡四世 Ivan IV)为庆祝1552年俄国人攻克了{zh1}一个蒙古侵略者的据点--喀山,并把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合并入莫斯科王国。近三百年的奴役和屈辱被彻底雪洗了,整个俄罗斯民族都为这一胜利和解放而沸腾狂欢,这种激动兴奋的喜悦之情,充分体现在教堂那绚烂多彩的外表和造型上。

从建筑风格上看,该教堂属于虽然是东正教,但没有采用拜占庭的希腊十字式布局,而是用俄罗斯自己民族特色,由九个大墩子组合而成,中央的{zg},为46米,帐篷形穹顶,顶端以小葱头结束,周围有八个葱头形穹顶,四大四小,染着鲜艳的色彩,主要有红、黄、绿,教堂红砖砌筑,如同一团烈火,火苗上窜,充满活力,爆发出欢乐的气氛。

这座教堂最初被伊凡雷帝命名为圣母升天教堂,施工中挖开了几座墓,其中有一具尸体竟然没有腐烂,被认为是圣徒,此人叫瓦西里,本是个流浪汉,在街头算命,曾鼓动人民赶走蒙古侵略者,他死后,伊凡雷帝还曾给他抬棺,见到他尸体不朽,人民便纷纷用他的名字称呼教堂,教会{zh1}把名字定为“瓦西里-伯拉仁内”教堂,伯拉仁内就是多福的意思。

300年后,俄国教会史学家拉辛说:“在俄国全部教堂中,瓦西里是国内外最负盛名的。”如今它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标志了。

从实际使用效果看,这个教堂内部空间很小,可以说xx是个纪念碑式的建筑。

列宁墓(the Mausoleum of Lenin)

位于红场的西边中央,背靠克里姆林宫的宫墙,红砖建筑,造型像个方盒子,上面有观礼台,用于{gjldr}检阅红场上的游行和阅兵队列。

列宁墓外面用铁栅栏围起来,旅客从北口排队入内。栅栏入口处有民警在检查,旅客不得将照象机和提包带进去,要求一律存在寄存处。列宁墓庄严、肃穆,用红色和黑色大理石砌成,幕前有两名战士站岗,这个岗被称为俄罗斯{dy}哨位。哨兵穿戴齐整,着大盖帽,戴白手套,他们象塑象一样一动不动的站着,面部没有任何表情。哨兵换岗,这被称为红场一大景观。哨兵每两小时换一次岗,换岗仪式庄严规范,多少年一直不间断,程序也从不简化。准备换岗的两名哨兵由一名军官率领,从克里姆林宫正门走出来左转向北,正步走,步伐严格、齐整、威武、规范。抬起的腿笔直,与地面成90°的夹角,在空中停留半秒钟才落下,然后再抬起另一条腿。从克里姆林宫的宫门走到列宁墓短短的距离却要走近十分钟。接下来,换岗的哨兵与离岗的哨兵面对面地站着,大约半分钟,然后来换岗的人与离岗的人在瞬间迅速交换岗位,下岗的人在军官带领下,仍然以规范的正步走回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一九九三年十月事件以后,俄罗斯总统发布的{dy}个命令就是撤消列宁墓前的岗哨,列宁墓停止开放并考虑将列宁遗体迁出列宁墓,后来,由于要求参观的人很多,政府从十月十日起恢复开放列宁墓,将已撤消的岗哨改由xx执勤,换岗仪式也大为简化。10月21日,政府发言人说∶列宁的遗体暂时留在陵墓里,但政府正在考虑东正教主提出的“停止把红场作为墓地”的建议。到11月2日,政府正式宣布将把列宁遗体迁出列宁墓火化,然后送往圣彼得堡列宁母亲的墓地附近进行安葬。这一提议遭到了俄罗斯数百万共产党人的强烈反对。生物医学专家对列宁遗体最近的一次检测是在去年2月至4月进行的。这些专家指出,列宁的遗体状态良好,如果能得到正确的防护,遗体还能在陵墓中保存100年,甚至有可能保存更久。普京也强烈反对关闭列宁墓和将列宁遗体入土安葬,并表示俄政府在做出每项决定时都要考虑推动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而不是导致社会分裂。

列宁陵墓大厅房间里有几名保安xx维持秩序。列宁遗体保存得相当好,他穿着裁剪合身的藏兰色西服,留着短短的小胡子,柔合的灯光轻轻地照着遗体的面部,他象睡着了一样,安详地,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大厅里静悄悄地,谁也不说一句话,轻轻地从水晶棺旁走过。

在列宁墓后面,紧靠克里姆林宫的墙下还埋葬着十二名原苏联领导人的骨灰,赫鲁晓夫则被葬在另外一个地方——圣处女修道院墓地。不过他们都将移迁出这个地方,迁往新圣女公墓或其他什么墓地。墙下还埋着上百名知名人士的骨灰。这些墓葬沿克里姆林宫墙排成一排,{gjldr}一人一个墓穴,墓碑上部雕刻着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半身胸象,12名前苏联领导人从左向右排列顺序是,苏斯洛夫、斯大林、加里宁、安德罗波夫,捷尔任斯基、勃列日涅夫、斯维尔德洛夫、伏龙芝、日丹诺夫、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和契尔年科。这些墓葬中,斯大林的墓葬是后迁来的,他的遗体原先也用水晶棺放在列宁遗体旁边,与列宁一样供全世界的革命者和旅游者瞻仰,一九六三年赫鲁晓夫重新评价斯大林,将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火化,然后将他的骨灰与前苏联其它领导人葬在一起。除了{gjldr}外,前苏联{dy}个宇航员加加林以及其它一些知名人士也葬在这里,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半身胸象,而是许多人的名字刻在一块墓碑上。

国家历史博物馆(the National Historical Museum)

位于红场的北端,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在1872年下令修建的。红砖白顶。馆里的展品和档案材料丰富多样,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侧面,全方的介绍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里有最完整、最丰富的古币收藏室;有大量的出土文物,还有价值的俄罗斯、东方和部分西方的武器;俄罗斯和外国的服饰织物;农用工具,木制家什和其他的雕花和彩绘木器;陶瓷和玻璃制品。另外,馆中还有别类地收藏着大量描绘历史人物、事件、特点、建筑 等 等的绘画,而且有历史地图;民情风俗档案;各种手写本、古印本 等 等。

19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在红场的北面,立起了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朱可夫(1896-1974)前苏联元帅,世界xx军事家,曾任前苏联国防部长。第2次世界大战中苏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参与制定和执行了苏军几乎每个重大战役计划攻克柏林。 雕像在历史博物馆的前后都有。

博物馆的东面有个16世纪建造的门,后来被苏联政府以妨碍广场阅兵队列通过为由拆除,90年代修复。

无名战士墓(the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位于红场西北角,背靠克里姆林宫的宫墙。建于1967年,埋葬着一位二战时期为保卫莫斯科而牺牲的战士的遗骨。墓主既然“无名”,大有可能仅是普通一兵,可是墓前的火焰长年跳动不息,鲜花天天不断,还有两位战士日夜站岗,纪念规格比许多前苏联领导人的坟墓高得多,这种打破“官本位”的悼念方式感人至深。听说时有新婚夫妇到墓前举行婚礼,由此可见这无名战士在芸芸众生中的崇高地位,这也是俄罗斯青年政治素质较高的表现。无名战士墓附近有亚历山大花园,是莫斯科人休息游玩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

卡赞教堂(或叫喀山教堂 Kazan Cathedral)

位于红场东北角,紧邻历史博物馆,建于1636年,后被苏联拆毁,1990-1993年修复。

古姆百货商场(The State Department Store, GUM)

位于红场的东面,克里姆林宫对面,建于1890-1893年。俄罗斯的国家百货商店,规模大,建筑雄伟,1917年开始使用现在的名称。这个商场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和意大利建筑风格,于红场建筑群交相辉映。商场为三层楼建筑,第三层有400米长的弧形玻璃顶盖,十分壮观.该商场的商品来自世界各地,不仅品种齐全,而且款式新颖,这里有欧洲{yl}的服装专卖店和零售商店,几乎可以买到任何想要的.世界xx大型豪华商场排名第六。

下面介绍克里姆林宫(Kremlin)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有一组气势轩昂的建筑群——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它是俄国历代帝王的宫殿,十月革命后的70余年中成了原苏联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宫殿。1156年,尤里-多尔果罗基大公在其分封的领地上,用木头建立了一座小城堡,取名“捷吉涅茨”,以后几经扩建,始成今日之规模。

克里姆林宫为红场最主要建筑,是俄罗斯民族最负盛名的历史丰碑,也是全世界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它初建于12世纪中期,15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初具规模,以后逐渐扩大。16世纪中叶起成为沙皇的宫堡,17世纪逐渐失去城堡的性质而成为莫斯科的市中心建筑群。

先介绍宫墙和塔

克里姆林宫宫墙周长2235米,面积27.5万平方米,大约有中国紫禁城的三分之一多。

宫墙上有20个塔,分别是:

1 布洛维兹基塔:也称 Borovitskiy Tower, 也称Pine-Grove Tower,建于1490年,位于克里姆林宫西南角的宫门入口处,高54.05米,造型是个凯旋门。

2 水塔(Water Tower) :也称 Vodozvodnaya Tower,建于1488年,高61.85米。

3 通告塔(Annunciation Tower):也称 Blagoveshchenskaya Tower,建于1488年,高32.45米。

4 神秘塔(Secret Tower) :也称 Tainitskaya Tower,建于1485年,高38.4米。

5 {dy}无名塔(First Nameless Tower) :也称 First Bezimiannaya Tower,建于1480-90年,高34.15米。

6 第二无名塔(Second Nameless Tower) :也称 Second Bezimiannaya Tower,建于1480-90年,高30.2米。

7 彼得塔(Peter Tower) :也称 Petrovskaya Tower,建于1480年,高27.15米。

8 贝克利密雪夫塔:也称 Beklemishevskaya Tower,建于1488年,高42.6米。

9 君士坦丁和海伦塔:也称 Constantine and Helen Tower,建于1490年,高36.8米。

10 警报塔(Tocsin Tower ) :也称 Nabatnaya Tower,建于1495年,高38米。

11 沙皇塔(Tsar Tower) :也称 Czarskaya Tower,建于1680年,高16.7米。

12 救世主塔:也称 Spasskaya Tower,建于1466年,高71米,有表盘。

13 参议院塔(Senate Tower):也称   Senatskaya Tower,建于1491年,高34.3米,它在列宁墓的背后。

14 圣尼古拉斯塔:也称 St Nikolskaya Tower,建于1491年,高70米。

15 一角军火库塔(Corner Arsenal Tower):也称 Uglovaya Arsenalnaya Tower ,建于1492年,高60米。

16 中段军火库塔 (Middle Arsenal Tower) :也称 Srednyaya Arsenalnaya ,建于1495年,高38.9米。

17 圣三一塔(Trinity Tower):也称 Troitskaya Tower,建于1495年,高80米。这里有座桥,是如今进入宫殿的入口,门洞上有表盘。

18 库塔菲亚塔:也称 Kutafia Tower ,建于16世紀初,高13.5米,是最矮的塔,在圣三一塔桥的对面。

19 司令塔(Commandant Tower) :也称 Komendantskaya Tower,建于1495年,高41.25米。

20 军火库塔(Armoury Tower)   :也称 Oruzheinaya Tower,建于1495年,高32.65米。

下面介绍克里姆林宫里的建筑

首先介绍教堂

克里姆林宫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就是教堂群,教堂中间有一个教堂广场(Cathedral Square)

人们对莫斯科克里姆林的宫墙与城塔是很熟悉的,因为在电影、电视和照片上经常见到它们,但知道它里面有些什么建筑的人,恐怕就比较少了。克里姆林虽然被中国人称为“宫”,其中心部分却是一片名叫“教堂广场”、其实面积并不大的空地,这提醒了我们宗教在克里姆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广场因周围建有多座教堂而得名。

教堂广场的西侧是建筑年代最早(1475-1479)的圣母升天大教堂(The Assumption Cathedral 或叫圣母安息教堂 Cathedral of the Dormition)。这座教堂是请意大利建筑师费奥拉凡蒂(Aristotle Fioravanti)设计建造的,不过被要求按照弗拉基米尔(在莫斯科以东大约210公里)同名教堂的样子修建。原来,在1157年基辅罗斯首都从基辅迁到弗拉基米尔以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驻节地也由基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迁到了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后来随着莫斯科的强大,1328年它又从弗拉基米尔迁来这里。知道这段历史,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要在克里姆林修建圣母升天大教堂,并且要按照弗拉基米尔那座教堂的样子来修建。

附带说说,基辅圣索非亚大教堂是仿照君士坦丁堡同名教堂修建的,而君士坦丁堡那座教堂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都是拜占庭帝国最xx的教堂。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zh1}一个皇帝被杀死在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台阶上,他弟弟的女儿嫁给了俄国的伊凡三世,从此,莫斯科的大公便成了君士坦丁堡传统的继承人,东正教的中心转向俄国,拜占庭的双鹰(纪念罗马帝国的东西分裂)用作沙皇俄国的盾形徽章。

圣母升天大教堂里保存了许多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包括从诺夫哥罗德转到这里、可能绘制于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圣像(圣格奥尔基是战士和俄罗斯伟大祖国的保卫者),还有将驻节地从弗拉基米尔迁来莫斯科的东正教大主教彼得的圣像。

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边还保存着当年装饰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宝座。

圣母升天大教堂西边是规模比较小、只有一个穹顶的教堂,叫做“Church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Robe 或The Church of Laying Our Lady’s Holy Robe”。这里的“Robe”指耶稣的裹尸布,“Deposition”的意思则是“将耶稣从十字架上解救下来”,所以这小教堂的名字大概可翻译为“解救耶稣基督”。它是由普什科夫工匠在1484-1485年间建造的,造在比较高的台基上,所以要先上十几级台阶才能进其大门。

广场南侧是天使报喜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nnunciation),当年是沙皇的皇家xx堂,王子王孙们出生、结婚都来这里。它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xx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xx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成为一座有九个穹顶,显得格外辉煌壮观的大教堂。

皇家墓地---大天使教堂

天使报喜大教堂对面是大天使教堂(Cathedral of the Archangel Michael 或叫天使长米迦勒教堂),它是在原来一座14世纪老教堂的位置上由意大利建筑师诺维(Alevisio Novi)在1505-1508年间建造的;既保持了俄罗斯五穹顶教堂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在外观上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xxx建筑的特点。教堂的正门朝西,与之相对的主圣坛和圣坛位于东边,与正殿十字相交的耳堂作南北向,两端是两个侧门。圣坛前有圣像间壁,把它和正殿隔开,中间则是所谓“沙皇门”。附带说说,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报喜大教堂的正门也都是朝西的。

大天使教堂是游人值得一看的地方,因为和中国皇帝每人都建有规模相当大的陵墓不同,历代莫斯科大公与俄罗斯沙皇都没建陵墓,死后都拥挤地安息在教堂里。大天使教堂便总共有46口铜棺,里面安卧着52位大公或者沙皇,其中包括1328-1341年的莫斯科大公、为俄罗斯统一奠定基础的“钱袋子伊凡”(Ivan Kalita)。还有1380年领导俄罗斯xx在顿河上游库里科沃打败蒙古“金帐汗国”的“顿河的德米特里”(Dmitri Donskoi),{dy}个拒绝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dy}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dy}位沙皇米哈伊尔。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不过1727-1730年在位的彼得二世例外,所以游人可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这座教堂里见到他的棺椁。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

基督教东西两大教派的教堂,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而东正教教堂内部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便是设有圣像间壁,把神职人员布道的“圣所”与信徒们听他们布道的正殿分隔开。圣像是东正教艺术的一大特色,大概可以和我们熟悉的佛教造像艺术相比拟;不过佛教造像以雕塑为主,圣像却是绘画艺术。在外观上,东正教教堂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经常不止一个的穹顶,它位于圣所上方,寓意“天穹”或者中国人所说的“上苍”。穹顶上面安置有十字架,这就使它看起来像洋葱头的形状。穹顶又经常镏金,与蓝天相衬托显得格外金碧辉煌。西教派教堂没有这种洋葱头形的穹顶,但大多有钟塔或者钟楼,哥特式教堂更以尖塔高耸入云著称。也许为了弥补不建钟塔的缺陷吧,人们在克里姆林“教堂广场”东侧专门建了一座“伊凡大帝钟塔(The Ivan the Great Bell-Tower complex)”。它建于1505-1508年间,高达81米,当时是全俄罗斯{zg}的建筑,在顶层可以看到25-30公里远的地方。1532-1543年间在它旁边又加建一座钟楼,现在钟塔与钟楼共有21座大钟,其中{zd0}的圣母升天钟重近70吨。

牧首宫和十二使徒教堂(The Patriarch’s Palace and the Twelve Apostles’ Church)

位于教堂广场的北端,牧首宫建于1653-1655 年,所谓东正教牧首(Patriarch),相当于天主教的教皇,东正教会在拜占庭皇帝时期是国教,直接受皇帝领导。皇帝可以任免教会大主教,召开主教会议,批准宗教会议决定,解释教义。1453年,拜占庭帝国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而覆灭。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等地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由于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该地区内东正教受到很大削弱。莫斯科大公乘机使俄罗斯正教会脱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控制,形成独立教会,俄罗斯正教会,并自命为东正教会首脑。沙皇彼得一世对教会改革,使教会在世俗官吏领导下成为国家一部分。这是拜占庭政教集中制的传统的继续在俄罗斯的具体体现。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一向认为自己是东正教的最终护教者。公元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 1462-1505年在位)与拜占庭{zh1}一任皇家的侄女索非亚联姻;从此,莫斯科执政者开始大量使用拜占庭帝国的各种礼仪,同时以双头老鹰为国徽。到了1510年,修道院长菲洛修斯(Philotheus)神父上书给当时执政{lx}瓦西里三世(Vasily III),一方面奉承他为“沙皇”(皇帝),一方面说道:“两个罗马已经沦亡,第三个罗马将屹立不摇,将来也不会有第四个沙皇。”意思是说,{dy}个罗马根本是异端邪说,第二个罗马指的是拜占庭帝国,也沦落在回教统治的土耳其帝国,第三个罗马就是莫斯科。伊凡雷帝,又称“恐怖的伊凡”,由莫斯科大主教马卡利(Makary)于1547年1月16日按照拜占庭仪式加冕为皇帝。16世纪以后,俄国沙皇开始自认为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以及巴尔干半岛及中东地区东正教的政治保垒及经济后盾,但莫斯科宗主教却从未有意争夺宗主教的xx。在莫斯科帝国内,许多中世纪拜占庭的传统被忠实地保留下来。俄罗斯教会的建筑结构、圣像绘图技术、和文学造诣,使得“第三罗马”的名声更加响亮。

克里姆林宮在十七世紀最重要的增建工程,就是十二使徒教堂,為克里姆林宮牧首官邸的一部分。其興建大教堂的目的在於要獻給使徒腓力。教堂建於1656年,以磚石打造,其設計和細部的裝飾源於佛拉基米爾的石灰石教堂。尼康有意打造一座典範,代表回歸教堂設計在象徵上的正確形式。

在教堂广场的东侧 有两个巨大的文物:

“钟王”直径6.6米,高6.1米,重量达到200吨,据说是世界{dy}大钟。左边是大天使教堂。

距“钟王”不远,在“十二使徒教堂”前面是“炮王”,1586年用青铜铸成,重近40吨,炮筒长5.34米,口径890毫米,不过它那装饰华丽的炮架是铸铁的,实心的圆球形炮弹也是铸铁的,每个重一吨。

二“王”其实都有点名不副实,“炮王”从未发过一炮,“钟王”则从未敲响过,1737年的一场大火还殃及了它。当时,救火的冷水泼到它身上,使它裂下了重约11.5吨的一大块。

教堂广场的西面,就是皇宫,叫做“大克里姆林宫”(Great Kremlin Palace),其中包括国家武器馆(State Armoury Chamber 1851年)、刻面石宫( Faceted Palace 15世纪)、Terem 宫(17世纪)等

     克里姆林宫早期的宫殿建筑很有可能在12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建筑位于克里姆林宫{zg}的地方——多棱宫对面。这些宫殿建筑是一些不高的木头房子,是大公们夏日的临时居所,而冬天莫斯科大公们就住在生火取暖的木屋里。

     13世纪,大公们经常到莫斯科来,原有的宫殿就显得拥挤了,大公的宫殿不得不向东移。14世纪,伊凡·达尼洛维奇·卡利塔大公对自己的宫殿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拆除了木制的救世主大教堂,建造了一座石头神庙。考虑到大公近乎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认为,他的宫殿面积不大,装饰简单。

     在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和他的儿子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时代,大公的宫殿已经宽敞得很多,而且已经有些富丽堂皇。河岸阁楼的屋顶镀了金,外面还摆设了钟。就像1404年年鉴记载的那样:“每隔一个小时,锤子就撞击一下钟,昼夜不停地测量和计算时间;没有敲钟的人,但好像有人看管似的,钟表自走自鸣,体现了人的心灵手巧。”

     宫殿本身的装饰就像当时许多大公宫殿和贵族房屋一样,由许多石头别墅组成,别墅之间有通道。宫殿的第二层是会客厅,而大公及其家人住在上面的阁楼里;底下一层住的是大公的宫廷官员和奴仆。

     尽管15世纪的克里姆林宫很漂亮,相对也较奢华,但它和整个内城一样都是木头的。除了城墙和一些教堂外,所有的建筑都是木制的,根本不是宏伟而华丽的建筑。

     到15世纪末伊凡三世大公开始建造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伟大和荣誉的都城时,克里姆林宫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为建造新城,伊凡三世大公从意大利请来了有经验的建筑师,他们开始彻底拆除克里姆林宫的古代木建筑,建造新的富丽堂皇的建筑。

     伊凡三世彻底改变了克里姆林宫的面貌。建造起两层的,有些地方甚至是三层的城墙,城墙上有射击孔、塔楼、升降桥,大门上有可以放下的栅栏;在金顶教堂和华丽宫殿的装饰下,克里姆林宫从此成为俄罗斯美丽与骄傲的象征,是俄罗斯力量和雄伟的体现。这样,大公宫殿就成为后来许多建筑的样板,在今天的大克里姆林宫里还可以看到它的痕迹。例如,底层的半圆窗户与阿列维兹·伏里亚金拱门相呼应,拱门只是在К.托诺姆重建宫殿时才被拆除的;外廊与外部通道相称,多棱宫和底层一直保存到现在。

     尽管随着国家财富和实力的增长,宫殿不断被装饰和翻修,伊凡三世所建的宫殿原貌只保持到世纪末。这段时间内进行了多次重修,新建了一些建筑。宫殿多次与城市和内城一同被大火化为灰烬,但从瓦砾中重建起来的宫殿总是更加宽敞,更加美丽。

     在混乱时期,波兰人侵入克里姆林宫,皇宫遭到了巨大的毁坏:所有的宝物被掠走,所有木制建筑被烧毁。宫殿没了屋顶、地板和门窗,新沙皇米哈伊尔·费多洛维奇·罗曼诺夫甚至无处落脚。在他统治期间,重建了宫殿,宫殿管理井井有条,而且对宫殿不断扩建和装修,这样,宫殿到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的手里时已经是设施齐全,十分舒适。

     克里姆林宫最辉煌的时期是17世纪。宫殿的辉煌是难以言表的:整个宫殿都镀了金,四壁绘有彩绘,装饰有艺术雕刻、昂贵的地毯和布料,到处都是漂亮的金银饰品。但到了18世纪,俄国迁都到圣彼得堡,奢华、雄伟、庄严而广阔的克里姆林宫就荒废了。

     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宫殿变得破旧,逐渐衰败,后来竟无法在其中居住。因此在1730年,女皇安娜·约翰诺夫娜命令建筑师В.В.拉斯特列利在距今天兵器陈列馆不远的地方新建一座木制宫殿。但这个宫殿不够宽敞,装饰也不如以前豪华,因此后来被命令重建。后来,伊丽莎白·彼得洛芙娜女皇再次命令В.В.拉斯特列利里在旧殿破旧的会客厅原址上修建新的石头宫殿。叶卡捷琳娜二世很喜欢这个叫克里姆林冬宫的建筑,她颁布赦令“克里姆林宫及其所有财产,尤其是古代建筑不得做任何改动,永远保持完好无损”。

     大克里姆林宫的后一个阶段是和俄罗斯建筑师В.И.巴热诺夫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从18世纪70年代他开始构思一个新的方案,以符合莫斯科这个伟大的城市。他认真地研究了莫斯科这个“首次成为国都的城市”特有的建筑风格,研究了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克里姆林宫建筑。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构思:

     我要把克里姆林宫所有的古建筑连成一体。把召开人民大会的竞技广场作为中心。这里有方尖碑和凯旋门,周围是吹号斯拉夫人骑马的雕像。从这里修建道路通向克里姆林,通向俄罗斯的腹地,通向彼得堡、雅罗斯拉夫和弗拉基米尔。我们认为克里姆林宫不是为躲避敌人而建的不可逾越的城堡,而是人民荣誉、美德和教育的地方。因此我要把它建成美丽的首次成为国都的城市。

     这样,建在克林姆林山上的宏伟的宫殿要把xx的克里姆林教堂和古代建筑连为一体。根据В.И.巴热诺夫的构思,广场要建成一个以天为盖的宏伟大厅,可以容纳很多人,而且要具有古俄罗斯城市广场的用途,可以举行市民大会。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宫西南部,1839~1849年建造,为二层楼建筑,楼上有露台环绕。宫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并立有旗杆,节日时即升上国旗。{dy}层正面大厅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装饰,陈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二层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苏联解体前,大厅主席台正中立着列宁塑像。大厅正面有18根圆柱,柱顶均塑有雕像。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参议院(The Senate)--前苏联部长会议大厦

公元18世纪初期,凯撒琳大帝执政,他委任了莫斯科一位才华洋溢的建筑师凯撒科夫,设计执政期间最重要的国家建筑之一,也就是克里姆林宫的参议院。

凯撒科夫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卡在克里姆林宫东北角的大片非常棘手的空间,创建出一座三角形的四层楼建筑。大楼的平面是对称的,内部有两个侧翼,使三角形的三边来往更為便利,同时还创造出三个庭院。其中一座庭院的顶点是整个建筑物最突出的地方:偌大的圆顶建筑,从克里姆林宫东墙中央的外侧就看得到。

在前苏联时期,这里是苏联政府所在地,1992-1995年,这里被改建为俄xx总统府。

在参议院的南边,紧挨着的建筑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军校(The A.R.C.E.C. Kremlin Military School)

建于1932-1934年,前苏联时期,这里是{zg}法院(the USSR Supreme Council),1958年这里又作为克里姆林宫剧场(the Kremlin’s Theatre ),有1200个座位。

如今这里是俄罗斯xx总统府的各个办公部门和司令部。

克里姆林宫北角是古兵工厂(The Arsenal),现为兵器陈列馆。

根据彼得大帝的规划,初建于1702年,在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前,这里发生了火灾,直到1828年才修好。

国会大厦(The State Kremlin Palace)--前苏维埃{zg}主席团大厦

这是座现代建筑,风格和周围很不协调。建于1959-1961年,圣三一塔门就夹在国会大厦和兵工厂之间,作为与会者出入的便捷通道。可容纳6000人。



郑重声明:资讯 【俄罗斯-(1)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_覆育列国英明汗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