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的未来在何方?
蒙古高原是一块美丽的土地,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自然地理景观构成了世界上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天地不尽两重,道路不尽九条,只要敢取,连日月都可抓在手里”。
“将环绕禁院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传播到另一个花园”。苍狼一样的成吉思汗最终成为蒙古高原上最神圣和最伟大的名字,这位曾令世界为之震颤的伟大征服者让无数人为之着迷。最近10多年,蒙古国发现的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更令世界为之称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探险家和投资者,人们惊叹这是过去200年间地球上{zh1}一块未开发的神奇处女地。根据有关资料,蒙古国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铝、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xx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同类企业之首。森林面积为18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8.2%,木材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
纵观蒙古国实行民主改革近20年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我们仍很难找到一个给蒙古国合乎正常发展轨道的众多理由。
在经济领域,一部矿产资源法令蒙古社会上下纷争和隔阂不断。最近10多年蒙古国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世界所瞩目,仅在南戈壁省(该省面积16.54万平方公里,紧邻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发现的奥云陶勒盖铜金矿和塔本陶勒盖煤矿两大矿床就让蒙古国“出尽了风头”。 然而正是这两大矿床让蒙古国在如何权衡与取舍外国投资者、本国政府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利益上举棋不定,令其国际形象大为受损。另据蒙古公开协会论坛提供的信息,截止2009年1月2日,蒙古政府现已颁发了5,202张矿业开发许可证,总面积达4,940万公顷,占到了蒙古国土面积的近31%。这些举措对发展和提升国民经济质量虽有所帮助,但其实质效果有多大仍值得怀疑,一哄而上的矿产项目开发给本已脆弱的蒙古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在政治领域,看看蒙古国的对外关系,我们发现国家大呼拉尔1994年通过的《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规定,蒙古奉行开放、不结盟、多支点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同俄罗斯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主张同中俄“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发展同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亚太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与合作。2004年12月,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的决议指出,蒙古积极推行符合稳定发展目标的,独立、开放、多支点的对外政策,全面巩固与中、俄的睦邻关系与合作,发展巩固蒙美全面伙伴关系与合作,深化巩固与欧盟成员国间业已发展的双边关系,扩大发展合作领域,发展与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积极参加东北亚和中亚政治、经济活动进程和对话,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它国际机构的活动,把握机会,保障本国安全。仔细分析上述文字表述,我们不难看出,蒙古国对自己现有的独立地位一直心存忧虑和惊恐,这是什么原因呢?不言而喻,蒙古国的独立地位一直不巩固,这既是历史的原因,也是现实的原因。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孰先孰后的激烈争执也更使得蒙古政坛的乱象更是光怪陆离。
在文化领域,年轻人中间的西方思潮泛滥成灾与传统蒙古社会的豪放淳朴激烈对抗,这种矛盾带给了蒙古社会缺乏创新与激情,自信心严重不足,恐惧与排外心理格外严重,这是蒙古民族的不幸,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在现实社会中的蒙古有两个具体的事例,比如传统蒙古社会没有卖淫和xx现象,但是在首都乌兰巴托市,卖淫和xx现象普遍存在,这其中的很多人尽管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回顾过去,由于历史的、许多不可揣摩的政治因素,20世纪20年代成为了大中华地区民族分裂最惨痛和最悲伤的时代,如今这一页翻过了差不多近90年。然而90年过去了,蒙古国依然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困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这三大问题是制约蒙古国未来发展的瓶颈,国际社会几乎无法看到一个繁荣稳定的蒙古出现。由于以往存在的悠久文化和历史渊源,许多中国人的国家统一观里面仍然包含着蒙古地区的影子,在当代社会无论我们是以何种方式看待蒙古国与中国的沟通与交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蒙古过去对中国恨多于爱的恩怨情仇必将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扩大而消减。
在如今的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羊绒、褐煤和成吉思汗”这三样成为了该区发展经济、走向世界的战略品牌,而且基于同文同种的共同民族特质和互惠互利的地缘优势,双方都把成吉思汗视为自己民族的圣祖,两地也都在开创和继承成吉思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文化经贸交流活动。
联系到中国与蒙古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客观地说蒙古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蒙古的稳定需要中国的支持与理解。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源,然而有人要问,要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未来的发展最缺少什么?答案是矿产资源。有资料显示,如果中国不加强勘查找矿,储量没有重大突破,到2020年,中国将需要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包括目前还处于出口地位的锌矿产等,到时也将面临危机。事实上,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有学者指矿产资源对于人类来讲,其价值绝不亚于粮食,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模式都可以复制,而矿产资源却不可再生。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却一直很低。比如,我国人均石油消费不足美国的1/18,不足日本的1/13。有人曾断言,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那样消费矿产资源,三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费!此话并非危言耸听。中国资源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来自于人口众多,更来自于过高的生产能耗。据中科院测算: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是德国的4.97倍,是日本的4.43倍,甚至是印度的1.65倍。中国以占全球3.9%的GDP,却消耗了全球12%的能源,15%的水,28%的钢材和50%的水泥。庞大的人口体系与奇高的生产能耗,拉动了资源消费量的节节攀升,这是当下我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很明显,上述现实揭示了蒙古国与中国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规律,现在的蒙古政坛精英们未必会想到这一点,他们着眼点或许仅仅是维护和保持现有的一点点“利益和好处”,对未来发展大趋势缺乏应有的真知灼见和认识,两边的经济融合大趋势必将证明蒙古政坛{lx}们口中所称谓“蒙古国”仅仅不过是愚弄广大农牧民、谋取个人私利和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宣传工具。
大中华地区的历史是一部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历史,历史上蒙古高原曾融入大中华地区,一部分离到融合,再从融合到分离的历史,相信在未来不久将会再次融入到大中华地区的范畴来,这无疑对中国是有益的,对蒙古这一民族也是有益的,这就是未来蒙古的前途。
(全文完)
本文作者2009年2月9日于中国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