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塑料管道市场的规范与自律

谈塑料管道市场的规范与自律

2010-04-02 21:10:42 阅读8 评论0 字号:

c   

希望市场秩序能更加规范,希望相关部门能发挥重要作用。”新春伊始,在本报对部分企业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希望管道市场的秩序更加规范成为他们2008年的{zd0}愿望之一。对于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为主要特点的市场秩序混乱这一老大难问题,到底有没有根治的良药?该怎样医治?对此,中国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秘书长王占杰日前接受了本报采访,谈了他的看法。

  

  没有行政执法权,行业协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塑料管道行业的市场秩序混乱,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塑料管道行业的市场秩序,王占杰直言不讳。王占杰说,在专委会每年的年会上,会员企业最希望专委会解决的事情之一就是规范管道行业的市场秩序。可是,在总结了几年的工作实践之后,专委会得出的结论却是:规范塑料管道的市场秩序,专委会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王占杰分析说,专委会作为一种民间团体,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面对混乱的塑料管道市场秩序,专委会只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xx性进行引导。在国外,行业协会主要通过对会员企业质量和信誉的评价来影响和引导行业的发展。但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全社会缺乏一套成熟和完善的评价体系,行业协会对会员企业的信誉评价和质量评价尚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使专委会对会员企业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在这种背景下,专委会只能通过扶持优秀企业、让更多的企业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来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专委会的推动下,专委会的会员企业中12家企业获得了“中国xx”称号、62家企业获得了“产品质量{gjmj}”资格,还涌现了一大批地方xx产品。这些优秀企业为推动塑料管道行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如何规范塑料管道行业中部分企业恶意偷工减料的行为,专委会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实践中,专委会和其他行业协会一样,在会员企业内部做过很多关于行业自律的倡议,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仅仅停留在“倡议”层面的努力,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2003年,专委会曾经在会员企业内部采取过一次质量自检行动,并检查出两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但由于专委会没有公布检查结果的权力,从而使这次质量自检行动的效果大打折扣。面对缺乏行政执法权的尴尬,专委会只能退而求其次,于几年前开始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塑料管道产品指导价,以求力所能及地遏制塑料管道行业内偷工减料的行为。

    

  “这还不是专委会遭遇{zd0}的尴尬,{zd0}的尴尬是对那些游离在专委会之外的小企业搅局行为的无奈。”王占杰说:“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历年来管道市场上劣质产品的始作俑者绝大部分都是那些规模很小的企业,甚至是一些只拥有简单设备的‘夫妻店’。这些企业为躲避市场管理,故意游离在行业协会之外,钻法律的空子,恶意生产劣质产品。对于这些企业,行业协会是没有权力管理的。而正是他们的搅局行为,让塑料管道行业的市场秩序得不到根本好转。”

    

  愿打愿挨,采购环境为劣质产品提供温床

    

  “劣质产品之所以能够充斥市场并最终进入工程,这与买卖双方愿打愿挨的交易心态有直接关系。”对于管道行业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王占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王占杰认为,市场的混乱,固然与管材加工企业偷工减料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部分采购者尤其是建筑工程的采购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主动采购劣质产品的行为,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采购者为劣质产品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温床,在同一地区的同一市场上,同类型同规格管道产品的价格有时会相差好几倍。

    

  王占杰分析说,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塑料管道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品,它往往只是建筑工程或设施的一部分,施工方在塑料管道方面节省的费用往往就是他们的直接利润。

由于采购者不是塑料管道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很多采购者在采购塑料管道产品时,并不看重塑料管道的品牌和质量,而是将价格作为{sx}因素,因而助长了部分非法企业制假卖假的气焰,也进而导致了有些地方劣质产品比优质产品更有市场的奇怪现象。王占杰认为,施工方的这种采购心态,其实同样存在于开发商身上。目前我国部分建筑工程的质保期一般只有几年,有的开发商根本不关心建筑工程验收以后塑料管道的产品质量。他说,合格的塑料管道产品的寿命应是50年,因此只有3年质保期的管道产品与有50年质保期的塑料管道产品所用的材料差别很大,价格自然也不一样。而有的开发商则对供应商明确要求:提供的产品只要能确保在工程验收时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至于验收以后出不出问题,就与他们无关了。在这种采购心态下,开发商所组织的对管道产品的招标只不过是为了遮人耳目而己。很多正规的招标项目常以{zd1}价格中标,而根本不考虑管道产品的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价。这种招标的结果,就是把管道供应厂家引入偷工减料、恶性竞争的歧途,进而扰乱了塑料管道产品的市场秩序。在这种混乱的市场环境中,很多质量和品牌意识淡薄的厂家见利忘义,肆无忌惮地偷工减料,使那些重视质量品质的管道生产企业无法体现他们的质量优势。一部分原本坚持质量原则的企业由于不堪忍受不法企业的搅局行为,开始“适应环境”、随波逐流,进而使塑料管道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执法监管,目前仍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目前的社会评价体系下,管道产品市场秩序的净化一方面有赖于市场这支无形的手——让塑料管道产品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净化;另一方面,还必须依靠管理和执法部门的管理和执法。比如,工商系统、质检系统、建设系统的管理部门,应协同作战,根治产品质量这一问题。”对于目前塑料管道行业的市场秩序,王占杰希望相关方面能有所作为。

    

  对此,王占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塑料管道产品在特殊应用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要设置一定的硬性指标和软性条件,不能单凭几份产品检测报告、几台生产线或设备就办理相关手续,不给那些带有明显投机心理的企业进入管道行业的机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市场质量监督和管理,尽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和应用领域。相关部门还应严把产品质量监督关,加大产品标准的执行力度,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和处罚的力度,加大对不合格品的打击力度。为此,相关部门应建立信息披露平台,发现劣质产品要驱逐出市场,并建立黑名单曝光机制。

    

  对于采购招标过程中的低价招标现象,王占杰认为招标单位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监督管理,防止个别厂商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工程质量,相互压价,从而给建筑工程留下严重的隐患并造成资源浪费。招标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就招投标的某些条款进行补充和修改,如在“{zd1}价中标”前加上有关质量和价格的限制性条款等,在xx低价格中标和恶性竞争行为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关部门还应取消投标价格低于当时原料价格的企业的投标资格。王占杰还建议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要从法律和制度等多方面抓起,以提高和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王占杰说,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一定要使用优质产品。采购及招标单位在标书和合同中必须有强制性的质量标准要求,部分工程项目还要对原材料的规格、品种、牌号等进行更详细的规定。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谈塑料管道市场的规范与自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