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认知实践报告

船舶认知实践报告

2010-04-02 20:28:07 阅读6 评论0 字号:

                                                                                   武汉理工大学船海SY0901班    杨永钾
     3月18日,我们船海SY0901班在胡晓明老师和郑晓伟老师的指导下参观了船舶性能实验室和流体力学实验室。
     一    船舶性能实验室
     船舶性能实验室于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有船模拖曳水池和船模操纵性水池。
船模拖曳水池长132m,水面宽10.8m,{zd0}水深2.0m,池底平整。水深可根据试验要求任意选择,拖车工作架可垂向升降,以便于不同深浅水试验的要求;水池水面宽度较大,可进行大型船队的船模试验研究,是国内一座大型深浅两用船 模试验水池。1986年正式成为国际船模试验水池会议(ITTC)成员单位。经过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大力投入,水池现配备有英国CUSSONS公司螺旋桨动动测量仪、螺旋桨模加工测量仪、阻力仪;日本TEAC公司高精度直流信号放大器,精度可达万分之一;美国NI公司硬件及LabVIEW软件集成的试验数据采集系统。新近建成24单元反射吸收式造波机,可造3维非规则波。新添置了,瑞典QUALISYS公司非接触型适航议、日本电子株式会社非接触型浪高仪。
      该水池可进行船模阻力试验,波形测量,船模运动升沉浮态测量,螺旋桨敞水试验,船模自航试验,船舶伴流场、尾流场测量等常规试验。规则波和二维非规则波下的有航速的船模耐波性试验。水中运动物体相互干扰力的测量和海洋结构物的水动力研究等非常规试验。
船模操纵性水池长80m,水面宽60m,{zd0}水深1.5m,池底平整可做深浅水自由自航船模操纵性试验,拥有计算机数据实时采集显示处理系统。双RTK的GPS船模运动轨迹实时摇测系统,可实时测量船舶运动的轨迹、航速、漂角。综合分析可得出船舶的操纵性指数、倒航操纵性。通过变换水深,按不同的水深吃水比进行模型操纵性试验,可研究浅水对船舶操纵性的影响,研究内河限制航道船舶和大型船舶进出港口时的操纵性及安全性。还可作单船及船队通过桥墩等水上建筑物的模拟驾驶试验,风帆船的操纵性试验。
      二   力学实验室
     流体力学实验室的风洞已有很多年的历史。风洞为形成均匀流场的风环境,所需的造风装置,包括
风机,送风通道、整流装置、风向调整装置、及相应控制系统部分。风洞为开口回流式,实验段尺寸为直径1.0m,设计风速2—60/s。目前是中南地区{zd0}的风洞、能从事机翼、舵、船舶上层建筑、风帆及其它多种建筑物的水动力和空气动力试验、边界层速度量、尾流测量等。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大型循环水槽,大型循环水槽的原理是利用该设备产生一个可调均匀水动力流场,对船舶模型、建筑工程模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各项水动力参数的测量及分析研究。试验段尺寸为6.5m*1.8m*0.9m,  设计{zd0}流速1.8m/s.主要用于流场观察摄影、速度和压力测量、船舶相互吸引及底吸、岸吸研究、水动力测量与分析以及体育运动设备的流体动力性能研究。循环水槽还与应变测量系统相连接。试验仪器有16个通道,将应变片按照一定桥路接入电桥盒,再接入动态(静态)应变仪,{zh1}用信号线接入计算机。通过程序软件进行信号采集处理还以进行桥梁的静动态荷载试验。
       3月25日我班又集体参观了 造船工艺实验室和结构工程实验室。
       三   船工艺实验室
      工艺实验室的大型实验设备有: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虚拟制造软件实验系统、数控肋骨冷弯机、造船测量系统和数控技术实验系统。
      承担船体建造工艺学、造船机械设备、造船数控设备、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造船误差与测量、计算机在造船中的应用等课程实验教学任务。近年来肋骨冷弯机、肋骨加工机器人、重型平板运输车等高新技术成果就诞生于这个实验室。它为技术市场可提供:1. 程控机械手肋骨冷弯机、数控肋骨冷弯机等设备和技术2.重型平板运输车设备和技术 3. 解决型材板材的加工回弹伸长测量技术4.提供数控弯管机回弹伸长测量技术5. 造船工艺新方法、测量方法等6.承接船厂规划设计及船厂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等。
     其中新一代“高级智能型”数控肋骨冷弯机,是集成了先进的工艺技术、测量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它的操作机是机械手肋骨冷弯机,并具有学习和智能功能,所以它具有明显的机器人特征,故也是一种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的“肋骨冷弯工业机器人”。
     四  结构工程实验室
     结构实验室每年承担的任务主要有:船舶结构设计计算、特殊工程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现场结构试验、公路铁路桥施工监测监控、船舶桥梁检测等。具有CMA{gjj}资质。结构实验室现有房屋1700m2,其中实验用1200 m2。
    结构实验室主要设备有:㈠20m9m大型静动两用结构实验平台,可加弯矩20000KNm、水平推力10000KN,可实现三维加载,㈡100t、50t、50t、25t美国进口动载试验机,㈢9m6m水声试验水池,㈣丹麦进口水声动态测量分析系统,㈤X射线应力分析仪,㈥静应变、动应变、位移、振动、力的测量仪器。主要进行军工项目的模型试验、实型测试,高速船密加筋模型结构实验,重件船结构模型试验,架桥机检测等。
     后记   实验感想
     此次进行的船舶实验,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使我认识到船体研究的复杂性,它与流体力学有关的很多运动学问题,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基础才能获得解决的办法,而这些实验室就提供了这个条件。其实研究每一门工程技术,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试验,这样才能有进步、有发展,如果研究者只坐在办公室搞理论研究,而不进行客观的实践,那么他的研究就不会有实质的进步。给我们上实验课的老师详细地讲解了相关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还实际示范了一次给我们看。我很希望以后有{yt},自己可以在这里真正做一回实验。
就船舶实验而言,我们的实验设备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设备,如轮机模拟器和轮机艙以及航海模拟器等等 另一类是研究设备,如流体力学实验室和性能实验室等等。研究主要倾向外形及结构以及加工技术,在高性能船舶结构设计上成果颇丰。这种学习与研究并进的模式相当效果很好。但是近几年,可能是某些原因导致经费不足,实验室设备有一些比较过时了却没有及时更新。据设备上的铭牌现实,相当多的设备还是八十年代甚至是七十年代的。尽管有一些发明是国际{yl}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这可能还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当然,这些设备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探究应该还是足够的。
武汉理工大学的造船专业可以追溯到1946年武昌海事职业技术学校造船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造船系被调整至上海交通大学。1958年重建,1963年交通部院系调整,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造船系整体搬迁至武汉,与当时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合并。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于长江内河航运繁忙,武汉理工(时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显赫一时,可以说在民品的设计和研究方面仅次于上交。一批骨干教师在当时国内的造船界极高的声誉。如今的武汉理工大学造船专业虽然不如当年名声那么响亮,但是在内河市场上仍然具有统治力,在高性能船舶方面特色鲜明。虽然地处内陆,但已在华南,华东设有设计研究所。
现阶段我们理工大学余区由于受地域限制,相对其他学校来说,海船弱一点,内河船舶还是独步中国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内河航运主要是运输,并且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海洋开发迫在眉睫,与之对应的却是我国的海洋开发能力不能xx适应我国海洋开发要求。欧美国家长期占有这块利润丰厚的大蛋糕,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大研究投入,在新时代创造出行的品牌出来。作为新一代祖国船业的接班人,我们应加倍努力,为祖国海洋事业而不懈奋斗。

 

 

 

 

 附:   实验认知

  上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几个船舶专业的实验室,在老师的详细介绍下,我们不但了解了世界船海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及我国船海所处的位置,也增强了对学习船海专业的了解和对学校的信心。
船舶业的发展
   我国是当代的造船大国,半个世纪以来,民用船舶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钢质民用船舶的总产量已超过5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韩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造船事业发展迅速,1982年我国年造船量仅列世界第十七位,在世界船舶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仅为0.8%,而目前我国年造船量占世界船舶总产量约20%。我国民用船舶技术有显著进步,现在的江河及海洋运输船舶均已更新至第三代,出口船舶已从设计、建造多用途船、散货船发展到自动化程度的较高,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新型船舶。我国已具备建造载重十万吨以上的符合任何船级社检验标准的民用船舶的能力。可以建造高附加值的几乎所有现代化船舶。
我国历来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已将船舶工业列入国民经济xx重点产业之一。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家制定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度过危机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造船业在由“做大”向“做强”转化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急待提高;船舶配套设备本土化率仍不高,尤其是xx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可利用经济危机时期西方国家设备厂商融资困难和缺乏资金的情况引进技术或在中国建厂制造等;造船工效、能耗和环保,以及建造工艺、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均需要改进和提高。
武汉理工大学的造船专业可以追溯到1946年武昌海事职业技术学校造船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造船系被调整至上海交通大学。1958年重建,1963年交通部院系调整,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造船系整体搬迁至武汉,与当时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合并。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于长江内河航运繁忙,武汉理工(时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显赫一时,可以说在民品的设计和研究方面仅次于上交。一批骨干教师在当时国内的造船界极高的声誉。如今的武汉理工大学造船专业虽然不如当年名声那么响亮,但是在内河市场上仍然具有统治力,在高性能船舶方面特色鲜明。虽然地处内陆,但已在华南,华东设有设计研究所。
船舶的分类
船舶是人们从事水上交通运输和水工作业的主要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船舶的数目越来越庞大,种类繁多。因此,其分类的方法也有很多。
   船舶按航行区域可分为海船(沿海、近海、远洋)、港湾船和内河船;按航行状态可分为排水型船、潜艇、滑行艇、水翼艇、冲翼艇和气垫船;按航行方式可分为自航船和非自航船;按推进动力可分为蒸汽机船、内燃机船、燃气轮机船、电力推进船和核动力船;按推进器可分为螺旋桨船、喷水推进船、空气螺旋桨推进船、平旋推进器船、明轮船和风帆助航船;按船体材料可分为钢船、木船、水泥船、铝合金船和玻璃钢船等。
   但通常按船舶用途来分类,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运输船舶—包括客船、客货船、渡船、杂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驳船、冷藏船、运木船、散货船、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等。
   工程船—包括挖泥船、起重船、布设船、救捞船、破冰船、打桩船、浮船坞和海洋开发船、钻井船、钻井平台等。
   渔业船——包括拖网渔船、钓渔船、渔业指导船和调查船、渔业加工船、捕鲸船等。
   港务船——包括拖船、引航船、消防船、供应船、交通船和助航工作船等。
   海洋调查船—包括海洋综合调查船、海洋专业(水文、地质、生物)调查船、深潜器等。
   xx船舶—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布雷舰、扫雷舰艇、登陆舰艇、潜艇、猎潜艇和各种快艇等。
   辅助舰艇——包括补给舰、修理船、训练舰、消磁船、医院船、通信船、靶船、各种试验船及测量船等。
主要船舶及特点
一、运输船舶
   1.客船及客货船
   客船(passenger ship)是专用于载运旅客及其携带的行李的船。对兼运少量货物的客船又称客货船。对客船的主要要求是安全可靠、快速及舒适。因此,客船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稳性、抗沉性和适航性。客船上房舱的布置应合理、舒适、美观,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空调、照明、卫生等设备。
   客船的外形特征是甲板层数多,上层建筑丰满,首尾大多呈阶梯形,整个上层建筑包络在一个光顺的流线之内。大型客船从侧面看上去,好像一座陆地上的大楼。船的顶层两侧,停放着数量较多的救生艇和其他救生工具。客船分远洋、近海、沿海和内河客船,图1-1-1所示为可载客1000人的沿海客货船。
   近年来,由于航空客运的发展,客船尤其是大型客船逐渐向旅游船过渡。其特点是客舱宾馆化,各种生活设施齐全,舒适性好,设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具有{yl}娱乐设施。
   2.杂货船
   杂货船(general cargo ship)是用来载运包装、袋装、桶装和箱装的普通件杂货物的货船。杂货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货物运输船,由于装载货物种类的特点,大多数是不定期货船,远洋货船载货量通常在1万~2万吨,沿海货船一般为几百吨至几千吨。
   杂货船的外形特点是多为前倾型首、方型尾,机舱布置形式有采用中机型、中后机型和尾机型的,甲板上货舱口较大,货舱门之间配备了完善的起货设备。大型杂货船有4~6个货舱,货舱内有2~3层甲板。近年来,杂货船都设计成标准船型,进行成批生产,并趋向于建造多用途货船。图l-1-2所示为某杂货船。
   3.散货船
   散货船(bulk cargo carrier)是专门用来运送煤炭、矿砂、谷物、化肥、水泥、钢铁、木材等散装货物的船舶。其特点是单层甲板双层底,驾驶室和机舱都在尾部,货舱口比杂货船的要宽,为便于货物的装卸,带有顶边舱和底边舱。通常为球鼻型首和方型尾。散货船可用大抓斗、吸粮机、装煤机和皮带传送机等装卸,装卸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船舶航行性能
设计和建造各类船舶,应使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以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把航行的危险降到{zd1}程度。这些船舶所应当具备的性能,我们称之为船舶的航行性能。船舶航行性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浮性——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在水中具有以正常赴台漂浮的能力;
稳性——船舶在外力作用下偏移正浮位置而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能自行恢复到正浮位置而不倾覆的能力;
抗沉性——船舶在局部破损浸水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浮态和稳性而不至于沉没的能力;
快速性——船舶以较小的主机功率消耗而获得较高的航速的能力;
耐波性——船舶在波浪中抵抗摇摆,保持稳性和航速的能力;
操纵性——船舶在航行中保持和改变航向,控制船舶运动的能力。
所谓船舶航行性能就是船舶本身所应具有的在海上安全航行的能力,航行性能主要同船舶的尺度、形状以及全船重量的分布有关。船上和航行有关的各类设备、装置对航行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我的感想
此次进行的船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使我认识到船体研究的复杂性,它与流体力学有关的很多运动学问题,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基础才能获得解决的办法,而这些实验室就提供了这个条件。其实研究每一门工程技术,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试验,这样才能有进步、有发展,如果研究者只坐在办公室搞理论研究,而不进行客观的实践,那么他的研究就不会有实质的进步。
该实验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大型深浅两用船模拖曳水池,给我们上实验课的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它的具体使用方法,还实际操作了一次给我们看。我很希望以后有{yt},自己可以在这里真正做一回实验。
我本人对船舶结构物设计更感兴趣,因此我更想了解船体的结构与船舶性能的关系,更进一步还能涉及到船体美学的知识。我希望以后能从事船体设计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船舶认知实践报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