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冯 去去来来 / 誊录
──追溯宇宙形成的因果轨迹,一直追循到两百亿年(20 Billion Years)以前,“时间”开始的刹那,就是生命出现之时── 我们宇宙内的各群星云漩系,不断彼此远离,宇宙泡泡不断膨胀,这些也已经由科学家证实了。 我们的超级宇宙大泡泡在大约一千五百亿年以前发生大爆炸,从中心向四方八面辐射,形成无数高能的小泡泡。各个小泡泡各自形成宇宙,每一个宇宙泡泡之内,各自形成无数的星云漩系;每一个星云漩系之内形成亿兆个太阳系,每一个太阳系内形成行星。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是我们宇宙内的星云漩系之一,我们的宇宙是无数的宇宙之一。这些综合各家的理论,已因太空科学的突飞猛进,及许多事实的发现,而获得证实。 超级的宇宙泡泡开始形成,泡内充满了氢气,此时还是极其不稳的气体。它们不停地旋转,渐渐旋转成为许多漩系。由于原子彼此的吸力而收缩,漩系中心收缩的压力比外围的大,温度越来越高,当升到了高达华氏两千万度的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终于爆炸焚烧。这种氢原子浓缩气团的爆炸,是一连串的核子连锁反应,像氢原子爆炸的情形,可是较之更大不知多少倍威力。这时候,气云漩系辐射着高能,发生巨大灿烂的光芒── 一座新的星云漩系诞生了! 核子反应继续进行,燃烧中的一价氢原子形成二价的氦,及转变为碳、氧……及其他元素。整个宇宙的物质元素都是从氢原子形成的。氢原子是一切物质的最初始祖,而氢原子是从虚无形成的,这些在以前的拙文都已详细讨论过了。 较小的红光xx(像我们的太阳),经过几千万年之后,它的高能燃烧殆尽。由于质量吸引力,它会开始崩溃,并且会更加压缩体积,辐射白光,这是它迸尽{zh1}光热的辐射能,不久就会毁灭。此阶段被称为“白热矮星”(White-hot Dwarf)。它的体质浓缩到很大密度,一汤匙那么多的重量会重达一吨。 当一座星云衰老,它的外围会显得胀大及发射出红光,天文学家称这种红光胀大的老化星云为“红光xx”(Red Giant)。我们的太阳在六十亿年以后,会老化而变为一座“红光xx”星云气团。 体积较大的红色xx星云,会发生巨大的爆炸,光芒骤减,光照宇宙,成为“超级新星云”(Supernova)。它的爆炸把星云碎片辐射到宇宙空间,与宇宙的原始成分结合,形成许多新的小星云。我们的太阳就是银河系爆炸射出的残体,与大宇宙的原体物质结合,所形成的小星云漩系列之一。 我们太阳系内的各行星,是太阳气团旋转飞出的各小气团,分别冷却所形成。各行星,包括我们地球在内,也都是构成于上述大星云的残留气体的原子,与大宇宙的原始气体原子。 我们人类与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由氢、氧、碳、钙……等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它和宇宙各空间各星系的原子xx一样,并无二致! 所以科学家们认为: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源起宇宙外太空的。犹太基督教传统则根据xx创世纪,而坚称上帝以七天时间开创了世界,第三天用泥土造了人的始祖亚当,第四天造了万物和各种动物,{zh1}从熟睡中的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合和泥土,造成女人夏娃。 古代埃及神话说:宇宙是一个长方形盒子,一切星球,一切生命,都在盒子内“自然”出现。 阿含经云:“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通,体重无光……” 这说得很简单,但是相当明白。用现代科学眼光来看,阿含经所讲的,显然比犹太教创世纪更为合理,埃及古代神话观念也很有一些意思。 阿含经讲的“光音天人”,已经很明白指出是非物质的色界生命,是光波是音波。“世界初成时”,就是指色界的物质世界刚刚形成之时,是宇宙从无色界形成色界之初,是粒子与微中子之类形成及光子聚合之时。“天人”并非物质肉体,而是“光波”与“音波”汇合的智慧生命,他们各有“身光”且“飞行自在”;他们飞到地球,贪恋地球的物质享受,从色界身质降为物质化的欲界肉体生命,从此身体沉重,不能飞行,失去了自由出入宇宙各界的“神足通”。 这里所说的“人”,我认为并非狭义的“人类”之意,我认为是指具有高智慧的有情生。 当代的{dj1}科学家们,大多数都屏弃或搁置了xx的“创世纪”观念,他们多数认为生命的起源是太空,和阿含经的讲法很接近。 让我们详予讨论。首先,再回到科学家们对于宇宙形成和生命构成的发现。上面说过,欲界生命构成的原子,和宇宙太空的游离质点毫无两样。我们实在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身体内的原子,远在亿亿兆兆之前,当宇宙初成之时,当虚无形成色界之时,就已经形成了。比我们现在的太阳系还早得多,那时也还未有地球的存在。 我们的太阳系在旋转时,有许多团烈火离心而出,成为一团较小的气体,被太阳巨大的吸力吸住,不停环绕太阳而运行,后来逐渐冷却成为各个星球,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逐渐冷却,外壳是坚硬的岩石,核心仍是高热的熔岩热浆。外壳的岩石没有水,没有空气,当然也没有欲界生命的动植物。 从地壳内喷出的气体,有氢气、水气、氮气、沼气(甲烷)……等。火山口上空喷着硫磺烟云,遇到外面的低温,烟云气体化为雨水降下,渐渐注满了地球外壳的低陷之处,成为海洋,那些没有凝成雨水的气体,就汇成包围地球外面的空气层。 过了一段时间,地球内壳的一些辐射性元素,例如铀——这些在银河系初形成时就形成的元素,都是银河中心巨爆后的残余物质——它们有一种令自己分解的特性。它们在地球内壳渐渐分解,放射出辐射能,使内壳的岩石熔化,温度增高,经过七百万年,熔岩渐渐熔穿了地球的外壳,熔岩岩浆喷出了壳外的表层,即是我们熟知的火山爆发,它同时释放了禁锢在石壳下的气体。 空气与雨水河海的形成,具备了欲界生命生存的条件。 雨水冲刷地层分解的矿物质流入海洋中,使海水密度越来越大。这些矿物质有镁、有纳、有钙……以碌化纳为多,形成了海中的盐份咸味,海水浮在地壳上,好象一片蛋壳盛着的水,底下是地壳内层,地心内不断喷出岩浆与气体,很多火山在海底爆发。 天空中由于静电作用与温度的变化,正电与负电作用形成了闪电雷轰,不时闪击地面,闪电引起大气中的氢、甲烷、氨(阿摩尼亚)和水发生奇异的原子结合──形成了氨基酸(Amino Acid)及核酸(Nucleic Acid),这两种分子都是欲界生命所必需的基本构成单元。 这些单细胞原生物比原子复杂,识力也比较强,懂得吞吸海水中的其他化学元素物质及半有机体,及与周围的相类单元发生冲突,互相合并,成为较大的单位;这些单位,经过无数次的合并,形成一个具有适用能力的分子。 这些欲界生命基本结构原始单元,与周围的相类单元发生冲突,互相合并,成为较大的单位;这些单位,经过无数次的合并,形成一个具有适应能力的分子。它们知道选择生存的环境,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它们能够自己分裂为二复制自己,这些就是欲界生命的开始。经过不知多少代,它们不断增加繁殖,子子孙孙不计其数。它们就是欲界生命细胞内的核心要素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译为“遗传基因核酸”(有直译为“去氧核糖核酸”)。 DNA决定细胞分裂和遗传特性,是目前科学家们所知生物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任何动植物的细胞内都有的。 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是科学界的一个很重大的日子。那{yt},在澳洲墨基逊(Murchison,Australia)小镇,突然从太空响起了一声巨大的爆炸震动,原来是一个太空陨石坠降了!它的爆炸把碎片爆散在广达十四英里的区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纷纷赶至研究。经过化学分析,发现陨石的黑色碎片是一种含有碳质的软岩,它含有大量含碳的有机复合物(Organic Carbon-bearing Compound),再予以详细复验,发现它含有氨基酸(Amino Acid),这是生命细胞内最基本的构成成分之一。
主持化验的科学家是出生与斯里兰卡岛(Sri Lanka的锡蓝岛)的施劳?庞南浦鲁玛博士(Dr.Cyril Ponnamperuma),这位今年六十四岁的科学家,当时化验分析陨石,发现其中的一块竟含有五种有机化学基本物质,都与地球的生物细胞内的成分相似,这些成分是决定遗传因素的。 这个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因为本来科学家都认为,只有地球才适合生物生存,甚至于认为地球是宇宙中{wy}有生物的星球。现在竟发现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含有有机化学物质,而且还是生物细胞内的基本构成成分。这不就是意味着,地球并不是{wy}有生物的星球了吗?换言之,就是宇宙其他星系也可能有着有机生命的存在!而且很可能普遍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 庞南浦鲁玛博士发现的陨石含有五种有机物质(Cytosine, Adenine ,Guanine,Thymine,Uracil)。这五种成分,是有机生物细胞体内基本的构成遗传决定因子,它们配合着糖与磷所组成的骨干,合而构成遗传基因核酸DNA与RNA核酸,传讯生物细胞的遗传指令。
有些科学家怀疑,陨石坠地后已感染了地面的物质。休士顿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约翰?区劳(John Cro)就是怀疑者之一,他说:“没有一块陨石,是不受到感染的。” 但是,庞南浦鲁玛博士和他的助手们发表声明,已经在实验室运用一切最可靠的方法,将陨石清洁xx,断无感染地面物质。而且,所发现的五种有机化学物质成分,并非由陨石表皮一层所取标本而得,乃是石心的部分取出。 庞博士生于锡兰岛一个教育世家,锡兰岛的佛寺与森林,往往藏有古代从天空落下的陨石。他从小就对于陨石有莫大兴趣。他的家庭是佛教徒,他时常上佛寺去,到森林去,找寻那些陨石;总感到陨石蕴藏着一些宇宙的奥秘。作为一个锡兰岛佛教徒,当然知道阿含经内,佛说光音天人飞来地球的一段,也当然从佛经其他经典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他一直就想从科学来研究陨石的神秘,希望打开一扇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庞南博士起先并非学科学的,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印度大陆的玛达拉斯大学(Madras University)去念哲学,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可是他真正的兴趣仍在于宇宙科学及化学,于是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去读化学,从头再来,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在伦敦医院London Hospital的同位素实验所(Isotope Laboratory)任研究员。一九六二年,他转到美国卜奇利市的加州大学分校,追随一九六一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梅云?卡云博士(Dr.Melvin Calvin曾以阐明植物光合作用而获诺贝尔奖)。 卡云博士其时致力于用人工方法复制地球早期大气情况,及其间的基本有机化学复合成分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庞博士的启导良多。 庞南浦鲁玛博士学习卡云博士的化学方法,开始从事研究生命的来源。越研究,便越多疑问:宇宙中其他星系或星球,是否也有着有机生命或人类? 施劳·庞南浦鲁玛博士 Dr. Cyril Ponnamperuma analyzing a moon sample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宇宙太空生命是否存在的问题,庞博士于一九六三年参加了美国太空署(NASA)外太空生物学系(Exbiology Divison)的研究工作,成为该系的化学进化分系(Chemistry Evolution)主任。他的工作是研究地球上生物的起源情形,一提供资料给其他科学家参考,作为向外太空找寻有机生命的方向指南。 一九六三年,庞博士以一项化学实验──人工复制地球太初有机化学体的合成──而轰动全世界。他的理论就是:地球太初的有机化学体是源起于火山雷电于海水的结合。即是上文提到的理论──地心内的熔岩喷出地面及喷向空中,所喷出的气体及蒸汽,形成雨水汇聚成海洋。大气中因温度剧边而产生雷电,雷电闪击之下,海水形成氨基酸,及DNA与RNA等遗传核酸,渐而进化成为单细胞生物。 庞博士坚信火山与海洋是生命之母,他用实验来求证。他采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劳?邬理(Harold Urey),与史丹利?米勒(Stanley Miller)两位科学家的化学先进技术,在一个玻璃瓶内注满氨气、海水与沼气,然后用高能的电子光束(Electronic Beam)闪击这瓶中的混合物。前者仿制地球太初时代的大气与海洋情况,后者代表宇宙辐射线及雷电闪击地球。闪击了四十五分钟以后,试管内的混合物出现了阿丹耐恩(Adenine)──这是生物细胞核内的遗传基因核酸DAN与RNA的形成质素之一。这个实验的成功发现,证实了上述的生命起源形成理论是正确的,也证明了在宇宙太空中也有欲界生命形成的可能。只要宇宙辐射线,有氨气、甲烷、氢、氧,就有可能形成有机生命的物质,并不仅仅是我们的地球才可能形成欲界有机生命。他的实验轰动了全世界科学家,在次之前,世人认为复制太初生命起源是不可能的。 庞南浦鲁玛博士从实验中获得更大信心,他认为宇宙中到处都有可能形成欲界生命。就算是有些环境极不利于我们地球生物的外太空星球,也各有能够适用该环境的生物,只是生命形态不同而已。
他说:“整个宇宙中都充满着有机生命,只是各有不同结构,我们必可从太空的星体发现有机生命,{zd2}限度可以找到核酸蛋白质形态的原始生命。” 他认为整个宇宙的化学成分都是一致的。既然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是这个宇宙漩系之一,都是这个宇宙泡泡的大爆炸所形成的,没有什么理由说宇宙中的成分不一致。庞博士的理论,我认为很合理,而事实上,天文学家与宇宙学家们,从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收到的宇宙各处星云漩系的辐射,经用光谱分析,也早已证实了各皆含有与地球相似的化学元素──氢、氦、氧、氮、碳、重氢……等,都是一样的。 在欧洲,古代希腊哲圣阿里士多德早就于两千多年前提出学说,指出有机生命从无机体形成的。不幸这种科学先见旋即被犹太教基督教的“创世纪”传播所取代。直到公元二十世纪末期,有卡云博士与庞博士的实验,才重光阿里士多德的学说。 庞博士说:“宇宙中化学诸元素的分布大同小异,自然也有可能在各处形成相近的有机体。” 佛教在几千年前就说过欲界从色界而生,比阿里士多德更早指出生命是从物质界形成(请参阅佛说起世因本经)。 庞博士说:“我们并非说可以在实验室内人造复制生命,也不是说用朝露可以立即造成荧火虫。我们只是用实验证明:简单的无机化学元素,可以形成初步的有机化学体;从简单的有机体成分进而可形成氨基酸;氨基酸是欲界生命细胞核内最重要的遗传构成物质。” 庞博士在玛利兰大学的实验室设备周全,包括:生物化学、地理化学、行星大气分析室、月球石清洁室、综合物质光谱分析仪、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气体颜色分析器、高能电子撞击器、电子显微镜等等。 庞博士与其师卡云博士的实验成就,都成为“进化论”的有力科学证据。虽然还未能在实验室内复制生物,至少已经证明了,有机生命从无机物质演变而成,也肯定了在宇宙中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形成的可能。 从无机物质演进为有机生命,正是佛教华严经所说的“先成色界,继成欲界”的程序。华严经的说法,很明显地是基于佛陀所说阿含经。 庞博士现在美国太空暑致力于研究人造合成食物,以适合太空舱内的人员食用。他说:“太空舱内的人员,呼吸时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假如我们将它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就可以制成食物供给太空舱内的飞行员了。既然我们已经能够从无机物制造氨基酸,也许也有希望进一步把二氧化碳气体制成碳水化合物。如果实验成功,或有助于未来制造人造粮食解决世界饥馑。” 一九七零年,庞博士肯定了他所化验的澳洲墨奇逊陨石含有五种氨基酸。一九七七年,他与助手们化验南极洲冰封已二十万年的陨石,再度发现陨石中还有氨基酸,又一次轰动科学界。他继之又发现格陵兰(Green Land)的三十八亿年古老岩石内,有含氢丰富的微生物化石与碳水化合物。 来自佛国锡兰岛的庞博士本着佛教慈悲之情,将他的新研究集中于人工制造粮食。他常常关心世界的粮荒饥馑问题,直到现在于百忙中仍分出时间常常回到锡兰岛去,与斯里兰卡的政府合作发展研究人工制造粮食。现在研究如何使一种遍生在热带海岛的野生豆类增产,来增加粮食,解决穷国的粮荒。这种豆类,当地名“丹不拉”(Dambala),新几内亚土人称之为“有翅豆”,又称为“穷人豆”。庞博士发现它的豆荚及叶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他命,根部亦然,种子则含有可食油类。 从研究太空陨石发现氨基酸,转到研究人造粮食来解决世界饥馑,庞博士不愧是一位佛教徒!但愿佛教多出现像他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从他的实验的成功,对佛说生命从外太空飞来,我们获得了证明。
书名: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 作者:冯冯 出版: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