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创新药的前景:应在乐观中保持谨慎态度- 制药专家的日志- 网易博客

亚洲创新药的前景:应在乐观中保持谨慎态度

2010-04-02 18:20:27 阅读9 评论0 字号:

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0年03月31日
  跨国企业纷纷大幅缩减在亚洲的研发资源,但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仍在开展大量的新药上市审批(NDA)工作,人们就大型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将于何时退出亚洲市场持有不同的观点。

  虽然近年来人们都将目光投向印度和中国,并将其视为未来新药创新源地,但这2个国家都没能在美国通过任何一项NDA。作为亚洲{zx1}的研发中心,新加坡也是一样。韩国是除日本以外的{wy}一个有过成功申请NDA经验的亚洲国家。

  2003年4月,韩国LG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xxxFactive(吉米沙星)成为{sg}在美国FDA获批的韩国产品。

  10~15年前,跨国制药公司纷纷开始将其研发资源和临床资源转而投向亚洲,起初是希望借此节约大量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和印度的成本逐渐上升,要达到与其西方设备和临床操作相同的标准,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跨国制药公司发现,如果仅仅出于节约成本方面的考虑,在亚洲投资的意义并不大。如今,各大企业都开始xx亚洲地区潜藏的巨大商机。

  3月18日,美国银行美林公司亚洲医疗事务部负责人CarlFirth在亚洲生物制药业大会上表示:“目前的问题不是现在这些市场是什么样的,而是一旦如今处于Ⅰ期和Ⅱ期研发阶段的部分产品达到销量高峰时这些市场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生物制药企业仍向亚洲投放了数十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专家小组成员称,再过几年就能看到这些研发经费最终是否能够形成有形资产。

  武田临床研究公司副总裁JamesGarner说:“我认为,未来10年亚洲地区将面临的重大考验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开发出新药。如果将来我们看到某家美国公司在仿制一种印度药品时,我们将会感到很兴奋,但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毫无疑问,亚洲正在开展大量的研究,但其产出成果对于制药业的总体有效性仍值得担忧。罗氏公司亚洲药品合作部执行总监FrankGrams称,中国在全球专利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韩国的人均专利拥有量居世界之首。

  Grams说:“在亚洲,创新的潜力很大,但看看中国的专利,大部分都只是在中国国内注册,真正参与全球同步开发的并不多。所以说,差距仍然非常大。”

  中国和印度政府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以吸引西方企业落户亚洲。中国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个省宣布建立新的研发园区,新加坡也在大力宣传其Biopolis研发中心。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仍然担心这些研发中心产出成果的质量。

  日本一家大型制药企业负责研究合作的执行官说:“新加坡和中国的基础设施非常棒。Biopolis研发中心非常不错。中国的每一个省都建有大型科技园区。但大多都是徒有其表。西方企业高估了亚洲的人力资源。”

  这位执行官补充道:“这些企业是在盲目跟风。下一步他们就会关闭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转而入住韩国,并逐步关闭在巴西、土耳其和埃及的研发中心。”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亚洲创新药的前景:应在乐观中保持谨慎态度- 制药专家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