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到底怎么办? | 王馨语

关于纸的过去,也就不在这里多说了。今天的纸面对的三大形势:电子媒介的崛起,世界化和环境问题,面对这些形势,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下“怎么办”,下 面展开说一下。

国家图书馆的恶梦:

大家都知道,每有新的出版物,国家图书馆都会保存一份以上,世界各国都是 如此。国家图书馆就好比人类历史的仓库,每个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进去一次,但那个仓库还是在,也不得不在。好像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有一种舍不得扔东西的 习惯,这可能也是人类共有的习惯,反映在国家图书馆上,就是如此,虽然没舍得扔的东西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西方的印刷术让他们很早就享受到了文化大爆 炸,而这个大爆炸就坐落在纸上。在所有的“当前”,纸都是先起到传播的作用,而后因人类的本性,不得不留下存根,”万一以后有什么用呢!“这个存根就这样 越留越大。对啊,还是那句老话,凡事都有两面,纸的工业化使得传播大大进步,涉及到世界各个角落,甚至奠定了民主。然而这种工业化在传递上给人在今天造成 了xx烦,因为纸的工业化中{zd0}的两个元素就是造纸过程中在原料中加入了木材和酸,使得纸即便在没有人碰的情况下也寿命有限。下面的数字,也许对于爱书之 人,就像往心口里扎上一刀:在法国,从1875年到1960年间出版的书大约有两百万种(每种一本以上,进入国家图书馆,假设每种一本),今天有 90000本已经无法挽回地损失掉了,另外580000本面临立即的危险,600000本面临中期危险,它们也许早晚都将死于纸的癌症--酸。除了酸,还 有储存问题,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 20世纪以前出版的书和手稿4千万种,法国国家档案馆藏有1789前的各种文件30亿种,而每年都要新进来40000种以上的书籍,1百50万种期刊杂 志,3000种音像制品,怎么放,往哪放?请原谅我没有拿出中国的数字,因为在中国找一个准确数字不是那么容易,再说我也不想知道这个数字,听了心疼。

作 为文化的载体,纸的脆弱在很早以前就有争议,西方绘画界在几百年前就对纸和画布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同样还有历史问题,没有纸的时候,人们也许刻字到金属 上,石头上,这样的文化遗产到了今天反而给人们解决了许多麻烦。实际上技术的发展总是面向传播的,往往技术不好的时候的东西具有传递的物理特性。有人说, 干脆把那些书都数字化保存,原书就别要了,任其自生自灭吧,但是放弃人类遗产的原件,谁能做这个决定?总统不行,全民表决都不行,因为这些遗产同时也属于 那些今天还没有出生的人。这就好像如果我们能还原圆明园全貌,估计大家还是喜欢原来的那个废墟吧。有人说挑重要的保护,不重要的放弃,其实目前各国也很可 能是这么做的,可是这个决定又凭什么来做呢?谁知道千年后原来重要的书籍被认为是谬误的而原来被遗弃的书籍却显示出了真正的价值呢?

毁 呢,不敢,救呢,救不过来,也没有“超级”技术,怎么办?甚至有人说,制作超薄金属片,将原书内容刻在上面保存,一是保存的长久,二是显得比计算机硬盘珍 贵,你同意吗?

电子书好还是纸制书好:

对于个人来讲,这个选择无所谓,谁喜欢什么就用什么,要是把跨度提升 到整个人类呢?技术上,电子书{lx1}于纸,那么它自然倾向于传播而不是传递,对于个人其实也是一样,10年后,我们的书架上也许还有10年前的一本书,但是 10年当中换了几台电脑之后,好像电子书总是下载一个扔一个,以前的都不见了,更不会再翻。同时,写书的人不容易啊,技术上高级的电子书有利传播,也有利 盗版,多数写书的人本来就穷,这下可能写完书之后一分钱也没有了。怎么办?

复印和排版技术:

面对数字化的最 初发展,不少人觉得纸面临巨大威胁,而随着复印和排版技术的发展,纸又找到了出路,出现了一次性纸的概念,xx脱离了所谓书本,文件纸的概念。广告传单, 张贴画,简历,包装盒等,用过就可以扔了。反映最明显在就是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了,尤其在西方国家,公函,政府和企业用的各种各样的纸,几乎都是一次性的, 有些需要保存的也是时间有限。那些纸都是只用正面,背面空白的,在西方生活过的人都清楚自己一年会收到多少纸。纸面对邮件生存下来了,但是值得高兴吗,这 种一次性的纸?对于用纸的人和收纸的人都是一种负担。还有,纸的存活还体现在包装上的应用,为什么呢,因为印刷技术也有偏好,在纸上印比在塑料上印的效果 好,尤其是在发现了塑料制品不容易分解,影响环境之后。同时又兴起了纸的回收重新利用技术,现在用用回收纸作成的新纸好像挺时尚的,但是真那么简单吗?可 再利用率有多高?如何建立废纸收集的这个庞大系统?最重要的是,回收旧纸做新纸的成本是否比直接做新纸低!怎么办?

纸的其 他用途:

上面说到包装,这里仅举这一个例子。如果说用塑料会破坏环境,用纸就不会了吗?环境问题也是两难的问题,想想造纸的原料就知道了, 如果说塑料让地球上火,那么纸就让森林丧命,也是间接地让地球上火。此外还有卫生用纸等其他用途还是离不开纸。有人甚至利用对纸的消费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富 裕程度,比如说1995年美国人年平均用纸332公斤,非洲人只有 30公斤,全世界平均为164公斤,书在里面才有多大比例啊!怎么办?

社 会问题:

既然如此,有人说,那么我们就干脆别用纸了呗!书我们看电子书,孩子上学用电脑做笔记,包装我们用可回收或者易分解的塑料制品,擦 屁股我们用树叶...... 这样总可以了吧?唉,可惜,还是不行,即便抛弃文化,卫生,便捷,还是不行。因为这样做,有多少个造纸工人要失业,有多少相关产业要破产,比如生产笔的, 会引发多少社会问题呢。怎么办?

有人迷信科学技术,认为这是{zgj}的追求,那真的是错到家了。科学技术首先是人搞的,是人 搞的就不免出问题。放肆点说,学科技术有点像xx,一旦xx押在了纸上,哪有那么容易收手?纵观我们近100个被称为科技爆炸,知识爆炸的年头,科学技术 总是在拆东墙补西墙,科技成为生产力之后,尾巴越大就越难掉。在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中,我还是坚定地认为应该由文化引导科技而不应当反过来,科技自然也会对 文化产生作用,而我认为科技对文化产生的{zd0}作用就是科技老是走的比文化快,{zh1}让文化跟着它走。二战打完了,世界毁的差不多了,出现了博弈论这个学科, 据说好像能避免人类再打起来。对,文化在科技的领跑中老是起着总结教训的作用,文化的大发展也就是教训大集合。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不吃一堑就能长一智呢?当 然我们无法硬逼着文化跑的快一点,但是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做,就是在文化没有跟上的情况下,让科技来等一等文化,另外,对于已经得到过的教训,对于在过去被 验证了无数次的文化,不要让科技颠覆它们。

Popularity: 30% []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make sure you !


Related posts

coded by  

No Comments

郑重声明:资讯 【纸,到底怎么办? | 王馨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