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运动的前景与新能源的技术探索(一)_钢毅笔者_新浪博客

一、失衡运动相对平衡运动的感悟

二、最有代表性的有益的重力失衡运动

三、关于杠杆失衡的认识

四、客观存在半周失衡现象与尚待推广的全周失衡机械运动

五、三环能源金字塔是失衡运动的创造性设计

六、由失衡运动引申出来的几个新观点

 

 一、失衡运动相对平衡运动的感悟

平衡运动系的机械制造与设计水平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与平衡运动系的理论完备与高度发展有关。人们对平衡运动的研究认识与运用,给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了极大贡献,造福桑植。

 

失衡运动相对平衡运动而言,打破平衡而失衡,抑制失衡而平衡。从运动是{jd1}的哲学意义上说,平衡与失衡是交替进行的。从自然生态与机械运动的角度讲,平衡是主流主形态。失衡运动系虽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但人们的认识不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自然界中地震、山崩、泥石流、海啸、潮汐、火山喷发等失衡运动大多都是破坏性的。是在自然界中某些平衡被打破后的阵发性失衡。

 

生活中常见的重力失衡现象有车辆下坡、重物滑坡、高山滑雪、高空跳水、堕空蹦极等都是带有失衡性的运动。因为这些运动都不是连续的,需要以其他形式置于高空后,再才利用重力失衡而运动。

 

而在机械制造中的运动失衡较少见,虽有偏心轮局部运动有一定失衡性外,整个机械都是在失衡状态下的装置几乎难以成行。无数的志士先贤做了无数努力,企图利用重力的失衡而运动的各种机械设计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

 

目前处于不为人知的暂未共识阶段的研究与探索,可能还有一些不同层次的技术,比如三环能源金字塔设计中的重力失衡差力循环的发明创新。最近查阅的资料中,有外国发明者搞成了重力失衡的机械装置,由于设计存在壁垒,重力力差较小,且不易扩展,被有些人称之为永动的装置,但经济利用价值不大,对外输出功率,不足100W。而三环能源金字塔设计,不仅重力力差大,初步设计轻易达到发电1000千瓦,是其10000倍,而且重量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展,杠杆结构可以不断扩展,继而发更多的电。利用重力,就要有足够的重量。力差越大,重力循环效果越大,获益越多。

 

二、最有代表性的有益的重力失衡运动

最有代表性的重力失衡运动,一个是水力发电,一个是过山车运动。还有一种新近发明的活力滑板运动。

 

1、水力发电以梯级方式重复使用重力载体,靠太阳能太阳雨循环。水力发电实际上就是重力发电,水是重力的特殊载体、流动的液体载体。没有垂直落差的由高点至低点的冲击力,再高的位能也是不做功的位能。但水力能量的大小又必须与高位有关,高位越高流量越大,则水头越大,发电越多。

 

在一条河流中的上游筑坝发电后,中上游继续筑坝则可继续发电,如果落差流量一样,发电量也会一样。这一现象说明,重力可以蓄势。重力载体可重复利用。

 

2、重力之父设计的过山车,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力失衡运动,是一种实现了重力势能的次恢复与亚循环运动。我在过山车重力势能次恢复与亚循环分析中指出:

    “重力之父的过山车,则使我们得到更宝贵的重要启示,其对重力的巧妙利用灵活运用使人们叹服。今天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与分析时,竟然发现实际上过山车是重力循环利用的萌芽与先驱,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重力势能次恢复亚循环的趋势”。此文在论坛上发表后,引起了激辩。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质疑过山车的重力次恢复亚循环现象。一组悖论式的数据,使得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百米高程的过山车,翻滚起伏下滑可达近三千米,比一顺溜下滑实际效果成倍增加。翻滚起伏较之一溜下滑的阻力要太得多,而阻力大的翻滚起伏却比阻力小的下滑的行程要远得多。这是因为过山车依次经过了两个90米80米70米等次高位,其能量是递减一次,补充恢复一次。只有重力能量的次恢复亚循环的解释才是合理的。用比例法对过山车能耗计算分析如下:

    过山车从百米高空下滑经过90米处后,从离地10米处上升,一个翻滚又回到90米高处继续下一回翻滚。

此时的能耗多少,剩下多少,似乎只有两个答案,而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

 

{dy}个答案,总能量100MG,“如果回到90米的地方那么就只损耗了10%,还剩下90%继续回环!”这是依据能量守恒及重力做功不讲路径的答案,却与事实不符。因为{dy}次经过90米时,已经损耗了10%,又翻滚了一大圈,从10米处上升90米,需要的能耗会大于90MG,不可能只有10%的能耗。

 

第二个答案,总能量100MG,“因为回环90米,能耗90%,还剩下10%!”这也是依据能量守恒及重力做功不讲路径的答案,也与事实不符。因为这剩下的10%,仅10MG怎么能够继续回环下面的80米高度?所需要的能量应该大于80MG,才能在80米处下降而后上升翻滾。

 

能耗10%错!能耗90%还是错!简直就是悖论,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只有重力能次恢复亚循环的答案是正确的。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这个结论与动能定理的表述是不同的。

 

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此时的重力势能增加,就是重力势能的恢复,因为低于原位恢复,所以叫次恢复。

 

总能量100MG,“因为回环90米,由于轨道摩擦因素(摩擦系数0.09),能耗大于90%,所剩下不足10%,由于是第二次返回90米,根据重力位能特性,此时重力能由不足10MG增加为90MG,这就是重力能的次恢复现象。关于过山车重力势能数据的悖论现象,继续欢迎各位老师与物理高手们拍砖指正。

 

3、活力滑板非常有意思。装有两个活结连轴的小滑轮的活力滑板与以前靠蹬滑为动力的滑板不同,是利用重力压滑的。人站在滑板上,只需身体微微晃动,就可前行,并可向坡度不大的上坡运动。按照以往常规观念,人站在没有动力的滑板上,重力垂直重心向下,不能产生前驱动力。

 

活力滑板把人体的晃摆与重量结合起来,把压力转换成动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前后两根杠杆轴的不等力矩所造成的不等衡运动,大力矩摆动的力大于小力矩的力,形成力差失衡。如果你把两根活结头杠杆搞成等臂的,无论你在滑板上如何用力,必不能前进。从活力滑板上我们可清楚看到平衡运动与失衡运动的显著区别。看到失衡杠杆的神奇作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失衡运动的前景与新能源的技术探索(一)_钢毅笔者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