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组织培养xx苗及快速繁育技术

    

   草莓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体的一部分(外质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xxxx、xx、温度、光照)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是目前广泛应用和正在继续发展的主要脱毒方法,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及植物细胞组织的全能性。采用不含病毒的组织或器官,通过组织培养分化,繁育成无病毒的植株材料。组织培养亦可和作物遗传工程 ,品种改良和果树植物的快速繁育、工厂化繁育相结合,在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上,前景十分广阔。
一、草莓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所谓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植物遗传信息
和发展成xx植物的可能性。在一个完整的植株上某部分的体细胞只表现一种形态,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是因为该细胞受到具体器官或组织所在环境的束缚。一旦脱离原器官或组织,在一定的营养、xx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植物的再生性:从植物分离出的根、茎、叶等器官,切口组织受到损伤,在这些受伤部位往往会长出新的器官。在组织培养人工控制培养条件下,通过对培养基的调整,特别是xx水平的调整,可以使在自然条件下再生困难的器官和组织,顺利再生。
   茎尖培养脱毒:植物茎尖分生组织中细胞间连丝发育不全或太细,使病毒不能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分生组织。次之,病毒复制、运输速度与茎尖细胞生长速度不同,病毒向上运输速度慢,而分生组织细胞繁殖快。因此采集茎尖可以获得无病毒的培养材料。
   草莓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主要以匍匐茎繁殖为主,随着种植年限的加长,病毒病的种类、发病率逐年上升。致使草莓产力量下降,品质变劣。国外研究表明,在周围1—2km内有老草莓园存在时,定植的草莓xx苗1—2年内虫媒传病毒可使草莓减产约20—30%。因此,在国外使用草莓无病毒苗是重要的良种繁育措施,也是草莓重要的增产措施。日本自1969年开始供应无病毒苗,现有蔬菜试验场负责培育、繁殖、保存无病毒母株,再经原苗繁殖后供应生产者。组织培养方法在草莓无性快速繁殖上的应用,为生产者提供了数量更多的优质种苗。国内目前许多科研单位都进行了草莓组织培养脱毒的快繁的研究,一些较大的种植区已经大量的生产,但由于苗木成本较高,在生产上难以大面积推广。目前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研究新的方式方法,降低成本,使这一技术早日得到广泛应用。

二、设备器材

   房屋布局:设准备室,无菌室、培养室、温室、网室
   1、准备室:仪器、原料的洗涤、干燥,药品称量、培养基制作xx。
   2、设备仪器:高压xx锅、电(气)炉,分析天平、药品柜、洗涤池、冰箱、容量瓶、培养瓶(三角瓶或小罐头瓶)。
   3、无菌室:进行无菌操作,设紫外线杀菌灯,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
   设备仪器:仪器车、高倍解剖镜、酒精灯、喷灯、解剖针、刀、剪、镊子等。
  4、培 养室:电光培养架若干个,温度控制设备,湿度控制设备,培养架应具有2000—3000Lx的光照强度,室温应在20—30℃内进行调节。
    5、温室、网室:从培养基生根培养后,小苗经过温室驯化,长出3—5片叶后,可移栽入网室,网室是{dy}代母株繁育的场所,温室在2—4月使用,温度在25℃左右,使用杀虫、xx剂进行xx。

三、培养基的成份及制作  MS培养基成份(mg/L)
药 品 每升培养基含量
(mg)
配培养基母液
母液倍数 每升母液称
药量(mg)
每升培养基
用母液量ml
1 NH4NO3
KNO3
1650
1900
10 16500
19000
100
2 MgSO4.7H2O
MnSO4.4H2O
ZnSO4.7 H2O
CuSO4.5 H2O
370
223
8.6
0.0025
100 37000
22300
860
0.25
10
3 CaCl2.2H2O
KI
CoCl.6H2O
440
0.83
0.025
100 44000
83
2.5
10
4 KH2PO4
H3BO3
Na2MoO4.2H2O
170
6.2
0.25
100 1700
620
25
10
5 FeSO4.7H2O
Na.EDTA
27.85
37.25
100 2785
3725
10
6 盐酸硫胺(VB1)
盐酸吡哆素(VB6)VB6
烟酸VPP
甘氨酸
肌醇
0.4
0.5
0.5
2
100
100 40
50
50
200
10000
10
7 蔗糖 30000      
8 琼脂 10000      

   xx的使用量应根据不同培养时期而不同,应分为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目前使用的xx主要为6苄基嘌呤(BA)浓度为0.5—1mg/L。生根培养基去掉BA即可。
   培养基的制作
按配方称取1、2、3、4、5、6,药品按50或100倍的浓度用蒸馏水配制成母液放入冰箱保存,使用时按比例稀释,制作培养基时,将母液混合定容、加热溶入蔗糖和琼脂加入6苄嘌呤,用NaOH与HCl调整培养基为pH7.0 左右,倒入培养用的三角瓶中,每瓶倒入30ml左右,用棉塞牛皮纸封口,放进高压xx锅,温度达到121℃,保持15—20分钟,xx后静置冷却备用。

四、培养程序
   培养材料:取草莓新生未长根叶匍匐茎,茎粗在2—4mm,在自来水下冲洗24 小时,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升汞(HgCl2)处理2—3分钟,在用xx水冲洗3—4次,或采集夏季生长期抽生的匍匐茎茎尖进行表面xx后、直接在解剖镜下逐层剥离。
   初代培养(6—10月 ):在解剖镜下用xx镊子,解剖针剥去叶片(注意每剥一层应对器具进行xx)。直至露出生长点。切取生长点0.3mm的茎尖,带{dy}叶原基,植入含6BA 1—1.5mg/L的培养基中,初代培养使用三角瓶时可每瓶接3—5个茎尖,使用试管时可接一个茎尖,接种后,应将培养瓶放在温度22--25℃,光照2000—3000lx的环境中,并定期观察,若有xx污染的培养瓶应淘汰,xx污染的应将未污染的小芽及时转接。直至生长点分化出大量芽丛就可进入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10月—翌年1、2月):
   继代培养的培养基同初代培养的xx水平开始为1.5mg/L,以后逐渐降至0.5mg/L,一般转接后一个月应进入下一次继代培养,初代转入继代时,可将初代芽丛分切成4—5份芽丛,一般可以继代4--5次,每继代一次,繁殖材料数量可增加4—6倍。
   生根培养(1—3月):
   生根培养是组织培养实验室阶段的{zh1}一次培养。目的是使{dy}阶段和第二阶段培养的苗发出不定根,并使苗继续生长,由于前一阶段的培养中,芽的生长往往受较高浓度细胞分裂素的抑制,在生根培养基中将去掉6BA,芽进一步长大,基部形成根,再生根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适量碳黑造成根系避光环境,则生根效果更好。
   试管苗的锻炼和移植(2—4月):

   当试管草莓苗长至3--5个叶片、 5条以上根时,可以进行移植,移植前应逐步将培养瓶移植自然光下,移栽前两天打开瓶口,使小苗充分接受自然环境锻炼,接受锻炼的细小苗叶柄变红,叶片角质层加厚。这样的小苗即可出瓶。出瓶时用镊子夹住小苗从培养瓶轻轻拉出,在水中洗去琼脂,放入加水的磁盘中准备移植。小苗可移植到温室的珍珠岩、蛭石或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中,移植到珍珠岩、蛭石中的小苗应定期浇营养液,土壤中的小苗应保证土壤湿润。温度维持在18—26℃,待小苗长出三片以上正常叶时,成为原种苗,原种苗可以移入大田网室中繁育,原种苗移植应在5月底以前完成,种植密度为每亩1000—1500株,为提高繁殖系数,可采用赤霉素处理和去除花蕾,同时做好网室内的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施杀虫xx剂及时浇水除草。这样,每一株原种苗一年可繁殖50—100株良种苗。
   生产苗的繁殖:翌年,用在网室中繁殖的良种苗作母株,定植于繁殖圃,繁殖圃周围1—2km内应没有果园及草莓园,定植密度每亩1000—1500株,定植时间应选在3月中下旬,严格管理,当年生产出的种苗即可用于鲜果生产,草莓xx苗用于大田生产,可增产20—50%,这是由于xx苗长势旺盛,果多,单果重量大。且果实质量好。
   无病毒苗在大田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又被病毒感染,一般新种植区周围无老草莓园时,可保证4—5年换种一次,如果是老草莓种植区,则需要2—3年就应该换种。
   草莓病毒的检测:
   采用组培脱毒手段获得xx苗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测鉴定,目前常用的小叶嫁接法采用森林莓和深红莓中选出的指示植物,有UC4、UC5、UC10、UC11、UC12等。
   指示植物应在防虫网内隔离栽培,用匍匐茎繁殖,检测时取待检植株上的中间小叶,已xx展开叶为宜。叶柄削成1—1.5cm的削面,取生长健壮的指示植物,去掉中间小叶,在叶柄上削成1—2cm的切口,接入削好的待检接穗,然后用塑料带扎好;每株指示植物接两个接穗,,然获将嫁接苗罩塑料袋,在25℃背阴处1—2天后,移植阳光下7—10天,去掉塑料袋,即可调查发病情况。一般先出现斑驳病毒症状,其次为镶脉病毒,皱缩病毒和草莓和性黄边病毒出现较晚。如果未发现病毒病症状,就证明脱毒成功。

郑重声明:资讯 【草莓组织培养xx苗及快速繁育技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