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苹果设计的锋芒_东灿集成吊顶_新浪博客


ipod-nano

虽然老是在讲时尚、讲设计,我自己其实是个比较不喜欢时尚的人,总是设法绕开时尚。因为要保持一个做研究的中立立场,如果过于投入某种时尚,老是怕中立性受影响,久而久之,对过于时尚的产品总有些退避三舍的畏惧。不过,苹果设计的产品,我就难以避免了,{dy}是性能比较好,第二是设计上的极限主义,减少到没有什么表面的设计,也很难推托。

我记得,几年前iPod 出来的时候,我看大部分的人都毫不犹豫买iPod。我当时希望用一个可以听音乐的,但是不需要这么“潮”的产品,因此在香港特别去一个专营MP3的店去找有没有性能和iPod 差不多,但不是这个品牌的MP3。我问店里那个精明能干的销售员:除了iPod 之外,有那款比较好的MP3可以推荐,我主要用来听古典音乐。他谈想了一下,说“我看{zh0}的还是iPod”。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因为那个店员事实上是把几乎到手的生意推走,从他的职业良心上说,iPod 是{zh0}的,我因此也就用iPod。后面Neno出来之后,我又换了一个,很好用。期间我也买过SONY 的,买过韩国三星的,相比之下,还是苹果的好用、好听、容易操纵,设计上也很得体。虽然苹果产品总是有这方面、那方面的不足,但是产品和设计依然是好的,也是很容易在任何场合拿出手的设计。我作为一个设计老师,在学校里用苹果产品,是很得体的。

我们现在讲产品设计,苹果公司的设计简直是不能够不谈的,因为苹果设计不但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太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也很大。我们使用的iPod、 iPhone和各种玛金托什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于产品的审美概念,如果讲21世纪的产品设计,苹果设计是无法绕开的主题之一。

苹果设计原来是由外部设计公司委托做的,后来组成了自己的设计部,因此大部分的设计是苹果公司自己的设计部做的。这个设计部叫做“苹果工业设计组”(Apple Industrial Design Group),我们简称为AID,或者AIDG。设计组是1977年成立的,那一年,苹果电脑的创始人斯提夫.约伯斯(Steve Jobs)请了工业设计师杰利.马诺克(Jerry Manock)设计苹果II电脑,并且通过马诺克来组织起苹果电脑公司的内部设计人才,斯提夫对于设计的挑剔简直是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业内尽人皆知,他和马诺克在设计上意见很一致,从开始就形成了苹果电脑的简约主义、极限主义的设计原则,产品都色彩简单、造型简洁、这个原则在苹果电脑公司里起码流行了10年之久,之后才有所改变。



ipod-classic-model

斯提夫.约伯斯从苹果电脑设计开始,就给马诺克提出很具体的设计要求,马诺克和同事、设计师特利.奥亚玛(Terry Oyama)根据他的要求,设计了早期的玛金托什电脑,设计上具备了极限主义的基本元素,这个设计逐步开始扩展到所谓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极端简洁的水平,这个“白雪公主”早先是仅仅在玛金托什SE电脑的设计上用的,却一直沿袭到现在的所有苹果系列产品设计上。称之为“白雪公主”,大约是出自1980年代英国人形容德国设计师迪特.兰姆斯( Dieter Rams)设计的一款干净、整洁到无以复加地步的唱机组合为“白雪公主的棺材”( the coffin of Snow White)的这个典故,当时的说法可能是有贬义的,到苹果设计,就成为追求的目的了。这个设计原则,到后来的德国“青蛙设计”公司负责苹果公司的设计之后,竟然成为苹果设计的品牌原则,不过,奠定这个原则的设计师马诺克为了苹果公司的设计耗尽心血,每个星期工作90个小时以上,{zh1}身体整个都垮了,也就退出设计班子,后来的人都不太知道他对于苹果设计的贡献了。

马诺克组织的苹果设计小组原来叫做“Apple Design Guild”,早期这个组织是松散的,但是在斯提夫的要求和推动之下,这个小组逐渐形成为工业设计部门,朝世界{yl}的设计推进。当时苹果电脑公司自己的设计人才不够,又不知道如何招募到高水平的人才,马诺克就建议苹果公司举办设计竞赛,从竞赛中选择色设计人员,1980年代,苹果设计在很多杂志上宣传竞赛,并且有很好的奖项,因此有好多设计师都参加,胜出者受到苹果电脑的注意,逐步被网罗到苹果公司的设计部里来。这样在不长的时间,苹果设计的人才已经非常优秀了。

通过这种设计竞赛选入苹果设计的杰出设计资源之一,就是一家德国设计公司 “青蛙设计”,叫做Frog 设计事务所。这个事务所的负责人是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事务所的缩写叫做“Frog Design”,因此很多人根据英语意思称之为“青蛙设计”,其实这四个字母就是“xx德国设计事务所”的意思,和“青蛙”并无关系,不过习惯成自然,我们一般也就称之为“青蛙设计”了。这个公司除了奠基人艾斯林格之外,合伙人还有安德里阿斯.豪格(Andreas Haug)、乔治.斯普伦( Georg Spreng),公司早年在德国的马兰根(Mutlangen),早期叫做“艾斯林格设计事务所”(Esslinger Design),之后搬到德国的阿腾斯泰格(Altensteig),因为在竞赛中胜出,艾斯林格接触到苹果公司,并且得到苹果公司的设计合约,他就把公司迁移到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司附近的帕罗奥托(Palo Alto)。苹果公司的设计订单越来越大,展了青蛙设计的主要工作很大一部分,因此这个公司也就干脆把总部设到旧金山了。1982年改名“Frogdesign”, 2000年再改 Frog Design,成为很具有规模的设计事务所,现在有400多设计师,在旧金山、硅谷的圣胡塞、得克萨斯的奥斯汀、纽约、西雅图、德国的哈伦堡(Herrenberg,)、意大利的米兰、上海都有公司,并且在2008年成立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公司。

apple-iphone




    apple-ibook-700

艾斯林格的重大贡献是设计和奠立了平果品牌形象,艾斯林格原来是给苹果电脑旗下的玛金托什做企业形象的,苹果公司从艾斯林格的设计中认识到苹果本身需要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需要一个强势的国际形象,需要一个设计语言系统,因此让艾斯林格负责设计,取得重大的突破。我们如果看苹果II电脑、到玛金托什Plus (Macintosh Plus)的设计,就可以看到这个设计语言系统、品牌形象是如何逐渐形成的。苹果IIc的设计用轻盈的、有点奶油味道的淡米色的方式,当时叫做“雾色”(fog),这种造型设计上的轻盈、“雾”色方式,之后推广到其他所有的苹果电脑产品上去,到1986年,苹果电脑才改变了“雾”色,在苹果IIGS上用了浅银灰色,叫做“白金”,或者“铂”(Platinum)色。这个色彩在苹果电脑上使用的时间很长,直到1998年iMac {zh1}颠覆灰色而止,期间有十多年。不过,就在此后,淡灰色还是用在PowerBook 系列上,并没有xx放弃。这个设计时期的苹果设计,我们称之为“青蛙设计”时期。这个时期,是德国的理性主义注入苹果设计的重要时期。

这里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认识的误差,就是认为苹果设计是开始于“青蛙设计”,是艾斯林格的贡献造就了苹果设计的风格的,事实上,苹果设计是开始于马诺克和早期的苹果设计小组,艾斯林格是继承了约伯斯和马诺克奠立的设计原则而使之发扬光大的。

1990年代,苹果公司发现他们在80年代创立的“白雪公主”设计原则被竞争对手IMB的个人电脑((PC)公开模仿,这个模仿使苹果公司失去部分的市场占有,并且还影响了原来是仅仅属于苹果的企业形象。苹果公司不得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发展,以摆脱和IBM 这类普通电脑的类型形象。这个时候苹果设计的负责人是工业设计师罗伯特.布鲁涅(Robert Brunner),他一方面继续了马诺克、艾斯林格“青蛙设计”的“白雪公主”简约设计的原则,另一方面则探索新的设计方向,形成了1990年代的苹果产品的形象。

看苹果设计,需要注意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斯提夫.约伯斯的影响。约伯斯曾经离开苹果公司一段时间,他是一个设计上的强势,他离开了苹果公司,造成了在1990年代的苹果公司的产品风格上有些游移不定的情况,1997年约伯斯重新回到苹果公司,苹果的产品在他的领导下出现了井喷一样的提升,约伯斯要求苹果设计要有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的新发展,在这一年苹果公司请了来自英国的年轻工业设计师约纳森.艾佛(Jonathan Ive)做新一代的苹果电脑设计,这是苹果公司在设计上的一个急剧的飞跃转折点。1998年推出的半透明蓝色塑料外壳的iMac,那设计简直是艳色惊人,xx突破常规的电脑设计概念,也突破了十多年来苹果电脑的“青蛙设计”、“白雪公主”风格的范围,xx出现了崭新的、年轻的形象,在市场上极为成功。不过,如果细细看看iMac,其实有一些元素还是从玛金托什引申而来的,比如主机和显示器合并一体的做法,鼠标的操作方式等等,都是玛金托什已经拥有的,但是那种圆圆的、蓝色透明塑料的有机造型,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imac


macbook-pro-late-2008

    现在我们说苹果设计,或者苹果设计语汇,总结起来应该可以分成两个大的类型,一个是普通的消费品,针对的是大众,拥有时尚气息,价位合适,这些产品的机体采用白色、黑色的色彩,表面往往是光滑的,用塑料外壳为多,主要集中在消费品方面,比如MacBook、 iPod这类产品,属于大众消费产品路线;另外一个类型,就是高级的专业产品,这个类型的采用金属的机壳,比如钛和铝金属,设计上突出金属感的,这个设计主要集中在专业产品上,比如MacBook Pro 和 Mac Pro等等,属于专业产品路线。不过,最近我们看到有跨界的情况,{zx1}的iMac、 iPod产品线则都采用了专业路线,采用金属外壳,或者用黑色的、很纤细外形设计,产品造型长方形的多,转角则是圆角,造型很简单,因为用黑色或者金属外壳,所以有很专业的感觉。

    苹果设计经历了几代设计师的努力,才形成如今的面貌。我们看看苹果设计的几代设计师,就可以勾画出一张比较清楚的苹果设计的发展图来了:

    杰利.马诺克(Jerry Manock),1977-1984 年担任苹果设计主任;

    比尔.德勒斯豪斯(Bill Dresselhaus ),1979-1983 年;

    特利.奥亚玛(Terry Oyama), 1980-1983年 ;

    罗博.格梅尔(Rob Gemmel),1981-1985 年;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德国“青蛙设计”),1982-1989 年;

    理查德.约旦(Richard Jordan),1978-1990年 ;

    吉姆.斯图亚特(Jim Stewart) ,1980-1984年和在1987-1994 年期间担任苹果设计主任;

    罗伯特.布鲁涅(Robert Brunner)1989-1997 年;

    约纳森.艾佛(Jonathan Ive)1997-现在)

    约纳森.艾佛在苹果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通过自己的设计,把苹果产品推到一个国际的高度,并且能够一直保持这个高水平,在工业产品设计中也是很突出、很xx的成就。他设计的iPod 和iPhone 都是当代产品中{zj1}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而他早年设计的蓝色半透明的iMac则是尽人皆知的经典作品了。2009年,艾佛被评选为商业设计中最有影响的设计师,是21世纪产品设计中迄今为止{zj1}有影响力的人。从1997年斯提夫.约伯斯回到苹果公司之后,他就负责苹果设计组,他现在是苹果设计部的副总裁,才42、3岁的艾佛,主导了苹果设计,使得苹果产品在设计上具有极为独特特点,树立了品牌的强烈国际形象,2009年,苹果产品销售达到320亿美元,这个成就和他的设计是有密切关系的。

    艾佛是由苹果设计的负责人、设计师罗伯特.布鲁涅聘请来给苹果做设计的,布鲁涅看中这个从英国来的年轻设计师,并且预见到他有很特殊的设计天赋,因此推荐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担任苹果设计的负责人。布鲁涅说艾佛是个xx主义者,很信任这个年轻人主持苹果设计,结果布鲁涅是xx正确的,苹果公司果然用的是一个极为优秀的设计人才。艾佛主持设计了许多属于世界{dy}的项目,比如最早的触摸屏幕操作手机,最早的MP3,最早的钛金属外壳的手提电脑。

    艾佛生于1967年,在英国学工业产品设计,他是1992年从英国直接来苹果公司上班的,1997年因为约伯斯回到苹果公司,他获得布鲁涅推荐,约伯斯赏识,担任了苹果工业设计部的主任,从此开始主持苹果设计,他在设计上有几个很清晰的设计方向,使得苹果设计获得目前的形象的。这几个方向分别是:

    半透明风格(Translucency),这个设计方法最早形成于1997年的iMac的设计,电脑采用鲜艳的蓝色半透明塑料制作,很有视觉震撼力,iMac在1998推出,这个设计立即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同,变成潮流,因此艾佛也就提出“半透明”的设计方针,并且在这年的eMate推出时候提出半透明性原则的。1999年在iBook手提电脑上进一步采用这个设计原则,非常成功。随后推出的Power Mac G3用了蓝色和白色两种半透明的色彩,色彩好像水果糖、牛奶一样,电脑是圆角的,造型柔和、涨鼓鼓的,英语描述是采用了“soft、 bulging contours”,很润滑有趣,连引线也是半透明的,非常逗人喜欢,xx打破了电脑原来的刻板、机械的形式,艾佛说这个设计是受水果糖的启发,他在设计的时候还特别带了设计小组的人一起跑到水果软糖(gumdrop candies)工厂去看制作过程,当年基本在苹果电脑所有的产品中都沿用了这个风格,半透明的塑料,在1960年代塑料产品流行的时候曾经非常风行,但是后来就式微了,艾佛再次启动了这个曾经被视为过时的产品风格,并且赋予它新的时尚活力,在设计上是重大的突破,在苹果公司产品中,当时只有PowerBook G3是例外,没有走半透明路线,是用黑色的 G4则用钛金属做外壳,这是在2001年推出的。半透明风格流行了好几年之久。

    与众不同的色彩,是艾佛的第二个特殊的设计方向,这个最早也是从iMac 上体现出来的,这个电脑的设计用的是“邦蒂”蓝色(Bondi blue)的半透明塑料,邦蒂蓝色的这个名字出自于澳大利亚悉尼邦蒂海滨(Bondi Beach,Sydney)。1999年1月份,艾佛推出了5个不同的色彩,来取代单一的“邦蒂蓝”,这五种色彩都有水果糖的趣味,分别是“蓝莓”(Blueberry,是非常鲜艳的蓝色)、“葡萄”(Grape,紫色)、“桔色”(Tangerine,橙色)、“柠檬”(Lime,鲜艳的绿色),“草莓”(Strawberry,粉红色),其中“桔色”和“蓝莓”率先用在iBook手提电脑上,“蓝莓”也用在蓝白两色的PowerMac G3上,这种水果糖色彩,引发了全世界消费产品的一个潮流,在19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无处不见这类色彩的使用,从收音机到笔记本,甚至家居用品、时尚用品,都有这类半透明的鲜艳色彩的塑料使用。我记得当时去韩国出差,汉城宏益大学设计学院送我一套书,装在一个蓝色的半透明的塑料盒子里,xx是从iMac 演绎出来的设计,时尚的影响力给我很深的印象。


macbook-pro

    1999年后期,鲜艳的水果糖半透明色彩,开始为比较沉静一点的色彩系列取代,新色彩系列叫做“石墨”色彩(Graphite),主要是烟灰色、白色系列的半透明塑料构成。我们看见的最早“石墨”系列产品有特别版的iMac,{dy}台Power Mac G4,之后是在2000年推出的五种色彩系列,包括深红色的“红宝石”(Ruby),称之为“森林绿”的墨绿色(forest green),称之为“靛蓝”的深蓝色(Indigo)和“白雪”的奶油白色(Snow)。色彩在艾佛的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基本每年都在改变色彩计划,比如开始的iBook在2000年后,色彩开始变化了,“蓝莓”为“靛蓝”取代,“桔色”为“鲜柠檬”(Key Lime)这样的绿色取代,石墨色也用作xx的产品上。

    2001年,艾佛又推出两款新色彩:白色和花朵的色彩混合的“花力”(Flower Power)、蓝色和“邦蒂蓝”和接近、具有白色斑点的“蓝达尔玛提亚”(Blue Dalmatian,“达尔玛提亚”是一种黑白色的斑点狗的名称)“白雪”也用在第二代的iBook 上了。

    艾佛的第三个设计方法是减少主义,或者叫做“极限主义”,原词是“Minimalism”,来自艺术和建筑的一个术语,这个设计方法是在2001年开始的,那一年,苹果设计开始放弃了用了几年的半透明彩色计划,离开了原来色彩鲜艳的、多色彩混合的产品设计路线,开始了另外两条新的设计路线,一个是高度专业化的动机,最早在Powerbook G4中开始使用,电脑出现了高技术、xx的感觉,纯净的金属色彩,极为简单的设计语汇,开始用的是钛金属机体,后来改用铝的。除了这样xx专业的产品之外,这个极限主义的设计也开始用在比较普及的消费产品上,比如在iBookG3上使用,不透明的白色机体,从原来鲜艳的半透明水果糖设计上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不但色彩改变了,设计造型也改变了,原来那种柔软、滑润的造型被直角的(orthogonal)、流线型的、极限简单的风格取代。

    极限主义在设计上最早是德国设计师兰姆斯推出的,如果看看1978年兰姆斯设计的布劳恩ET44型(Braun Control ET44)计算器,就会发现很多在iPhone上的设计细节是来自兰姆斯的设计的。1990年,兰姆斯在我教书的美国学校举办个人作品展,我看了他自从1950年xx始设计的产品,包括被英国人叫做“白雪公主”唱机组合,印象也很深刻。当时和兰姆斯交流过设计概念,他很明确的告诉我:设计就是要做到xx社会上的混乱,因此坚持用极限主义的方式,用系统设计的方式。这一点,我们在艾佛的设计上看得十分明确。

    苹果公司的产品系列之一的iPod 继续了两大产品线路中大众型的消费品线的设计,采用不透明塑料机体、白色机面的方式,这个设计非常受欢迎,这个受欢迎程度,影响了艾佛和他的设计团队的构思,之后我们看到的iMac G5、微型电脑Mac Mini 都很受iPod  的影响,基本设计方式都是相似的。苹果甚至在宣传iMac G5的时候说“是iPod的创造团队设计的新产品”,在展示的时候也把iPod 并列和新产品放在一起,强调延续性。我们看到最近的苹果的终端机“Airport Extreme”、苹果电视(Apple TV)、苹果iPhone 的设计也基本是和iPod 的设计同一路的。圆角型的直角设计、白色的机面、塑料机体,看来是艾佛要继续为苹果普通消费产品做奠立的一条产品线了。

    艾佛的第四个设计方法,就是黑色的铝金属(Dark aluminium)。这个是最近出现的一个风格走向,显示艾佛和苹果设计开始要离开上面说的圆角长方形的白色塑料设计方向了。新的风格是在设计上采用透明的塑料或者玻璃,搭配机身的铝构成的,设计上要走更加极端的减少主义、极限主义的方向,称之为“单片机身”(unibody)(这个词术语有人建议说用“一体机”,我拿不准,在这里提供大家参考。)表面更加简单。几乎要达到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设计上的要求是一切不需要的细节全部删除,这种简单到无以复加地步的设计,实在很冷峻,也非常时尚,我们从{dy}代的iPhone 设计上{dy}次看到这个风格,机底板是黑色哑光的铝金属,立即成为时尚对象。这个风格很快延伸到所有的iMac 产品系列设计上,之后的iPhone 系列上,都有一个哑光的黑色铝金属外壳。2008年的MacBook Pro 也是用这个设计风格。我个人很喜欢极限主义设计,因为不喜欢繁琐的装饰细节,因此,这个新的设计方向是很能够吸引我的。

    苹果设计是当代产品设计中一个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从苹果的电子产品延伸,影响到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xx苹果设计、xx艾佛的设计,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设计是很有帮助的。

 

 

 

 

 

2010年3月22日,于洛杉矶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苹果设计的锋芒_东灿集成吊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