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5日召开的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表示,今后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制度,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充分发挥考录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我们现行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把很多优秀人才拒之门外,以至于美国媒体就戏称如果罗斯福到中国就当不上公务员,只因他患脊髓灰质炎致残,不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两千多年前的秦末,陈胜于乱世中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悲嚎,对人才机制进行了拷问。所谓的“种”其实是指一种规律,一种必然性。公务员队伍要涉及不同领域的工作,这也决定了公务员的大门不应密闭化,而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古代都有一些包括“举孝廉”等推举制度,有能力的人常能破格进入公职人员队伍里。历史上,工人、农民当公务员已经有先例。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舜就相当于耕作的农民,傅说就相当于建筑工人。而且他们当的不是普通公务员,都官居显赫。古人能做到这点,我们为何不能借鉴? 2009年岁末,中国工人入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中国的工人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为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首功”。那就应该得到社会相应的尊重和合理待遇。现行公务员制度化的铁尺“卡”住了一些优秀的的人群。如果在指标上加以倾斜,这种区别对待的措施有利于把工人和农民中杰出代表纳入公务员队伍,从而更好地保障工人、农民政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调动更多群体参政的积极性! 常格不破,大才难得。三国时期,刘备能三顾茅庐,如今,我们为何就不能为工人、农民队伍中的诸葛亮打开一扇门?期待在公务员队伍中可以看到“镰刀”和“斧头”。